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04 册 No. 0002 犍度(第11卷-第22卷)   律藏  小品(Culla-Vagga)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正觉   第一 羯磨犍度   一   (一)   尔时,佛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自于僧伽中为诉讼、斗诤、争议、诤论、诤讼,至其他于僧伽中亦为诉讼、斗诤、争议、诤论、诤讼之诸比丘处,作如是言:“诸具寿!汝等勿为彼所败,以大声力诤之。汝等较彼贤能、聪明、多闻而有义也。勿畏彼!我等亦为汝等之党。”于是,未生之诉讼令生,已生之诉讼令增长扩大。   (二)   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为何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自于僧伽中为诉讼……诤讼,至其他僧伽中,为诉讼……诤讼之诸比丘处,作如是言:‘诸具寿!……’……令扩大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集会比丘众,问诸比丘:“诸比丘!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自于僧伽中为诉讼……诤讼,至其他……诤讼之诸比丘处,作如是言:‘诸具寿!……’……令扩大,是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此等愚人之所为非也、非随顺行、非相应法、非沙门行、非威仪法、非所当为。诸比丘!为何此等愚人,自于僧伽中为诉讼……诤讼,至其他……诸比丘处,作如是言:‘诸具寿!……’……令扩大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长者也;此无宁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离去之因由也。”   (三)   时,佛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彼诸比丘已,说难满、难养、多欲、不知足、聚会、懈怠,乃应训诲之事;以种种方便,说易满、易养、少欲、知足、渐损[诸恶]、头陀行、净信、损减[诸障]、精进,应赞叹之事。为诸比丘说相应、随顺之法已,告诸比丘:“诸比丘!然则,僧伽应为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行呵责羯磨。”   (四)   “诸比丘!行此,应如是行之:应先非难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非难后,应令忆念,令忆念后,应令自白其罪,令自白其罪后,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等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自于僧伽中为诉讼……诤讼,至其他僧伽中,为诉讼……诤讼之诸比丘处,作如是言……令扩大。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为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行呵责羯磨。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等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自……令扩大,僧伽为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行呵责羯磨。为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行呵责羯磨,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不听者请言。   僧伽已为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行呵责羯磨。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二   (一)   “诸比丘!具足三分之呵责羯磨,乃非法羯磨、非律羯磨、非善成就也。[谓:所呵责之人]不现前而行、不诘问[所呵责之人]而行、不令[所呵责之人]自说而行也。诸比丘!具足如此三分之呵责羯磨,乃非法羯磨……非善成就也。诸比丘!又,具足三分之呵责羯磨,乃非法羯磨……非善成就也。[谓:]无罪而行、非应悔罪而行、已悔过而行也。诸比丘!具足如此三分之呵责羯磨,乃非法羯磨……非善成就也。诸比丘!又……非善成就也。[谓:]不非难而行、不令忆念而行、不令自白其罪而行也。诸比丘!……如此……非善成就也。诸比丘!又……非善成就也。[谓:所呵责之人]不现前而行、非法而行、于别众而行也。诸比丘!……如此……非善成就也。诸比丘!又……非善成就也。[谓:]不诘问[所呵责之人]而行、非法而行、于别众而行也。诸比丘!……如此……非善成就也。诸比丘!又……[谓:]不令[所呵责之人]自说而行、非法而行、于别众而行也。……[谓:]无罪而行、非法而行、于别众而行也。……[谓:]非应悔罪而行、非法而行、于别众而行也。……[谓:]已悔过而行、非法而行、于别众而行也。……[谓:]不非难而行、非法而行、于别众而行也。……[谓:]不令忆念而行、非法而行、于别众而行也。……诸比丘!又,具足三分之呵责羯磨,乃非法羯磨、非律羯磨、非善成就也。[谓:]不令自白其罪而行、非法而行、于别众而行也。诸比丘!具足如此三分之呵责羯磨,乃非法羯磨……非善成就也。”   ———非法羯磨十二事终———   三   (一)   “诸比丘!具足三分之呵责羯磨,乃如法羯磨、如律羯磨、善成就也。[谓:所呵责之人]现前而行、诘问[所呵责之人]而行、令[所呵责之人]自说而行。诸比丘!……如此……善成就也。诸比丘!又……[谓:]有罪而行、应悔罪而行、未悔过而行也。……[谓:]非难而行、令忆念而行、令自白其罪而行也。……[谓:所呵责之人]现前而行、如法而行、和合而行也。……[谓:]诘问而行、如法而行、和合而行也。……[谓:令所呵责之人]自说而行、如法而行、和合而行也。……[谓:]有罪而行、如法而行、和合而行也。……[谓:]应悔罪而行、如法而行、和合而行也。……[谓:]未悔过而行、如法而行、和合而行也。……[谓:]非难而行、如法而行、和合而行也。……[谓:]令忆念而行、如法而行、和合而行也。……诸比丘!又,具足三分之呵责羯磨,乃如法羯磨、如律羯磨、善成就也。[谓:]令自白其罪而行、如法而行、和合而行也。诸比丘!具足如此三分之呵责羯磨,乃如法羯磨……善成就也。”   ———如法羯磨十二事终———   四   (一)   “诸比丘!具足三分之比丘,僧伽若欲者,应行呵责羯磨。[谓:]于僧伽中为诉讼、斗诤、争议、诤论、诤讼,愚痴、暗昧、多罪而不受教诫,住在家,与不随顺在家众共住也。诸比丘!具足如此三分之比丘,僧伽若欲者,应行呵责羯磨。诸比丘!又,具足三分……应行……。[谓:]于增上戒而破戒、于增上行而破行、于增上见而破见也。诸比丘!……如此……应行……。诸比丘!又……应行……[谓:]毁谤佛、毁谤法、毁谤僧也。诸比丘!……如此……应行……。”   (二)   “诸比丘!于三类比丘,僧伽若欲者,应行呵责羯磨。[谓:]一类于僧伽中为诉讼……诤讼;一类为愚痴、暗昧、多罪而不受教诫者;一类住在家,与不随顺在家众共住者。诸比丘!于如此三类比丘,僧伽若欲者,应行呵责羯磨。诸比丘!又,于三类比丘……应行……。[谓:]一类于增上戒为破戒者、一类于增上行为破行者、一类于增上见为破见者也。诸比丘!于如此……应行……。诸比丘!又……应行……。[谓:]一类为诽谤佛者、一类为诽谤法者、一类为诽谤僧者也。诸比丘!……如此……应行……。”   ———若欲者六事终———   五   (一)   “诸比丘!受呵责羯磨之比丘应正行,此中应正行者,[谓:]不可授人具足戒,不可为人依止,不可蓄沙弥,不可受选任教诫比丘尼,选任亦不可[往]教诫比丘尼,不可犯僧伽已行呵责羯磨之罪,不可犯相似[之罪],不可犯比此更恶之罪,不可骂羯磨,不可骂行羯磨者,不可妨碍清净比丘布萨,不可妨碍自恣,不可与[众]交谈,不可与教诫,不可作许可,不可非难,不可令忆念,不可与诸比丘交往。”   ———呵责羯磨十八事终———   六   (一)   尔时,僧伽为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行呵责羯磨。彼等受僧伽呵责羯磨已,而正行、随顺、愿灭罪,至诸比丘处,作如是言:“诸友!我等受僧伽呵责羯磨已,而正行、随顺、愿灭罪。我等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为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解呵责羯磨。”   (二)   “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呵责羯磨不得解。[谓:]授人具足戒,为人依止,蓄沙弥,受选任教诫比丘尼,选任亦[往]教诫比丘尼。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呵责羯磨不得解。诸比丘!又……五分……不得解。[谓:]犯已受僧伽呵责羯磨之罪,犯相似[之罪],犯比此更恶之罪,骂羯磨,骂行羯磨者。诸比丘!……如此……不得解。诸比丘!具足八分之比丘,呵责羯磨不得解,[谓:]妨碍清净比丘布萨,妨碍自恣,与[众]交谈,与教诫,作许可,非难,令忆念,与诸比丘交往。诸比丘!具足如此八分之比丘,呵责羯磨不得解。”   ———不得解十八事终———   七   (一)   “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呵责羯磨可解。[谓:]不授人具足戒,不为人依止,不蓄沙弥,不受选任教诫比丘尼,选任亦不[往]教诫比丘尼。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呵责羯磨可解。诸比丘!又,具足五分……可解。[谓:]不犯已受僧伽呵责羯磨之罪,不犯相似[之罪],不犯比此更恶之罪,不骂羯磨,不骂行羯磨者。诸比丘!……如此……可解。诸比丘!……八分……可解。[谓:]不妨碍清净比丘布萨,不妨碍自恣,不与[众]交谈,不与教诫,不作许可,不非难,不令忆念,不与诸比丘交往。诸比丘!具足如此八分之比丘,呵责羯磨可解。”   ———可解十八事终———   八   (一)   “诸比丘!应如是解:诸比丘!彼等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应至僧伽处,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如是唱言:   ‘诸大德!我等受僧伽呵责羯磨已,而正行、随顺、愿灭罪,请解呵责羯磨。’   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等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受僧伽之呵责羯磨已,而正行、随顺、愿灭罪,彼等请解呵责羯磨。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为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解呵责羯磨。此为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等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受僧伽呵责羯磨已,而正行、随顺、愿灭罪,彼等请解呵责羯磨。僧伽为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解呵责羯磨。为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解呵责羯磨,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诸大德……请言。我三次言此事。诸大德……请言。僧伽已为盘那、卢醯之徒比丘等解呵责羯磨。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诵品]一 呵责羯磨终———   九   (一)   尔时,有具寿施越者,愚痴、暗昧、多罪、不受教诫、住在家而与不随顺在家众共住。诸比丘以与别住、与本日治、与摩那埵、与出罪为事。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具寿施越者,愚痴、暗昧、多罪、不受教诫、住在家而与不随顺在家众共住。诸比丘以与别住、与本日治、与摩那埵、与出罪为事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集会比丘众,问诸比丘,曰:“诸比丘!施越比丘愚痴……住……与出罪为事,是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此愚人之所为非也、非随顺行、非相应法、非沙门行、非威仪法、非所当为。诸比丘!为何此愚人愚痴……住……与出罪为事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长也……”……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为施越比丘行依止羯磨,应言:‘汝应依止而住。’”   (二)   “诸比丘!应如是行:应先非难施越比丘,非难后,令忆念,令忆念后,令自白其罪,令自白其罪后,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施越比丘愚痴、暗昧……住……与出罪为事。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为施越比丘行依止羯磨,言:汝应依止而住。是为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施越比丘愚痴、暗昧……住……与出罪为事。僧伽为施越比丘行依止羯磨,言:汝应依止而住。为施越比丘行依止羯磨,言:汝应依止而住。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乃至……我三次言此事。诸大德……请言。   僧伽已为施越比丘行依止羯磨,言:汝应依止而住。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一〇   (一)   “诸比丘!具足三分……[参照第一 羯磨犍度二(一)~五。‘呵责羯磨’改为‘依止羯磨’。]……不得与比丘众交往。”   ———依止羯磨十八事终———   一一   (一)   尔时,僧伽为施越比丘行依止羯磨,言:“汝应依止而住。”彼受僧伽依止羯磨已,依附、亲近、承事于善友,令诵经文,并质问之,故多闻且通阿含,亦持法、持律、持摩夷,成为贤明、聪明、有慧、有耻、有悔、好学者,而正行、随顺、愿灭罪。彼至诸比丘处,作如是言:“诸友!我受僧伽依止羯磨已,而正行、随顺、愿灭罪。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解施越比丘之依止羯磨。”   (二)   “诸比丘!……五分……[参照第一 羯磨犍度六(二)~七。‘呵责羯磨’改为‘依止羯磨’。]……应……解……。”   ———可解十八事终———   一二   (一)   “诸比丘!应如是解:诸比丘!彼施越比丘应至僧伽处,褊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如是唱言:   ‘诸大德!我受僧伽之依止羯磨已,而正行、随顺、愿灭罪,请解依止羯磨。’   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   (二)   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施越比丘受僧伽之依止羯磨已,而正行、随顺、愿灭罪,彼请解依止羯磨。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解施越比丘之依止羯磨。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施越比丘受僧伽之依止羯磨已,而正行、随顺、愿灭罪,彼请解依止羯磨。僧伽解施越比丘之依止羯磨。解施越比丘之依止羯磨,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诸大德……请言。我三次言此事。诸大德……请言。   僧伽已解施越比丘之依止羯磨。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诵品]二 依止羯磨终———   一三   (一)   尔时,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住鸡咤山,属无耻之恶比丘。彼等行如此非行。[谓:]自植华树,亦教人植;自洒水,亦教人洒;自摘花,亦教人摘;自结花,亦教人结;自以华茎缚为一华鬘,亦教人作;自以华茎缚为二华鬘,亦教人作;自作如花穗之华鬘,亦教人作;自作华箭,亦教人作;自作耳饰,亦教人作;自作头饰,亦教人作;自作胸饰,亦教人作。   彼等为良家妇、良家女、良家童女、良家媳、良家婢自以华茎作成一华鬘,亦教人作;自以华茎作成二华鬘,亦教人作;自作成如华穗之华鬘,亦教人作;自作花箭,亦教人作;自作耳饰,亦教人作;自作头饰,亦教人作;自作胸饰,亦教人作。彼等和良家妇、良家女、良家童女、良家媳、良家婢共一器而食,共一器而饮,共一座而坐,共用一床,共用一敷具,共用一覆具,共用一敷具、覆具,于非时食且饮酒,持用华鬘、香、涂香,同时舞、歌、奏、戏笑,随舞而舞、歌、奏、戏笑,随歌而舞……随奏而舞……随戏笑而舞……戏笑。   (二)   玩八条盘棋、十条盘棋、无盘棋,玩跳间游戏、石积游戏,玩骰子、棒打、手型游戏,玩球、叶笛、锄犁游戏、倒立游戏、玩具风车,玩棕榈叶制尺、玩具车、弓箭,玩猜字、猜人意,模仿[四肢]不具者,学象术、马术、车术、弓术、剑术,在象前、马前、车前跑,以及往还跑,且兴奋、拍手、摔角、斗拳,于舞台上,展敷僧伽梨,言舞女,曰:“妹!于此处舞!”并喝采,[如此]行种种非行。   (三)   尔时,有一比丘,于迦尸雨安居已,欲往舍卫城谒见世尊,而至鸡咤山。时,彼比丘晨着下裳,持衣、钵,入鸡咤山乞食,进退、顾视、屈伸甚为端庄殊妙,眼向下,威仪具足。诸人见彼比丘,言:“此何人?犹如无力、愚钝、颦蹙之人耶?此人来,谁为之施食耶?我等尊者~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柔和、亲切、易谈,微笑而言:‘来!善来!’不颦蹙、口齿清晰且必先语。故于彼等应施食。”有一优婆塞,见彼比丘于鸡咤山步行乞食,诣彼比丘处。诣已,敬礼彼比丘,言:“尊者!得食耶?”[彼比丘言:]“不得食。”“来!住我家!”   (四)   时,彼优婆塞引彼比丘,至其家,供食已,言:“尊者!将往何处耶?”“欲往舍卫城拜见世尊。”“若尔,以我名,头面礼世尊足,言:‘世尊!鸡咤山之住处甚污染,有名为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住鸡咤山,属无耻之恶比丘。彼等行如此之非行,[谓:]……行种种非行。以前有信心、净心之人,今已不信、不净也;以前于僧伽有布施之道,今已断绝。善美比丘已去,而恶比丘住。世尊!愿世尊遣诸比丘来治鸡咤山住处。’”   (五)   “唯!大德!”彼比丘应诺彼优婆塞,从座起,诣舍卫城而去,顺次游行至祇树给孤独园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世尊与客比丘寒喧致候,乃佛之常法。时,世尊言彼比丘,曰:“比丘!堪忍耶?饮食足耶?行路来不疲倦耶?比丘!汝由何处来耶?”“世尊!堪忍!世尊!足!我行路来不疲倦。今,我于迦尸雨安居已,欲来舍卫城拜见世尊,而至鸡咤山。时,我晨着下裳,持衣、钵,入鸡咤山乞食。有一优婆塞,见我于鸡咤山行乞食,至我处,敬礼我,言:‘得食耶?’‘不得食。’‘来!住我家!’时,彼优婆塞引我至其家,供食已,言:‘尊者!欲往何处耶?’‘往舍卫城谒见世尊!’‘若尔……治……住处。’世尊!之后我来也。”   (六)   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集会比丘众,问诸比丘,曰:“诸比丘!有名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者,住鸡咤山,属无耻之恶比丘。彼等行如此之非行,[谓:]自植华树……行种种非行。以前有信心、净心之人……而恶比丘住,是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此等愚人,行如此非行,[谓:]自植华树,亦教人植;自洒水,亦教人洒;自摘花,亦教人摘;自结花,亦教人结……自作,亦教人作……自与,亦教人与……食……饮……持……舞、歌、奏、戏笑……玩……学……跑……往还跑,且兴奋、拍手、摔角、斗拳,于舞台上,展敷僧伽梨,向舞女言:‘妹!于此处舞!’并喝采,[如此]行种种非行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呵责、说法已,告舍利弗、目犍连,曰:“往!舍利弗等!往鸡咤山,为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比丘等,行驱出鸡咤山之羯磨。令彼等为汝等之弟子也。”“世尊!彼诸比丘凶恶粗暴,我等如何为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比丘等行驱出鸡咤山之羯磨耶?”“舍利弗!若尔,众多比丘俱往之。”“唯!世尊!”舍利弗、目犍连应诺世尊。   (七)   “诸比丘!应如是行:应先非难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比丘等,非难后,令忆念,令忆念后,令自白其罪,令自白其罪后,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等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比丘等,污染俗家而为恶行。彼等恶行,今有所见闻,而彼等所污之俗家,今亦有所见闻。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为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比丘等行驱出鸡咤山之羯磨,言: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比丘等不得住鸡咤山。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有所见闻。僧伽为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比丘等行驱出鸡咤山之羯磨,言: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比丘等不得住鸡咤山。为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比丘等行驱出鸡咤山之羯磨,言: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比丘等不得住鸡咤山。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乃至……我三次言此事。诸大德!……请言。   僧伽为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比丘等行驱出鸡咤山之羯磨,言: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比丘等不得住鸡咤山。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一四   (一)   “诸比丘!……三分……[参照第一 羯磨犍度二(一)~四(一)。‘呵责羯磨’改为‘驱出羯磨’。]……诸比丘!……三分……应行……。诸比丘!又……应行……。[即:]具足身之戏乐、具足语之戏乐、具足身语之戏乐也。诸比丘!如此……应行……。诸比丘!又……应行……。[即:]具足身之非行、具足语之非行、具足身语之非行也。诸比丘!如此……应行……。诸比丘!又……应行……。[即:]具足身之违害、具足语之违害、具足身语之违害也。诸比丘!如此……应行……。诸比丘!又……应行……。[即:]具足身之邪命、具足语之邪命、具足身语之邪命也。诸比丘!如此……应行……。”   (二)   “诸比丘!于三类比丘,僧伽若欲者,应行驱出羯磨。[谓:]一类……诉讼……[参照第一 羯磨犍度四(二)。‘呵责羯磨’改为‘驱出羯磨’。]……诽谤者也。诸比丘!如此……应行……。诸比丘!又……应行……。[谓:]一类具足身之戏乐者、一类具足语之戏乐者……一类具足身语之邪命者也。诸比丘!如此……应行……。”   一五   (一)   “诸比丘!受驱出羯磨之比丘应正行。此中应正行者,[即:]……[参照第一 羯磨犍度五(一)。‘呵责羯磨’改为‘驱出羯磨’。]……不可与诸比丘交往。”   ———驱出羯磨十八事终———   一六   (一)   时,舍利弗、目犍连为上首之比丘众,往鸡咤山,为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比丘等行驱出鸡咤山之羯磨,言:“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比丘等不得住鸡咤山。”彼等受僧伽之驱出羯磨已,犹不正行、不随顺、不愿灭罪、不向诸比丘悔过,且骂詈、诽谤、随欲、随瞋、随痴、随怖而诽谤[僧],或离去,或还俗。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比丘等,受僧伽之驱出羯磨已,仍不正行、不随顺、不愿灭罪、不向诸比丘悔过,且骂詈、诽谤、随欲、随瞋、随痴、随怖而诽谤[僧],或离去,或还俗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集会比丘众,问诸比丘,曰:“诸比丘!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比丘等,受僧伽之驱出羯磨已,犹不正行、不随顺、不愿灭罪、不向比丘等悔过,且骂詈、诽谤、随欲、随瞋、随痴、随怖而诽谤[僧],或离去,或还俗,是实耶?”“实然!世尊!”“诸比丘!何以彼等愚人受僧伽之驱出羯磨,犹不正行、不随顺、不愿灭罪、不向诸比丘悔过,且骂詈、诽谤、随欲、随瞋、随痴、随怖而诽谤[僧],或离去,或还俗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长也……”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彼等所受僧伽之驱出羯磨不得解。”   (二)   “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驱出羯磨不得解。[谓:]授人具足戒……[参照第一 羯磨犍度六(二)~七。‘呵责羯磨’改为‘驱出羯磨’。]……不可与诸比丘交往也。诸比丘!如此……可解。”   ———驱出羯磨不得解十八事终———   一七   (一)   “诸比丘!应如是解:诸比丘!受驱出羯磨之比丘,应至僧伽处,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如是唱言:   ‘诸大德!我受僧伽之驱出羯磨已,而正行、随顺、愿灭罪,请解驱出羯磨。’   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二)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某甲比丘受僧伽之驱出羯磨已,而正行……彼请解……。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解某甲比丘之驱出羯磨。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某甲比丘受僧伽之驱出羯磨已,而正行、随顺、愿灭罪,彼请解驱出羯磨。僧伽为某甲比丘解驱出羯磨。为某甲比丘解驱出羯磨,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诸大德!……请言。   僧伽已解某甲比丘之驱出羯磨。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诵品]三 驱出羯磨终———   一八   (一)   尔时,具寿善法属摩叉止陀之质多罗居士住处,职司建造,恒常受食。时,质多罗居士欲迎请僧伽、或别众、或个人时,若不先语具寿善法,即不迎请僧伽、或别众、或个人。其时,众多长老比丘,具寿舍利弗、具寿摩诃目犍连、具寿摩诃迦旃延、具寿摩诃拘絺罗、具寿摩诃劫宾那、具寿摩诃周那、具寿阿那律陀、具寿离越、具寿优波离、具寿阿难、具寿罗睺罗游行迦尸而至摩叉止陀。质多罗居士闻:“诸长老比丘至摩叉止陀。”时,质多罗居士诣长老比丘处。诣已,敬礼长老比丘已,于一面坐。一面坐时,具寿舍利弗为质多罗居士说法、教示、劝导、奖励,令欢喜。时,质多罗居士闻具寿舍利弗之说法、教示、劝导、奖励而欢喜之,言诸长老比丘,曰:“诸长老!明日请受客[比丘之]食。”诸长老比丘默然而许。   (二)   时,质多罗居士知诸长老比丘应许,从座起,敬礼诸长老比丘已,右绕后,至具寿善法住处。至已,敬礼具寿善法已,于一面立。于一面立已,质多罗居士言具寿善法,曰:“善法尊者!明日请与诸长老俱受食。”时,具寿善法[念]:“以前此质多罗居士若欲迎请僧伽、或别众、或个人时,不先语我者,即不迎请之。然而,今不先语我,而请诸长老比丘。今此质多罗居士对我怀恶意、不顾、不悦也。”故言质多罗居士:“居士!止!我不许!”二次……乃至……三次,质多罗居士言具寿善法:“善法尊者!明日请与诸长老俱受食。”“居士!止!我不许!”时,质多罗居士如是[念]:“善法尊者许与不许,于我何为?”敬礼具寿善法已,右绕而去。   (三)   时,质多罗居士是夜过后,为诸长老比丘调殊妙嚼食、啖食。时,具寿善法[心生思念:]“我当见质多罗居士为诸长老所调者。”晨着下裳,持衣、钵,至质多罗居士家。至已,坐于已设之座。时,质多罗居士至具寿善法坐处。至已,敬礼具寿善法已,于一面坐。于一面坐时,具寿善法言质多罗居士:“居士!汝于此处调甚多之嚼食、啖食,然而缺一,即胡麻饼。”“尊者!有甚多佛语之宝,何以善法尊者所说者,唯胡麻饼也。尊者!往昔南路诸商人,为商贾而往东国,从其处赍雌鸡来。时,彼雌鸡与雄乌共住而生雏鸡。尊者!彼雏鸡欲鸣乌声而成鸡鸣,欲鸣鸡声而成乌鸣。尊者!有如此甚多佛语之宝,何以善法尊者所说者,唯胡麻饼也。”   (四)   “居士!汝骂詈我。居士!汝谗谤我。居士!此是汝住处,我去也!”“善法尊者!我非谗谤、骂詈汝。善法尊者!安婆达迦树林幽静宜人,请住摩叉止陀,我当为善法尊者供衣、食、床、座、病药、资具。”二次……三次……;具寿善法仍向质多罗居士言:“居士!汝骂詈我……我去也!”“善法尊者!往何处去耶?”“往舍卫城谒见世尊也。”“若尔,尊者!汝将自所言及我所言,悉白世尊。善法尊者!然汝再归摩叉止陀,亦非希有。”   (五)   时,具寿善法收其卧具床座已,持衣、钵,往舍卫城。顺次游行至祇树给孤独园世尊住处。至已,敬礼世尊已,于一面坐。于一面坐已,具寿善法将自所言及质多罗居士所言,悉白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非也,非随顺行,非相应法,非沙门行,非威仪法,非所当为。愚人!汝为何轻侮且轻蔑有信心净心之施者、善业者、僧伽利益者之质多罗居士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为善法比丘行下意羯磨,言:‘汝应向质多罗居士悔过。’”   (六)   “诸比丘!应如是行:应先非难善法比丘,非难后,令忆念,令忆念后,令自白其罪,令自白其罪后,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善法比丘轻侮且轻蔑有信心净心之施者、善业者、僧伽利益者之质多罗居士。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为善法比丘行下意羯磨,言:汝应向质多罗居士悔过。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善法比丘轻侮且轻蔑有信心净心之施者、善业者、僧伽利益者之质多罗居士,僧伽为善法比丘行下意羯磨,言:汝应向质多罗居士悔过。为善法比丘行下意羯磨,言:汝应向质多罗居士悔过。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诸大德!……请言。   僧伽已为善法比丘行下意羯磨,言:汝应向质多罗居士悔过。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一九   (一)   “诸比丘!……三分……[同第一 羯磨犍度二(一)~三。‘呵责羯磨’改为‘下意羯磨’。]……善成就也。”   二〇   (一)   “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若僧伽欲者,应行下意羯磨。[谓:]图使在家人无所得,图使在家人无利,图使在家人无住处,谗谤、骂詈在家人,离间在家人与在家人。诸比丘!……如此五分……应行……。诸比丘!又……应行……。[谓:]向在家人诽谤佛,向在家人诽谤法,向在家人诽谤僧,轻侮、轻蔑在家人,与在家人如法约定而不实行。诸比丘!……如此……应行……。诸比丘!于如此五类之比丘,若僧伽欲者,应行下意羯磨。[谓:]一类为图使在家人无所得者,一类为图使在家人无利者,一类为图使在家人无住处者,一类为谗谤、骂詈在家人者,一类为离间在家人与在家人者。诸比丘!……如此……应行……。诸比丘!又……应行……。[谓:]一类为向在家人诽谤佛者,一类为向在家人诽谤法者,一类为向在家人诽谤僧者,一类为轻侮、轻蔑在家人者,一类为与在家人如法约定而不实行者。诸比丘!……如此……应行……。”   ———若欲者二十事终———   二一   (一)   “诸比丘!受下意羯磨之比丘应正行。……[参照第一 羯磨犍度五(一)。‘呵责羯磨’改为‘下意羯磨’。]……不可……交往。”   ———下意羯磨十八事终———   二二   (一)   时,僧伽为善法比丘行下意羯磨,言:“向质多罗居士悔过。”彼受僧伽下意羯磨已,往摩叉止陀,因羞愧而不能向质多罗居士悔过,再还舍卫城。诸比丘言彼:“汝向质多罗居士悔过耶?”“于此,诸友!我至摩叉止陀,因羞愧而不能向质多罗居士悔过。”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二)   “诸比丘!若尔,僧伽应附善法比丘同伴者,向质多罗居士悔过。诸比丘!应如是附与[同伴者]:应先请[同伴之]比丘,请后,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则僧伽以某甲比丘为善法比丘之同伴者,令向质多罗居士悔过。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以某甲比丘为善法比丘之同伴者,令向质多罗居士悔过。以某甲比丘为善法比丘之同伴者,令向质多罗居士悔过,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   僧伽已以某甲比丘为善法比丘之同伴者,令向质多罗居士悔过。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三)   “诸比丘!彼善法比丘与同伴比丘俱往摩叉止陀,向质多罗居士悔过,应言:‘居士!请受我悔过!请宥恕!’若如是言,受悔过则善也;若不受,则应由同伴比丘言:‘居士!受此比丘之悔过!请宥恕彼!’若如是言,受悔过则善也;若不受,则应由同伴比丘言:‘居士!受此比丘之悔过!请宥恕我!’若如是言,受悔过则善也;若不受,则应由同伴比丘言:‘居士!依僧伽之名,受此比丘之悔过!’若如是言,受悔过则善也;若不受者,则同伴比丘应令善法比丘不可离质多罗居士之见境,不可离其闻境,偏袒右肩,胡跪,合掌,自说彼罪。”   二三   (一)   时,具寿善法与同伴比丘俱往摩叉止陀,向质多罗居士悔过已,而正行、随顺、愿灭罪。彼至诸比丘处,曰:“诸友!我受僧伽之下意羯磨已,而正行、随顺、愿灭罪。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解善法比丘之下意羯磨。”   (二)   “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下意羯磨不得解。[谓:]……[参照第一 羯磨犍度六(二)~七。‘呵责羯磨’改为‘下意羯磨’。]……不与诸比丘交往。诸比丘!……如此八分……可解。”   ———下意羯磨可解十八事终———   二四   (一)   “诸比丘!应如是解:诸比丘!彼善法比丘应至僧伽处……‘……[参照第一 羯磨犍度一二。“依止羯磨”改为“下意羯磨”。]……我如是了知。’”   ———[诵品]四 下意羯磨终———   二五   (一)   尔时,佛世尊住憍赏弥瞿师罗园。其时,具寿阐陀犯罪而不欲见罪。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为何具寿阐陀犯罪而不见罪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是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集会比丘众,问诸比丘,曰:“诸比丘!闻阐陀比丘犯罪而不欲见罪,是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为何此愚人犯罪而不欲见罪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依阐陀比丘不见罪而行举罪羯磨,令与僧伽不共住。”   (二)   “诸比丘!应如是行:应先非难阐陀比丘,非难后,令忆念,令忆念后,令自白其罪,自白其罪后,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阐陀比丘犯罪而不欲见罪。若僧伽机熟,则僧伽依阐陀比丘不见罪而行举罪羯磨,令与僧伽不共住。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阐陀比丘犯罪不欲见罪,僧伽依阐陀比丘不见罪而行举罪羯磨,令与僧伽不共住。依阐陀比丘不见罪而行举罪羯磨,令与僧伽不共住,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阐陀比丘犯罪而不欲见罪,僧伽依阐陀比丘不见罪,行举罪羯磨,令与僧伽不共住。依阐陀比丘不见罪而行举罪羯磨,令与僧伽不共住,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   僧伽已依阐陀比丘不见罪而行举罪羯磨,令与僧伽不共住。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诸比丘!应由住处至住处宣告曰:‘依阐陀比丘不见罪,受举罪羯磨,已令与僧伽不共住。’”   二六   (一)   “诸比丘!依具足三分不见罪之举罪羯磨,乃非法……[同第一 羯磨犍度二(一)~四。‘呵责羯磨’改为‘依不见罪之举罪羯磨’。]……诸比丘!于如此……应行……。”   ———依不见罪[行]举罪羯磨之“若欲者”六事终———   二七   (一)   “诸比丘!依不见罪而受举罪羯磨之比丘应正行。此中应正行者,[谓:]不可授人具足戒,不可为人依止,不可蓄沙弥,不可受选任教诫比丘尼,选任亦不可[往]教诫比丘尼,不可犯僧伽已行举罪羯磨之罪,不可犯相似之罪,不可犯比此更恶之罪,不可骂羯磨,不可骂行羯磨者,不可受清净比丘之敬礼、起迎、合掌、恭敬、设座具、设卧具,不可收受彼[所置]之洗足水、足台、足布,不可受彼[因迎接故而]取钵衣,洗浴时不可受彼浣背,不可以坏戒、坏行、坏见、坏命而诽谤清净比丘,不可离间诸比丘与诸比丘,不可持在家人相,不可持外道相,不可亲近奉事外道,应亲近奉事比丘,应学比丘学处,不可与清净比丘同处于一屋之住处、同处于一屋之非住处、同处于一屋之住处或非住处,见清净比丘必起座,不可于[精舍]内外接触清净比丘,不可妨碍清净比丘布萨,不可妨碍自恣,不可与[众]交谈,不可与教诫,不可作许可,不可非难,不可令忆念,不可与诸比丘交往。”   ———依不见罪之举罪羯磨四十三事终———   二八   (一)   时,僧伽依阐陀比丘不见罪,行举罪羯磨,令与僧伽不共住。彼因不见罪,受僧伽举罪羯磨已,从己住处往他住处。其处诸比丘不敬礼、起迎、合掌、恭敬、尊重、尊敬、奉事、供养。因不为诸比丘所尊敬、尊重、奉事、供养、敬重,彼又从此住处往他住处。其处诸比丘亦不敬礼、起迎……往他住处。其处诸比丘亦不敬礼、起迎……敬重,而再还憍赏弥。彼正行、随顺、愿灭罪,至诸比丘处,言:“诸友!我由僧伽依不见罪,行举罪羯磨已,而正行、随顺、愿灭罪。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解阐陀比丘依不见罪之举罪羯磨。”   (二)   “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依不见罪之举罪羯磨不得解。[谓:]授人具足戒、为人依止、蓄沙弥、受选任教诫比丘尼、选任亦[往]教诫比丘尼也。诸比丘!……如此五分之比丘,依不见罪之举罪羯磨不得解。诸比丘!又,具足五分之比丘,依不见罪之举罪羯磨不得解。[谓:]犯由僧伽依不见罪受举罪羯磨之罪,犯相似之罪,犯比此更恶之罪,骂羯磨,骂行羯磨者。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解。诸比丘!又……五分……不得解。[谓:]受清净比丘敬礼、起迎、合掌、恭敬、设座具。诸比丘!……如此……不得解。诸比丘!又……五分……不得解。[谓:]受清净比丘设卧具,受彼[所置]之洗足水、足台、足布,受彼[因迎接故而]取钵衣,洗浴时受彼浣背。诸比丘!……如此……不得解。诸比丘!又……五分……不得解。[谓:]以坏戒、坏行、坏见、坏命难清净比丘,离间诸比丘与诸比丘。诸比丘!……如此……不得解。诸比丘!又……五分……不得解。[谓:]持在家人相,持外道相,承事外道,不承事诸比丘,不学比丘学处。诸比丘!……如此……不得解。诸比丘!又……五分……不得解。[谓:]与清净比丘住同一屋内之住处、住同一屋内之非住处、住同一屋内之住处或非住处,见清净比丘不起座,于[精舍之]内外接触清净比丘。诸比丘!……如此……不得解。诸比丘!……八分……不得解。[谓:]妨碍清净比丘布萨,妨碍自恣,与[众]交谈,与教诫,作许可,非难,令忆念,与诸比丘交往。诸比丘!……如此八分……不得解。”   ———[不得解]四十三事终———   二九   (一)   “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依不见罪之举罪羯磨可解。[谓:]不授人具足戒,不为人依止……不与诸比丘交往。诸比丘!……如此八分……可解。”   ———[可解]四十三事终———   三〇   (一)   “诸比丘!应如是解:诸比丘!彼阐陀比丘应至僧伽处……‘……[参照第一 羯磨犍度一二。“依止羯磨”改为“依不见罪之举罪羯磨”。]……我如是了知。’”   ———[诵品]五 依不见罪之举罪羯磨终———   三一   (一)   尔时,佛世尊住憍赏弥瞿师罗园。其时,具寿阐陀犯罪,不欲忏悔其罪……“……‘……[参照第一 羯磨犍度二五(一)~三〇。“见罪”改为“忏悔罪”,“依不见罪之举罪羯磨”改为“依不忏悔罪之举罪羯磨”。]……我如是了知。’”   ———[诵品]六 依不忏悔罪之举罪羯磨终———   三二   (一)   尔时,佛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阿利吒比丘原为驯鹰师,彼起如是恶见:“如我所知世尊之教法,其中所说障道法,行之实不足以障道。”诸比丘闻:“阿利吒比丘原为驯鹰师,彼起如是恶见:‘如我所知世尊之教法……行之实不足以障道。’”时,诸比丘至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处。至已,向驯鹰师阿利吒比丘言:“友!阿利吒!闻汝起如是恶见:‘如我所知……实不足以障道。’是实耶?”“实然!如我所知世尊之教法,其中所说障道法,行之实不足以障道。”   (二)   “阿利吒!勿作如是言!勿谗诬世尊!谗诬世尊者,实不善也,世尊未曾作如是说。友!阿利吒!世尊以种种方便,说障道法是障道,行之足以障道。世尊说诸欲美味少,苦多,恼多,于此过患更多。世尊说诸欲如骨锁,苦多,恼多,于此过患更多。世尊说诸欲如肉块……诸欲如草炬……诸欲如火坑……诸欲如梦……诸欲如借用物……诸欲如果树……诸欲如屠杀场……诸欲如枪矛……诸欲如蛇首,苦多,恼多,于此过患更多。”如此,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虽蒙诸比丘教示,仍对彼恶见强烈执取、贪着,犹言:“如我所知世尊之教法,其中所说障道法,行之实不足以障道。”   (三)   彼诸比丘因不能令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离此恶见,故诣世尊住处。诣已,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集会比丘众,问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曰:“阿利吒!闻汝起如是恶见:‘如我所知世尊……,行之实不足以障道。’是实耶?”“实然!如我所知世尊之教法,其中所说障道法,行之实不足以障道。”“愚人!汝如何了知我所说之法耶?愚人!我岂非以种种方便,说障道法是障道,行之实足以障道耶?我说诸欲美味少,苦多,恼多,于此过患更多。我说诸欲如骨锁……诸欲如蛇首,苦多,恼多,于此过患更多。愚人!然汝因邪解,谗诬我且害己,多积非福也。愚人!此等非福将予汝长时之苦痛。愚人!此令未信者不生信……”……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为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依不舍恶见而行举罪羯磨,令与僧伽不共住。”   (四)   “诸比丘!应如是行:应先非难阿利吒比丘,非难后,令忆念,令忆念后,令自白其罪,自白其罪后,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起如是恶见:“如我所知世尊之教法,其中所说障道法,行之实不足以障道。”彼不舍恶见。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依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不舍恶见而行举罪羯磨,令与僧伽不共住。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不舍恶见。僧伽为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依不舍恶见而行举罪羯磨,令与僧伽不共住。为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依不舍恶见而行举罪羯磨,令与僧伽不共住,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诸大德!……请言。   僧伽……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诸比丘!应由住处至住处宣告曰:‘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因不舍恶见,受举罪羯磨,已令与僧伽不共住。’”   三三   (一)   “诸比丘!……三分……[同第一 羯磨犍度二(一)~五。‘呵责羯磨’改为‘依不舍恶见之举罪羯磨’。]……不得与诸比丘交往。”   ———依不舍恶见之举罪羯磨十八事终———   三四   (一)   尔时,僧伽为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依不舍恶见而行举罪羯磨,令与僧伽不共住。彼由僧伽依不舍恶见受举罪羯磨而还俗。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由僧伽依不舍恶见受举罪羯磨而还俗耶?”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集会比丘众,问诸比丘曰:“诸比丘!原为驯鹰师之阿利吒比丘,由僧伽依不舍恶见受举罪羯磨而还俗,是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何以彼愚人由僧伽依不舍恶见,受举罪羯磨而还俗耶?诸比丘!此令未信者不生信……”……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解依不舍恶见之举罪羯磨。”   (二)   “诸比丘!……五分……[同第一 羯磨犍度六(二)~七。‘呵责羯磨’改为‘依不舍恶见之举罪羯磨’。]……可解。”   ———依不舍恶见之举罪羯磨可解十八事终———   三五   (一)   “诸比丘!应如是解:诸比丘!依彼不舍恶见而受举罪羯磨之比丘,应至僧伽处……‘……[参照第一 羯磨犍度一二。“依止羯磨”改为“依不舍恶见之举罪羯磨”,“施越”改为“某甲”。]……我如是了知。’”   ———[诵品]七 依不舍恶见之举罪羯磨终———   ———第一 羯磨犍度终———   此犍度有七事。摄颂曰:    盘那与卢醯之徒     自为讼者诸比丘    趣往相类徒众处     激劝怂恿生诉讼    未生诉讼使生起     已生诉讼令增长    少欲善德诸比丘     忿怒非难告众会    佛陀常住于正法     胜者世上第一人    住于舍卫城中时     令应行呵责羯磨    不现前及不诘问     不令自说及无罪    非应悔罪.已悔过     不非难.不令忆念    不令自白其罪过     不现前.非法.别众    不诘问.非法.别众     不自说.非法.别众    无罪.非法与别众     非悔罪.非法.别众    已悔过.非法.别众     不非难.非法.别众    不忆念.非法.别众     不自白.非法.别众    黑分由此知白分     僧伽若欲需要者    应行呵责羯磨     诉讼并愚痴人    与在家者共居     增上戒.增上行    增上见皆破戒     诽谤佛.法.僧者    僧伽若需要者     于此三类比丘    应行呵责羯磨     喜诉讼及愚痴    与在家者共居     增上戒.增上行    增上见皆破戒     诽谤佛.法.僧者    受僧伽呵责者     应如此正行之    不授与具足戒     不依止.蓄沙弥    于教诫比丘尼     不受选.不教之    不犯同一之罪     相似罪.更上罪    不骂彼羯磨事     不骂与羯磨者    清净僧之布萨     自恣事皆不碍    与众谈.与教诫     作许可.行非难    令忆念皆不犯     不与比丘交往    授人具足戒     依止.蓄沙弥    教诫比丘尼     受选或教之    具足此五分     羯磨不得解    若犯同一罪     相似.更重罪    骂彼羯磨事     骂与羯磨者    具足此五分     羯磨不得解    妨害于自恣     碍比丘布萨    与众相交谈     与教诫.许可    非难.令忆念     与比丘交往    具足此八分     呵责不得解    以上乃黑分     由之知白分    施越行愚痴     罪多交际杂    牟尼正觉者     令依止羯磨    鸡咤山比丘     阿湿婆之徒    富那婆娑徒     无知且愚痴    行种种非行     胜者正觉者    住于舍卫城     令驱出羯磨    有一具寿善法者     常住于摩叉止陀    此住处属质多罗     善法言及彼家系    骂优婆塞质多罗     佛令为下意羯磨    于憍赏弥之比丘     阐陀不欲见其罪    最胜者依不见罪     令为行举罪羯磨    阐陀不忏悔其罪     大导师依不忏悔    令为行举罪羯磨     阿利吒执迷不悟    身怀障道之恶见     胜者以不舍恶见    宣之以举罪羯磨     依止及驱出羯磨    下意.不见罪羯磨     不忏悔举罪羯磨    不舍见举罪羯磨     戏乐.邪害行.邪命    此等事亦行驱出     不利毁二十过慢    此等事亦行下意     呵责及依止羯磨    此二羯磨为相似     驱出下意增加语    三种之举罪羯磨     互为相似难区别    其余羯磨之分别     当以呵责而知之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04 册 No. 0002 犍度(第11卷-第22卷)   第二 别住犍度   一   (一)   尔时,佛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别住诸比丘受诸清净比丘之敬礼、起迎、合掌、恭敬、设座具、设卧具,收受彼[所置]之洗足水、足台、足布,受彼[因迎接故而]取钵衣,洗浴时受彼浣背。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别住诸比丘受清净诸比丘……浣背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集会比丘众,问诸比丘曰:“诸比丘!别住诸比丘受诸清净比丘……浣背,是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何以别住诸比丘受清净诸比丘……浣背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别住比丘不得受清净诸比丘……浣背,若受者堕恶作。诸比丘!许别住诸比丘随其年次互相敬礼、起迎……浣背。诸比丘!许别住比丘随其年次,有五事,[即:]布萨、自恣、雨浴衣、布施物、食也。”   (二)   “诸比丘!若尔,我当制立别住诸比丘之行法,令别住诸比丘行之。诸比丘!别住比丘应正行。此中正行者,[即:]不得授人具足戒,不得为人依止,不得蓄沙弥,不得受选任教诫比丘尼,选任亦不得教诫比丘尼,由僧伽已受别住不得犯罪,[不得犯相似]之罪,[不得犯]比此更恶之罪,不得骂羯磨,不得骂行羯磨者,不得妨碍清净比丘布萨,不得妨碍自恣,不得相交谈,不得与教诫,不得作许可,不得非难,不得令忆念,不得与诸比丘交往。诸比丘!别住比丘不得行于清净比丘前、不得坐于清净比丘前。应受僧伽与之边际坐处、边际卧处、边际精舍。诸比丘!别住比丘不得为清净比丘之先行沙门或随从沙门而往俗家,不得行林住法、乞食法,因不使[他人]知己[受别住],故不得持施食。诸比丘!别住比丘若作客,当告之[己受别住];若客来,当告之;布萨时,当告之;自恣时,当告之;若病时,当由使者告之。”   (三)   “诸比丘!别住比丘不得从有比丘住处往无比丘住处,然与清净[比丘]俱者除外,有障碍者除外。诸比丘!别住比丘不得从有比丘住处往无比丘非住处,然与清净[比丘]俱者除外,有障碍者除外。诸比丘!别住比丘不得从有比丘住处往无比丘住处或非住处,然与清净[比丘]俱者除外,有障碍者除外。诸比丘!……从有比丘非住处往无比丘住处……从有比丘非住处往无比丘非住处……从有比丘非住处往无比丘住处或非住处……从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往无比丘住处……从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往无比丘非住处……从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往无比丘住处或非住处,然与清净[比丘]俱者除外,有障碍者除外。诸比丘!别住比丘不得从有比丘住处往有异住比丘之有比丘住处,然与清净[比丘]俱者除外,有障碍者除外。诸比丘!别住比丘不得从有比丘住处往[有异住比丘之]有比丘非住处,然……不得从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往有异住比丘之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然与清净[比丘]俱者除外,有障碍者除外。诸比丘!别住比丘可从有比丘住处往有同住比丘之有比丘住处,然应知于当日可达。诸比丘!别住比丘可从有比丘住处往[有同住比丘之]有比丘非住处……可从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往有同住比丘之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然应知于当日可达。”   (四)   “诸比丘!别住比丘不得与清净比丘住同一屋内之住处,不得住同一屋内之非住处,不得住同一屋内之住处或非住处。见清净比丘应起座,应请清净比丘坐,不得与清净比丘同坐一座处,[清净比丘]坐于低座处时,己不得坐于高座。[清净比丘]坐于地上时,己不得坐于座处。不得于同一经行处经行,[清净比丘]于低经行处经行时,己不得于高经行处经行,[清净比丘]于地上经行时,己不得于经行处经行。诸比丘!别住比丘不得与年长别住比丘……与当受本日治比丘……与当受摩那埵比丘……与已受摩那埵比丘……不得与当受出罪比丘住同一屋内之住处,不得住同一屋内之非住处。……[当受出罪比丘]于地上经行时,己不得于经行处经行。诸比丘!若以别住比丘为第四人而与别住、与本日治、与摩那埵;若以彼为第二十人而与出罪,则不成羯磨,不得作。”   ———别住[比丘]之行法九十四事终———   二   (一)   时,具寿优波离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于一面。于一面坐已,具寿优波离白世尊,曰:“别住比丘之夜断有几何耶?”“优波离!别住比丘之夜断有三:同住、独住、不告也。优波离!如此,别住比丘夜断有三。”   三   (一)   尔时,大比丘众于舍卫城集会。别住比丘未能完成别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暂]停别住。诸比丘!当如是[暂]停:彼别住比丘应至一比丘处,偏袒右肩,胡跪,合掌,如是唱言:‘我[暂]停别住。’即可[暂]停别住,[或言:]‘我[暂]停行法。’即可[暂]停别住也。”   (二)   尔时,舍卫城之比丘各往他处,别住比丘得以完成别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再]行别住。诸比丘!应如是[再]行别住:彼别住比丘应至一比丘处,偏袒右肩,胡跪,合掌,如是唱言:‘我[再]行别住。’则[再]行别住,[或言:]‘我[再]行行法。’则再行别住也。”   ———别住行法终———   四   (一)   尔时,应受本日治之诸比丘受诸清净比丘……[参照第二 别住犍度一(一)~(二)。“别住比丘”改为“应受本日治比丘”。]……“……不使[他人]知己[当受本日治]故不得[持施食]。诸比丘!当受本日治之比丘不得从有比丘住处往无比丘住处,然与清净[比丘]俱者除外,有障碍者除外。……无比丘非住处……无比丘住处或非住处……诸比丘!当受本日治之比丘可从有比丘住处往有同住比丘之有比丘住处……可从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往有同住比丘之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然应知于当日可达。诸比丘!当受本日治之比丘不得与清净比丘住同一屋内之住处……[参照第二 别住犍度一(四)]……[清净比丘]于地上经行时,己不得于经行处经行。诸比丘!当受本日治之比丘……别住比丘……不得与当受本日治之年长比丘……与当受摩那埵之比丘……与已受摩那埵之比丘……不得与当受出罪之比丘住同一屋内之住处……[当受出罪之比丘]于地上经行时,己不得于经行处经行。诸比丘!若以当受本日治之[比丘]为第四人而与别住、与本日治、与摩那埵;若以彼为第二十人而作出罪,则不成羯磨,不得作。”   五   (一)   尔时,当受摩那埵之诸比丘受清净诸比丘[参照第二 别住犍度一(一)~(二)。“别住比丘”改为“当受摩那埵之比丘”。]……“……不使[他人]知己[当受摩那埵],故不得持施食。诸比丘!当受摩那埵之比丘不得从有比丘住处往无比丘住处,然与清净[比丘]俱者除外,有障碍者除外……[参照第二 别住犍度一(三)~(四)]……于地上经行时,己不得于经行处经行。诸比丘!当受摩那埵之比丘与别住比丘……与当受本日治之比丘……与当受摩那埵之年长比丘……与已受摩那埵之比丘……不得与当受出罪之比丘住同一屋内之住处……不得作。”   六   (一)   尔时,受摩那埵之诸比丘受清净诸比丘……[参照第二 别住犍度一(一)~(二)。“别住比丘”改为“受摩那埵比丘”。]……“……不使[他人]知己[受摩那埵],故不得持施食。诸比丘!受摩那埵之比丘若作客,当告之[己受摩那埵];若客来,当告之;布萨时,当告之;自恣时,当告之;当日日告之;若病时,当由使者告之。诸比丘!受摩那埵之比丘不得从有比丘住处往无比丘住处,然与僧伽俱者除外,有障碍者除外……诸比丘!受摩那埵之比丘不得从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往无比丘住处或非住处,然与僧伽俱者除外,有障碍者除外。诸比丘!受摩那埵之比丘不得从有比丘住处往[有异住比丘之]有比丘住处,然……不得从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往有异住比丘之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然与僧伽俱者除外,有障碍者除外。诸比丘!受摩那埵之比丘可从有比丘住处往[有同住比丘之]有比丘住处……可从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往有同住比丘之住处或非住处,然应知于当日可达。诸比丘!受摩那埵之比丘不得与清净比丘住同一屋内之住处……[参照第二 别住犍度一(四)]……于地上经行时,己不得于经行处经行。诸比丘!受摩那埵之比丘不得与别住比丘……乃至……与当受本日治之比丘……与当受摩那埵之比丘……与受摩那埵之年长比丘……不得与当受出罪之比丘住同一屋内之住处……不得作。”   七   (一)   时,具寿优波离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于一面。于一面坐已,具寿优波离白世尊,曰:“受摩那埵之比丘有几夜断耶?”“优波离!受摩那埵之比丘有四夜断也,[谓:]同住、独住、不告、于少众中行也。优波离!受摩那埵之比丘有如此四夜断。”   八   (一)   尔时,大比丘众于舍卫城集会,受摩那埵之诸比丘未能完成摩那埵……“……[参照第二 别住犍度三(一)~(二)]……[再]行摩那埵。”   九   (一)   尔时,当受出罪之诸比丘受清净诸比丘……[参照第二 别住犍度一(一)~(二)。“别住比丘”改为“当受出罪之比丘”。]……“……不使[他人]知己[当受出罪],故不得持施食。诸比丘!当受出罪之比丘不得从有比丘住处往无比丘住处……不得从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往无比丘住处或非住处,然与清净[比丘]俱者除外,有障碍者除外。诸比丘!当受出罪之比丘可从有比丘住处往[有同住比丘之]有比丘住处……可从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往有同住比丘之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然应知于当日可达。诸比丘!当受出罪之比丘不得与清净比丘住同一屋内之住处……于地上经行时,己不得于经行处经行。诸比丘!当受出罪之比丘不得与别住比丘……与当受本日治比丘……与当受摩那埵之比丘……与已受摩那埵之比丘……不得与当受出罪之年长比丘住同一屋内之住处……不得作。”   ———第二 别住犍度终———   此犍度有五事。摄颂曰:    别住诸比丘     受清净比丘    敬礼及起迎     合掌与恭敬    设座具.卧具     洗足水.足台    足布.受钵衣     洗浴时浣背    善比丘怨言     受者堕恶作    相互许五事     谓布萨.自恣    雨衣.施物.食     此中应正行    于清净比丘     受僧伽边际    先行或后行     不行林住法    以及乞食法     必告客比丘    布萨.自恣时     告之.使者告    往有比丘处     不可同处于    一屋之处住     当请座处坐    于低经行处     地上经行处    应守于礼仪     对于年长者    有不可为事     于别住应知    有夜断.暂停     以及于再行    应受本日治     应受摩那埵    正受摩那埵     应出罪比丘    理趣有差别     别住三夜断    摩那埵者四     告三夜断同    摩那埵比丘     即以日日加    二羯磨相似     余之三羯磨    如此之相等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04 册 No. 0002 犍度(第11卷-第22卷)   第三 集犍度   一   (一)   尔时,佛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优陀夷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彼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以优陀夷所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应与六夜摩那埵。”   (二)   “诸比丘!应如是为:诸比丘!彼优陀夷比丘应至僧伽处,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白如是言:   ‘诸大德!我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故我乞请僧伽为我所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与六夜摩那埵。诸大德!我犯……不覆藏一罪,我二次乞请僧伽……与六夜摩那埵。诸大德!我犯……不覆藏一罪,我三次乞请僧伽……与六夜摩那埵。’”   (三)   “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彼请僧伽为彼所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与六夜摩那埵。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为比丘优陀夷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与六夜摩那埵。此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与六夜摩那埵。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所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与六夜摩那埵。为优陀夷比丘所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与六夜摩那埵,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请言。   优陀夷比丘所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与六夜摩那埵。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二   (一)   彼行摩那埵已,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一罪,[谓:]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乞请僧伽为我所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与六夜摩那埵。为我所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僧伽已与六夜摩那埵,我行摩那埵已。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与优陀夷比丘出罪。”   (二)   “诸比丘!应如是与出罪:诸比丘!彼优陀夷比丘应至僧伽处,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白如是言:   ‘诸大德!我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乞请僧伽为我所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与六夜摩那埵。僧伽为我所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已与六夜摩那埵,我行摩那埵已,乞请僧伽与出罪。诸大德!我犯……一罪……我行摩那埵已,我二次乞请僧伽与出罪。诸大德!我犯……一罪……我行摩那埵已。我三次乞请僧伽与出罪。’”   (三)   “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彼请僧伽为彼所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与六夜摩那埵。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所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已与六夜摩那埵,彼行摩那埵已,而请僧伽与出罪。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与优陀夷比丘出罪。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乞请出罪,僧伽与优陀夷比丘出罪。与优陀夷比丘出罪,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   ‘诸大德!请听我言……请言。   僧伽已与优陀夷比丘出罪。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三   (一)   尔时,具寿优陀夷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彼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为优陀夷比丘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与别住一日。”   (二)   “诸比丘!应如是与:诸比丘!彼优陀夷比丘应至僧伽处,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白如是言:   ‘诸大德!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故我请僧伽为我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与别住一日。’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   (三)   “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彼请僧伽……与别住一日。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为优陀夷比丘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与别住一日。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与别住一日。为优陀夷比丘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与别住一日,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   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已与别住一日。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四   (一)   彼行别住已。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请僧伽为我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与别住一日。为我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僧伽已与别住一日,我行别住已。我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为优陀夷比丘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与六夜摩那埵。”   (二)   “诸比丘!应如是与:诸比丘!彼优陀夷比丘应至僧伽处……白如是言:   ‘诸大德!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请僧伽为我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与别住一日。僧伽为我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已与别住一日,我行别住已。请僧伽为我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与六夜摩那埵。’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   (三)   “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彼请僧伽为彼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与别住一日。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已与别住一日,彼行别住已。彼请僧伽为彼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与六夜摩那埵。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为优陀夷比丘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与六夜摩那埵。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犯故……一罪……与……。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与六夜摩那埵。为优陀夷比丘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与六夜摩那埵,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   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已与六夜摩那埵。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五   (一)   彼行摩那埵已。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一罪……[同第三 集犍度四(一)]……我行别住已。请僧伽为我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一日一罪,与六夜摩那埵。僧伽为我所犯故……一罪……已与六夜摩那埵,我行摩那埵已。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与优陀夷比丘出罪。”   (二)   “诸比丘!应如是与出罪:诸比丘!彼优陀夷比丘应至僧伽处……白如是言:   ‘诸大德!我犯……一罪……我行别住已。乞请僧伽为……与六夜摩那埵。僧伽为我所犯……一罪,与六夜摩那埵。我行摩那埵已,乞请僧伽与出罪。’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   (三)   “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犯故……一罪,与六夜摩那埵。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所犯……一罪,已与六夜摩那埵。彼行摩那埵已,彼请僧伽与出罪。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与优陀夷比丘出罪。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与出罪。僧伽与优陀夷比丘出罪。与优陀夷比丘出罪,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   僧伽已与优陀夷比丘出罪。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六   (一)   尔时,具寿优陀夷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二日一罪……覆藏五日一罪。彼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故……‘……一罪……[参照第三集犍度三。“覆藏一日”、“别住一日”改为“覆藏五日”、“别住五日”。]……我如是了知。’”   七   (一)   彼于别住中,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彼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请僧伽为我所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与别住五日。僧伽……与别住五日。我于别住中,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所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应与本日治。”   (二)   “诸比丘!应如是与本日治:诸比丘!彼优陀夷比丘应至僧伽处……白如是言:   ‘诸大德!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请僧伽为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与别住五日。僧伽……已与我别住五日。我于别住中,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故我请僧伽为我别住期间……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   (三)   “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与别住五日。僧伽为优陀夷比丘……,已与别住五日。彼于别住中,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彼请僧伽……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所犯……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犯……一罪,与本日治。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所犯……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   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不覆藏一罪,已与本日治。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八   (一)   彼行别住已,于当受摩那埵期间,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彼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请僧伽……[同第三 集犍度七(一)]……不覆藏一罪。请僧伽为我此期间……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僧伽为我此期间……不覆藏一罪,已与本日治。我行别住已,于当受摩那埵期间,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所犯……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   (二)   “诸比丘!应如是与本日治:诸比丘!彼优陀夷比丘应至僧伽处……白如是:   ‘诸大德!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我行别住已。于受摩那埵期间,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故我请僧伽为我此期间所犯……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   (三)   “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与本日治。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与……。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   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不覆藏一罪,已与本日治。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九   (一)   彼行别住已。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我行别住已。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因三罪故,僧伽应与优陀夷比丘六夜摩那埵。”   (二)   “诸比丘!应如是与:诸比丘!彼优陀夷比丘应至僧伽处……白如是言:   ‘诸大德!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我行别住已,请僧伽因三罪故,与六夜摩那埵。’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   (三)   “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彼行别住已。因三罪故,彼请僧伽与六夜摩那埵。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为优陀夷比丘之三罪,与六夜摩那埵。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与……。僧伽与三罪之优陀夷比丘六夜摩那埵。与三罪之优陀夷比丘六夜摩那埵,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   僧伽为优陀夷比丘之三罪,已与六夜摩那埵。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一〇   (一)   彼行摩那埵中,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彼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我于行摩那埵中,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我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后,与六夜摩那埵。诸比丘!应如是与本日治……诸比丘!应如是与六夜摩那埵……‘……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不覆藏一罪,已与六夜摩那埵。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一一   (一)   彼行摩那埵已,于受出罪期间,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彼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我行摩那埵已。于当受出罪期间,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后,与六夜摩那埵。诸比丘!应如是与本日治……诸比丘!应如是与六夜摩那埵……‘……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不覆藏一罪,已与六夜摩那埵。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一二   (一)   彼行摩那埵已。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我行摩那埵已。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与优陀夷比丘出罪。”   (二)   “诸比丘!应如是与出罪:诸比丘!彼优陀夷比丘应至僧伽处……白如是言:   ‘诸大德!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请僧伽为……覆藏五日一罪,与别住五日。僧伽……覆藏五日一罪,已与别住五日。于别住中,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请僧伽为我此期间所犯……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僧伽为我此期间所犯……不覆藏一罪,已与本日治,我行别住已。于当受摩那埵期间,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请僧伽为我此期间……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僧伽为我此期间所犯……不覆藏一罪,已与本日治。我行别住已。因三罪故,请僧伽与六夜摩那埵。因三罪故,僧伽已与我六夜摩那埵。我行摩那埵期间,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请僧伽为我此期间所犯……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僧伽为我此期间所犯……不覆藏一罪,已与我本日治。请僧伽为我此期间所犯……不覆藏一罪,与六夜摩那埵。僧伽为我此期间犯……不覆藏一罪,已与六夜摩那埵,我行摩那埵已。于当受出罪期间,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请僧伽为我此期间所犯……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僧伽为我此期间所犯……不覆藏一罪,已与本日治。请僧伽为我此期间所犯……不覆藏一罪,与六夜摩那埵。僧伽为我此期间所犯……不覆藏一罪,已与六夜摩那埵,我行摩那埵已,请僧伽与出罪。’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   (三)   “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彼请僧伽与别住五日。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所犯……覆藏五日一罪,已与别住五日。彼于别住中,犯故出不净而不覆藏一罪,彼请僧伽为彼此期间所犯……不覆藏一罪,与本日治。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所犯……不覆藏一罪,已与本日治。彼行别住已……行摩那埵已,请僧伽与出罪。若僧伽机熟……我三次言此事……   僧伽已与优陀夷比丘出罪。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一三   (一)   尔时,具寿优陀夷犯故出不净而覆藏半月一罪。彼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故……‘……一罪……[参照第三 集犍度三。“覆藏一日”、“别住一日”改为“覆藏半月”、“别住半月”。]……我如是了知。’”   一四   (一)   彼于别住中,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彼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半月一罪,请僧伽为……覆藏半月一罪,与别住半月。僧伽为我……覆藏半月一罪,已与别住半月。于别住中,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覆藏五日一罪,与本日治后,前罪故,应与合一别住。”   (二)   “诸比丘!应如是与本日治:诸比丘!彼优陀夷比丘应至僧伽处……白如是言:   ‘诸大德!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半月一罪,请僧伽……覆藏半月一罪,与别住半月。僧伽为我犯……覆藏半月一罪,与别住半月。僧伽为……覆藏半月一罪,已与别住半月。于别住中,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请僧伽为我……覆藏五日一罪,与本日治。’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我如是了知。’”   (三)   “诸比丘!前罪故,应如此行与合一之别住:诸比丘!彼优陀夷比丘应至僧伽处……白如是言:   ‘诸大德!我犯……一罪……与本日治。僧伽为我此期间所犯……覆藏五日一罪,已与本日治。我请僧伽为我此期间所犯……覆藏五日一罪,前罪故,行合一别住。’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我三次言此事……   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所犯……‘……覆藏五日一罪,前罪故,已与优陀夷比丘合一别住。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一五   (一)   彼行别住已,于当受摩那埵期间,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彼告诸比丘言:“诸友!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半月一罪,请僧伽……覆藏五日……。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覆藏五日一罪,与本日治后,前罪故,应与合一别住。诸比丘!应如是与本日治……诸比丘!前罪故,应如是行与合一别住……   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覆藏五日一罪,前罪故,已与优陀夷比丘合一别住。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一六   (一)   彼行别住已。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半月一罪……行别住已。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为优陀夷比丘之三罪,与六夜摩那埵。诸比丘!应如是与:诸比丘!彼优陀夷比丘应至僧伽处……‘……我三次言此事……僧伽为优陀夷比丘之三罪,已与六夜摩那埵。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一七   (一)   彼于摩那埵中,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彼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半月一罪……我于摩那埵中,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所犯……覆藏五日一罪,与本日治后,前罪故,与合一别住后,应与六夜摩那埵。诸比丘!应如是与本日治……诸比丘!前罪故,应如是行与合一别住……诸比丘!应如是行与六夜摩那埵……僧伽已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覆藏五日一罪,与六夜摩那埵。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一八   (一)   彼行摩那埵已,于当受出罪期间,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彼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半月一罪……行摩那埵已。于当受出罪期间,犯故出不净而覆藏五日一罪。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所犯……覆藏五日一罪,与本日治,前罪故,与合一别住后,与六夜摩那埵。诸比丘!应如是与本日治……诸比丘!应如是与同前罪合一之别住……诸比丘!应如是行与六夜摩那埵……僧伽为优陀夷比丘此期间……‘……覆藏五日一罪,已与六夜摩那埵。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一九   (一)   彼行摩那埵已。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半月一罪……行摩那埵已。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与优陀夷比丘出罪。诸比丘!应如是与出罪:诸比丘!彼优陀夷比丘应至僧伽之处……白如是言:   ‘诸大德!我犯故出不净而覆藏半月一罪,请僧伽……行摩那埵已,请僧伽与出罪。’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优陀夷比丘犯故出不净而覆藏半月一罪……我三次言此事……   僧伽已与优陀夷比丘出罪。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出不净终———   二〇   (一)   尔时,有一比丘犯甚多僧残罪,一罪乃覆藏一日,一罪乃覆藏二日,一罪乃覆藏三日,一罪乃覆藏四日,一罪乃覆藏五日,一罪乃覆藏六日,一罪乃覆藏七日,一罪乃覆藏八日,一罪乃覆藏九日,一罪乃覆藏十日。彼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众多僧残罪,一罪乃覆藏一日……一罪乃覆藏十日。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依彼比丘诸罪中覆藏十日之罪,与合一别住。”   (二)   “诸比丘!应如是与:诸比丘!彼比丘应至僧伽处……白如是言:   ‘诸大德!我犯众多僧残罪,一罪乃覆藏一日……一罪乃覆藏十日,故我请僧伽依诸罪中覆藏十日之罪,与合一别住。’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某甲比丘犯甚多僧残罪,一罪乃覆藏一日……一罪乃覆藏十日。彼请僧伽依彼诸罪中覆藏十日之罪,与合一别住。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依某甲比丘诸罪中覆藏十日之罪,与合一别住。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某甲比丘……与合一别住。僧伽依彼诸罪中覆藏十日之罪,与合一别住……听者……我三次言此事……   僧伽依某甲比丘诸罪中覆藏十日之罪,已与合一别住。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二一   (一)   尔时,有一比丘犯甚多僧残罪,有一罪覆藏一日,有二罪覆藏二日,有三罪覆藏三日,有四罪覆藏四日,有五罪覆藏五日,有六罪覆藏六日,有七罪覆藏七日,有八罪覆藏八日,有九罪覆藏九日,有十罪覆藏十日。彼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甚多僧残罪,有一罪覆藏一日……有十罪覆藏十日。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依彼比丘诸罪中覆藏最久之罪,与合一别住。诸比丘!应如是与:诸比丘!彼比丘应至僧伽处……白如是言:   ‘诸大德!我犯甚多僧残罪,有一罪覆藏一日……有十罪覆藏十日,故我请僧伽依我诸罪中覆藏最久之罪,行合一别住。’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我三次言此事……   僧伽依某甲比丘诸罪中覆藏最久之罪,已与合一别住。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二二   (一)   尔时,有一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彼生此念:“我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我宜请僧伽为其中一覆藏二月之罪,应行二月别住。”彼请僧伽为其中一覆藏二月之罪,行二月别住。僧伽以一罪覆藏二月之故,已与彼二月别住。彼于别住中,心生惭愧:“我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时,我生此念:‘我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我宜请僧伽以一罪覆藏二月之故,应行二月别住。’我请僧伽以一罪覆藏二月之故,已行二月别住,僧伽以一罪覆藏二月之故,与我二月别住。我于别住中,心生惭愧。我宜请僧伽以第二罪覆藏二月之故,应行二月别住。”   (二)   彼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二僧残罪……我于别住中,心生惭愧:‘我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时,我生思念:我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我宜请僧伽以一罪覆藏二月之故,应行二月别住。我请僧伽以一罪覆藏二月之故,行二月别住,僧伽以一罪覆藏二月之故,与我二月别住。我于别住中,心生惭愧:我宜请僧伽以第二罪覆藏二月之故,应行二月别住。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三)   “诸比丘!若尔,僧伽以彼比丘第二罪覆藏二月之故,应与二月别住。诸比丘!应如是与:诸比丘!彼比丘应至僧伽处……白如是言:   ‘诸大德!我犯二僧残罪……我宜请僧伽以第二罪覆藏二月之故,应行二月别住。我请僧伽以第二覆藏二月之故,行二月别住。’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   (四)   “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某甲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彼生此念……彼请僧伽以第二罪覆藏二月之故,行二月别住。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以某甲比丘第二罪覆藏二月之故,与二月别住。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某甲比丘……我三次言此事……乃至……。   僧伽以某甲比丘第二罪覆藏二月之故,已与二月别住。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诸比丘!彼比丘由此应二月别住。”   二三   (一)   “诸比丘!此处有一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彼生此念:‘我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我宜请僧伽以其中一罪覆藏二月之故,应行二月别住。’彼请僧伽以其中一罪覆藏二月之故,行二月别住。僧伽以其中一罪覆藏二月之故,与彼二月别住。彼于别住时,心生惭愧:‘我犯二僧残罪……[同第三 集犍度二二(一)]……以第二罪覆藏二月之故,应行二月别住。’彼请僧伽以第二罪覆藏二月之故,行二月别住。僧伽以第二罪覆藏二月之故,与彼二月别住。诸比丘!彼比丘由此应二月别住。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知一罪为罪而不知另一罪为罪。彼请僧伽以彼所知覆藏二月之罪,行二月别住。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罪,与二月别住。彼于别住时,知另一罪亦为罪。彼生此念:‘我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知一罪为罪而不知另一罪为罪。我请僧伽以我所知之覆藏二月之罪,行二月别住。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罪,已与二月别住。我于别住时,知另一罪亦为罪。我宜请僧伽以另一覆藏二月之罪,应行二月别住。’彼请僧伽以另一覆藏二月之罪,行二月别住。僧伽以另一覆藏二月之罪,与彼二月别住。诸比丘!彼比丘由此应二月别住。   (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忆念一罪而一罪不忆念。彼请僧伽……[同第三 集犍度二三(二)。‘知’改为‘忆念’。]……应……别住。   (四)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不疑一罪为罪而疑一罪是否为罪。彼请僧伽……[同第三 集犍度二三(二)‘知’改为‘不疑’,‘不知’改为‘疑’。]……应……别住。   (五)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知一罪为罪而覆藏,不知一罪为罪而覆藏。彼请僧伽以此等覆藏二月之罪,行二月别住。僧伽以此等覆藏二月之罪,与彼二月别住。彼于别住时,有他比丘来,多闻而通达阿含,且持法、持律、持摩夷,为贤能、聪明、有慧、有耻、有悔而好学者。彼如是问:‘诸友!此比丘犯何耶?此比丘何故别住耶?’彼等如是答:‘友!此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知一罪为罪而覆藏,不知一罪为罪而覆藏。彼请僧伽以此等覆藏二月之罪,行二月别住。僧伽以此等覆藏二月之罪,已与彼二月别住。友!此比丘犯此等罪,此比丘因此而别住。’彼如是云:‘诸友!知罪而覆藏者,与别住则如法也,如法故成就也。诸友!然不知罪而覆藏者,与别住则非法也,非法故非成就也。诸友!此罪故,比丘应受摩那埵。’   (六)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一罪忆念而覆藏,一罪不忆念而覆藏……一罪无疑而覆藏,一罪有疑而覆藏……‘……诸友!此罪故,比丘应受摩那埵。’”   二四   (一)   尔时,有一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彼生此念:“我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我宜请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二罪,应行一月别住。”彼请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二罪,行一月别住。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二罪,与彼一月别住。彼于别住时,心生惭愧:“我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时,我生此念:‘我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我宜请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二罪,应行一月别住。’我请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二罪,行一月别住,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二罪,与我一月别住。我于别住中,心生惭愧。我宜请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二罪,应行第二月别住。”   (二)   彼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时,我生此念:‘我……生惭愧心。我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时,我生此念:我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我宜请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二罪,应一月别住。’我请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二罪,行一月别住,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二罪,与我一月别住。我于别住中,生惭愧心。我宜请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二罪,应行第二月别住。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三)   “诸比丘!若尔,僧伽以彼比丘所覆藏二月之二罪,应与第二月别住。诸比丘!应如是与:诸比丘!彼比丘应至僧伽处……白如是言:   ‘诸大德!我犯二僧残罪……我宜请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二罪,应行第二月别住。我请僧伽以我覆藏二月之二罪,行第二月别住。’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某甲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彼生此念……应行第二月别住。彼请僧伽以覆藏二月之二罪,行第二月别住。若僧伽机熟……以覆藏二月之二罪,与第二月别住。以某甲比丘所覆藏二月之二罪,与第二月别住,具寿听者……我三次言此事……   僧伽以某甲比丘所覆藏二月之二罪,已与第二月别住。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诸比丘!彼比丘由前应二月别住。   二五   (一)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彼生此念:‘我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我宜请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二罪,行一月别住。’彼请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二罪,行一月别住,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二罪,与彼一月别住。彼于别住中,心生惭愧:‘我犯二僧残罪……[同第三集犍度二四(一)]……应行第二月别住。’彼请僧伽以覆藏二月之二罪,行第二月别住。僧伽以覆藏二月之二罪,与彼第二月别住。诸比丘!彼比丘由前应二月别住。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一月知为罪而一月不知为罪……一月忆念而一月不忆念……一月无疑为罪而一月有疑。彼请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二罪,故行无疑月之别住,僧伽以覆藏二月之二罪,与无疑月之别住。彼于别住时,于第二月离疑。彼生此念:‘我犯二僧残罪,一月无疑为罪而一月有疑,我请僧伽以覆藏二月之二罪,行无疑月之别住,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二罪,行无疑月之别住。我于别住时,于第二月离疑。我宜请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二罪,应行第二月别住。’彼请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二罪,行第二月别住。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二罪,与第二月别住。诸比丘!彼比丘由前应二月别住。   (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一月知为罪而覆藏,一月不知为罪而覆藏……一月忆念而覆藏,一月不忆念而覆藏……一月无疑为罪而覆藏,一月有疑而覆藏。彼请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二罪,行二月别住。僧伽以覆藏二月之二罪,与彼二月别住。彼于别住时,有他比丘来,多闻而……好学。彼如是问:‘诸友!此比丘犯何耶?此比丘何故别住耶?’彼等如是答:‘友!此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一月无疑为罪而覆藏,一月有疑而覆藏。彼请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二罪,行二月别住。僧伽以所覆藏二月之二罪,与二月别住。友!此比丘犯此等罪,此比丘因此而别住。’彼如是云:‘诸友!无疑而覆藏之月,与别住则如法也,如法故成就也。诸友!然而有疑而覆藏之月,与别住则非法也,非法故不成就也。诸友!此月故,比丘应受摩那埵。’”   二六   (一)   尔时,有比丘,犯甚多僧残罪,不知罪数、日数,不忆念罪数、日数,有疑罪数、日数。彼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犯甚多僧残罪,不知罪数、日数……有疑……日数。我当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为彼比丘之此等罪,与清净边别住。”   (二)   “诸比丘!应如是与:彼比丘应至僧伽处……乃至……白如是言:   ‘诸大德!我犯众多僧残罪……有疑……日数。我请僧伽为我之此等罪,行清净边别住。’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比丘犯甚多僧残罪,不知罪数……有疑……日数。彼请僧伽为彼之此等罪,行清净边别住。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为某甲比丘之此等罪,与清净边别住。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比丘……僧伽为某甲比丘之此等罪,与清净边别住。为某甲比丘之此等罪与清净边别住,具寿听者默然……我三次言此事……   僧伽为某甲比丘之此等罪,已与清净边别住。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三)   “诸丘比!应如是与清净边别住、如是与别住。   诸比丘!如何应与清净边别住耶?不知罪数、日数,不忆念罪数、日数,有疑罪数、日数,应与清净边别住。知罪数而不知日数,忆念罪数而不忆念日数,无疑罪数而有疑日数,应与清净边别住。知一分罪数而另一分不知,不知日数,忆念一分罪数而另一分不忆念,不忆念日数,一分罪数有疑而另一分无疑,有疑日数,应与清净边别住。不知罪数,知一分日数而另一分不知,不忆念罪数,忆念一分日数而另一分不忆念,有疑罪数,有疑一分日数而另一分无疑,应与清净边别住。知罪数,知一分日数而另一分不知,忆念罪数,忆念一分日数而另一分不忆念,无疑罪数,有疑一分日数而另一分无疑,应与清净边别住。知一分罪数而另一分不知,知一分日数而另一分不知,忆念一分罪数而另一分不忆念,忆念一分日数而另一分不忆念,有疑一分罪数而另一分无疑,有疑一分日数而另一分无疑,应与清净边别住。诸比丘!若如此,应与清净边别住。”   (四)   “诸比丘!如何应与别住耶?知罪数、日数,忆念罪数、日数,无疑罪数、日数,应与别住。不知罪数而知日数,不忆念罪数而忆念日数,有疑罪数而无疑日数,应与别住。知一分罪数而另一分不知,知日数,忆念一分罪数而另一分不忆念,忆念日数,有疑一分罪数而另一分无疑,无疑日数,应与别住。诸比丘!若如此,应与别住。”   ———别住终———   二七   (一)   尔时,有比丘,于别住中还俗。彼再还,乞请诸比丘与具足戒。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别住中还俗。诸比丘!还俗者未成就别住。彼若再受具足戒,如前与此别住,已与之别住为善已与,已别住之分为善已别住,余分应别住。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别住中成为沙弥。诸比丘!沙弥者未成就别住。彼若再受具足戒,如前与此别住,已与之别住为善已与,已别住之分为善已别住,余分应别住。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别住中成为狂人。诸比丘!狂人者未成就别住。彼若再成为非狂人,如前与此别住,已与之别住为善已与,已别住之分为善已别住,余分应别住。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别住中成为乱心者。诸比丘!乱心者未成就别住。彼若再成为非乱心者……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别住中成为痛苦人。诸比丘!痛苦人未成就别住。彼若再成为非痛苦人……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别住中依不见罪……依不忏悔罪……依不弃恶见而被举。诸比丘!被举人未成就别住。彼若再解[举]者,如前与此别住,已与之别住为善已与,已别住之分为善已别住,余分应别住。”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当受本日治而还俗。诸比丘!还俗者未成就本日治。彼若再受具足戒,如前与此别住,已与之别住为善已与,应与彼比丘本日治。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当受本日治而成为沙弥……成为狂人……依不弃恶见而被举。诸比丘!被举人未成就本日治。彼若再解[举]者,如前与此别住,已与之别住为善已与,应与彼比丘本日治。”   (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当受摩那埵而还俗。诸比丘!还俗者未成就摩那埵。彼若再受具足戒,如前与此别住,已与之别住为善已与,已别住为善已别住,应与彼比丘摩那埵。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当受摩那埵而成为沙弥……依不弃恶见而被举。诸比丘!被举人未成就摩那埵。彼若再解[举]者,如前与此别住,已与之别住为善已与,已别住为善已别住,应与彼比丘摩那埵。”   (四)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行摩那埵中还俗……依不弃恶见而被举。诸比丘!被举人未成就摩那埵。彼若再解[举]者,如前与此别住,已与之别住为善已与,已别住为善已别住,已与之摩那埵为善已与,已行之摩那埵分为善已行,余分应行。”   (五)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当受出罪而还俗……依不弃恶见而被举。诸比丘!被举人未成就出罪。彼若再解[举]者,如前与此别住,已与之别住为善已与,已别住为善已别住,已与之摩那埵为善已与,已行之摩那埵为善已行,应与彼比丘出罪。”   ———四十事终———   二八   (一)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有量而不覆藏。应与彼比丘本日治。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有量而覆藏。应与彼比丘本日治,因覆藏诸罪中最初之罪故,与合一别住。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有量而或覆藏、或不覆藏。应与彼比丘本日治,因覆藏诸罪中最初之罪故,与合一别住。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无量而不覆藏……无量而覆藏……无量而覆藏、或不覆藏……或有量、或无量而不覆藏……或有量、或无量而覆藏……或有量、或无量而或覆藏或不覆藏。应与彼比丘本日治,因覆藏诸罪中最初之罪故,与合一别住。”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当受摩那埵而……行摩那埵中……于当受出罪而犯甚多僧残罪,有量而不覆藏……或有量、或无量而覆藏或不覆藏。应与彼比丘本日治,因覆藏诸罪中最初之罪故,与合一别住。”   ———三十六事终———   二九   (一)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僧残罪,不覆藏而还俗。彼再受具足戒,仍不覆藏其诸罪。诸比丘!应与彼比丘摩那埵。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僧残罪,不覆藏而还俗。彼再受具足戒,覆藏其诸罪。诸比丘!依彼比丘于覆藏最后之罪蕴,与别住后,应与摩那埵。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僧残罪,覆藏而还俗。彼再受具足戒,不覆藏其诸罪。诸比丘!依彼比丘覆藏最初之罪蕴,与别住后,应与摩那埵。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僧残罪,覆藏而还俗。彼再受具足戒,仍覆藏其诸罪。诸比丘!依彼比丘覆藏最初与最后之罪蕴,与别住后,应与摩那埵。”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僧残罪。彼或覆藏、或不覆藏诸罪。彼还俗后,再受具足戒,前覆藏诸罪而后不覆藏,前不覆藏诸罪而后不覆藏。诸比丘!依彼比丘覆藏最初之罪蕴,与别住后,应与摩那埵。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僧残罪。彼或覆藏、或不覆藏诸罪。彼还俗后,再受具足戒,前覆藏诸罪而后不覆藏,前不覆藏诸罪而后覆藏。诸比丘!依彼比丘覆藏最初与最后之罪蕴,与别住后,应与摩那埵。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僧残罪。彼或覆藏、或不覆藏诸罪。彼还俗后,再受具足戒,前覆藏诸罪而后亦覆藏,前不覆藏诸罪而后亦不覆藏。诸比丘!依彼比丘覆藏最初与最后之罪蕴,与别住后,应与摩那埵。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僧残罪。彼或覆藏、或不覆藏诸罪。彼还俗后,再受具足戒,前覆藏诸罪而后亦覆藏,前不覆藏诸罪而后覆藏。诸比丘!依彼比丘覆藏最初与最后之罪蕴,与别住后,应与摩那埵。”   (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僧残罪,知一分罪为罪而另一分罪不知,所知之罪覆藏,不知之罪不覆藏。彼还俗后,再受具足戒,前知而覆藏之诸罪,后知而不覆藏,前不知而不覆藏之诸罪,后知而不覆藏。诸比丘!依彼比丘覆藏最初之罪蕴,与别住后,应与摩那埵。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僧残罪,知一分罪为罪而另一分罪不知,所知之罪覆藏,不知之罪不覆藏。彼还俗后,再受具足戒,前所知而覆藏之诸罪,后所知而不覆藏,前所不知而不覆藏之诸罪,后所知而覆藏。诸比丘!依彼比丘覆藏最初与最后之罪蕴,与别住后,应与摩那埵。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再受具足戒,前所知而覆藏之诸罪,后所知而覆藏,前所不知而不覆藏之诸罪,后所知而不覆藏。诸比丘!依彼比丘覆藏最初与最后之罪蕴,与别住后,应与摩那埵。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再受具足戒,前所知而覆藏之诸罪,后所知而覆藏,前所不知而不覆藏之诸罪,后所知而覆藏。诸比丘!依彼比丘覆藏最初与最后之罪蕴,与别住后,应与摩那埵。”   (四)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僧残罪,一分罪忆念……[同第三 集犍度二九(三)‘知’改为‘忆念’]……应与摩那埵。”   (五)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僧残罪,一分罪无疑为罪而另一分罪有疑……应与摩那埵。”   三〇   (一)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僧残罪,不覆藏而成为沙弥……成为狂人……成为乱心者……如上应广说……成为痛苦人。彼或覆藏或不覆藏诸罪,知一分罪为罪而另一分罪不知。忆念一分罪而另一分罪不忆念,一分罪无疑为罪而另一分罪有疑。无疑之罪覆藏而有疑之罪不覆藏。成为痛苦人。彼再成为非痛苦人,前无疑而覆藏之罪,后无疑而不覆藏,前有疑而不覆藏之罪,后无疑而不覆藏。前无疑而覆藏之罪,后无疑而不覆藏,前有疑而不覆藏之罪,后无疑而覆藏。前无疑而覆藏之罪,后无疑而覆藏,前有疑而不覆藏之罪,后无疑而不覆藏。前无疑而覆藏之罪,后无疑而覆藏,前有疑而不覆藏之罪,后无疑而覆藏。诸比丘!依彼比丘覆藏最初与最后之罪蕴,与别住后,应与摩那埵。”   ———摩那埵百事[终]———   三一   (一)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不覆藏而还俗。彼再受具足戒,不覆藏其诸罪。应与彼比丘本日治。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不覆藏而还俗。彼再受具足戒,覆藏其诸罪。与彼比丘本日治,因覆藏诸罪中最初之罪,应与合一别住。诸比丘!此处……犯……覆藏而还俗。彼再受具足戒,不覆藏其诸罪。与彼比丘本日治,因覆藏诸罪中最初之罪,应与合一别住。诸比丘!此处……犯……覆藏而还俗。彼再受具足戒,覆藏其诸罪。与彼比丘本日治,因覆藏诸罪中最初之罪,应与合一别住。”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彼或覆藏、或不覆藏诸罪。彼还俗后,再受具足戒,前覆藏诸罪而后不覆藏,前不覆藏诸罪而后不覆藏。与彼比丘本日治,因覆藏诸罪中最初之罪,应与合一别住。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彼或覆藏、或不覆藏诸罪。彼还俗后,再受具足戒,前覆藏诸罪而后不覆藏,前不覆藏诸罪而后覆藏。与彼比丘本日治,因覆藏诸罪中最初之罪,应与合一别住。诸比丘!此处……再受具足戒,前覆藏诸罪而后覆藏,前不覆藏诸罪而后不覆藏。与彼比丘本日治……应与……。诸比丘!此处……再受具足戒,前覆藏诸罪而后覆藏,前不覆藏诸罪而后覆藏。与彼比丘本日治……应与……。”   (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知一分罪为罪而一分罪不知……[同第三 集犍度二九(三)~三〇。处分为:与彼比丘本日治,因覆藏诸罪中最初之罪,应与合一别住。]……。”   三二   (一)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当受摩那埵……乃至……行摩那埵中……于当受出罪而犯甚多僧残罪,不覆藏而还俗……于应受摩那埵者、行摩那埵者、应受出罪者,如别住应广说。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当受出罪而犯甚多僧残罪,不覆藏而成为沙弥……成为狂人……成为乱心者……成为痛苦人。彼或覆藏、或不覆藏诸罪……[同第三集犍度三〇]……罪,后无疑而覆藏。与彼比丘本日治,因覆藏诸罪中最初之罪,应与合一别住。”   三三   (一)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僧残罪,有量不覆藏而还俗……无量不覆藏而还俗……同名不覆藏而还俗……异名不覆藏而还俗……同分不覆藏而还俗……异分不覆藏而还俗……别立不覆藏而还俗……相杂不覆藏而还俗……。”   三四   (一)   “有二比丘,犯僧残罪,于僧残罪见为僧残罪。一人覆藏而一人不覆藏。令覆藏者恶作悔过,依覆藏,与此别住后,应与两者摩那埵。有二比丘,犯僧残罪,于僧残罪有疑。一人覆藏而一人不覆藏。令覆藏者恶作悔过,依覆藏,与此别住后,应与两者摩那埵。有二比丘,犯僧残罪,于僧残罪见为杂罪。一人覆藏而一人不覆藏。令覆藏者恶作悔过,依覆藏,与此别住后,应与两者摩那埵。有二比丘,犯杂罪,于杂罪见为僧残罪。一人覆藏而一人不覆藏。令覆藏者恶作悔过,依覆藏,与此别住后,应与两者摩那埵。有二比丘,犯杂罪,于杂罪见为杂罪。一人覆藏而一人不覆藏。令覆藏者恶作悔过,依覆藏,与此别住后,应与两者摩那埵。有二比丘,犯少罪,于少罪见为僧残罪。一人覆藏而一人不覆藏。令覆藏者恶作悔过,两者应依法而断。有二比丘,犯少罪,于少罪见为少罪。一人覆藏而一人不覆藏。令覆藏者恶作悔过,两者依法而断。”   (二)   “有二比丘,犯僧残罪,于僧残罪见为僧残罪。一人思念:‘我告之。’一人思念:‘我不告之。’彼于初更覆藏,于二更覆藏,于三更覆藏,至日升时仍覆藏其罪。令覆藏者恶作悔过,依覆藏,与此别住后,应与两者摩那埵。有二比丘,犯僧残罪,于僧残罪见为僧残罪。彼等思念:‘告之。’而往,途中一人起覆藏心而念:‘不告之。’彼于初更覆藏,于二更覆藏,于三更覆藏,至日升时仍覆藏其罪。令覆藏者恶作悔过,依覆藏,与此别住后,应与两者摩那埵。有二比丘,犯僧残罪,于僧残罪见为僧残罪。彼等成为狂人,后成为非狂人,一人覆藏而一人不覆藏。令覆藏者恶作悔过,依覆藏,与别住后,应与两者摩那埵。有二比丘,犯僧残罪。于诵波罗提木叉时,如是云:‘今已知,此法亦传于经,摄于经,故每半月诵之。’于僧残罪见为僧残罪。一人覆藏而一人不覆藏。令覆藏者恶作悔过,依覆藏,与别住后,应与两者摩那埵。”   三五   (一)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僧残罪,或有量,或无量,或同名,或异名,或同分,或异分,或别立,或相杂。彼请僧伽以此等罪故,行合一别住。僧伽以此等罪故,与彼合一别住。彼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有量而不覆藏。彼请僧伽以于[别住]中犯罪故,行本日治。僧伽以于[别住]中犯罪故,依如法、无过、应理之羯磨,与彼本日治;依非法[之羯磨]而与摩那埵;依非法[之羯磨]而与出罪。诸比丘!彼比丘由此等罪,未清净。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众多僧残罪,或有量,或无量,或同名,或异名,或同分,或异分,或别立,或相杂。彼请僧伽以此等罪故,行合一别住。僧伽以此等罪故,与彼合一别住。彼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有量而覆藏。彼请僧伽以于[别住]中犯罪故,行本日治。僧伽以于[别住]中犯罪故,依如法、无过、应理之羯磨,与彼本日治;依如法[之羯磨]而与合一别住;依非法[之羯磨]而与摩那埵;依非法[之羯磨]而与出罪。诸比丘!彼比丘由此等罪,未清净。诸比丘!此处……或相杂。彼请僧伽以此等罪故,行合一别住。僧伽以此等罪故,与彼合一别住。彼于别住中犯众多僧残罪,有量而或覆藏、或不覆藏。彼请僧伽以于[别住]中犯罪故,行本日治。僧伽以于[别住]中犯罪,依如法、无过、应理之羯磨,与彼本日治;依如法[之羯磨]而与合一别住;依非法[之羯磨]而与摩那埵;依非法[之羯磨]而与出罪。诸比丘!彼比丘以此等罪,未清净。”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或相杂。彼请僧伽以此等罪故,行合一别住。僧伽以此等罪故,与彼合一别住。彼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无量而不覆藏……无量而覆藏……无量而覆藏或不覆藏。彼请僧伽以于[别住]中犯罪故,行本日治。僧伽以于[别住]中犯罪故,依如法、无过、应理之羯磨,与彼本日治;依如法[之羯磨]而与合一别住;依非法[之羯磨]而与摩那埵;依非法[之羯磨]而与出罪。诸比丘!彼比丘由此等罪,未清净。诸比丘!此处……或相杂。彼请僧伽以此等罪故,行合一别住。僧伽以此等罪故,与彼合一别住。彼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或有量或无量而覆藏。彼请僧伽以于[别住]中犯罪故,行本日治。僧伽以于[别住]中犯罪故,依如法、无过、应理之羯磨,与本日治;依如法[之羯磨]而与合一别住;依非法[之羯磨]而与摩那埵;依非法[之羯磨]而与出罪。诸比丘!彼比丘由此等罪,未清净。”   ———根本未清净九事终———   三六   (一)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甚多僧残罪,或有量,或无量……或别立,或相杂。彼请僧伽以此等罪故,行合一别住。僧伽以此等罪故,与彼合一别住。彼于别住中犯众多僧残罪,有量而不覆藏。彼请僧伽以期间犯罪故,行本日治。僧伽以期间犯罪故,依非法、有过、不应理之羯磨,与彼本日治;依如法[之羯磨]而与摩那埵;依如法[之羯磨]而与出罪。诸比丘!彼比丘由此等罪,未清净。诸比丘!此处……彼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有量而覆藏……有量而或覆藏、或不覆藏。彼请僧伽以期间犯罪故,行本日治。僧伽以期间犯罪故,依非法、有过、不应理之羯磨,与彼本日治;依非法[之羯磨]而与合一别住;依如法[之羯磨]而与摩那埵;依如法[之羯磨]而与出罪。诸比丘!彼比丘由此等罪,未清净。”   (二)   “诸比丘!此处……彼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有量而覆藏。彼请僧伽以期间犯罪故,行本日治。僧伽以期间犯罪故,依非法、有过、不应理之羯磨,与彼本日治;依非法[之羯磨]而与合一别住。彼思念:‘我于别住’中犯众多僧残罪,有量而覆藏。彼于此地,忆念于前罪中所犯之罪,忆念于后罪中所犯之罪。彼生如是念:‘我犯甚多僧残罪,或有量……或相杂。我请僧伽以此等罪故,行合一别住。僧伽以此等罪故,与我合一别住。我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有量而覆藏。我请僧伽以期间犯罪故,行本日治。僧伽以期间犯罪故,依非法、有过、不应理之羯磨,与我本日治;依非法[之羯磨]而与合一别住。我思念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有量而覆藏。我于此地,忆念于前罪中所犯之罪,忆念于后罪中所犯之罪。我宜请僧伽以于前罪中所犯之罪及于后罪中所犯之罪故,依如法、无过、应理之羯磨,受本日治;依如法[之羯磨]而受合一别住;依如法[之羯磨]而受摩那埵;依如法[之羯磨]而应受出罪。’彼请僧伽以于前罪中所犯之罪及于后罪中所犯之罪故,依如法、无过、应理之羯磨,受本日治;依如法[之羯磨]而受合一别住;依如法[之羯磨]而受摩那埵;依如法[之羯磨]而受出罪。僧伽以于前罪中所犯之罪及于后罪中所犯之罪故,依如法、无过、应理之羯磨与本日治;依如法[之羯磨]而与合一别住;依如法[之羯磨]而与摩那埵;依如法[之羯磨]而与出罪。诸比丘!彼比丘由此等罪,成为清净。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如上文,‘覆藏’改为‘或覆藏或不覆藏’。]……由此等罪,已为清净。”   (三)   “诸比丘!此处……彼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无量而不覆藏……无量而覆藏……或有量、或无量而不覆藏。彼请僧伽以期间犯罪故,行本日治。僧伽以期间犯罪故,依非法、有过、不应理之羯磨,与彼本日治;依如法[之羯磨]而与摩那埵;依如法[之羯磨]而与出罪。诸比丘!彼比丘由此等罪,未清净。诸比丘!此处……彼于别住中犯甚多僧残罪,或有量、或无量而覆藏……或有量、或无量而或覆藏,或不覆藏。彼请僧伽以期间犯罪故,行本日治。僧伽以期间犯罪故,依非法、有过、不应理之羯磨,与彼本日治;依非法[之羯磨]而与合一别住;依如法[之羯磨]而与摩那埵;依如法[之羯磨]而与出罪。诸比丘!彼比丘由此等罪,未清净。”   (四)   “诸比丘!此处……[同第三 集犍度三六(二)。‘有量’改为‘或有量或无量’。]……由此等罪,已为清净。”   摄颂曰:    或是不覆藏     或覆藏一日    二.三.四.五日     半月十日罪    大牟尼佛说     清净边别住    以及还俗者     有量等之门    二比丘知之     二比丘疑之    见其为杂罪     见为非少罪    见其为少罪     一人之覆藏    还俗.狂人说     根本.十五净    彼之铜鍱洲     悉皆清净之    是分别说部     大精舍所住    之师之所说     为正法久住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04 册 No. 0002 犍度(第11卷-第22卷)   第四 灭诤犍度   一   (一)   尔时,佛世尊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为不现前之比丘行或呵责、或依止、或驱出、或下意、或举罪羯磨。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为何六群比丘为不现前之比丘行或呵责……或举罪羯磨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六群比丘为不现前之比丘行或呵责……或举罪羯磨,是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此等愚人之所为非也,非随顺行……非所应为。诸比丘!为何此等愚人,为不现前之比丘行或呵责……或举罪羯磨耶?诸比丘!此……”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可为不现前之比丘行或呵责……或举罪羯磨,行者堕恶作。”   二   (一)   有非法说之人、非法说之众人及非法说之僧伽,有如法说之人、如法说之众人及如法说之僧伽。   非法说之人令如法说之人解、深虑、观察、思惟、指示、教示而言:“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师教,持此,爱乐此!”若如此而彼诤论灭,则是依非法之似现前毗尼而灭。非法说之人令如法说之众人解……“……持此,爱乐此!”若如此而彼诤论灭,则是依非法之似现前毗尼而灭。非法说之人令如法说之僧伽解……“……持此,爱乐此!”若如此而彼诤论灭,则是依非法之似现前毗尼而灭。非法说之众人令如法说之人解……非法说之众人令如法说之众人……非法说之众人令如法说之僧伽……非法说之僧伽令如法说之人解……非法说之僧伽令如法说之众人……非法说之僧伽令如法说之僧伽……似现前毗尼而灭。   ———黑分九事终———   三   (一)   如法说之人令非法说之人解……若如此而彼诤论灭,则是依如法之现前毗尼而灭。如法说之人令非法说之众人……如法说之僧伽令非法说之僧伽……依现前毗尼而灭。   ———白分九事终———   四   (一)   尔时,佛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其时,具寿摩罗子陀骠生年七岁,现证阿罗汉果,凡声闻所应得之一切皆已得,更无所办之事,于已办者亦无增益。时,具寿摩罗子陀骠静居宴默,生如是念:“我年七岁,现证阿罗汉果,凡声闻所应得之一切皆已得,更无所办之事,于已办者亦无增益。我如何奉事僧伽?”时,具寿摩罗子陀骠生如是念:“我宜为僧伽设置床座、分配请食。”   (二)   时,具寿摩罗子陀骠夕时从宴默起,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于一面坐,于一面坐已,具寿摩罗子陀骠白世尊:“此处,我于静居宴默……‘……奉事僧伽?’时,我生是念:‘我宜为僧伽设置床座、分配请食。’我欲为僧伽设置床座、分配请食。”“善哉!善哉!陀骠!若尔,汝可为僧伽设置床座、分配请食。”具寿摩罗子陀骠:“唯!唯!”应诺世尊。   (三)   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诸比丘!若尔,僧伽应选摩罗子陀骠为设置卧坐具人、分配请食人。诸比丘!应如是选:应先请陀骠,请后,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选具寿摩罗子陀骠为设置卧坐具人、分配请食人。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选具寿摩罗子陀骠为设置卧坐具人、分配请食人。选具寿摩罗子陀骠为设置卧坐具人、分配请食人,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   僧伽已选具寿摩罗子陀骠为设置卧坐具人、分配请食人。具寿听……我如是了知。’”   (四)   受选之具寿摩罗子陀骠,为同分诸比丘设置同一卧坐处;为诵经诸比丘设置同一卧坐处,令彼等互相诵经;为持律诸比丘设置同一卧坐处,令彼等互相抉择律;为说法诸比丘设置同一卧坐处,令彼等互相对论法;为禅定诸比丘设置同一卧坐处,令不互相妨难;为卑语、身体强壮诸比丘设置同一卧坐处,令此诸具寿适悦住;为非时而来之诸比丘入火光三昧,依其光明而设置卧坐处。又,有诸比丘蓄意于非时来,心念:“我等想见具寿摩罗子陀骠之神通、神变。”至具寿摩罗子陀骠处,言:“陀骠!为我等设置卧坐处。”具寿摩罗子陀骠告彼等:“诸具寿欲何处耶?我设置于何处?”彼等故意指远处,言:“陀骠!为我等设置卧坐处于耆阇崛山。”“为我等设置卧坐处于盗贼岳。”“为我等设置卧坐处于仙人山黑石。”“为我等设置卧坐处于毗婆罗山七叶窟。”“为我等设置卧坐处于尸陀林萨簸恕直迦钵婆罗。”“为我等设置卧坐处于伍摩达窟。”“为我等设置卧坐处于丁土伽窟。”“为我等设置卧坐处于温泉窟。”“为我等设置卧坐处于温泉林。”“为我等设置卧坐处于耆婆庵婆园。”“为我等设置卧坐处于曼直鹿园。”具寿摩罗子陀骠为彼等入火光三昧,以火指[示]而行于前,彼等依其光明,行于具寿摩罗子陀骠之后。具寿摩罗子陀骠为彼等如是设置卧坐处而言:“此是床,此是小床,此是褥,此是枕,此是大便处,此是小便处,此是饮用水,此是用水,此是杖,此是僧伽规约,应于此时入,应于此时出。”具寿摩罗子陀骠为彼等如此设置卧坐处后,复还竹林园。   (五)   尔时,有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新参而福德少,彼等由僧伽得粗劣床座、食物。尔时,王舍城众人欲施诸长老比丘祈愿食,谓:熟酥、油、珍味也。而与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如日常屑米饭添酸粥。彼等食已,由乞食归,问诸长老比丘,曰:“于食堂汝等得何耶?汝等得何耶?”一类长老曰:“我等得熟酥、油、珍味。”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曰:“我等皆不得,但如日常屑米饭添酸粥而已。”   (六)   时,有善饭居士,为僧伽设常恒食,日日施四比丘。彼于食堂与妻俱侍候供养,或供饭,或供汁,或供油,或供珍味。尔时,善饭居士请食,翌日当给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时,善饭居士有事而至僧园,诣具寿摩罗子陀骠处,至已,敬礼具寿摩罗子陀骠而坐于一面。于一面坐时,具寿摩罗子陀骠为善饭居士说法、教示……令庆喜。时,善饭居士因具寿摩罗子陀骠之说法、教示……令庆喜之时,言具寿摩罗子陀骠:“明日我家请食,当给何人耶?”“居士!明日汝家之请食当给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时,善饭居士不喜,而思惟:“为何诸恶比丘于我家食耶?”归后,令婢曰:“明日,若受食者来,当设座于门屋,于屑米饭添酸粥而供养。”彼婢应诺善饭居士:“唯!主人!”   (七)   时,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思惟:“昨日善饭居士请食,给我等,明日,善饭居士为我等,当与妻子俱侍侯供养,或供饭,或供汁,或供油,或供珍味。”欢喜故,夜不善安眠。时,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晨着下裳,持衣、钵,至善饭居士家。彼婢见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由远方来。见而设座于门屋,言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曰:“请坐!尊者!”时,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作是念:“令我等坐于门屋者,当必未调食。”时,彼婢奉给屑米饭添酸粥,言:“请食!尊者!”“我等受常恒食者也。”[彼婢曰]:“我知!汝等受常恒食者也,然而,昨日居士命我曰:‘明日,若受食者来,当设座于门屋,于屑米饭添酸粥而供养。’请食!尊者!”时,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曰:“诸友!昨日,善饭居士往僧园,至摩罗子陀骠处,必是摩罗子陀骠由居士离间我等,忧苦故,不善食。”时,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食已,从施食归而往僧园,收衣、钵,于门屋蹲、坐僧伽梨衣上,默然而羞愧,气馁低头,沉思而困惑。   (八)   时,慈比丘尼至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处,至已,言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曰:“我敬礼诸卿。”如是言之,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皆不顾,二次……三次言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我敬礼诸卿。”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三次亦不答。[慈比丘尼曰]:“我对诸卿有何过犯耶?何故卿等不与我言耶?”“妹!我等如此为摩罗子陀骠所恼,而汝不助我等。”[慈比丘尼曰]:“我当何为耶?”“妹!若汝愿意,今日请世尊摈灭具寿摩罗子陀骠!”“我当何为耶?我能何为耶?”“妹!汝诣世尊处,诣已,如是白世尊:‘世尊!此不如法、不相应,无畏、无害、无恼之处,却有畏,有害,有恼,无风之处风起,如水炽然,我为摩罗子陀骠所污。’”慈比丘尼:“唯!唯!”应诺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诣世尊处。诣已,敬礼世尊而于一面立,于一面立已,慈比丘尼白世尊,曰:“此不如法、不相应……所污也。”   (九)   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集会比丘众,问具寿摩罗子陀骠:“陀骠!如此比丘尼所言,汝忆念为之耶?”[陀骠曰:]“世尊!如世尊了知我。”世尊二次言具寿摩罗子陀骠:“陀骠!汝忆念耶?”[陀骠曰]:“世尊!如世尊了知我。”世尊三次……“如世尊了知我。”[世尊曰:]“陀骠!如陀骠者不应如是答,汝若曾为当言‘为’,未为当言‘未为’。”[陀骠曰:]“我生已来,于梦中亦不忆念行淫法,况于觉时耶?”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摈灭慈比丘尼,当检问彼诸比丘。”如是说已,世尊从座起,入精舍。时,彼诸比丘摈灭慈比丘尼。时,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言彼诸比丘:“诸友!勿摈灭慈比丘尼,彼女非有少分之过,我等愤怒不适意而欲摈斥[陀骠]而教唆彼女也。”[彼诸比丘曰]:“诸友!汝等以无根之坏戒,诽谤具寿摩罗子陀骠耶?”“实然!诸友!”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以无根之坏戒,诽谤具寿摩罗子陀骠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以无根坏戒,诽谤摩罗子陀骠,是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   (一〇)   “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与有忆念广大之摩罗子陀骠忆念毗尼。诸比丘!应如是与:诸比丘!摩罗子陀骠应至僧伽处,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白如是言:   ‘诸大德!此处,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以无根之坏戒诽谤我,我忆念广大,于僧伽乞请忆念毗尼。’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   ‘诸大德!此处,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以无根之坏戒诽谤我,我忆念广大,于僧伽乞请忆念毗尼。’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以无根之坏戒,诽谤具寿摩罗子陀骠。具寿摩罗子陀骠忆念广大,于僧伽乞请忆念毗尼。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与忆念广大之具寿摩罗子陀骠忆念毗尼。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请……。僧伽与忆念广大之摩罗子陀骠忆念毗尼。与忆念广大之摩罗子陀骠忆念毗尼,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诸大德!请听我言!……不听者请言。   僧伽已与忆念广大之摩罗子陀骠忆念毗尼。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一一)   “诸比丘!如法与忆念毗尼有五事。[谓:]比丘清净无罪、受诽谤、乞请、僧伽与彼忆念毗尼、如法和合也。诸比丘!如法与忆念毗尼有如是五事。”   五   (一)   尔时,伽伽比丘发狂、心颠倒。彼发狂、心颠倒,常多行非沙门法,语有散乱。诸比丘!伽伽比丘发狂、心颠倒而常犯罪过,非难言:“具寿!忆念犯如是之罪耶?”彼言:“诸友!我已发狂、心颠倒,我发狂、心颠倒,故常多行非沙门法,语有散乱。我不忆念此,我乃愚痴而行。”彼如是说,彼等非难而言:“具寿!忆念犯如是之罪耶?”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诸比丘以伽伽比丘发狂、心颠倒而常犯罪过故,非难言:‘具寿!忆念犯……耶?’彼言:‘诸友!我……我乃愚痴而行。’彼如是说,彼等非难而言……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是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与已不痴之伽伽比丘不痴毗尼。”   (二)   “诸比丘!应如是与:诸比丘!伽伽比丘应至僧伽处,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如是唱言:   ‘诸大德!我已发狂、心颠倒,我发狂、心颠倒,故常多行非沙门法,语有散乱。诸比丘以发狂、心颠倒而常犯罪故,非难我,言:“具寿!忆念犯如是之罪耶?”我言:“诸友!我已发狂、心颠倒,我发狂、心颠倒,故常多行非沙门法,语有散乱。我不忆念此,我乃愚痴而行。”我如是说,彼等非难而言:“具寿!忆念犯……耶?”我不痴,于僧伽乞请不痴毗尼。’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   ‘诸大德!我已发狂……三次于僧伽乞请不痴毗尼。’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伽伽比丘已发狂、心颠倒。彼发狂、心颠倒,故常多行非沙门法,语有散乱。诸比丘以伽伽比丘发狂、心颠倒,故常犯罪,非难而言:“具寿!忆念犯……耶?”彼言:“诸友!我……我乃愚痴而行。”彼如是说,彼等非难而言:“具寿!忆念犯如是之罪耶?”彼不痴,彼于僧伽乞请不痴毗尼。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与不痴之伽伽比丘不痴毗尼。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伽伽比丘……乞请不痴毗尼。僧伽与不痴之伽伽比丘不痴毗尼。与不痴之伽伽比丘不痴毗尼,具寿听……我三次言此事……僧伽已与不痴之伽伽比丘不痴毗尼。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六   (一)   “诸比丘!与不痴毗尼有如此非法三事及如法三事。何等为与不痴毗尼有非法三事耶?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罪,若僧伽、众人、一人,非难彼,言:‘具寿!忆念犯如是之罪耶?’彼虽忆念,但言:‘诸友!我不忆念犯如是之罪。’若僧伽与彼不痴毗尼者,非法与不痴毗尼。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罪……言:‘忆念……耶?’彼虽忆念,但言:‘诸友!我忆念,但犹如梦中。’若僧伽与不痴毗尼者,非法与不痴毗尼。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罪……‘忆念……耶?’彼非狂而作狂态,言:‘我如此为,汝等亦如此为,我于此相应,汝等亦于此相应。’若僧伽与不痴毗尼者,非法与不痴毗尼。与不痴毗尼有如此非法三事。”   (二)   “何等为与不痴毗尼有如法三事耶?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发狂,心颠倒,彼发狂、心颠倒,故常多行非沙门法,语有散乱。若僧伽、众人、一人,非难彼,言:‘具寿!忆念犯如是之罪耶?’彼不忆念,言:‘诸友!我不忆念犯如是之罪。’若僧伽与彼不痴毗尼者,如法与不痴毗尼。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发狂……言:‘忆念……耶?’彼不忆念,言:‘诸友!我忆念,但犹如梦中。’若僧伽与彼不痴毗尼者,如法与不痴毗尼。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发狂……言:‘忆念……耶?’彼为发狂、狂态,言:‘我如此为,汝等亦如此为,我于此相应,汝等亦于此相应。’若僧伽与不痴毗尼者,如法与不痴毗尼。与不痴毗尼有如此如法三事。”   七   (一)   尔时,六群比丘于诸比丘未自言,即行呵责、依止、驱出、下意、举罪之羯磨。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为何六群比丘于诸比丘未自言,即行呵责……举罪之羯磨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是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诸比丘尚未自言,不应行呵责……举罪之羯磨,行者堕恶作。”   八   (一)   “诸比丘!为自言者,如此为非法而如此为如法。诸比丘!如何为非法自言耶?有比丘,犯波罗夷罪,若僧伽、众人、一人,非难彼,言:‘具寿犯波罗夷罪。’彼言:‘诸友!我非犯波罗夷罪,乃犯僧残罪。’若僧伽断彼犯僧残罪,则非法自言也。有比丘,犯波罗夷罪……彼言:‘诸友!我非犯波罗夷罪,乃犯偷兰遮、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恶作、恶说。’若僧伽断彼犯恶说,则非法自言也。有比丘,犯僧残罪……犯偷兰遮、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恶作、恶说,若僧伽、众人、一人,非难彼,言:‘具寿犯恶说。’彼言:‘诸友!我非犯恶说,乃犯波罗夷罪。’若僧伽断彼犯波罗夷罪,则非法自言也。有比丘,犯恶说……彼言:‘诸友!我非犯恶说,乃犯僧残……偷兰遮、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恶作。’若僧伽断彼犯恶作,则非法自言也。诸比丘!如此为非法自言。”   (二)   “诸比丘!如何为如法自言耶?有比丘,犯波罗夷罪,若僧伽、众人、一人,非难彼,言:‘具寿犯波罗夷罪。’彼言:‘诸友!然,我犯波罗夷罪。’若僧伽断彼犯波罗夷罪,则如法自言也。有比丘,犯僧残罪、偷兰遮……恶说……彼言:‘诸友!然,我犯恶说罪。’若僧伽断彼犯恶说罪,则如法自言也。诸比丘!如此为如法自言。”   九   (一)   尔时,诸比丘于僧伽中,生起诉讼、斗诤、诤论,以舌剑[相]击而住,不得灭其诤事。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如此诤事,许以多觅[毗尼]灭之。应选具足五分之比丘为行筹人。谓:不随爱、不随瞋、不随痴、不随怖、知行筹及不行筹也。诸比丘!应如是选:应先请比丘,请后,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应选某甲比丘为行筹人。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选某甲比丘为行筹人。选某甲比丘为行筹人,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   僧伽已选某甲比丘为行筹人……了知。’”   一〇   (一)   “诸比丘!行筹,有非法十事及如法十事。何等为行筹之非法十事耶?诤事之小事,不知事之根本,自他俱不忆念,知非法说者多,知欲令非法说者多,知僧伽将受破,知欲破僧伽,非法捉[筹],别众捉[筹],非如见而捉。如此为行筹之非法十事。”   (二)   “何等为行筹之如法十事耶?非诤事之小事,知事之根本,自他俱忆念,知如法说者多,知欲令如法说者多,知僧伽不受破,知不欲破僧伽,如法而捉[筹],和合而捉,如见而捉。如此为行筹之如法十事。”   一一   (一)   尔时,乌婆瓦罗比丘于僧伽中受检问罪时,先言不犯而后言犯,先言犯而后言不犯,作异语遁辞,故意妄语。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乌婆瓦罗比丘于僧伽中受检问罪时,先言不犯而后言犯,先言犯而后言不犯,作异语遁辞,故意妄语耶?”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是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僧伽于乌婆瓦罗比丘应行觅罪相羯磨。”   (二)   “诸比丘!应如是行:应先非难乌婆瓦罗比丘,非难后,令忆念,令忆念后,令自白其罪,令自白其罪后,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乌婆瓦罗比丘于僧伽中受检问罪时,先言不犯而后言犯……故意妄语。若僧伽机熟,则僧伽于乌婆瓦罗比丘应行觅罪相羯磨。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乌婆瓦罗比丘……妄语。僧伽于乌婆瓦罗比丘行觅罪相羯磨。于乌婆瓦罗比丘行觅罪相羯磨,具寿……我三次言此事……。   僧伽于乌婆瓦罗比丘已行觅罪相羯磨。具寿听……了知。’”   一二   (一)   “诸比丘!如法行觅罪相羯磨有五事,[谓:]不净、无耻、有呵责、僧伽如法行觅罪相羯磨、和合行之也。诸比丘!如法行觅罪相羯磨有如是五事。”   (二)   “诸比丘!具足三分之觅罪相羯磨乃非法羯磨,非律羯磨而羯磨未成就。[谓:]不现前而行,不检问而行,不自言而行……非法而行,别众而行。诸比丘!具足如此三分之觅罪相羯磨,乃非法羯磨、非律羯磨而羯磨未成就。诸比丘!具足三分之觅罪相羯磨,乃如法羯磨、如律羯磨而羯磨成就。[谓:]现前而行,检问而行,有自言而行……如法而行,和合而行。诸比丘!具足如此三分之觅罪相羯磨,乃如法羯磨、如律羯磨而羯磨成就。”   (三)   “诸比丘!具足三分之比丘,僧伽若欲者,应行觅罪相羯磨。[谓:]于僧伽中为诉讼……[同第一 羯磨犍度四]诸比丘!具足如此三分之比丘,僧伽若欲者,应行觅罪相羯磨。”   (四)   “受觅罪相羯磨之比丘应正行。此中应正行者,[谓:]不可授人具足戒,不可为人依止,不可蓄沙弥,不可受选任教诫比丘尼,选任亦不可教诫比丘尼……不可与诸比丘交往。”   (五)   时,僧伽为乌婆瓦罗比丘行觅罪相羯磨。   一三   (一)   尔时,诸比丘生起诉讼、斗诤、诤论而住,常多行非沙门法,语有散乱。是时,诸比丘生如是念:“我等生起诉讼……语有散乱。若我等以此等罪故,而互相断[罪],此诤事将致粗暴、纷扰、破僧。我等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处,诸比丘生起诉讼……语有散乱。若诸比丘生如是念:‘我等……致……。’诸比丘!如此诤事许以如草覆地法灭之。”   (二)   “诸比丘!应如是灭:众人当集于一处,集会后,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生起诉讼……语有散乱。若我等……致……。若僧伽机熟,僧伽依如草覆地法当灭此诤事,但粗重之过及在家相应之[罪]除外。’一方徒众比丘中,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告己徒众,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生起诉讼……致……。若诸具寿机熟,我为诸具寿之利益及我之利益,应于僧伽中,以如草覆地法说示诸具寿之罪以及我之罪,但粗重之过及在家相应之[罪]除外。’   他方徒众比丘中,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告己徒众,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生起诉讼……在家相应之[罪]除外。’”   (三)   “一方徒众比丘中,一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生起诉讼……致……。若僧伽机熟,我为诸具寿之利益及我之利益,将诸具寿之罪及我罪,应于僧伽中,依如草覆地法而说示,但粗重之过及在家相应之[罪]除外。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生诉讼……致……。我为诸具寿……依如草覆地法而说示……,但粗重之过及在家相应之[罪]除外。于僧伽中,将此等罪依如草覆地法而说示,但粗重之过及在家相应之[罪]除外,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于僧伽中,将我等之此罪,依如草覆地法而已说示,但粗重之过及在家相应之[罪]除外。具寿听故默然……了知。’   时,他方徒众诸比丘中,一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生诉讼……了知。’”   (四)   “诸比丘!彼诸比丘如此而由彼罪出,但粗重之过与在家相应之[罪]除外;显见、不在其处者除外。”   一四   (一)   尔时,诸比丘与诸比丘尼诤论,诸比丘尼与诸比丘诤论。阐陀比丘与诸比丘尼为伍,与诸比丘诤论,党于比丘尼。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阐陀比丘与诸比丘尼为伍,与诸比丘诤论,党于比丘尼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是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   (二)   “诸比丘!诤事有四,[谓:]诤论诤事、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也。此处何为诤论诤事耶?诸比丘!于此,有诸比丘,言:法或非法、律或非律、如来之所言所说、或非如来之所言所说、如来之常法或非如来之常法、如来之所制或非如来之所制、有罪或无罪、轻罪或重罪、有余罪或无余罪、粗罪或非粗罪而诤论。此处,此诉讼、斗诤、诤论、谈论、异论、别论、反抗而言说、论议,名为诤论诤事。此处何为教诫诤事耶?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以坏戒、坏行、坏见、坏命而教诫比丘。此处,此教诫、非难、诘责、训责、直言、辩疏、谐谑,名为教诫诤事。此处何为犯罪诤事耶?五种犯罪蕴为犯罪诤事,七种犯罪蕴为犯罪诤事,名此,为犯罪诤事。此处何为事诤事耶?僧伽之所作、所办、求听羯磨、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名此,为事诤事。”   (三)   “何为诤论诤事之根本耶?六种之诤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三种不善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三种善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   “何等六种诤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耶?此处有比丘,有忿,有怨。诸比丘!彼比丘有忿、有怨之时,于师不尊重、不从顺而住;于法不尊重、不从顺而住;于僧伽不尊重、不从顺而住;于戒不圆满。诸比丘!彼比丘于师不尊重、不从顺而住;于法不尊重、不从顺而住;于僧伽不尊重、不从顺而住;于戒不圆满时,于僧伽生诤论。诤论致众人无益、无乐、无利以及人天之无益与苦恼。诸比丘!汝等若如此由内或由外观察诤根者,诸比丘!汝等当勤断彼恶诤根。诸比丘!汝等若如此由内或由外观察诤根者,诸比丘!汝等于此处当勤令未来不生彼恶诤根。如是断此恶诤根,如是令未来不生此恶诤根。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覆,有恼,有嫉,有悭,有诳,有谄,有恶欲,有邪见,妄取现世,起坚固执而难舍弃。诸比丘!彼比丘妄取现世、起坚固执而难舍弃时,于师不尊重、不从顺而住……如是令未来不生此恶诤根。如此六种诤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   (四)   “何等三种不善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耶?此处有诸比丘,有贪心而诤论,有瞋心而诤论,有痴心而诤论,言:法或非法……或非粗罪。如此三种不善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   “何等三种善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耶?此处有诸比丘,无贪心而诤论,无瞋心而诤论,无痴心而诤论,言:法或非法……或非粗罪。如此三种善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   (五)   “何为教诫诤事之根本耶?六种教诫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三种不善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三种善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身为教诫诤事之根本,语为教诫诤事之根本。”   “何等六种教诫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耶?此处有诸比丘,有忿[同第四 灭诤犍度一四(三)。将‘诤论’、‘诤根’改为‘教诫’、‘教诫根’。]……如此六种教诫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   “何等三种不善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耶?此处有诸比丘,有贪心而教诫,有瞋心而教诫,有痴心而教诫,对比丘以坏戒、坏行、坏见、坏命而教诫。如此三种不善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   “何等三种善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耶?此处有诸比丘,无贪心而教诫,无瞋心而教诫,无痴心而教诫,以坏戒……坏命而教诫比丘。如此三种善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   “如何身为教诫诤事之根本耶?此处有一人,恶色、丑恶、矮小、多病、眇目、驼背、半身不遂也,其故,教诫此。如此身为教诫诤事之根本。”   “如何语为教诫诤事之根本耶?此处有一人,为难语、口吃、哑巴者,其故,教诫此。如此语为教诫诤事之根本。”   (六)   “何为犯罪诤事之根本耶?六种犯罪生起为犯罪诤事之根本。有罪生起依身而不依语及心者,有罪生起依语而不依身及心者,有罪生起依身及语而不依心者,有罪生起依身及心而不依语者,有罪生起依语及心而不依身者,有罪生起依身、语、心者。如此六种犯罪生起为犯罪诤事之根本。”   (七)   “何为事诤事之根本耶?事诤事之根本一也,即僧伽也。”   (八)   “诤论诤事者:善、不善、无记。诤论诤事或善、或不善、或无记也。”   “此处何者之诤论诤事为善耶?此处有诸比丘,有善心而诤论,言:法或非法……或非粗罪。此处,此诉讼、斗诤、诤论、谈论、异论、别论、反抗而言说、议论,名为善诤论诤事。”   “此处何者之诤论诤事为不善耶?此处有诸比丘,有不善心而诤论,言:法或……论议,名此,为不善诤论诤事。”   “此处何者之诤论诤事为无记耶?此处有诸比丘,有无记心而诤论,言:法或……论议,名此,为无记诤论诤事。”   (九)   “教诫诤事者:善、不善、无记。教诫诤事或善、或不善、或无记也。”   “此处何者之教诫诤事为善耶?此处有诸比丘,对比丘有善心,教诫时以坏戒、坏行、坏见、坏命。此处,此教诫、非难、诘责、训责、直言、辩疏、谐谑,名为善教诫诤事。”   “此处何者之教诫诤事为不善耶?此处有诸比丘,对比丘有不善心,教诫时……。”   “此处何者之教诫诤事为无记耶?此处有诸比丘,对比丘有无记心,教诫时……。”   (一〇)   “犯罪诤事者:善、不善、无记。犯罪诤事或善、或不善、或无记也。无有犯罪诤事为善者。”   “此处何者之犯罪诤事为不善耶?知、故意、图谋、思量而犯,名此,为不善犯罪诤事。”   “此处何者之犯罪诤事为无记耶?不知、非故意、非图谋、非思量而犯,名此,为无记犯罪诤事。”   (一一)   “事诤事者:善、不善、无记。事诤事或善、或不善、或无记也。”   “此处何者之事诤事为善耶?僧伽有善心而行羯磨,谓:求听羯磨、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名此,为善事诤事。”   “此处何者之事诤事为不善耶?僧伽有不善心而行羯磨……。”   “此处何者之事诤事为无记耶?僧伽有无记心而行羯磨……。”   (一二)   “诤论而为诤论诤事,诤论而非诤事,诤事而非诤论,诤事亦为诤论,或诤论而有诤论诤事,或诤论而有非诤事,或诤事而有非诤论,或诤事亦有诤论。”   “此处何者为诤论而为诤论诤事耶?此处有诸比丘,言:法……非粗罪而诤论。此处,此诉讼……议论,为诤论而诤论诤事也。”   “此处何者为诤论而非诤事耶?母与子诤论,子与母诤论,父与子诤论,子与父诤论,兄弟与兄弟诤论,兄弟与姊妹诤论,姊妹与兄弟诤论,友与友诤论,此,为诤论而非诤事。”   “此处何者为诤事而非诤论耶?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也,此,为诤事而非诤论。”   “此处何者为诤事亦为诤论耶?诤论诤事为诤事亦为诤论。”   (一三)   “教诫而为教诫诤事,教诫而非诤事,诤事而非教诫,诤事亦为教诫。或教诫而有教诫诤事,或教诫而有非诤事,或诤事而有非教诫,或诤事亦有教诫。”   “此处何者为教诫而为教诫诤事耶?此处有诸比丘,以坏戒……坏命,教诫比丘。此处,此教诫……谐谑,乃教诫而为诤事。”   “此处何者为教诫而非诤事耶?母教诫子……友教诫友,此,为教诫而非诤事。”   “此处何者为诤事而非教诫耶?犯罪诤事、事诤事、诤论诤事也,此,为诤事而非教诫。”   “此处何者为诤事亦为教诫耶?教诫诤事为诤事亦为教诫。”   (一四)   “犯罪而为犯罪诤事,犯罪而非诤事,诤事而非犯罪,诤事亦为犯罪。或犯罪而有犯罪诤事,或犯罪而有非诤事,或诤事而非犯罪,或有诤事亦有犯罪。”   “此处何者为犯罪而为犯罪诤事耶?五种犯罪蕴为犯罪诤事,七种犯罪蕴为犯罪诤事,此,为犯罪而为犯罪诤事。”   “此处何者为犯罪而非诤事耶?预流、等至也,此,为犯罪而非诤事。”   “此处何者为诤事而非犯罪耶?事诤事、诤论诤事、教诫诤事也,此,为诤事而非犯罪。”   “此处何者为诤事亦为犯罪耶?犯罪诤事为诤事亦为犯罪。”   (一五)   “事而为事诤事,事而非诤事,诤事而非事,诤事亦为事。或事而有事诤事,或事而有非诤事,或诤事而有非事,或诤事亦有事。”   “此处何者为事而为事诤事耶?僧伽之所作、所办、求听羯磨、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也,此,乃事而为事诤事。”   “此处何者为事而非诤事耶?对阿阇梨之事、对和尚之事、对同和尚者之事、对同阿阇梨者之事也,此,为事而非诤事。”   “此处何者为诤事而非事耶?诤论诤事、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也,此,为诤事而非事。”   “此处何者为诤事亦为事耶?事诤事为诤事亦为事。”   (一六)   “诤论诤事以几种止诤法灭之耶?诤论诤事以两种止诤法灭之,[谓:]现前毗尼及多觅毗尼也。有诤论诤事,不依多觅毗尼之一止诤法,而以现前毗尼之一止诤法可灭耶?当言:‘有。’此事如何?此处有诸比丘,言:法……非粗罪而诤论。诸比丘!若彼诸比丘能灭此诤事,诸比丘!名此,为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毗尼。此现前毗尼有何耶?僧伽现前、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此处何者为僧伽现前耶?羯磨所须之比丘皆已至,应与乐欲者已与乐欲,现前[比丘]不呵责。此为此处之僧伽现前。此处何者为法现前、律现前耶?以法,以律,以师教,灭此诤事,此为此处之法现前、律现前。此处何者为人现前耶?诤论者与诤论者自他俱现前,此为此处之人现前。诸比丘!如是灭诤事已,若作者还再发起,再发起者为波逸提;若与乐欲者愤,愤者波逸提。”   (一七)   “诸比丘!若彼诸比丘于其住处不能灭此诤事者,诸比丘!彼诸比丘当往更多比丘住处。诸比丘!若彼诸比丘往他住处,于途中能灭此诤事者,诸比丘!名此,为灭诤事。以何灭之耶?……愤者波逸提。”   (一八)   “诸比丘!若彼诸比丘往他住处,于途中不能灭此诤事者,诸比丘!彼诸比丘当往彼住处,向彼住处诸比丘言:‘诸友!此诤事如是生、如是起。诸具寿!愿灭此诤事,以法、律、师教而善灭此诤事!’诸比丘!若彼住处诸比丘年长,而客比丘为新参者,诸比丘!彼住处诸比丘对诸客比丘应如是言:‘诸具寿!汝等须臾于一面,我等于此时当议论。’诸比丘!若彼住处诸比丘是新参,而诸客比丘为年长者,诸比丘!彼住处诸比丘对客比丘应如是言:‘诸具寿!若尔,汝等须臾于此,我等于此时当议论。’诸比丘!若彼住处诸比丘议论时生是念:‘我等以法、律、师教而不能灭此诤事。’则不得承当灭此诤事。诸比丘!若彼住处诸比丘议论时生是念:‘我等以法、律、师教而能灭此诤事。’诸比丘!彼住处诸比丘应向诸客比丘如是云:‘诸具寿!若汝等随生、随起,告知我等此诤事,则我等随以法、律、师教灭此诤事而得灭,我等承当此诤事。诸具寿!若汝等随生、随起之诤事不告知我等……不得灭,我等不承当此诤事。’诸比丘!如是善作摄受后,彼住处诸比丘应承当此诤事。诸比丘!彼诸客比丘应向彼住处诸比丘如是言:‘我等随生、随起,告知诸具寿此诤事。若诸具寿依法、律、师教灭此诤事,得善灭之,我等以此诤事委托诸具寿。若诸具寿……不得善灭此诤事,我等即自主此诤事。’诸比丘!如此善作摄受后,诸客比丘当以此诤事委托彼住处诸比丘。诸比丘!若彼诸比丘能灭此诤事,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愤者波逸提。”   (一九)   “诸比丘!若彼诸比丘决定此诤事,生无边之言说,难知其所说之义时,诸比丘!许依断事人,可灭如此诤事。应选具足十分之比丘为断事人。[谓:]戒具足;依波罗木叉之律义,摄身而住;行具足,见微小之罪过而怖畏,执持学处而学;多闻而持所闻,累积所闻;凡初善、中善、后善,义备而文备,赞叹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如诸法多闻、多持,语熟,意观,见时善通达;广解两部波罗提木叉,于经及相善分别、善通晓、善决定;于律善巧不动;自他两派堪能令悟、令解、令观、令见、令静;善巧于止灭及诤事之生起;知诤事、知诤事之集起、知诤事之灭尽、知顺诤事灭尽之道也。诸比丘!许选具足如此十分之比丘为断事人。”   (二〇)   “诸比丘!当如是选:应先请比丘,请后,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决定此诤事,生无边之言说,难知其所说之义。若僧伽机熟,则僧伽选比丘某甲与某乙,为断事人,令灭此诤事。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难知……。僧伽选某甲比丘与某乙比丘,为断事人,令灭此诤事。选比丘某甲与某乙为断事人,令灭此诤事,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   僧伽已选比丘某甲与某乙为断事人,令灭此诤事。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二一)   “诸比丘!若彼诸比丘能依断事人而灭此诤事,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毗尼也。此现前毗尼有何耶?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诸比丘!如是灭诤事已,若作者还再发起,再发起者波逸提。”   (二二)   “诸比丘!若彼诸比丘决定此诤事时,此处有说法比丘,彼不解经、不解经分别、不辨义、依文句之荫而摈真义,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告彼诸比丘,言:‘诸具寿!请听我言!此处有说法某甲比丘,彼不解经、不解经分别、不辨义、依文句之荫而摈真义。若诸具寿机熟,则令此某甲比丘起,由余者灭此诤事。’诸比丘!若诸比丘令彼比丘起后,能灭此诤事,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毗尼也。此现前毗尼有何耶?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诸比丘!如是灭诤事已,若作者还再发起,再发起者波逸提。”   (二三)   “诸比丘!若彼诸比丘决定此诤事时,此处有说法比丘,彼解经而不解经分别、不辨义、依文句之荫而摈真义。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告彼诸比丘,言:‘诸具寿!请听我言!此处有说法某甲比丘,彼解经而不解经分别、不辨义……发起者波逸提。’”   (二四)   “诸比丘!若彼诸比丘依断事人,不能灭此诤事,诸比丘!彼诸比丘此诤事当委托僧伽:‘诸大德!我等依断事人,不能灭此诤事,请僧伽灭此诤事!’诸比丘!如此诤事许以多觅[毗尼],可灭之。选具足五分之比丘,为行筹人……‘……[同第四 灭诤犍度九]……了知。’应由彼行筹比丘行筹,应随多数如法说比丘之说而灭此诤事。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毗尼及多觅[毗尼]也。此现前毗尼有何耶?僧伽现前、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此处何者为僧伽现前耶?僧伽所须之……此为此处之人现前。此多觅[毗尼]有何耶?行多觅羯磨,乃预备、开始、进行、承认、无呵责也,此为此处之多觅[毗尼]。诸比丘!如是灭诤事已,若作者再发起,发起者波逸提;若已与乐欲者愤,愤者波逸提。”   (二五)   尔时,舍卫城之诤事,如是生,如是起。时,彼诸比丘不满舍卫城僧伽之诤事止灭。彼等闻:“某住处住众多长老,多闻而通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为贤明、聪明、有慧、有耻、有悔而好学者也。若彼诸长老以法、律、师教而灭此诤事,此诤事如是善灭。”于是,彼诸比丘往彼住处,向诸长老言:“诸大德!此诤事如是生、如是起。愿诸长老以法、律、师教灭此诤事,善灭此诤事!”时,彼诸长老如舍卫城之僧伽灭诤事,行善灭,如是灭此诤事。时,彼诸比丘不满舍卫城僧伽之诤事止灭,不满众多长老之诤事止灭。彼等闻:“某住处住三长老……住二长老……住一长老,多闻……而好学者也。若彼长老以法、律、师教而灭此诤事……善灭……”时,彼诸比丘往彼住处,向彼长老言:“大德!此诤事……愿长老以法、律、师教而灭此诤事,善灭……!”时,彼长老如舍卫城之僧伽灭诤事、众多长老灭诤事、三长老灭诤事、二长老灭诤事,行善灭,如是灭此诤事。时,彼诸比丘不满舍卫城僧伽之诤事止灭,不满众多长老之……三长老之……二长老之……一长老之诤事止灭,诣世尊住处。诣已,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诤事已决、静、灭、善灭也。”   (二六)   “诸比丘!为令此等比丘解,许三种行筹,[谓:]秘密、窃语、公开也。诸比丘!何者为秘密行筹耶?彼行筹比丘,作有色无色之筹,至一一比丘处,应言:‘此乃如是说者之筹、此乃如是说者之筹也,随所欲而取之。’若取当言:‘勿示任何人!’若知非法说者多,言:‘取之不善。’当弃之,若知如法说者多,言:‘取之善。’当用之。诸比丘!如此为秘密行筹。诸比丘!何者为窃语行筹耶?彼行筹比丘应向一一比丘耳语,曰:‘此乃如是说者之筹、此乃如是说之筹也,随所欲而取之。’若取当言:‘勿告知任何人!’若知非法说者多,言:‘取之不善。’当弃之,若知如法说者多,言:‘取之善。’当用之。诸比丘!如此为窃语行筹。诸比丘!何者为公开行筹耶?若知如法说者多,应令公开取之。诸比丘!如此为公开行筹。诸比丘!有如是三种行筹。”   (二七)   “教诫诤事以几种止诤法而灭之耶?教诫诤事以四种止诤法而灭之,[谓:]现前毗尼、忆念毗尼、不痴毗尼、觅罪相也。教诫诤事不依不痴毗尼及觅罪相之二止诤法,而以现前毗尼及忆念毗尼之二止诤法而可灭之,有耶?当言:‘有。’此事如何?此处有诸比丘,以无根坏戒诽谤比丘。诸比丘!忆念广大之彼比丘应与忆念毗尼。诸比丘!当如是与:诸比丘!彼比丘应至僧伽处,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如是唱言:   ‘诸大德!诸比丘以无根坏戒诽谤我。诸大德!我忆念广大,于僧伽乞请忆念毗尼。’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诸比丘以无根坏戒诽谤某甲比丘。彼忆念广大,彼于僧伽乞请忆念毗尼……[同第四 灭诤犍度四(一〇)]……了知。’”   “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毗尼及忆念毗尼也。此现前毗尼有何耶?僧伽现前、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此处何者为人现前耶?乃教诫者及被教诫者俱现前。此为此处人现前。此忆念毗尼有何耶?行忆念毗尼羯磨,乃预备、开始、进行、承认、无呵责也,此为此处之忆念毗尼。诸比丘!如此灭诤事已,若作者还再发起,发起者波逸提;若已与乐欲者愤,愤者波逸提。”   (二八)   “教诫诤事不依忆念毗尼及觅罪相之二止诤法,而以现前毗尼及不痴毗尼之二止诤法而可灭之,有耶?当言:‘有。’此事如何?此处有比丘,发狂,心颠倒,彼因发狂、心颠倒,故常多行非沙门法,语有散乱。彼比丘因发狂、心颠倒而常犯罪故,诸比丘非难彼,言:‘具寿!忆念犯如是之罪耶?’彼言:‘诸友!我发狂、心颠倒,我因发狂、心颠倒,故常多行非沙门法,语有散乱。我不忆念此,我乃愚痴而行。’彼如是说,彼等犹非难而言:‘具寿!忆念犯如是之罪耶?’诸比丘!于不痴之彼比丘应与不痴毗尼。诸比丘!当如是与:诸比丘!彼比丘应至僧伽处,偏袒右肩……唱言:‘我发狂……[同第四 灭诤犍度五(二)。“伽伽比丘”改为“某甲比丘”]……了知。’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毗尼及不痴毗尼也。此现前毗尼有何耶?僧伽现前、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此不痴毗尼有何耶?行不痴毗尼……无呵责,此,此处之不痴毗尼也。诸比丘!如是灭诤事已,若作者还再发起,发起者波逸提;若已与乐欲者愤,愤者波逸提。”   (二九)   “教诫诤事不依忆念毗尼及不痴毗尼之二止诤法,而以现前毗尼及觅罪相之二止诤法而可灭之,有耶?当言:‘有。’此事如何?此处有比丘,于僧伽中以重罪非难比丘,言:‘具寿!忆念犯如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耶?’彼言:‘友!我不忆念犯如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彼如是否认,而更强言:‘具寿!愿知忆念犯如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彼言:‘友!我不忆念犯如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友!然而,我忆念犯如是之少罪。’彼如是否认,而更强言:‘具寿!愿知忆念……。’彼言:‘友!我犯此少罪,不受问而自言,然而,如何犯如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受问而不自言耶?’彼曰:‘友!汝犯此少罪,不受问而不自言,然而,汝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如何不受问而自言耶?具寿!愿知忆念犯如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彼言:‘友!我忆念犯如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我嬉戏、轻率而言:不忆念犯如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诸比丘!于彼比丘当行觅罪相羯磨。诸比丘!当如是行: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同第四 灭诤犍度一一(二)。“乌婆瓦罗”改为“某甲”,“罪”改为“重罪”]……了知。’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毗尼及觅罪相也。此现前毗尼有何耶?僧伽现前、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此觅罪相有何耶?行觅罪相羯磨,乃预备、开始、进行、承认、无呵责也,此,此处之觅罪相。诸比丘!如此灭诤事已,若作者再发起,发起者波逸提;若已与乐欲者愤,愤者波逸提。”   (三〇)   “犯罪诤事以几种止诤法而灭之耶?犯罪诤事以三种止诤法而灭之,[谓:]现前毗尼、自言治、如草覆地法也。犯罪诤事不依如草覆地法之一止诤法,而以现前毗尼及自言治之二止诤法而可灭之,有耶?当言:‘有。’此事如何?此处有比丘,犯轻罪。诸比丘!彼比丘至一比丘处,偏袒右肩,胡跪,合掌,如是唱言:‘友!我犯某罪,为此忏悔。’后,当言:‘汝见耶?’‘然!我见。’‘今后当摄护之!’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毗尼及自言治也。此现前毗尼有何耶?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此处何者为人现前耶?乃说者及闻者俱现前。此为此处之人现前。此自言治有何耶?行自言治,乃预备、开始、进行、承认、无呵责也。此,此处之自言治。诸比丘!如此灭诤事已,若受者再发起,发起者波逸提。”   (三一)   “若如是而得则善。诸比丘!若不得,则彼比丘应至众多比丘处,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如是唱言:‘我犯某罪,为此忏悔。’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告彼诸比丘,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比丘忆念罪,明示,告白而说。若诸具寿机熟,则我将宽恕某甲比丘之罪。’彼应言:‘汝见耶?’‘然!我见。’‘今后当摄护之!’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毗尼……[同第四 灭诤犍度一四(三〇)]……再发起者波逸提。”   (三二)   “若如是而得则善。诸比丘!若不得,则彼比丘应至僧伽处……如是唱言:‘诸大德!我犯某罪,为此忏悔。’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比丘忆念罪,明示,告白而说。若僧伽机熟,我将宽恕某甲比丘之罪。’彼应言:‘汝见耶?’‘然!我见。’‘今后当摄护之!’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毗尼及自言治也。此现前毗尼有何耶?僧伽现前、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诸比丘!如是灭诤事已,若受者再发起,发起者波逸提;若已与乐欲者愤,愤者波逸提。”   (三三)   “犯罪诤事不依自言治之一止诤法,而以现前毗尼及如草覆地之二止诤法而可灭之,有耶?当言:‘有。’此事如何?此处诸比丘生诉讼……‘……[同第四 灭诤犍度一三(一)~(三)]……我如是了知。’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毗尼及如草覆地法也。此现前毗尼有何耶?僧伽现前、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此处何者为僧伽现前耶?羯磨所须之比丘悉已到,应与乐欲者已与乐欲,现前[比丘]不呵责,此为此处之僧伽现前。此处何者为法现前、律现前耶?以法、律、师教而灭此诤事,此为此处之法现前、律现前。此处何者为人现前耶?乃说者及闻者俱现前,此为此处之人现前。此如草覆地法有何耶?行如草覆地法,乃预备、开始、进行、承认、无呵责也,此,此处之如草覆地法。诸比丘!如是灭诤事已……再发起者为波逸提;若已与乐欲者愤,愤者波逸提。”   (三四)   “事诤事以几种止诤法而灭之耶?事诤事以一种止诤法而灭之,[谓:]现前毗尼也。”   ———第四 灭诤犍度终———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04 册 No. 0002 犍度(第11卷-第22卷)   第五 小事犍度   一   (一)   尔时,佛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其时,六群比丘沐浴而以树木擦身、股、腕、胸、背。众人忿怒、非难:“何以诸沙门释子沐浴,以树木擦身……背,犹如力士彩身者耶?”诸比丘闻彼诸人之忿怒、非难。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集会比丘众,问诸比丘,曰:“诸比丘!六群比丘……擦背,是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此等愚人之所为非……非所当为。诸比丘!为何诸愚人沐浴,以树木擦身……背耶?诸比丘!此令未信者……”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比丘沐浴,不得以树木擦身,擦者堕恶作。”   (二)   尔时,六群比丘沐浴而于柱擦身……“……[同第五 小事犍度一(一)。‘树木’改为‘柱’。]……堕恶作。”尔时,六群比丘沐浴而于壁擦身……“……堕恶作。”   (三)   尔时,六群比丘于摩浴处沐浴。众人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之诸在家人。”诸比丘闻彼诸人之忿怒、非难。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是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于摩浴处沐浴,沐浴者堕恶作。”   尔时,六群比丘用乾闼婆掌沐浴……“诸比丘!不得用乾闼婆掌沐浴,沐浴者堕恶作。”   尔时,六群比丘用朱砂纽沐浴……“诸比丘!不得用朱砂纽沐浴,沐浴者堕恶作。”   (四)   尔时,六群比丘入[水]后,互相以身擦身……“诸比丘!不得互相以身擦身,擦者堕恶作。”   尔时,六群比丘用搔背具沐浴……“诸比丘!不得用搔背具沐浴,沐浴者堕恶作。”   尔时,有一比丘患疥癣,彼不用搔背具不得安稳。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病者许用未成之搔背具。”   (五)   尔时,有一比丘老弱,于沐浴时,己不能擦身。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拭布。”   尔时,诸比丘疑惧而不敢擦背。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以手擦之。”   二   (一)   尔时,六群比丘持耳环、耳珰、首饰、腰饰、手环、腕饰、手饰、指环。众人忿怒……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挂耳环、耳珰、首饰、腰饰、手环、腕饰、手饰、指环,挂者堕恶作。”   (二)   尔时,六群比丘蓄长发。众人忿怒、……“诸比丘!不得蓄长发,蓄者堕恶作。诸比丘!许[蓄]二月或二指[长]。”   (三)   尔时,六群比丘以栉梳发、以蜷局栉梳发、以手栉梳发、以蜡油梳发、以水油梳发。众人忿怒、非难:“犹如享诸乐欲之诸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以栉梳发……不得以蜡油梳发、不得以水油梳发,梳者堕恶作。”   (四)   尔时,六群比丘以镜或以水钵观脸。众人忿怒、……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以镜或水钵观脸,观者堕恶作。”   尔时,有一比丘,脸上生疮,彼问诸比丘:“诸友!我疮如何耶?”诸比丘作如是言:“友!汝之疮如此。”彼不信。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病故,许以镜或水钵观脸。”   (五)   尔时,六群比丘涂脸、摩擦脸、粉饰脸,以雄黄彩面、染四肢、染脸、染脸及四肢。众人……非难……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涂脸,不得摩擦脸,不得粉饰脸。不得以雄黄彩脸,不得染四肢,不得染脸,不得染脸及四肢,染者堕恶作。”   尔时,有一比丘患眼疾。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病者可以涂脸。”   (六)   尔时,王舍城山顶有祭典,六群比丘为观祭典而往山顶。众人忿怒、非难:“为何诸沙门释子为观[听]舞蹈、歌曲、音乐而来耶?犹如享诸欲乐之诸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往观[听]舞蹈、歌曲、音乐,往者堕恶作。”   三   (一)   尔时,六群比丘以长调歌音诵法。众人忿怒、非难:“彼诸沙门释子以长调歌音诵法,犹如我等之诵也。”诸比丘闻彼诸人之忿怒、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为何六群比丘以长调歌音诵法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是实耶?”“实然!世尊!”……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以长调歌音诵法者,有五过患:自贪着其音声,他人亦贪着其音声,诸居士非难,欣求音调将破坏三昧,使后人堕成见。诸比丘!以长调歌音诵法者,有如是五过患。诸比丘!不应以长调歌音诵法,诵者堕恶作。”   (二)   尔时,诸比丘疑惧不敢读诵。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读诵。”   四   (一)   尔时,六群比丘着外表有毛之衣。众人……非难……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着外表有毛之衣,著者堕恶作。”   五   (一)   尔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之园中,庵婆果熟。摩竭国洗尼瓶沙王至此曰:“诸尊者!随所好食庵婆果!”六群比丘打落未熟之庵婆果而食。摩竭国洗尼瓶沙王欲庵婆果。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令诸人曰:“往园持庵婆果来!”“唯!大王!”彼诸人应诺摩竭国王洗尼瓶沙王,往园言诸守园人:“大王欲庵婆果,请奉庵婆果。”“无庵婆果,诸比丘打落未熟庵婆果而食也。”时,彼诸人以此事告摩竭国洗尼瓶沙王。“诸尊者食庵婆果固可,然而,世尊赞叹适量。”众人忿怒、非难:“为何诸沙门释子不知量而食王之庵婆果耶?”诸比丘闻彼诸人之忿怒、非难。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食庵婆果,食者堕恶作。”   (二)   尔时,有一群人行僧次食,汁混庵婆果皮。诸比丘疑惧而不受。“诸比丘!受而食之!诸比丘!许受庵婆果皮。”   尔时,有一群人行僧次食。彼等不知而不削果皮,[持]全庵婆果往食堂来,诸比丘疑惧而不受。“诸比丘!受而食之!许依沙门相应之五事食果实,[谓:]火所损、刀所损、爪所损、尚无种子、种子已失等五事。诸比丘!许依沙门相应之五事食果实。”   六   (一)   尔时,有比丘被蛇咬死。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彼比丘未以慈心遍满四类蛇王族。诸比丘!若彼比丘以慈心遍满四类蛇王族者,诸比丘!彼比丘不致被蛇咬死。何等是四类蛇王族耶?毗楼罗阿叉蛇王族、伊罗漫蛇王族、舍婆子蛇王族、瞿昙冥蛇王族也。诸比丘!彼比丘必未以慈心遍满此四类蛇王族也。诸比丘!彼比丘若以慈心遍满此四类蛇王族者,彼比丘不致被蛇咬死也。诸比丘!以慈心遍满四类蛇王族者,为自守、自护而许诵自护咒。诸比丘!行此者,应如是为:    慈爱毗楼罗    慈爱伊罗漫    慈爱舍婆子    慈爱瞿昙冥    慈爱无足者    慈爱二足者    慈爱四足者    慈爱多足者    无足者勿害我    二足者勿害我    四足者勿害我    多足者勿害我    一切有情.生类    一切之生类者    一切皆遇善美    少分恶勿前来   佛无量,法无量,僧无量,匍行者(爬虫类):蛇、蝎、百足、蜘蛛、蜥蜴、鼠有量也。我自护,我诵护咒,生者还去!我归命世尊,归命七等正觉者。诸比丘!许将血取出。”   七   (一)   尔时,有一比丘,不欣喜所恼而自断男根。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彼愚人有应断者[不断]而断此。诸比丘!不得自断男根,断者堕偷兰遮。”   八   (一)   尔时,有王舍城长者,得高价栴檀髓之栴檀木。时,王舍城长者心生思念:“我宜以此栴檀木作钵,我受用碎片,以钵为布施物而布施。”时,王舍城长者以其栴檀木令作钵,置于网袋,竹竿连接竹竿,[网袋]挂于竹竿之顶上,如是言:“若沙门、婆罗门有具足神通之阿罗汉者,请取此布施之钵。”时,富楼那迦叶至王舍城长者处,言王舍城长者,曰:“居士!我是阿罗汉神通具足者,钵与我!”“若具寿具足神通阿罗汉者,请取此布施钵!”时,摩伽梨俱赊子、阿耆陀翅舍钦婆罗、迦求陀栴延、珊阇耶毗罗荼子、尼犍陀若提子至王舍城长者处……“……请取……。”   尔时,具寿摩诃目犍连及具寿宾头卢颇罗堕晨着下裳,持衣、钵,入王舍城乞食。时,具寿宾头卢颇罗堕言具寿摩诃目犍连,曰:“具寿目犍连是具足神通阿罗汉者,友!目犍连!请往取此钵!此钵属于汝。”“具寿宾头卢颇罗堕是具足神通阿罗汉者,友!颇罗堕!请往取此钵!此钵属于汝。”时,具寿宾头卢颇罗堕腾于虚空而取其钵,绕王舍城三次。尔时,王舍城长者与其妻,立于家,合掌礼拜,曰:“尊者颇罗堕!请降临我家住处。”时,具寿宾头卢颇罗堕立于王舍城长者住处。时,王舍城长者由具寿宾头卢颇罗堕之手取钵,备满珍贵啖食,施具寿宾头卢颇罗堕。时,具寿宾头卢颇罗堕受彼钵而往僧园。   (二)   诸人闻:“尊者宾头卢颇罗堕取王舍城长者之钵。”彼诸人高声諠哗而随于具寿宾头卢颇罗堕之后。世尊闻高声諠哗。闻而言具寿阿难:“阿难!彼高声諠哗为何?”“具寿宾头卢颇罗堕取王舍城长者之钵。诸人闻:‘尊者……’彼诸人……随……。世尊!此乃其高声諠哗也。”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集会诸比丘,问具寿宾头卢颇罗堕,曰:“颇罗堕!汝取王舍城长者钵,是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颇罗堕!非也,非随顺行……非所当为。颇罗堕!汝何故为卑微之木钵,向在家人示现上人法之神通神变耶?颇罗堕!犹如妇女,为卑微之摩沙迦钱,示现围腰子。颇罗堕!如此汝为卑微之木钵,向在家人示现上人法之神通神变。颇罗堕!此非令未信者……”佛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向在家人示现上人法之神通神变,示现者堕恶作。诸比丘!坏此木钵为粉末,与诸比丘为眼药。诸比丘!不得持木钵,持者堕恶作。”   九   (一)   尔时,六群比丘持种种金制、银制之钵。众人……非难……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持金制、银制、摩尼制、琉璃制、水晶制、铜制、铜石制、锡制、铅制、铜铁制,持者堕恶作。诸比丘!许持两种钵:铣钵及瓦钵。”   (二)   尔时,磨钵底。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作钵台。”尔时,六群比丘持种种金制、银制之钵台。众人忿怒、非难……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持种种钵台,持者堕恶作。诸比丘!许持两种钵台:锡制、铅制。”钵台厚而不合。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刻。”有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刻摩竭鱼牙。”尔时,六群比丘持有画形、有象嵌彩色之钵台,示此而徘徊于街道。众人忿怒、非难……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持有画形、有象嵌彩色之钵台,持者堕恶作。诸比丘!许自然之钵台。”   (三)   尔时,诸比丘收藏附有水之钵,钵损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收藏附有水之钵,藏者堕恶作。诸比丘!钵晒干后,许收藏之。”   尔时,诸比丘将附水钵晒干后,钵生恶臭。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将附水钵晒干,晒乾者堕恶作。诸比丘!钵水拭干后,许收藏之。”   尔时,诸比丘将钵置于热处,损钵色。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将钵置于热处,置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于热处须臾干后,许收藏之。”   (四)   尔时,众多之钵无依处而置于露地,为旋风所吹,转而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钵之依处。”   尔时,诸比丘将钵置于板榻之端,钵掉落而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置钵于板榻之端,置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置钵于地床之端,钵滚落而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置钵于地床之端,置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将钵伏置于地上,钵缘磨损。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草敷具。”   草敷具被蚁所啮。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小布。”   小布被蚁所啮。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钵屏。”   钵屏掉落,钵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钵笼。”   钵笼磨损钵。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钵袋。”   无肩纽。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肩纽、系线。”   (五)   尔时,诸比丘于壁桩、壁钩悬钵,钵掉落而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悬钵,悬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置钵于床,坐时失念而钵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置钵于床,置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将钵置于座床,坐时失念而钵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将钵置于坐床,置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将钵置于膝上,失念掉落而钵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将钵置于膝上,置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将钵置于伞中,伞被旋风吹扬,掉落而钵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将钵置于伞中,置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以持钵之手开门,门转而钵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以持钵之手开门,开者堕恶作。”   一〇   (一)   尔时,诸比丘持瓠壶行乞食。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外道。”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持瓠壶行乞食,行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持瓶壶行乞食。众人忿怒、非难……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持瓶壶行乞食,行者堕恶作。”   (二)   尔时,有一比丘,为常着粪扫衣者,持髑髅之钵,有妇女见之,恐怖而叫曰:“恐怖哉!此必是毕舍遮。”众人忿怒、非难:“如何诸沙门释子持髑髅之钵,犹如毕舍遮信徒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持髑髅之钵,持者堕恶作。诸比丘!亦不得常着粪扫衣,著者堕恶作。”   (三)   尔时,诸比丘以钵装屑片、骨片、污水。众人忿怒、非难:“此诸沙门释子,以此食亦以此容如此等物。”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以钵装屑片、骨片、污水,装者堕恶作。诸比丘!许用容器。”   一一   (一)   尔时,诸比丘以手缝破衣,衣不直。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剪刀及布片。”   尔时,僧伽得有柄之刀。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有柄之刀。”   尔时,六群比丘持种种金制、银制刀柄。众人忿怒、非难……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持种种刀柄,持者堕恶作。诸比丘!许持骨制、牙制、角制、苇制、竹制、木制、树脂制、果制、铜制、螺贝制。”   (二)   尔时,诸比丘用鸡毛、竹皮缝衣,衣不易缝。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针。”针生锈。“诸比丘!许作针竹筒。”竹筒中亦生锈。“诸比丘!许装入粉。”粉中亦生锈。“诸比丘!许装入麦粉。”麦粉中亦生锈。“诸比丘!许装入石粉。”石粉中亦生锈。“诸比丘!许加蜜腊。”石粉散乱。“诸比丘!许用粉袋。”   (三)   尔时,诸比丘处处系桩而缝衣,衣不正。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迦絺那及迦絺那绳处处结而缝衣。”于不平处展张迦絺那,而迦絺那坏。“诸比丘!不得于不平处展张迦絺那,展张者堕恶作。”于地上展张迦絺那,灰尘污迦絺那。“诸比丘!许用草敷具。”迦絺那之缘损坏。“诸比丘!许编缘。”不适迦絺那。“诸比丘!许有横木之迦絺那,结串、筹、结绳、结线而缝衣。”线间不平。“诸比丘!许标记。”线歪。“诸比丘!许绷线。”   (四)   尔时,诸比丘未洗足而踏迦絺那,迦絺那污秽。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未洗足者不得踏迦絺那,踏者堕恶作。”尔时,诸比丘以湿足踏迦絺那,污染迦絺那。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以湿足踏迦絺那,踏者堕恶作。”尔时,诸比丘穿履踏迦絺那,污染迦絺那。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穿履踏迦絺那,踏者堕恶作。”   (五)   尔时,诸比丘以指攫力缝衣而指病。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指韬。”   尔时,六群比丘持种种金制、银制之指韬。众人忿怒、非难……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持种种之指韬,持者堕恶作。诸比丘!许用骨制……螺贝制。”   尔时,遗失针、刀、指韬。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针筒。”针筒乱杂。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指韬袋。”无肩纽。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肩纽、系线。”   (六)   尔时,诸比丘于露地缝衣,因寒、热而极疲。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迦絺那堂、迦絺那廊。”迦絺那堂地低而积水。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填高地基。”积土崩。“诸比丘!许用三种积土:瓦积、石积、木积也。”登上时困难。“诸比丘!许用三种阶:瓦阶、石阶、木阶也。”登上时跌倒。“诸比丘!许作栏干。”迦絺那堂之草、粉皆散乱。“诸比丘!许于铺后,内外涂之;许涂白色、黑色、红土子;许设华鬘、蔓、摩竭鱼牙、棚、衣架、衣绳。”   (七)   尔时,诸比丘缝衣后,将迦絺那放置其处而去,被鼠、蚁所啮。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将迦絺那叠起。”迦絺那坏。“诸比丘!许用牛皮将迦絺那叠起。”迦絺那解。“诸比丘!许结绳。”   尔时,诸比丘[搬]迦絺那,令靠于壁、柱而去,迦絺那倒而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可悬挂于壁桩、壁钩。”   一二   (一)   尔时,世尊随意间住王舍城后,向毗舍离城游行。其时,诸比丘将针、刀、药置于钵内而往。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药袋。”无肩纽。“诸比丘!许用肩纽、系线。”   尔时,有一比丘,结履于腰带而入村乞食。有一优婆塞,顶礼彼比丘而履打到头,彼比丘羞愧。时,彼比丘往僧园,彼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履袋。”无肩纽。“诸比丘!许用肩纽、系线。”   一三   (一)   尔时,[诸比丘]于途中,水不净而无滤水囊。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许用滤水囊。”布不足。“诸比丘!许用三角滤水囊。”布不足。“诸比丘!许用水瓶滤水囊。”   (二)   尔时,有二比丘,于拘萨罗国旅途中,一比丘行非行,另一比丘言彼比丘,曰:“友!勿行此事,此不宜。”彼怀恨此人。时,此比丘为渴所苦,语怀恨彼之比丘曰:“友!与我滤水袋,我欲饮水。”怀恨之比丘不与。此比丘为渴所苦而死。时,彼比丘往僧园,彼以此事告诸比丘。“友!可有向汝求滤水囊而不与耶?”“诸友!然!”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比丘求滤水囊而不与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集会比丘众,问彼比丘,曰:“闻有比丘向汝求滤水囊而不与,是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此非随顺行……非所当为。何以向汝求滤水囊而不与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不生信…”……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旅途中,有比丘求滤水囊者,不可不与,不与者堕恶作。诸比丘!不持滤水囊者,不得外出旅游,出者堕恶作。若无滤水囊、水瓶滤水囊,执僧伽梨衣角,心作是念:我以此滤水而饮。”   (三)   时,世尊次第游行至毗舍离城。于此,世尊住毗舍离城大林重阁讲堂。尔时,诸比丘建造,滤水囊不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有框滤水囊。”有框滤水囊不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滤水布。”   尔时,诸比丘为蚊所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蚊帐。”   一四   (一)   尔时,毗舍离城相续举行供养殊妙之饮食。诸比丘食殊妙之嚼食,身充满体液而多病。时,耆婆童子因事而往毗舍离。耆婆童子见诸比丘之身充满体液而多病,见而诣世尊之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一面坐,于一面坐之耆婆童子白世尊:“世尊!今诸比丘之身充满体液而多病,愿世尊许诸比丘经行及温浴。如是,诸比丘将少病。”时,世尊为耆婆童子说法、教示……而令欢喜。时,世尊……说法教示……令欢喜已,耆婆童子从座而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经行及温浴。”   (二)   尔时,诸比丘于不平处经行而足痛。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修平。”经行处地低而浸水。“诸比丘!许填高地基。……[同第五 小事犍度一一(六)]……”……“诸比丘!许作栏干。”尔时,诸比丘于经行处经行而跌倒。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作]经行处之栏楯。”   尔时,诸比丘于露地经行,因寒、热而极疲。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经行堂。”经行堂草、粉散乱。“诸比丘!许铺后……[同第五 小事犍度一一(六)]……衣绳。”   (三)   [浴用]暖房地低而积水。“诸比丘!许填高地基。”……[同第五 小事犍度一一(六)]……“诸比丘!许作栏干。”暖房无门。“诸比丘!许作门、楣、门柱、阃、枘、闩、木栓、针、楔、键孔、纽孔、纽。”   [浴用]暖房之壁脚毁坏。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重叠壁之基底。”   [浴用]暖房无烟管。“诸比丘!许作烟管。”   尔时,诸比丘于小暖房中间作灶而无通路。“诸比丘!许于小[浴用]暖房之一边、大[浴用暖房]中间设灶。”   于[浴用]暖房脸被火烧。“诸比丘!许脸涂粘土。”   以手弄湿粘土。“诸比丘!许用泥土桶。”   粘土恶臭。“诸比丘!许薰之。”   于[浴用]暖房身被火烧。“诸比丘!许持水来。”   以盆、钵持水。“诸比丘!许给水处及水盆。”   草覆之[浴用]暖房不令发汗。“诸比丘!许整顿后,涂内外。”   [浴用]暖房多湿。“诸比丘!许用三种铺具:瓦铺具、石铺具、木铺具也。”   尚多湿。“诸比丘!许擦洗。”   积水不通。“诸比丘!许作排水沟。”   尔时,诸比丘坐于[浴用]暖房之地上,四肢发痒。“诸比丘!许作[浴用]暖房之用椅。”   尔时,[浴用]暖房无围墙。“诸比丘!许作三种墙围:瓦墙、石墙、木墙也。”   (四)   无门楼。“诸比丘!许造门楼。”门楼地低而积水。“诸比丘!许填高地基。”……[同第五 小事犍度一一(六)]……“诸比丘!许作栏干。”门楼无门。“诸比丘!许作门、楣、门柱、阃、枘、闩、木栓、针、楔、键孔、纽孔、纽。”门楼之草、粉散乱。“诸比丘!许整顿后,内外涂之。涂白色、黑色、红土子,设华鬘、蔓、摩竭鱼牙、棚。”   (五)   房多湿泥。“诸比丘!许撒砂砾。”不满足。“诸比丘!许铺踏石。”积水不通。“诸比丘!许作排水沟。”   一五   (一)   尔时,诸比丘裸形而敬礼裸形人,裸形而受裸形人之敬礼,裸形而侍候裸形人,裸形而受裸形人之侍候,裸形而施与裸形人,裸形而受,裸形而啖,裸形而嚼,裸形而味,裸形而饮。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裸形不得敬礼,裸形不得受敬礼,裸形不得侍候,裸形不得受侍候,裸形不得施与,裸形不得受,裸形不得啖,裸形不得嚼,裸形不得味,裸形不得饮,饮者堕恶作。”   一六   (一)   尔时,诸比丘于[浴用]暖房之地下置衣,衣染灰尘。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设衣架与衣绳。”雨下而衣湿。“诸比丘!许设[浴用]暖房堂。”地低……“诸比丘!许设栏干。”[浴用]暖房堂之草、粉散乱。……“许……衣绳。”   (二)   尔时,诸比丘于[浴用]暖房及水中疑惧而[不敢以他物]为佐助。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三种披覆物:[浴用]暖房披覆物、水中披覆物、衣披覆物也。”   尔时,[浴用]暖房无水。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设井。”井缘坏。“诸比丘!许作三种堆积:瓦积、石积、木积也。”井地低……“诸比丘!许……设栏干。”   尔时,诸比丘以绳或腰带汲水。“诸比丘!许用汲水绳。”手痛。“诸比丘!许用横杆、滑轮和汲水轮。”容器多坏。“诸比丘!许用三种瓶:铜瓶、木瓶、革瓶也。”   尔时,诸比丘于露地汲水,因寒、热而疲惫。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井堂。”井堂中草、粉散乱……“许……衣绳。”井无盖,为草、粉、尘所污。“诸比丘!许用盖。”缺少水器。“诸比丘!许用水槽、水盆。”   一七   (一)   尔时,诸比丘于僧园处处沐浴,于是僧园[处处]泥水。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作水池。”   水池无围墙,诸比丘惭耻不沐浴。“诸比丘!许作三种墙围:瓦墙、石墙、木墙也。”   积水不通。“诸比丘!许作排水沟。”   尔时,诸比丘之四肢冷。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拭布,许用小拭布。”   (二)   尔时,有一优婆塞,为僧伽之利益,欲作莲池。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作莲池。”   莲池之堤破坏。“诸比丘!许作三种堆积:瓦积、石积、木积也。”登上时困难。“诸比丘!许作三种阶:瓦阶、石阶、木阶也。”登上时跌倒。“诸比丘!许作栏干。”莲池水满。“诸比丘!许作引水管与排水沟。”   尔时,有一比丘,为僧伽之利益,欲作半覆之浴室。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作半覆之浴室。”   一八   (一)   尔时,六群比丘远离敷具四月。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远离敷具四月,远离者堕恶作。”   尔时,六群比丘撒华于卧床而卧。诸人巡回精舍,见而……非难:“……犹如享诸欲乐之诸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撒华于卧床而卧,卧者堕恶作。”   尔时,诸人持香、华鬘而来[僧]园,诸比丘疑惧而不受。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受香,于门五指间涂,许受华鬘置于精舍之一边。”   一九   (一)   尔时,僧伽得毡布。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毡布。”时,诸比丘生是念:“应决定毡布[为己所有]耶?或该让与耶?”“诸比丘!毡布非应决定[为己所有],非应让与。”   尔时,六群比丘于粉饰之枕上而食。众人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之诸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于粉饰之枕上而食,食者堕恶作。”   尔时,有一比丘病,彼食时手不能持钵。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支杖。”   (二)   尔时,六群比丘同一器而食,同一器而饮,同一床而卧,同一敷具而卧,同一覆具而卧,同一敷具、覆具而卧。众人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之诸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同一器而食,不得同一器而饮,不得同一床而卧,不得同一敷具而卧,不得同一覆具而卧,卧者堕恶作。”   二〇   (一)   尔时,离车子瓦达[居士]与慈比丘、地比丘之徒为友。时,离车子瓦达至慈比丘、地比丘之徒处,言慈比丘、地比丘:“我敬礼卿等。”如是言之,慈比丘、地比丘之徒不语,二次……离车子瓦达三次言慈比丘、地比丘之徒:“我敬礼卿等。”慈比丘、地比丘之徒三不语。“我对卿等有何犯耶?何故卿等不与我语耶?”“友!瓦达!我等如此为摩罗子陀骠所恼,汝不助我等。”“我当何为耶?”“友!瓦达!若汝愿意者,即请世尊摈灭具寿摩罗子陀骠!”“我当何为耶?我能何为耶?”“友!瓦达!汝诣世尊住处,诣而如是白世尊:‘此不如法、不相应;此无畏、无害、无恼之处,却有畏、有害、有恼也;无风之处风起,如水炽然,尊者摩罗子陀骠污染我妇。’”   (二)   “诸尊者!唯!唯!”离车子瓦达应诺慈比丘、地比丘之徒,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于一面坐,于一面坐之离车子瓦达,白世尊:“此不如法……污……”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集会比丘众,问具寿摩罗子陀骠:“陀骠!汝忆念所作,如瓦达之所言耶?”“世尊!如世尊了知我。”世尊二次……世尊三次言具寿摩罗子陀骠,曰:“陀骠!汝忆念……所言耶?”“世尊!如世尊了知我。”“陀骠!如陀骠者不得如是答。汝若为者当言为,若不为者当言不为。”“我由出生以来,梦中亦不忆念行淫法,何况于觉时耶?”   (三)   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僧伽与离车子瓦达行覆钵,令彼与僧伽不相往来。诸比丘!具足八分之优婆塞,当行覆钵,[谓:]图使诸比丘无所得,图使诸比丘不利,图使诸比丘无住处,诽谤诸比丘,离间比丘与比丘,诽谤佛,诽谤法,诽谤僧。诸比丘!具足如此八分之优婆塞许行覆钵。”   (四)   “诸比丘!应如是行: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离车子瓦达以无根之坏戒,诽谤摩罗子陀骠。若僧伽机熟,则僧伽与离车子瓦达行覆钵,令彼与僧伽不相往来。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离车子……诽谤……僧伽与离车子瓦达行覆钵,令彼与僧伽不相往来。与离车子瓦达行覆钵,令彼与僧伽不相往来,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   僧伽与离车子瓦达行覆钵,已令彼与僧伽不相往来。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五)   时,具寿阿难晨着下裳,持衣、钵,至离车子瓦达家。至已,语离车子瓦达,曰:“友!瓦达!僧伽为汝行覆钵,令汝与僧伽不相往来。”时,离车子瓦达言:“僧伽为我行覆钵,令我与僧伽不相往来。”即于其处,闷绝倒地。时,离车子瓦达之友、亲族言离车子瓦达:“友!瓦达!止!勿忧!勿愁!我等请世尊及比丘众宽恕。”时,离车子瓦达与妻、友、亲族俱,着湿衣,并湿发,诣世尊处。诣已,以头面礼世尊足,白世尊:“世尊!我有过,犹如愚者,犹如痴者,犹如不善者,以无根之坏戒,诽谤尊者摩罗子陀骠。世尊!我以过失为过失而请受之,以摄护未来。”“友!瓦达!汝实有过,犹如愚者,犹如痴者,犹如不善者,汝为何以无根之坏戒诽谤摩罗子陀骠耶?友!瓦达!汝见过失为过失,而如法忏悔故,我受此。友!瓦达!于尊者之律有增长,因见过失为过失,而如法忏悔,资于摄护未来。”   (六)   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僧伽与离车子瓦达解覆钵,可令与僧伽相往来。诸比丘!具足八分之优婆塞,当解覆钵,[谓:]不图使诸比丘无所得,不图使诸比丘不利,不图使诸比丘无住处,不诽谤诸比丘,不离间比丘与比丘,不诽谤佛,不诽谤法,不诽谤僧。诸比丘!具足如此八分之优婆塞许解覆钵。”   (七)   “诸比丘!当如是解:诸比丘!彼离车子瓦达应至僧伽处,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白如是言:   ‘诸大德!僧伽与我行覆钵,令我与僧伽不相往来。我正行、随顺、愿灭罪,请僧伽解覆钵。’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与离车子瓦达行覆钵,令与僧伽不相往来。彼正行……请……。若僧伽机熟,则僧伽与离车子瓦达解覆钵,可令与僧伽相往来。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与离车子……请……。僧伽与离车子瓦达解覆钵,令与僧伽相往来。与离车子解覆钵,令与僧伽相往来,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   僧伽与离车子瓦达解覆钵,已令与僧伽相往来。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二一   (一)   时,世尊随意间住毗舍离后,往婆伽国游行,次第游行至婆伽国。于此,世尊住婆伽国首摩罗山恐怖林鹿野苑。尔时,菩提王子建立库加那陀堂未久,沙门、婆罗门、其他任何人皆未曾进入居住。时,菩提王子言萨阇子摩纳,曰:“萨阇子!汝诣世尊住处,诣而以我语,头面礼世尊足,问讯而白:‘少病,少恼,起居轻利而乐住耶?’而白:‘世尊!菩提王子以头面礼世尊足,少病……乐住耶?’问讯如是而白:‘愿世尊与比丘众,明日受菩提王子之供食。’”“唯!唯!”萨阇子摩纳应诺菩提王子后,诣世尊处。诣已,交换庆慰之言语后,交谈可欢喜、可感铭之语而坐一面。坐于一面之萨阇子摩纳白世尊:“菩提王子以头面礼世尊足……愿世尊与比丘众,明日受菩提王子之供食。”世尊默然而受请。   (二)   时,萨阇子摩纳知世尊已受请,从座而起,至菩提王子处。至已,言菩提王子,曰:“我等以尊者之语,言彼世尊瞿昙:‘菩提王子……与比丘众……供食。’而沙门瞿昙已受请。”时,菩提王子是夜过后,令调殊妙嚼食及啖食。于库加那陀堂最下阶,令敷以白布,告萨阇子摩纳言:“萨阇子!诣世尊住处,诣已,报知世尊食时已至:‘世尊!时至,食物已备。’”“唯!唯!”萨阇子摩纳应诺菩提王子,诣世尊住处。诣已,报知世尊食时已至:“世尊瞿昙!时至,食物已备。”时,世尊晨着下裳,持衣、钵,至菩提王子家。尔时,菩提王子立于门外迎世尊。菩提王子见世尊从远方来,见而由彼处前往欢迎、敬礼已,于前引导世尊至库加那陀堂。时,世尊至最下阶而立。时,菩提王子白世尊:“世尊!请世尊踏布!请善逝踏布!此为我长夜之利益安乐。”如此言时,世尊默然,二次……三次菩提王子白世尊,曰:“世尊……安乐。”时,世尊顾视具寿阿难。时,具寿阿难言菩提王子曰:“王子!请收叠此布!世尊不踏布!如来怜愍未来众生。”   (三)   时,菩提王子令收布,设座于库加那陀堂。时,世尊登库加那陀堂已,与比丘众俱坐于已设之座。时,菩提王子于佛为最上首之比丘众,亲手供奉殊妙嚼食及啖食,令满足饱食。王子[知]世尊食讫,洗手、钵已,即坐一面。世尊向一面坐之菩提王子说法、教示……令欢喜已,从座起而离去。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比丘众曰:“诸比丘!不得踏布衣,踏者堕恶作。”   (四)   尔时,有一妇女流产,招请诸比丘,设布而言:“请踏布!”诸比丘疑惧而不踏。“为吉祥故,请踏布!”诸比丘疑惧而不敢踏。时,彼妇忿怒、非难:“诸尊者为吉祥故而受请,为何不踏布衣耶?”诸比丘闻彼妇之忿怒、非难。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在家人欲吉祥。诸比丘!在家人为吉祥而请者,许踏布衣。”尔时,诸比丘疑惧而不踏洗足布。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踏洗足布。”   ———诵品二[终]———   二二   (一)   时,世尊随意间住婆伽国后,往舍卫城游行,次第游行而至舍卫城。于此,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毗舍佉鹿母持瓶、摩擦具、扫帚,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坐于一面之毗舍佉鹿母白世尊,曰:“请世尊受瓶、摩擦具、扫帚,此为我长夜之利益。”世尊受瓶、扫帚,世尊不受摩擦具。时,世尊为毗舍佉鹿母说法、教示……令欢喜。时,毗舍佉鹿母闻世尊之说法教示……欢喜已,从座而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比丘众曰:“诸比丘!许用瓶、扫帚。诸比丘!不得享用摩擦具,享用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三种摩足具:砾、砂、海石也。”   (二)   时,毗舍佉鹿母持扇及多罗叶扇,诣世尊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坐于一面之毗舍佉鹿母白世尊,曰:“世尊!请受扇及多罗叶扇,此为我长夜之利益。”世尊受扇及多罗叶扇。时,世尊为毗舍佉鹿母说法、教示……令欢喜……乃至右绕而去。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比丘众曰:“诸比丘!许用扇及多罗叶扇。”   二三   (一)   尔时,僧伽得蚊拂。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蚊拂。”   得牦牛尾之蚊拂。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持牦牛尾之蚊拂,持者堕恶作。诸比丘!许用三种蚊拂,谓:树皮制、忧尸罗制、孔雀尾毛制也。”   (二)   尔时,僧伽得伞盖。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伞盖。”   尔时,六群比丘张伞盖而徘徊。尔时,有一优婆塞,与众多邪命外道诸弟子俱往林园。彼邪命外道诸弟子见六群比丘张伞盖从远处而来,见而言优婆塞,曰:“此处,汝等之诸大德张伞盖而来,犹如主财大臣。”“彼等非比丘,乃普行梵志也。”而相赌是比丘、非比丘。时,彼优婆塞待彼等走近时,知是[比丘]而忿怒、非难:“为何诸大德张伞盖而徘徊耶?”诸比丘闻优婆塞之忿怒、非难。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是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张伞盖,张者堕恶作。”   (三)   尔时,有一比丘病,彼无伞盖不得安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病者许张伞盖。”   尔时,诸比丘念:“世尊许病者张伞盖,无病者不然。”于僧园或僧园之附近疑惧而不敢张伞盖。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病者、无病者于僧园及其附近张伞盖。”   二四   (一)   尔时,有一比丘,以网袋盛钵而挂于杖,于非时由村门而出。众人言:“诸尊者!盗贼行于彼处,彼之剑闪光。”追随而捕之,知[是比丘]而放之。时,彼比丘往僧园,彼以此事告诸比丘。“友!汝持杖与网袋耶?”“友!然!”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为何比丘持杖与网袋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持杖与网袋,持者堕恶作。”   (二)   尔时,有一比丘病,无杖不能来回行走。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与病比丘执杖。诸比丘!与此应如是行:彼病比丘应至僧伽处,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白如是言:   ‘诸大德!我病,无杖不能来回行走,请僧伽与执杖认可。’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某甲比丘病,无杖不能来回行走,彼请僧伽与执杖认可。若僧伽机熟,僧伽与某甲比丘执杖认可。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请……。僧伽与某甲比丘执杖认可。与某甲比丘执杖认可,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   僧伽已与某甲比丘执杖认可。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三)   尔时,有一比丘病,无网袋不能携钵。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与病比丘网袋认可。诸比丘!当如是与:彼病比丘……‘……[同第五 小事犍度二四(二)。“执杖”改为“网袋”。]……了知。’”   尔时,有一比丘病,无杖不能来回行走,无网袋不能携钵。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与病比丘执杖和网袋认可。诸比丘!当如是与:彼病比丘……‘……[同第五 小事犍度二四(二)。“执杖”改为“执杖和网袋”。]……我如是了知。’”   二五   (一)   尔时,有比丘是反刍[吐而再咽]者,彼再三反刍而咽。诸比丘忿怒、非难:“此比丘非时而食。”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比丘由牛胎死没未久,诸比丘!许反刍者吐而再咽。诸比丘!但出口外者,不得咽,咽者应如法治之。”   二六   (一)   尔时,一群人行僧次食,于食堂,撒落许多饭粒。众人忿怒、非难:“为何供养诸沙门释子饭,[彼等]不一心受之耶?一一之饭粒皆百劳力之所成也。”诸比丘闻彼众人之忿怒、非难。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所与之[食]而掉落者,许自取而食。诸比丘!若已示谢,则施主[取之]。”   二七   (一)   尔时,有一比丘,留长爪而行乞食。有一妇女见而言彼比丘,曰:“来!行淫法。”“止!姊!此非相应法。”“若汝不为者,我今以己之爪伤四肢,装忿怒,言此比丘犯我。”“姊!汝自知。”时,彼妇女以己之爪伤四肢,装忿怒,言:“此比丘犯我。”诸人跑来,捉彼比丘。彼诸人见彼妇女之爪中有皮及血迹,言:“此唯此妇女所为,非比丘所为也。”放彼比丘。时,彼比丘往僧园,以此事言诸比丘,[诸比丘曰:]“友!汝有长爪耶?”“诸友!然!”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为何比丘留长爪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留长爪,留者堕恶作。”   (二)   尔时,诸比丘以爪截爪,以口截爪,擦壁而指痛。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截爪刀。”   截爪流血,指痛。“诸比丘!许截至肉处。”   时,六群比丘令磨二十爪。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令磨二十爪,令磨者堕恶作。诸比丘!唯许除污垢。”   (三)   尔时,诸比丘发长。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能互相剃发否?”“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用剃刀、砥石、刀囊、布片及一切刀具。”   (四)   尔时,六群比丘令理须,蓄长须,令作如牛毛须,令作四角须,令垂胸,令垂腹,留髯,令剃密处毛。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令理须,不得蓄长须,不得令作如牛毛须,不得令作四角须,不得令垂胸,不得令垂腹,不得留髯,不得令剃密处毛,剃者堕恶作。”   尔时,有一比丘,密处有疮,药不着。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病之因缘,许剃密处毛。”   (五)   尔时,六群比丘以剪刀剪发。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以剪刀剪发,剪者堕恶作。”   尔时,有一比丘,头有疮,不能以剃刀剃发。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病者许用剪刀剪发。”   尔时,诸比丘鼻长毛。众人忿怒、非难:“犹如毕舍遮之信徒。”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留长鼻毛,留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以砾、蜜蜡取鼻毛而鼻痛。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比丘!许用镊子。”   尔时,六群比丘令取掉白发。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令取掉白发,令取者堕恶作。”   (六)   尔时,有一比丘为耳垢所塞。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挑耳篦。”   尔时,六群比丘持种种金制、银制之挑耳篦。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持种种挑耳篦,持者堕恶作。诸比丘!许用骨制、牙制、角制、苇制、竹制、木制、树脂制、果制、铜制、螺贝制。”   二八   (一)   尔时,六群比丘多蓄藏铜物、鍮物。众人巡回精舍,见而忿怒、非难:“为何诸释子沙门多蓄藏铜物、鍮物耶?犹如鍮商人也。”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蓄藏铜物、鍮物,蓄藏者堕恶作。”   (二)   尔时,诸比丘疑惧而不敢用涂药箱、涂药篦、挑耳篦、柄。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涂药箱、涂药篦、挑耳篦、柄。”   尔时,六群比丘背靠僧伽梨而坐,僧伽梨衣之缘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背靠僧伽梨而坐,坐者堕恶作。”   尔时,有一比丘病,彼无系纽不得安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系纽。”时,诸比丘生是念:“应如何作系纽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织机、梭、绪、筹及一切织具。”   二九   (一)   尔时,有一比丘,不着腰带而入村邑乞食。彼于道路失落安陀会,诸人叫唤,彼比丘羞愧。时,彼比丘往僧园,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着腰带不得入村邑,入者堕恶作。诸比丘!许着腰带。”   (二)   尔时,六群比丘持种种腰带:有细织者,有形如水蛇头者,有形如小鼓者,有形如耳环者。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持种种腰带:细织物者,形如水蛇头者,形如小鼓者,形如耳环者也,持者堕恶作。诸比丘!许用两种腰带:细缕带及编带也。”   带缘损。“诸比丘!许用形如小鼓者、形如耳环者。”   带端损。“诸比丘!许带端装饰及重叠。”   带之缝目损。“诸比丘!许用纽扣。”   尔时,六群比丘持种种金制、银制之纽扣。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持种种纽扣,持者堕恶作。诸比丘!许持骨制……螺贝制、线制。”   (三)   尔时,具寿阿难着轻僧伽梨衣,入村邑乞食。为旋风吹扬僧伽梨衣。时,具寿阿难至僧园,彼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纽、钩。”   尔时,六群比丘持种种金制、银制之纽。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持种种纽,持者堕恶作。诸比丘!许持骨制、牙制、角制、苇制、竹制、木制、树脂制、果制、铜制、螺贝制、线制。”   尔时,诸比丘用纽、钩而衣损。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纽、钩板。”   用纽板、钩板,缝于衣端而角开。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纽板缝于衣端,钩板缝于内侧,入七指或八指处。”   (四)   尔时,六群比丘穿在家人之象鼻衣、鱼网衣、四角衣、多罗茎衣、百蔓衣。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穿在家人之象鼻衣……百蔓衣,穿者堕恶作。”   尔时,六群比丘缠在家人之缠衣。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缠在家人之缠衣,缠者堕恶作。”   (五)   尔时,六群比丘着下带。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国王之担夫。”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着下带,著者堕恶作。”   三〇   (一)   尔时,六群比丘荷天秤棒。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国王之担夫。”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荷天秤棒,荷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一面担棒、二人棒、头荷、肩荷、腰荷、提荷。”   三一   (一)   尔时,诸比丘不嚼杨枝,口中有臭气。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嚼杨枝者,有如是五种过患:眼不明,口中臭,味觉处不清净,覆痰,痰𤷜覆食,食无味。诸比丘!不嚼杨枝者,有如是五事之过患。诸比丘!嚼杨枝者,有如是五事之功德:眼明,口中不臭,味觉处清净,不覆痰,痰𤷜不覆食,食有味。诸比丘!嚼杨枝者,有如是五种之功德。诸比丘!许用杨枝。”   (二)   尔时,六群比丘嚼长杨枝,以此打诸沙弥。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嚼长杨枝,嚼者堕恶作。诸比丘!最长可用至八指之杨枝。不得以此打沙弥,打者堕恶作。”   尔时,有一比丘,嚼过短之杨枝而刺喉。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嚼过短之杨枝,嚼者堕恶作。诸比丘!许用最短四指之杨枝。”   三二   (一)   尔时,六群比丘烧草木。众人忿怒、非难:“犹如烧炭夫。”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烧草木,烧者堕恶作。”   尔时,精舍为草所覆,以野火燃烧而烧精舍,诸比丘疑惧而不逆烧、不防护。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野火燃烧时,许逆烧、防护。”   (二)   尔时,六群比丘爬树,由树至[彼]树。众人忿怒、非难:“犹如猿猴。”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爬树,爬者堕恶作。”   尔时,有一比丘,于拘萨罗国往舍卫城之途中,为象所追。彼比丘跑于树下,疑惧而不敢爬树。彼象往余处。时,彼比丘往舍卫城,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有事时许爬人高之树,有灾害时许爬[必要高度之树]。”   三三   (一)   尔时,有名为夜婆、瞿婆之二比丘,乃是兄弟,生于婆罗门,言语善美,音声善美。诸比丘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坐于一面之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今诸比丘名异、姓异、生异、族异而出家,诸比丘以各自之言词污佛语。世尊!愿我等将佛语转为雅语。”佛世尊呵责:“诸愚人!汝等为何言愿我等将佛语转为雅语耶?诸愚人!此令未信者……。”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将佛语转为雅语,转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以各自言词学习佛语。”   (二)   尔时,六群比丘学习顺世[外道]。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在家人。”诸比丘闻彼众人之忿怒、非难。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视顺世[外道]为精要者,于此法、律,能增长至广大、方广否?”“此事不然!”“视此法、律为精要者,应学习顺世[外道]耶?”“此事不然!”“诸比丘!不得学习顺世[外道],习者堕恶作。”   尔时,六群比丘教顺世[外道]。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教顺世[外道],教者堕恶作。”   尔时,六群比丘学习畜生咒。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学习畜生咒,习者堕恶作。”   尔时,六群比丘教畜生咒,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如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教畜生咒,教者堕恶作。”   (三)   尔时,世尊为大会众所围绕,说法时,打喷嚏,诸比丘高声大声而言:“世尊长寿!善逝长寿!”因其声而中断说法。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打喷嚏时,言:‘长寿!’缘此,有生死耶?”“此事不然!”“诸比丘!打喷嚏时,不得言:‘长寿!’言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打喷嚏时,众人言:“大德长寿!诸比丘疑惧而不语。众人忿怒、非难:‘何以沙门释子打喷嚏时,[众人]言:“长寿!”时,不言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在家人欲吉祥者,诸比丘!若在家人言‘长寿’许言‘长寿’。”   三四   (一)   尔时,世尊为大会众所围绕,坐而说法,有一比丘食蒜,彼不欲困搅诸比丘而坐一面。世尊见彼比丘坐于一面,见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彼比丘为何坐于一面?”“彼比丘食蒜,不欲困搅诸比丘而于一面坐。”“诸比丘!若啖此[物],当远离如此说法,则当食此[物]否?”“此事不然!”“诸比丘!不得食蒜,食者堕恶作。”   (二)   尔时,具寿舍利弗患腹痛。时,具寿摩诃目犍连至具寿舍利弗处。至已,语具寿舍利弗曰:“友!舍利弗!汝以前腹痛依何而得安稳耶?”“友!蒜也。”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病之故,许食蒜。”   三五   (一)   尔时,诸比丘于僧园到处小便,污僧园。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于一边小便。”   僧园污臭。“诸比丘!许用尿瓮。”   坐而小便困难。“诸比丘!许安脚处。”   安脚处无围,诸比丘耻而不敢小便。“诸比丘!许围三种墙,谓:瓦墙、石墙、木墙也。”   尿瓮无盖而臭。“诸比丘!许用盖。”   (二)   尔时,诸比丘于僧园到处大便,污僧园。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于一边大便。”   僧园恶臭。“诸比丘!许用粪坑。”   粪坑侧面损坏。“诸比丘!许作三种积土,谓:瓦积、石积、木积也。”粪坑低而水浸。“诸比丘!许填高地基。”积土倒。“诸比丘!许作三种积土,谓:瓦积、石积、木积也。”上时困难。“诸比丘!许作三种阶:瓦阶、石阶、木阶也。”上时跌倒。“诸比丘!许用栏干。”端坐而大便时跌倒。“诸比丘!许张床,于中作洞而大便。”坐而大便困难。“诸比丘!许作安脚处。”   (三)   于外小便。“诸比丘!许用尿壶。”   无屎篦。“诸比丘!许用屎篦。”无屎篦拭布。“诸比丘!许用屎篦拭布。”   粪坑无盖而臭。“诸比丘!许用盖。”   于露天大便,因寒、热而疲倦。“诸比丘!许作厕房。”厕房无门。“诸比丘!许作门、楣、门柱、阃、枘、闩、木栓、针、楔、键孔、纽孔、纽。”厕房草、粉散乱。“诸比丘!于贴后,内外涂之。涂白色、黑色、红土子,许设华鬘、蔓、摩竭鱼牙、棚、衣架、衣绳。”   尔时,有一老羸比丘,大便起时倒下。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作栏干。”   厕所无围。“诸比丘!许以三种围墙:瓦墙、石墙、木墙也。”   (四)   无门楼。“诸比丘!许作门楼。”门楼无门。“诸比丘!许作门……纽。”门屋草、粉散乱。“诸比丘!许于贴后,内外涂之……设……棚……。”   房多湿。“许撒砂砾。”不满足。“诸比丘!许铺踏石。”水积。“诸比丘!许作排水沟。”无洗净瓶。“诸比丘!许用洗净瓶。”无洒盆。“诸比丘!许用洒盆。”坐洗困难。“诸比丘!许作安脚处。”安脚处无围,诸比丘耻而不洗。“诸比丘!许作三种围墙,谓:瓦墙、石墙、木墙也。”洗瓶无盖,为草、粉、尘所污。“诸比丘!许用盖。”   三六   (一)   尔时,六群比丘行如此之非行,谓:自种华树……[同第一 羯磨犍度一三(一)~(二)]……种种之非行。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行种种非行,行者当如法治之。”   三七   (一)   尔时,优楼频螺迦叶出家。时,僧伽多得铜物、木物、土物。时,诸比丘生是念:“世尊许得或不许得铜物耶?许得或不许得木物耶?许得或不许得土物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除兵器外之一切铜物,除高床、长椅子、木钵、木履外之一切木物,除摩擦具、陶物外之一切土物,皆许之。”   摄颂曰:    树木.柱.壁.摩浴处     用乾闼婆掌及纽    搔背具.互相擦身     疥癣.老羸.以手擦    不持耳环.珰.首饰     手环.腕环.腰.手饰    长发.栉.与蜷局栉     以及手.蜡油.水油    用镜.水面.以至疮     涂面.摩擦.及粉饰    彩染面.四肢.眼疾     山顶祭以及长调    庵婆果.果皮一切     外有毛皮之毛衣    蛇.断男根与栴檀     种种钵.台.金.厚.褶    彩色.损之及恶臭     热处.破坏及板榻    地床.以及草敷具     小布.屏.笼.作钵袋    肩纽.系线.壁桩.床     座床.大膝.伞.开门    瓠壶.瓶壶并髑髅     屑片乃至于容入    以手撕破.杖与金     钵.果皮以及竹筒    粉.麦粉.石粉.蜜蜡     粉袋.不正.不平衡    结.地上.损.适及标     绷线.不洗.并湿.履    指韬.针筒.袋.缠线     露地.低.积土.困苦    倒.草与粉.涂内外     白.黑以及红土子    华鬘.蔓.摩竭鱼牙     棚乃至衣架.衣绳    此等普导师所许     放置于其处而去    乃至于坏迦絺那     解之以及许靠壁    盛针.药于钵而往     袋.缠线.以及结履.    游行途中二比丘     水不净.求滤水囊    布及水瓶滤水器     牟尼行至毗舍离    于此处许用有框     滤布之滤水囊.蚊    殊妙食.多病.耆婆     经行.暖房.不平处    地低.三积土.跌倒     阶梯.栏干和栏楯    露地.草粉.涂内外     白.黑.红土子.华鬘    蔓.摩竭鱼牙.及棚     衣架.衣绳.地填高    积土.阶梯.并栏干     以及门.楣和门柱    阃.枘.闩.以及木栓     针.楔.键孔.纽孔.纽    基底.烟管.及中部     面之粘土.恶臭.烧    给水处.乃至水盆     不使发汗又多湿    擦洗.并作排水沟     设置座床及门楼    砂砾.踏石.排水沟     裸形.地上乃至雨    被覆物以及井.坏     三种蔓.腰带.杠杆    滑轮以及汲水轮     容器多坏.铜.木.革    堂.草.盖.以及水槽     水盆.墙.湿.排水沟    冷.莲池.水满.半覆     四月.卧.乃至刀柄    不决定及粉饰枕     支杖.食不卧.瓦达    菩提.往.瓶.摩擦具     扫帚以及摩足具    唯用砾.砂和海石     有多罗叶扇.花瓶    蚊拂.牛尾之拂子     伞盖.无.僧园.三种    网袋.认可.反刍者     饭粒.截长爪.指痛    出血.量二十之爪     发长.剃刀与削刀    刀囊.刀柄与刀具     理须.长须.四角须    垂胸.垂腹.并留髯     令剃除密处之毛    病.刀.疮.及长鼻毛     砾.白发.耳塞.种种    蓄铜物及靠.系纽     绪.筹.带.织.水蛇头    形如小鼓.耳环者     多罗茎衣.百蔓衣    缠在家人之缠衣     着下带.荷天秤棒    杨枝.打.刺喉.野火     逆烧树木.乃至象.    夜婆.学习顺世教     以及畜生咒.喷嚏    吉祥.食蒜.及腹痛     污臭.困难.安脚处    羞耻.无盖.处处臭     恶臭.粪坑.坏.地低    积土.阶梯.栏干.端     困难而作安脚处    外.壶.尿篦.尿拭布     无盖.厕房.门及楣    门柱.阃.枘.闩.木栓     针.楔.键孔.纽.纽孔    涂内外.白.黑.华鬘     蔓.摩竭鱼牙及棚    衣架.衣绳.老羸.墙     门楼.砂砾及踏石    排水沟和洗净瓶     盆.困难.耻.盖.非行    许除兵器之铜物     方椅.长椅.钵.履外    一切木之所成物     敬请大牟尼允许    除摩擦具.陶物外     敬请如来哀愍者    许用一切之土物     事之教说尽如前    知略说摄颂理趣     如此律小事犍度    共有一百十件事     如是住之于正法    而以摄受善美者     善学持此律圣者    有利益心而善来     以揭灯明而坚固    多闻者当受供养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04 册 No. 0002 犍度(第11卷-第22卷)   第六 卧坐具犍度   一   (一)   尔时,佛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其时,尚未为诸比丘制立坐卧处。此处彼诸比丘住阿兰若、树下、山中、洞窟、山洞、冢间、山林、露地、藁堆之诸处,晨从阿兰若、树下、山中、洞窟、山洞、冢间、山林、露地、藁堆诸处出来,行走、观察、屈伸殊妙而眼向地,威仪具足。   (二)   尔时,王舍城有长者,晨往游园。王舍城长者见彼诸比丘,晨从阿兰若……威仪具足,见而心明净。时,王舍城长者至彼诸比丘处。至已,语彼诸比丘曰:“若我造精舍,可住我精舍耶?”“居士!世尊尚未许精舍。”“若尔,请问世尊后,告知我!”“居士!唯!唯!”彼诸比丘应诺王舍城长者,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一面坐。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白世尊:“世尊!王舍城长者欲造精舍,应如何为之耶?”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五种房舍:精舍、平盖屋、殿楼、楼房、地窟也。”   (三)   时,彼诸比丘至王舍城长者处。至已,语王舍城长者曰:“居士!世尊许造精舍,知是时也!”   时,王舍城长者于一日令建六十精舍。时,王舍城长者成就彼六十精舍,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坐于一面之王舍城长者白世尊:“世尊!请世尊明日与比丘众俱,受我供食。”世尊默然而许。时,王舍城长者知世尊已许,从座而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   (四)   时,王舍城长者是夜过后,调制殊妙嚼食、啖食,于适时,令白世尊:“世尊!时至,食物已备。”时,世尊晨着下裳,持衣、钵,至王舍城长者家。至已,与比丘众俱,坐于所设之座。时,王舍城长者向佛陀为上首之比丘众,亲手供养殊妙嚼食、啖食,令满足饱食。[长者见]世尊食已,洗手、钵,即坐于一面。于一面坐之王舍城长者白世尊:“世尊!我愿福业、愿生天故,此处,令造六十精舍。我于此等精舍当如何为之耶?”“居士!若尔,以此六十精舍,供奉已来、当来四方僧伽!”“唯!唯!世尊!”王舍城长者应诺世尊,以彼六十精舍供奉已来、当来四方僧伽。   (五)   时,世尊以偈随喜王舍城长者:    由于防御寒.暑     恶兽.蛇.蚊.冷雨    已御生暴风热     为护静虑正观    且为起居安乐     以精舍施僧伽    佛赞叹是最上     故观己利贤人    喜悦而造精舍     以安住多闻者    当以施.明净心     正直诸人饮食    衣服及卧坐具     比丘为彼演说    除一切苦之法     悟无漏般涅槃   时,世尊以此等偈随喜王舍城长者,起座而离去。   二   (一)   众人闻:“世尊许[施]精舍。”恭敬而造精舍。彼精舍无门,而蛇、蝎、蜈蚣进入。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作门。”凿壁,以蔓及网绳缚门,为鼠蚁所啮,门所缚处被啮而倒。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作楣、门柱、阃、枘。”门不合。“诸比丘!许作纽孔、纽。”门不能关。“诸比丘!许作闩、木栓、针、楔。”   尔时,诸比丘不能开门。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作键孔及铜键、木键、角键之三种键。”   各人开楔而入,精舍不能护。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钥与针。”   (二)   尔时,精舍以草叠盖,冷时甚冷,热时甚热。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于搭造后,内外涂之。”   尔时,精舍无窗户,眼不见且臭。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作栏干窗、网窗、栅窗之三种窗。”燕、蝙蝠由窗而入。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作窗盖。”燕、蝙蝠从窗间进入。“诸比丘!许作窗门、窗袋。”   (三)   尔时,诸比丘卧于地上,尘污涂肢体、衣服。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草铺。”所敷之草为鼠蚁所啮。“诸比丘!许用缘台。”因缘台而肢痛。“诸比丘!许用竹榻。”   尔时,僧伽得如棺架之波摩遮罗伽床。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波摩遮罗伽床。”得波摩遮罗伽小床。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波摩遮罗伽小床。”   尔时,僧伽得如棺架之文蹄床。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文蹄床。”得文蹄小床。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文蹄小床。”   尔时,僧伽得如棺架之句利罗脚床。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句利罗脚床。”得句利罗脚小床。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句利罗脚小床。”   尔时,僧伽得如棺架之阿遏遮脚床。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阿遏遮脚床。”得阿遏遮脚小床。“诸比丘!许用阿遏遮脚小床。”   (四)   尔时,僧伽得方椅。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方椅。”得高方椅。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高方椅。”得靠椅。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靠椅。”得高靠椅。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高靠椅。”得藤椅……椅子……如山羊脚之小床……阿摩勒茎小床……板椅……草椅……藁椅。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藁椅。”   (五)   尔时,六群比丘睡卧高床。诸人巡回精舍,见而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之诸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睡卧高床,卧者堕恶作。”   尔时,有一比丘,睡卧低床而被蛇咬。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脚床。”   尔时,六群比丘持用高床脚,与床脚俱摇。“诸比丘!不得持用高床脚,持者堕恶作。诸比丘!许床脚最高八指。”   (六)   尔时,僧伽得线。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织床。”四边多耗线丝。“诸比丘!许以穿边、补缀。”得小布。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作褥。”得厚褥子。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拆开后,作木绵、蔓绵、草绵三种绵枕。”   尔时,六群比丘持用半身大之枕。诸人巡回精舍,见而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之诸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持用半身大之枕,持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作如头大之枕。”   (七)   尔时,王舍城有山顶祭,诸人为大臣作褥,羊毛褥、布褥、树皮褥、草褥、叶褥也。祭后,彼等脱外被而持去。诸比丘见祭处散乱甚多羊毛、布、树皮、草、叶。见而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五种褥,羊毛褥、布褥、树皮褥、草褥、叶褥也。”   尔时,僧伽得卧具、坐具之布。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被枕、褥。”   尔时,诸比丘叠床之褥置于小床,叠小床之褥置于床,褥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许覆床、覆小床。”   不作下敷而重叠,由下漏。“诸比丘!许作下敷,敷而被枕、褥。”   [众人]拆外被而持去。“诸比丘!许着斑点。”   犹持去。“诸比丘!许补缀。”   犹持去。“诸比丘!许掌大之补缀。”   三   (一)   尔时,诸外道之卧具为白色,地为黑色,壁涂红土子。甚多人欲见此卧处而往。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精舍涂白色、黑色、红土子。”   尔时,壁粗糙涂不著白色。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稃团,以镘抹平而涂白色。”涂不著白色。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粘土,以镘抹平而涂白色。”涂不著白色。“诸比丘!许用粘泥、粉糊。”   尔时,壁粗糙涂不着红土子。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稃团,以镘抹平而涂红土子。”涂不着红土子。“诸比丘!许用红粉,以镘抹平而涂红土子。”涂不着红土子。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芥子粉、蜜蜡油。”   生粒。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布拭去之。”   尔时,地粗糙涂不着黑色。“诸比丘!许用稃团,以镘抹平而涂黑色。”涂不着黑色。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蚯蚓之粪土,以镘抹平而涂黑色。”涂不着黑色。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粘泥、涩。”   (二)   尔时,六群比丘于精舍令作男女相之戏画。诸人巡回精舍,见而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之诸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可令作男女相之戏画,令作者堕恶作。诸比丘!许用华鬘、蔓、摩竭鱼牙、栅。”   (三)   尔时,精舍地低而积水。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填高地基。”积土倒。“诸比丘!许作三种积土,谓:瓦积、石积、木积也。”上时身疲。“诸比丘!许作三种阶,谓:瓦阶、石阶、木阶也。”上时跌倒。“诸比丘!许用栏干。”   尔时,众人密集于精舍,诸比丘惭耻而不卧。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作围帐。”[众人]揭围帐而看。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造半壁。”[众人]从半壁上窥看。“诸比丘!许三种房,方房、长房、楼房也。”   尔时,诸比丘于小精舍中央造房而无通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于小精舍之一面、于大精舍之中央造房。”   (四)   尔时,精舍墙壁支柱损。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木支柱。”   精舍雨漏。“诸比丘!许用牛粪、灰、土而防护。”   尔时,有一比丘,因蛇从草屋顶落于肩上,彼怖畏而出大声。诸比丘跑来而言彼比丘:“友!汝为何出大声耶?”时,彼比丘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作天盖。”   (五)   尔时,诸比丘之袋挂于床脚、小床脚,为鼠、蚁所啮。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挂]于壁桩、钉。”   尔时,诸比丘之衣放于床、小床而衣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衣架、衣绳。”   尔时,精舍无外椽,故无掩护。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外椽、防壁、内椽、檐。”外椽无围,诸比丘惭耻而不卧。“诸比丘!许用引帐、揭帐。”   (六)   尔时,诸比丘于露地分配食,因寒、热而疲倦。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勤行堂。”勤行堂地低而积水。“诸比丘!许填高地基。”积土倒。“诸比丘!许作三种积土,谓:瓦积、石积、木积也。”上时疲倦。“诸比丘!许作三种阶,谓:瓦阶、石阶、木阶也。”上时跌倒。“诸比丘!许作栏干。”勤行堂草、粉散乱。“诸比丘!许张盖后,内外涂之,涂以白色、黑色、红土子,设华鬘、蔓、摩竭鱼牙、棚、衣架、衣绳。”尔时,诸比丘于露天展衣而衣染灰尘。“诸比丘!许于露天用衣架、衣绳。”   (七)   水干。“诸比丘!许作水堂、水廷堂。”水堂地低……“许设……衣绳。”无水器。“诸比丘!许用水贝、水杯。”   (八)   尔时,精舍无墙。“诸比丘!许围三种墙,[谓:]瓦墙、石墙、木墙也。”   无门楼。“诸比丘!许作门楼。”门楼地低而积水。“诸比丘!许填高地基。”门楼无门。“诸比丘!许作门、楣、门柱、阃、枘、闩、木栓、针、楔、键孔、纽孔、纽。”门楼草、粉散乱。“诸比丘!许……设……棚。”   尔时,房湿多。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撒砂砾。”不满足。“诸比丘!许铺踏石。”积水。“诸比丘!许作排水沟。”   (九)   尔时,诸比丘于房内各处作火炉,房污损。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于一面作火堂。”火堂地低……“诸比丘!许作栏干。”火堂无门。“诸比丘!许作门、楣、门柱……纽。”火堂草、粉散乱。“诸比丘!许……设……衣绳。”   (一〇)   僧园无墙,苗木为山羊、畜兽所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围三种栅,竹栅、棘栅、濠沟也。”无门,如此苗木亦为山羊、畜兽所害。“诸比丘!许设门,棘门、阿罗迦门、楼门、闩门也。”门草、粉散乱。“诸比丘!许……栅。”   僧园湿多……“诸比丘!许作排水沟。”   (一一)   尔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欲为僧伽作涂石灰土之殿楼。时,诸比丘生如是念:“世尊许作屋盖耶?或不许作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作五种屋盖,[谓:]瓦屋、石屋、石灰屋、草屋、叶屋也。”   ———诵品一终———   四   (一)   尔时,有给孤独居士,为王舍城长者之妹婿。时,给孤独居士有事往王舍城。尔时,王舍城长者明日招请以佛陀为上首之僧伽。时,王舍城长者命奴仆而言:“若尔,晨起,煮粥,煮食,作羹,调珍味。”时,给孤独居士生如是念:“昔,我来时,此居士放掷一切事,唯与我俱相庆慰。彼今有散乱之相,而命奴仆:‘若尔……调珍味。’此居士有嫁、娶耶?或欲设大祠祭耶?或明日招请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及军众耶?”   (二)   时,王舍城长者命奴仆后,至给孤独居士处。至已,与给孤独长者俱相庆慰而坐一面。给孤独居士言一面坐之王舍城长者,曰:“居士!昔,我来时,汝放掷一切事,唯与我俱相庆慰。汝今有散乱之相,而命奴仆:‘若尔……调珍味。’居士!汝有嫁、娶耶?或欲设大祠祭耶?或明日招请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和军众耶?”“居士!我非有嫁、娶,亦非明日招请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及军众,乃设大祠祭,明日请佛陀为上首之僧伽。”“居士!汝言佛陀?”“居士!我言佛陀。”“居士!汝言佛陀?”“居士!我言佛陀。”“居士!汝言佛陀?”“居士!我言佛陀。”“居士!佛陀,谓佛陀者,于世间名称甚难得也。居士!此时为见彼世尊、应供、等正觉者,可往诣耶?”“居士!此时往诣见彼世尊、应供、等正觉者,非时也。汝明晨可诣见彼世尊、应供、等正觉者。”   时,给孤独居士欲于翌晨诣见彼世尊、应供、等正觉者,而思念佛陀,三次以为破晓而起。   (三)   时,给孤独居士至寒林之门,有非人开门。时,给孤独居士从都城而出,光明灭而闇现,怖畏、惊愕、身毛竖立,即将欲还。   时,尸呵夜叉不现身而出声:   “设有百象百马百骡之车 虽有着摩尼耳环之百千童女 但不及前进一步之十六分之一 居士!前进!居士!前进!前进者有利益,勿退!”   时,给孤独居士之前闇灭而光明现。于先前生起之怖畏、惊愕、身毛竖立即息止。二次……三次给孤独居士之前光明灭……三次尸呵夜叉……“……勿退!”三次给孤独居士之前闇……即息止。   (四)   时,给孤独居士至寒林。尔时,世尊晨起,于露地经行。世尊见给孤独居士从远处来。见而从经行处下,敷座而坐。坐已,世尊言给孤独居士,曰:“善来!须达多!”时,给孤独居士知世尊呼我名而语,欢喜踊跃而诣世尊处。诣已,以头面礼世尊足,白世尊曰:“世尊!安乐而卧否?”    不染诸欲者     清凉无所依    涅槃婆罗门     随处卧安乐    断一切执着     调伏心苦恼    得心之止寂     寂静卧安乐   (五)   时,世尊为给孤独居士次第说法,谓:说施论、戒论、生天论、诸欲过患、邪害、杂染、出离功德。知给孤独居士生起堪任心、柔软心、离障心、欢喜心、明净心,而开示诸佛本真说法,[谓:]苦、集、灭、道也。如清净而无缁斑之原布,能受正色,如是,给孤独居士即于其座,生远尘离垢之法眼,[谓:]凡有集法者,皆有此灭法。时,给孤独居士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弃除犹豫、得无畏,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曰:“妙哉!妙哉!如令倒者起,如令覆者现,如教迷者道路,如闇中揭举灯火,令具眼者见色,如是,世尊以种种方便显示法。我于此处归依世尊、法及比丘众,愿世尊容受我,自今以后乃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世尊!明日与比丘众俱,受我请食。”世尊默然而受请。时,给孤独居士知世尊受请,从座而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   (六)   王舍城长者闻给孤独居士明日请佛陀为上首之僧伽。时,王舍城长者言给孤独居士,曰:“居士!闻汝明日请佛陀为上首之僧伽。汝亦为客人,居士!我给汝资金,汝依此作食,请佛陀为上首之僧伽。”“居士!止!我有资金,我依此作食,请佛陀为上首之僧伽。”   王舍城有一住民,闻给孤独居士明日请佛陀为上首之僧伽。时,王舍城住民言给孤独居士,曰:“居士!汝明日请佛陀为上首之僧伽。汝亦为客人,居士!我给汝资金,汝依此作食,请佛陀为上首之僧伽。”“贤者!止!……作……。”摩竭国洗尼瓶沙王闻……。“大王!止!……作……。”   (七)   时,给孤独居士是夜过后,于王舍城长者家,调殊妙嚼食、啖食。于适时,白世尊:“时至!食物已备。”时,世尊晨着下裳,持衣、钵,至王舍城长者家。至已,与比丘众俱,坐于所设之座。时,给孤独居士亲手供养佛陀为上首之比丘众殊妙嚼食、啖食,令饱食满足。[见]世尊食已,洗手、钵,坐于一面。于一面坐之给孤独居士,白世尊曰:“世尊!请与比丘众俱于舍卫城受我雨安居。”“居士!如来于空屋享受快乐。”“世尊!我知,善逝!我知。”时,世尊说法,教示给孤独居士,劝导,奖励,令之庆喜,起座而离去。   (八)   尔时,给孤独居士亲戚多、朋友多,言而有信。时,给孤独居士于王舍城事毕,向舍卫城出发。时,给孤独居士于途中命诸人,曰:“造僧园,建精舍,设布施!佛陀已出于世间,彼世尊受我所请,将由此道而来。时,彼众人受给孤独居士之教示而造僧园、建精舍、设布施。”   时,给孤独居士往舍卫城,观察舍卫城四周。“世尊应住于何处耶?不宜远离都邑或过近,往来应便利,企求众人易往、昼少喧闹、夜少音声、绝人迹、离人而静、适于静默之处。”   (九)   给孤独居士见祇陀王子之园,距都邑不太远亦不太近……适于静默之处。见已,往祇陀王子处。至已,言祇陀王子,曰:“王子!与我园!欲造僧园。”“居士!即使金钱布满亦不与园。”“王子!买而作僧园。”“造僧园不卖。”言:“要买!”“不卖!”而问断事诸大臣。“王子!汝已定价故,卖而造僧园。”时,给孤独居士令以车运金,铺祇陀林。   (一〇)   首次运金不足[铺]门屋周围之小空地。时,给孤独居士命众人,曰:“往而持金来,我铺此空地。”时,祇陀王子生如是念:“此非寻常!此居士舍如此多之金。”而言给孤独居士,曰:“居士!止!此地勿铺!此空地与我!我欲布施。”时,给孤独居士思念:“此祇陀王子是著名、众所皆知之人,如此高誉之人,于法与律生起净信,有大势力。”而将彼空地让与祇陀王子。   时,祇陀王子于彼空地,令兴建门楼。时,给孤独居士于祇陀林令建精舍、造房、作门楼、作勤行堂、作火堂、作仓库、作厕所、作经行处、作经行堂、作井、作井堂、作暖房、作暖房堂、作小池、作廷堂。   五   (一)   时,世尊随意间住王舍城后,往毗舍离游行,次第游行至毗舍离。于此,世尊住毗舍离大林重阁堂。尔时,众人努力建造,对参与建造之诸比丘亦奉事衣服、抟食、坐具、卧具、病药、资具。   时,有一贫穷之裁缝匠,生如是念:“此非寻常之事,此等诸人如此努力建造。我亦应参与建造。”时,彼贫穷之裁缝匠自捏泥、积瓦、筑壁。彼因无技巧故,所积之墙壁歪倒。二次……三次彼贫穷之裁缝匠自捏泥……墙壁歪倒。   (二)   时,彼贫穷之裁缝匠忿怒、非难:“诸人对此诸沙门释子施衣服、抟食、坐具、卧具、病药、资具,并教授教诫建造营事,而我因贫穷,无人教授教诫建造营事。”诸比丘闻彼贫穷裁缝匠之忿怒、非难。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与营事。诸比丘!参与营事比丘当勤作,令精舍速成就,当修缮破损。”   (三)   “诸比丘!当如是与:应先请比丘,请后,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某甲居士之精舍应与某甲比丘营事。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将某甲居士……。将某甲居士之精舍与某甲比丘营事,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六   (一)   时,世尊随意间住毗舍离后,往舍卫城游行。尔时,六群比丘之随从诸比丘于佛陀为上首之僧伽先往,取精舍,取卧处,言:“此属我等之和尚者,此属我等之阿阇梨者,此属我等者。”时,具寿舍利弗于佛陀为上首之僧伽后往,精舍已被取,卧处已被取,不得卧处而于一树下坐。时,世尊晨起而謦咳,具寿舍利弗亦謦咳。“谁在彼处耶?”“世尊!是我,舍利弗。”“舍利弗!汝何故于此处坐耶?”时,具寿舍利弗以此事白世尊。   (二)   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集会比丘众,问诸比丘曰:“诸比丘!六群比丘之随从诸比丘,……‘……此属我等者。’是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曰:“诸比丘!为何彼愚人等于佛为上首之僧伽先……取……‘……此属我等者。’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谁应受第一座、第一水、第一食耶?”部分诸比丘曰:“世尊!由刹帝利种出家者,应受第一座、第一水、第一食。”部分诸比丘曰:“世尊!由婆罗门种出家者……由居士种出家者……经师……持律者……说法者……得初禅者……得第二禅者……得第三禅者……得第四禅者……预流者……一来者……不还者……阿罗汉者……三明者……六神通者应受第一座、第一水、第一食。”   (三)   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于过去世,在雪山麓中有大尼拘律树,有三亲友,依此而住,[谓:]鵽、猕猴及象也。彼等互相不尊重、不畏敬、不和合而住。诸比丘!时,彼诸亲友生如是念:‘我等应知我等中之年长者,我等应恭敬、尊重、尊敬、供养彼,依彼之教诫而住。’诸比丘!时,鵽及猕猴问象,曰:‘友!汝忆念过去之何事耶?’‘我如此忆念过去之事:我小时,腿跨过此尼拘律树,顶芽触我腹。’诸比丘!时,鵽及象问猕猴,曰:‘汝忆念过去之何事耶?’‘我如是忆念过去之事:我小时,坐于地上,啖此尼拘律树之顶芽。’诸比丘!时,猕猴及象问鵽,曰:‘汝忆念过去之何事耶?’‘彼空地有大尼拘律树,我啄其一果,于此空地大便,此尼拘律树依此而生,若尔,我乃年长者也。’诸比丘!时,猕猴及象对鵽曰:‘汝是我等中之年长者,我等恭敬、尊重、尊敬、供养汝,我等依汝之教诫而住。’诸比丘!时,鵽授与猕猴及象五戒,己亦持五戒而住。彼等互相尊重、畏敬、和合而住,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上。诸比丘!此名为鵽之梵行也。”    恭敬年长者     是人通晓法    现法受称赞     后世得善趣   (四)   “诸比丘!然而畜生类甚至互相尊重、敬畏、和合而住。诸比丘!此处,汝等若于如是善说之法与律处出家者,互相尊重、畏敬、和合而住者为善。诸比丘!此令未信者……”……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随长幼,可受敬礼、迎送、合掌、恭敬、第一座、第一水、第一食。诸比丘!僧伽之物随长幼,不得遮止,遮止者堕恶作。”   (五)   “诸比丘!不得礼者有十:先受具足戒者,不得礼后受具足戒者,不得礼未受具足戒者,不得礼异住而非法说之年长者,不得礼女人,不得礼黄门,不得礼别住者,不得礼应受本日治者,不得礼应受摩那埵者,不得礼行摩那埵者,不得礼应受出罪者。诸比丘!不得礼如此之十种人。诸比丘!应礼者有三:后受具足戒者,应礼先受具足戒者,应礼异住而如法说之年长者,诸比丘!天、魔、梵、此世间,于沙门、婆罗门、人、天之有情界,应礼如来、应供、等正觉者。诸比丘!应礼如此三种人。”   七   (一)   尔时,众人为僧伽调廷堂、敷具、空地。六群比丘之随从诸比丘言:“世尊虽许僧伽之物随年长,所作之物则不然。”而于佛陀为上首之僧伽先往,取廷堂、敷具、空地。“此属我等之和尚者,此属我等之阿阇梨者,此属我等者。”时,具寿舍利弗于佛陀为上首之僧伽后往,廷堂已被取,敷具已被取,空地已被取,不得空地而于一树下坐。时,世尊晨起而謦咳,具寿舍利弗亦謦咳。“谁在彼处耶?”“世尊!是我,舍利弗。”“舍利弗!汝何故于此处坐耶?”时,具寿舍利弗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集会比丘众,问诸比丘曰:“诸比丘!六群比丘……”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所作物亦随长幼,不得遮止,遮止者堕恶作。”   八   (一)   尔时,众人于屋内、食堂设种种高床大床,即:过大之床、以兽像为脚台之椅子、长山羊毛之敷物、有文彩之敷物、白毡之敷物、绣花之敷物、入满绵之敷物、有虎及狮子像之敷物、两边有缘之敷物、一边有椽之敷物、镂宝石之敷物、绢敷物、足十六舞女立舞之大敷物、象敷物、马敷物、车敷物、羚羊皮敷物、殊胜羚羊毛敷物、伞盖、两边有赤枕床也。诸比丘疑惧而不坐。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除过大之床、以兽像为脚台之椅子、入绵敷物三种外,在家人作者许坐,但不得卧。”   尔时,众人于屋内、食堂设入绵之小床及床,诸比丘疑惧而不坐,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在家人作者许坐,但不得卧。”   九   (一)   时,世尊次第游行至舍卫城。于此,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给孤独居士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于一面坐。一面坐之给孤独居士白世尊曰:“世尊!明日与比丘众俱,受我请食。”世尊默然而许。时,给孤独居士知世尊默许,从座而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   时,给孤独居士是夜过后,令调殊妙嚼食、啖食,于时至,白世尊曰:“时至,食物已备。”时,世尊晨着下裳,持衣、钵,至给孤独居士家。至已,与比丘众俱,坐于所设之座。时,给孤独居士于佛陀为上首之比丘众,亲手供养殊妙嚼食、啖食,令饱食满足。[见]世尊食已,洗钵、手,于一面坐。于一面坐之给孤独居士白世尊曰:“于祇树林,我当如何为之耶?”“居士!若尔,以祇树林奉已来、当来四方之僧伽!”“唯!世尊!”给孤独长者应诺世尊,以祇树林奉已来、当来四方之僧伽。   (二)   时,世尊以偈随喜给孤独居士:    由于防御寒.暑     恶兽.蛇.蚊.冷雨    已御生暴风热     为护静虑正观    且为起居安乐     以精舍施僧伽    佛赞叹是最上     故观己利贤人    喜悦而造精舍     以安住多闻者    若施以明净心     正直诸人饮食    衣服及坐卧具     比丘为彼演说    除一切苦之法     悟无漏般涅槃   时,世尊以此偈随喜给孤独居士,起座而去。   一〇   (一)   尔时,有一邪命外道声闻之大臣,设僧次食。具寿跋难陀释子迟来,令未食完次座之比丘起,食堂生喧扰。时,彼大臣忿怒、非难:“为何诸沙门释子迟来,令未食完诸比丘起,食堂生喧扰。坐于余处,岂非得所欲而食耶?”诸比丘闻彼大臣之忿怒、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具寿跋难陀释子迟来,令未食完次座之比丘起,食堂生喧扰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跋难陀!汝迟来,令未食完次座之比丘起,食堂生喧扰,是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何以汝迟来,令次座之比丘起耶?使食堂生喧扰。愚人!此非令未信者……”……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未食完时,不得令比丘起,令起者堕恶作。若令起,已谢食时,应言:‘往而持水!’若如此得则善,若不得,则咽下所嚼食物,让座与年长者。诸比丘!无论如何不得遮止年长比丘座,遮止者堕恶作。”   (二)   尔时,六群比丘令诸病比丘起。诸病[比丘]曰:“友!我等不能起,我等有病。”言:“我等令诸具寿起。”即捉之,令起而放手。诸病[比丘]因此而倒。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令病[比丘]起,令起者堕恶作。”   尔时,六群比丘曰:“我等病不得起。”而留最胜卧具。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与病比丘适当卧具。”   尔时,六群比丘依某事而保留卧具、坐具。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依某事而保留卧具、坐具,保留者堕恶作。”   一一   (一)   尔时,十七群比丘修葺一最边隅之大精舍,念:“我等将于此处住雨安居。”六群比丘见十七群比丘修葺精舍而言:“诸友!十七群比丘于此修葺精舍,我等令诸比丘出去。”有部分人曰:“诸友!当待其修缮已,令离去。”时,六群比丘言十七群比丘,曰:“诸友!离去!精舍属我等。”“诸友!岂非应于事前言耶?我等可修葺他[精舍]。”“诸友!精舍非僧伽之物耶?”“诸友!然!精舍为僧伽之物。”“诸友!离去!精舍属我等。”“诸友!精舍颇大,汝等可住!我等亦住。”“诸友!离去!精舍属我等。”忿而不悦,捉颈而拖出。彼等被拖出而哭泣。诸比丘曰:“诸友!汝等为何哭泣耶?”“诸友!此处,六群比丘忿而不悦,将我等自僧伽精舍拖出。”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为何六群比丘忿而不悦,将诸比丘拖出僧伽之精舍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六群比丘忿而不悦,将诸比丘拖出僧伽之精舍,是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忿而不悦,将诸比丘拖出僧伽之精舍。拖出者,当如法治之。诸比丘!许平分卧具坐具。”   (二)   时,诸比丘生是念:“应由谁分卧具、坐具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可选具足五分之比丘为分卧坐具人,[谓:]不随爱、不随瞋、不随怖、知得与不得者也。诸比丘!应如是选:应先请比丘,请后,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僧伽应选某甲比丘为分卧坐具人。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选某甲比丘为分卧坐具人。选某甲比丘为分卧坐具人……言……了知。’”   (三)   时,分卧坐具诸比丘生是念:“应如何分卧具坐具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先算诸比丘,算诸比丘后再算卧具,算卧具后,依每个卧具而分配。”依每个卧具分配,卧具有剩余。“诸比丘!许分每一精舍。”分于每一精舍,精舍有剩余。“诸比丘!许依每个房分配。”依每房分配,房有剩余。“诸比丘!许重分之。”重分而其他比丘来。“若不欲者不得与。”   尔时,诸比丘分卧坐具与境界外者。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分卧具、坐具与境界外者,分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取卧具、坐具而保存一切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取卧具、坐具而保存一切时,保存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保存雨安居之三个月,平时不得保存。”   (四)   时,诸比丘生是念:“分卧具坐具有几何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分卧具坐具者有三,[谓:]初、后、中也。頞沙荼之满月翌日为初分,由頞沙荼之满月一月后为后分,由自恣之翌日至次雨安居止为中分。诸比丘!如此分卧具坐具者有三。”   ———诵品二[终]———   一二   (一)   尔时,具寿跋难陀释子取卧具、坐具后,往一村邑住处,于其处亦取卧具、坐具。时,彼诸比丘生是念:“诸友!此处,具寿跋难陀释子以诉讼为事、以斗诤为事、以争论为事、以诤论为事,于僧伽中,以诤事为事。若彼于此处入雨安居,我等皆不得安稳而住,当即问彼。”时,彼诸比丘言具寿跋难陀释子,曰:“友!跋难陀!汝于舍卫城已取卧具、坐具耶?”“诸友!如是。”“友!跋难陀!汝一人保存二[卧具、坐具]耶?”“诸友!若尔,我于此处舍而于彼处取。”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为何具寿跋难陀释子一人而保有二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集会比丘众,问具寿跋难陀释子,曰:“跋难陀!汝一人保存二,是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为何一人保二耶?愚人!取于彼处而舍于此处,取于此处而舍于彼处。愚人!汝如此而两处失也。愚人!此非令未信者……”……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可一人而保存二,保存者堕恶作。”   一三   (一)   尔时,世尊为诸比丘设无数方便,论律论,赞叹律,赞叹通达律者,每事赞叹具寿优波离。诸比丘云:“世尊设无数方便,论律论……赞叹优波离。诸友!我等随具寿优波离而学律。”此处,甚多比丘长老、新参、中位皆随优波离学律。具寿优波离尊重长老比丘故,立而教之,诸长老比丘遵重法故,立而受教,此处诸长老比丘及具寿优波离皆疲倦。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教新学比丘时,或等座,或尊重法故,许坐于高座。长老比丘受教时,或等座,或尊重法故,许坐于下座。”   (二)   尔时,甚多比丘于具寿优波离处,立而待读诵,极疲倦。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与等座者同坐。”   时,诸比丘生是念:“至几何可等座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至三岁者同坐。”   尔时,有众多同等座者,坐于床而床坏,坐于小床而小床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三人同[一]床,三人同[一]小床。”   三人同坐而床坏,同坐小床而小床坏。“诸比丘!许二人同床,二人同小床。”   尔时,非等座之诸比丘疑惧而不坐于长座。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除黄门、女人、二根者不可同座,[余]许同坐于长座。”   尔时,诸比丘生是念:“最小几何为长座耶?”“诸比丘!许容坐三人者为最小之长座。”   一四   (一)   尔时,毗舍佉鹿母欲为僧伽作有外椽、有象首柱头之殿楼。时,诸比丘生是念:“世尊许或不许受用殿楼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受用一切殿堂。”   尔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之祖母殁。彼女死,僧伽多得不相应之物,谓:过大之床、以兽像为脚台之椅子、长山羊毛敷物、有文彩之敷物、白羊毛敷物、绣花敷物、入绵敷物、有虎及狮子像敷物、两边有缘敷物、一边有缘敷物、镂宝石敷物、绢敷物、足十六舞女舞于其上大敷物、象敷物、马敷物、车敷物、羚羊皮敷物、殊胜羚羊毛敷物、天盖、两边有赤枕床也。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除去过大床之脚而受用,除去以兽像为脚台之椅子毛而受用,塞入绵敷物而作枕,余许作地上之敷具。”   一五   (一)   尔时,于舍卫城附近一村邑住处,其住处之诸比丘为客比丘设卧坐具而困惫。时,彼诸比丘生是念:“诸友!今我等为客比丘设卧坐具而困惫。诸友!将僧伽之一切卧坐具全与一人,而受用彼之所有。”诸比丘将僧伽之一切卧坐具全与一人。有诸客比丘,向彼诸比丘言:“诸友!为我等设卧坐具!”“诸友!僧伽无卧坐具,我等已将一切与一人。”“诸友!汝等将僧伽之卧坐具舍与耶?”“然!诸友!”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为何诸比丘将僧伽之卧坐具舍与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诸比丘将僧伽之卧坐具舍与,是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为何彼诸愚人将僧伽之卧坐具舍与耶?诸比丘!此……”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   (二)   “诸比丘!有五种不可舍物,不得舍与僧伽、别众或人,即舍与非舍与,舍与者堕偷兰遮。五者何耶?僧园及僧园之地也,此,为第一不可舍物,不得舍与僧伽、别众或人,即舍与非舍与,舍与者堕偷兰遮。精舍及精舍之地也,此,为第二……。床、小床、褥、枕也,此,为第三……。铜瓯、铜壶、铜瓮、铜盘、小斧、钺、锄、锹也,此,为第四……。蔓、竹、们叉草、草、土、木具、土具也,此,为第五……。诸比丘!如此有五种不可舍物……堕偷兰遮。”   一六   (一)   尔时,世尊随意间住舍卫城后,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及舍利弗、目犍连俱,向鸡咤山游行。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诸比丘闻:“世尊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及舍利弗、目犍俱来鸡咤山。”[彼等言:]“诸友!我等分与一切僧伽之卧坐具,舍利弗、目犍连邪欲而随邪欲,我等不为彼等设卧坐具。”   时,世尊次第游行至鸡咤山。时,世尊告众多比丘,曰:“诸比丘!汝等至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处,言:‘诸友!世尊与……舍利弗、目犍连俱来鸡咤山。诸友!为世尊与大比丘众及舍利弗、目犍连设卧坐具!’”彼诸比丘曰:“唯!唯!”应诺世尊,而至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处。至已,言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诸比丘,曰:“诸友!为世尊……设卧坐具!”“诸友!僧伽无卧坐具,我等已分与一切。诸友!世尊善来。请世尊随意住精舍,舍利弗、目犍连邪欲而随邪欲,我等不为彼等设卧坐具。”   (二)   “诸友!汝等分与僧伽之卧坐具耶?”“诸友!然!”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为何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诸比丘分与僧伽之卧坐具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真实耶?”“实然!世尊!”“诸比丘!为何彼诸愚人分与僧伽之卧坐具耶?诸比丘!此……”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有五种不可分物,僧伽、别众或人皆不得分与,即分与非分与,分与者堕偷兰遮。五者何耶?僧园……[同第六 卧坐具犍度一五(二)]……诸比丘!如此有五种不可分物。……堕偷兰遮。”   一七   (一)   时,世尊随意间住鸡咤山后,向阿罗毗国游行,次第游行至阿罗毗国。于此,世尊住阿罗毗国之阿伽罗婆精舍。   尔时,阿罗毗国诸比丘与如是营事。[谓:]唯与置土块营事,唯与涂壁营事,唯与立门营事,唯与作门闩营事,唯与作窗户营事,唯与作白色营事,唯与作黑色营事,唯与作红土子营事,唯与作屋顶营事,唯与接合营事,唯与着横梁营事,唯与修缮破坏营事,唯与作地床营事,与二十年之营事,与三十年之营事,乃至与至命终之营事,与精舍之营事尽至荼毗时。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阿罗毗国诸比丘与如是营事耶?[谓:]……与精舍之营事尽至荼毗时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是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与置土块营事……不得与精舍之营事尽至荼毗时,与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与未作或未完成精舍之营事。于小精舍,观察而许与五或六年之营事,于平盖屋,观察而许与七或八年之营事,于大精舍或殿楼,观察而许与十或二十年之营事。”   (二)   尔时,诸比丘与一切精舍之营事。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与一切精舍之营事,与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与一人二[营事]。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与一人二[营事],与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受营事而令他人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受营事不得令他人住,令住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受营事而保存僧伽物。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受营事不得保存僧伽物,保存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保存一最胜卧处。”   尔时,诸比丘与境界外者营事。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与境界外者营事,与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受营事而长时保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受营事不得保存一切时,保存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保存雨季三个月,平时不得保存。”   (三)   尔时,诸比丘受营事而离去,还俗,死亡,自言为沙弥,自言为舍学者,自言为犯极罪者,自言为发狂者,自言为心乱者,自言为苦受者,自言为不见罪而被举者,自言为不忏悔罪而被举者,自言为不弃恶见而被举者,自言为黄门,自言为贼住者,自言为归外道者,自言为畜生,自言为杀母者,自言为杀父者,自言为杀阿罗汉者,自言为污染比丘尼者,自言为破和合僧者,自言为出[佛身]血者,自言为二根者。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受营事而离去。为不使僧伽受损失,[营事]可与他者。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受营事而还俗,死亡……自言是二根者,为不使僧伽受损失,可与他者。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受营事,未完成而离去……自言为二根者。为不使僧伽受损失,可与他者。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受营事,完成而离去,此,仍属彼。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受营事,完成而还俗……自言为犯极罪者,以僧伽为主。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受营事,完成而自言为发狂者……自言为不弃恶见而被举,此,仍属彼。诸比丘!……完成而自言为黄门……自言为二根者,以僧伽为主。”   一八   (一)   尔时,诸比丘于一优婆塞之精舍所受用之卧坐具,于余处受用。时,彼优婆塞忿怒、非难:“如何诸尊者于一处受用之物,于余处受用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一处受用之物,不得于余处受用,受用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疑惧而不敢将[卧坐具]移至布萨堂、集会堂,坐于地上,秽污四肢、衣服。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暂时移。”   尔时,僧伽之大精舍坏。诸比丘疑惧而不敢移动卧坐具。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为护持,许移动。”   一九   (一)   尔时,僧伽得高价钦婆罗衣为卧坐具之资具。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欲增大者,许交换。”   尔时,僧伽得高价衣为卧坐具之资具。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欲增大者,许交换。”   尔时,僧伽得熊皮。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作足拭。”得遮伽利衣。“诸比丘!许作足拭。”得布巾。“诸比丘!许作足拭。”   二〇   (一)   尔时,诸比丘不洗足而踏卧坐具,卧坐具受秽污。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洗足,不得踏卧坐具,踏着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以湿足踏卧坐具,卧坐具受秽污。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以湿足踏卧坐具,踏着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着履而踏卧坐具,卧坐具受秽污,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着履不得踏卧坐具,踏者堕恶作。”   (二)   尔时,诸比丘吐唾于工作地,秽污之。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于工作地吐唾,吐唾者堕恶作。诸比丘!许唾壶。”   尔时,床脚、小床脚搔坏工作地。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以小布缠之。”   尔时,诸比丘倚壁而工作,秽污之。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倚壁而工作,倚靠者堕恶作。诸比丘,许倚靠板。”靠板底搔坏地,损壁。“诸比丘!上下许以小布缠之。”   尔时,疑惧而洗足,不[敢]于踏处卧。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覆而卧。”   二一   (一)   尔时,世尊随意间住阿罗毗后,向王舍城游行,次第游行至王舍城。于此,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尔时,王舍城饥馑。众人不能行僧次食,欲行别请食、请食、行筹食、十五日食、布萨食、月初日食。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僧次食、别请食、请食、行筹食、十五日食、布萨食、月初日食。”   尔时,六群比丘自取美味珍食,与诸比丘粗恶食。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选具足五分之比丘为差次食人,[谓:]不随爱、不随瞋、不随痴、不随怖、知差及不差者也。诸比丘!应如是选:应先请比丘,请后……‘……知。’”   时,差食诸比丘生是念:“应如何差食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行筹或以布片记[名]集而差之。”   (二)   尔时,僧伽无知卧坐具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选具足五分之比丘为知卧坐具人。[谓:]不随爱……知知及不知者也。诸比丘!应如是选……‘……知。’”   尔时,僧伽无守库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选具足五分之比丘为守库人。[谓:]不随爱……知守及不守者也。诸比丘!应如是选……‘……知。’”   尔时,僧伽无衣之受纳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选具足五分之比丘为衣之受纳人。[谓:]不随爱……知受及不受者也。诸比丘!应如是选……‘……知。’”   尔时,僧伽无分衣人……分粥人……分果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选具足五分之比丘为分衣人……分粥人……分果人。[谓:]不随爱……知分及未分者也。诸比丘!应如是选……‘……知。’”   尔时,僧伽无分嚼食人,嚼食未分而败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选具足五分之比丘为分嚼食人……‘……知。’”   (三)   尔时,僧伽之库藏得琐细资具。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选具足五分之比丘为舍琐细人。[谓:]不随爱……知舍及不舍者也。诸比丘!应如是选……‘……知。’舍琐细比丘当一一与针、铗、覆、带、肩纽、滤水囊、水瓮、大檀、小檀、条、叶、竖缘、横缘。若僧伽得酥、油、蜜、糖,应与尝其味一次。若欲再尝,应再与之,若欲更尝者,应更与之。”   尔时,僧伽无分浴衣人……分钵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选具足五分之比丘为分浴衣人……分钵人。[谓:]不随爱……知得与不得者也。诸比丘!应如是选……‘……知。’”   尔时,僧伽无使净人主,净人等无使主而不作业。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选具足五分之比丘为使净人主。[谓:]不随爱……知使及不使者也。诸比丘!应如是选……‘……知。’”   尔时,僧伽无使沙弥人,沙弥等无使主而不作业……“……‘……知。’”   此摄颂曰:    尔时最胜佛     未曾制精舍    胜者声闻等     由各住处来    长者居士见     而言比丘等    令作可住耶     彼请问导师    许住五房舍     精舍.平盖屋    殿楼.楼房.窟     长者作精舍    人人作精舍     无门无防护    门.门柱.阃.枘.     纽.孔.及木栓    闩.针.楔.键孔     铜键及木键    角键及钥.针     张盖涂内外    栏干窗.网窗     窗栅及窗盖    铺草及椽台     肢痛许竹榻    许如棺架床     波摩遮罗伽    许用文蹄床     句利罗脚床    阿遏遮脚床     方椅.高方椅    靠椅及藤椅     乃至小椅子    如羊脚小床     阿摩勒茎床    草椅.及藁椅.     高床与床脚    八指之床脚     线.补缀.小布    乃至入绵覆     半身大之枕    山顶祭.枕褥     衣与卧坐具    覆盖.由下垂     裂覆盖持去    掌大之补缀     如来之所许    外道之精舍     稃团粘土等    粘泥.镘.红粉     芥子.密蜡油    拭去粒.粗糙     蚯蚓粪便土    粘泥与戏画     低地.积土上.    倒.密集.半壁     三种.小精舍    壁底基.雨漏     声音.材.衣架    衣绳外椽.帐     栏干.草与粉    以下作理趣     露天.干.水堂    以下是水器     精舍与门楼    僧房及火堂     僧园与门楼    以下作理趣     石灰给孤独    信者往寒林     见法而招请    导师与僧伽     途中命诸人    使其作僧园     毗舍离营事    之前往取舍     谁受第一食    鵽不应礼者     往取.屋内.绵    行至舍卫城     建造彼僧园    食堂之喧扰     病人.好卧具    虚构.十七.谁.     如何.分精舍    每房一一分     不欲不分与    境界之外者     以及一切时    卧坐具分三     跋难陀.赞叹    站立.及等座     等座而坏倒    三人与四人     不应等座者    长座与彼二     受用.尊者等    近.分.鸡咤山     在阿罗毗国    土块.壁.门.闩     窗.白色.黑色    红土子屋顶     接合.横梁.坏    地床.二十年     以及三十年    乃至于命终     尽.未作.一切    小舍五.六年     平盖屋七.八    大舍十.二十     一切之精舍    一人.他人住     僧伽物.境外    一切时.离去     还俗.死.沙弥    舍学.犯极罪     发狂.心散乱    苦受.不见罪     恶见.不忏悔    黄门.贼住者     外道及畜生    杀母与杀父     及杀阿罗汉    污染比丘尼     破和合僧者    出佛之身血     以及二根者    勿使僧伽损     营事可与他    未成者与他     成者属于彼    离去.还俗.死     自言为沙弥    舍学.犯极罪     若是黄门者    以僧伽为主     发狂.心散乱    苦受.不见罪     恶见.不忏悔    营事属于彼     黄门.贼住者    外道及畜生     杀母与杀父    及杀阿罗汉     污染比丘尼    破和合僧者     出佛之身血    以及二根者     若是自言者    以僧伽为主     移.他处.疑.坏.    钦婆罗衣.衣     皮.遮伽利衣    布巾.踏.湿足     履踏.唾.搔.靠    靠.搔.及洗.覆     王舍城.不能    粗恶.差食人     如何而以选    知卧坐具人     以及守库人    受纳人.分配     配粥.分果人    分配嚼食人     舍琐细之人    分配浴衣人     以及分钵人    选使净人主     及使沙弥人    最胜世间解     慈悲遍导师    静虑及正观     救护令安乐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04 册 No. 0002 犍度(第11卷-第22卷)   第七 破僧犍度   一   (一)   尔时,世尊住阿奴夷国名为阿奴夷之摩罗种村邑。其时,著名释种诸童子随世尊之出家而出家。时,有释氏摩诃男及释氏阿那律二兄弟。释氏阿那律奢侈、柔弱,彼有三[时]殿:一为冬、一为夏、一为雨季也。彼于雨季殿四个月,不与男子交往,为乐妓所侍候而不下殿。时,释氏摩诃男生是念:“今著名释氏诸童子随世尊之出家而出家,我等族中尚未有一出家者。如我不尔,阿那律应出家。”时,释氏摩诃男至释氏阿那律处。至已,言释氏阿那律,曰:“今著名释氏诸童子随世尊之出家而出家,我等族中尚未有一出家者。汝出家!不然即我出家!”“我柔弱,我不能出家,汝出家!”   (二)   “阿那律!若尔,我为汝说家业。先令耕田,耕田已而令播种,令播种已而令灌溉,令灌溉已而令泄水,令泄水已而令除草,令除草已而令收刈,令收刈已而令收集,令收集已而令堆积,令堆积已而令打之,令打已而令除藁,令除藁已而除稻壳,令除稻壳已而令簸,令簸已而令藏,令藏已,来年亦如是为之,当来之年亦如是为之。”“业不尽,不知业之终。何时业尽,何时知业之终耶?何时我等安易得五妙欲丰足全备而喜乐耶?”“阿那律!业不尽,不知业之终。父、祖父亦皆业未尽而死。”“然,汝知家业,我将离家而出家!”   时,释氏阿那律至母处。至已,向母言:“母!我欲离家而出家,许我离家而出家。”如是言已,释氏阿那律之母言阿那律,曰:“阿那律!汝等二人乃我钟爱悦意之子,[即使]汝等死去,我亦不欲离开汝等,何况生而许汝等离家而出家耶?”释氏阿那律再白母言:“母!我欲离家而出家,请许我离家而出家。”“阿那律!汝等……许……出家耶?”释氏阿那律三次白母……“……许我离家而出家。”   (三)   尔时,释氏跋提王统治释迦族,乃释氏阿那律之友。时,释氏阿那律之母念:“此处,释氏跋提王统治释迦族,乃释氏阿那律之友,彼不能离家而出家。”而告释氏阿那律曰:“阿那律!若释氏跋提王离家而出家,则汝亦出家!”   时,释氏阿那律至释氏跋提王处。至已,言释氏跋提王:“友!我出家之事为汝所系。”“友!若汝出家之事为我所系,则令得无所系矣!我与汝俱随意出家!”“我俩俱离家而出家!”“我不能离家而出家。若我能为汝作其余[之事],当为之。汝出家!”“母告我言:‘阿那律!若释氏跋提王离家而出家,则汝亦出家!’然而汝说此言:‘若汝出家之事为我所系,则令得无所系矣!我与汝俱随意出家!’我俩俱离家而出家!”   尔时,人人皆如语而行、如约而行。时,释氏跋提王言释氏阿那律曰:“友!待七年,七年过后,我等俱离家而出家!”“七年太久,我不能待七年。”“待六年……乃至……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一年过后,我等俱离家而出家!”“一年太久,我不能等一年。”“待七月,七月过后,我等俱离家而出家。”“七月太久,不能待七月。”“待六月……乃至……五月……四月……三月……二月……一月……半月。半月过后……出家!”“半月太久,不能待半月。”“待七日,其间,王事托付于诸儿及兄弟。”“七日不久,我待之。”   (四)   时,释氏跋提王、阿那律、阿难、婆咎、金毗罗、提婆达多及剃发师优波离七人,如往常率领四部兵而出游园地,如此率领四部兵而出游。彼等远行之后,令兵士还归而出异界,并解下装身具,包于上衣,言剃发师优波离:“优波离!归去!此足资汝之生活。”时,剃发师优波离将归而生是念:“诸释氏若为暴虐,灭诸童子而令杀我。此处,释氏诸童子将离家而出家,我为何不耶?”彼解行李,挂于树上,言:“若有见者,则与持去!”往释氏诸童子处。彼释氏诸童子见剃发师优波离从远处来,见已,言剃发师优波离曰:“优波离!为何还归耶?”“诸尊子!我于此处欲归而生是念:‘诸释氏暴虐……不耶?’诸尊子!我解行李,挂于树上,言:‘若有见者,则与持去!’而还来。”“优波离!汝还来亦善,诸释氏……令杀汝。”时,彼诸释氏童子与剃发师优波离俱诣世尊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诸释氏童子于一面坐已,言世尊曰:“我等释氏有骄慢。此处,剃发师优波离长夜为我等之仆。请世尊先令彼出家,我等向彼敬礼、迎送、合掌、恭敬,如此我等释氏除释氏之骄慢。”时,世尊先令剃发师优波离出家,后令彼诸释氏童子出家。时,具寿跋提于其雨安居中,现证三明,具寿阿那律生天眼,具寿阿难现证预流果,提婆达多成就异生位之神通。   (五)   尔时,具寿跋提往阿兰若、树下、空闲处,常自喜而言:“甚乐哉!甚乐哉!”时,众多比丘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诸比丘于一面坐已,白世尊:“具寿跋提往阿兰若、树下、空闲处,常自喜而言:‘甚乐哉!甚乐哉!’必是具寿跋提不喜修梵行,忆念以前王者之安乐,往阿兰若、树下、空闲处,常自喜而言:‘甚乐哉!甚乐哉!’”   时,世尊告一比丘,曰:“比丘!汝以我语,告跋提比丘,言:‘友!跋提!师唤汝。’”“唯!世尊!”彼比丘应诺世尊,至具寿跋提处。至已,言具寿跋提,曰:“友!跋提!师唤汝。”   (六)   “唯!唯!尊者!”具寿跋提应诺彼比丘,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于一面坐时,世尊言具寿跋提曰:“跋提!汝往阿兰若、树下、空闲处,常自喜而言:‘甚乐哉!甚乐哉!’是实耶?”“实然!世尊!”“跋提!汝观何义趣,往阿兰若、树下、空闲处,常自喜而言:‘甚乐哉!甚乐哉’耶?”“世尊!我以前为王时于后宫中护卫严备,于后宫之外亦护卫严备,于城内亦护卫严备,于城外亦护卫严备,于国内亦护卫严备。世尊!如此有护卫守护,亦怖畏、厌倦、疑惧、惊惶而住。世尊!今往阿兰若、树下、空闲处,无怖畏、厌倦、疑惧、惊惶;无为、安心、安稳而以鹿心而住。世尊!我观此义趣故,往阿兰若、树下、空闲处,常自喜而言:‘甚乐哉!甚乐哉!’”时,世尊知此义,于此时,自喜而言:    于内无忿怒     如是越有无    无忧.畏.安乐     诸天不得覗   二   (一)   时,世尊随意间住阿奴夷国后,向憍赏弥游行,次第游行至憍赏弥。于此,世尊住憍赏弥瞿师罗园。时,提婆达多静居宴默,心生思量:“我能令何人信乐,依其信乐,将多得利养恭敬。”时,提婆达多生是念:“此处,阿阇世王子幼小,将来有吉祥。我宜使阿阇世王子信乐,依其信乐,将多得利养恭敬。”时,提婆达多收藏卧坐具,持衣、钵,往王舍城,次第至王舍城。时,提婆达多灭自相,化作童子相,着蛇带,现于阿阇世王子之膝下。时,阿阇世王子怖畏、厌倦、疑惧、惊愕。时,提婆达多言阿阇世王子,曰:“王子!畏我耶?”“我畏!汝为何人耶?”“我提婆达多也。”“汝若尊者提婆达多,请速现自相!”时,提婆达多灭童子相,持僧伽梨衣及钵、衣,立于阿阇世王子前。时,阿阇世王子信乐提婆达多之神通神变,朝暮率五百车乘往奉事,并煮五百釜饮食供养之。时,提婆达多为利养、恭敬、名声所蔽而心乱,生如是欲望:“我将统理比丘众!”提婆达多生此心时即失彼神通。   (二)   尔时,有名为迦休之拘罗子,为具寿摩诃目犍连之侍者,于近日死亡,生一意所成身,受其身如摩竭国之二、三村田,受其身而无自他之障碍。时,迦休天子至摩诃目犍连处。至已,敬礼具寿摩诃目犍连而立一面。立于一面之迦休天子白具寿摩诃目犍连曰:“尊者!提婆达多为利养、恭敬、名声所蔽而心乱,生如是欲望:‘我将统理比丘众!’提婆达多生此心时即失彼神通。”迦休天子如是言之。如是言已,敬礼具寿摩诃目犍连,右绕而没于其处。   时,具寿摩诃目犍连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目犍连白世尊曰:“世尊!有名为迦休之拘罗子,是我侍者,于近日死亡,生一意所成身,受其身如摩竭国之二、三村田,受其身而无自他之障碍。时,迦休天子至我处,敬礼我而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迦休天子言我曰:‘提婆达多……失……。’迦休天子如是言之。如是言已,敬礼我,右绕而没于其处。”“目犍连!汝以心遍知迦休天子之心,迦休天子所言之一切,知如是而非不如是耶?”“我以心遍知迦休天子之心,迦休天子所言之一切,知如是而非不如是。”“目犍连!守秘此语!目犍连!守秘此语!今彼愚人自己将现出自己。”   (三)   “目犍连!世间有五种师存在。何者为五耶?目犍连!此处有一师,戒不清净,自言戒清净,谓己之戒清净洁白无染。弟子等如此知:‘此尊师戒不清净,自言戒清净,谓己之戒清净洁白无染。若我等以此告诸在家人,彼即不悦,彼所不悦,我等如何语彼,彼以衣服、饮食、卧坐具、病药资具而受归向。彼言依其所为而知。’目犍连!如此师之戒防护诸弟子,如此师之戒冀望诸弟子之防护也。”   (四)   “目犍连!此处又有一师,命不清净,自言命清净,谓己之命清净洁白无染。诸弟子如此知:‘此尊师命不清净,自言命清净,言……无染。若我等以此告诸在家人,彼即不悦……言……知。’目犍连!诸弟子防护如此师之命,如此师之命冀望弟子等之防护也。”   “目犍连!此处又有一师,说法不清净,自言说法清净,言己之说法清净……说法,冀望弟子等之防护也。”   “目犍连!此处又有一师,记说不清净,自言记说清净,言己之记说清净……记说,冀望弟子等之防护也。”   “目犍连!此处又有一师,智见不清净,自言智见清净,言己之智见清净……智见,冀望弟子等之防护也。”   “目犍连!世间有如此五种师存在。”   “目犍连!我戒清净,自言戒清净,言我戒清净洁白无染。诸弟子不防护我戒,我戒不冀望诸弟子之防护。命清净……说法清净……记说清净……智见清净,自言智见清净,言我智见清净洁白无染。诸弟子不防护我智见,我智见不冀望诸弟子之防护。”   (五)   时,世尊随意间住憍赏弥后,向王舍城游行,次第游行至王舍城。于此,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时,有众多比丘,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坐于一面之诸比丘白世尊曰:“阿阇世王子为提婆达多朝暮率五百车乘往奉事,并煮五百釜饮食供养之。”“诸比丘!勿羡提婆达多之利养、恭敬、名声。诸比丘!阿阇世王子为提婆达多朝暮率五百车乘往奉事,并煮五百釜饮食供养之。诸比丘!其间提婆达多希求所得,是善法之损减而非增长。诸比丘!犹如欲坏暴恶狗鼻之隆起。诸比丘!若如此,则彼狗之暴恶增大。诸比丘!阿阇世王子如是为提婆达多朝暮率五百车乘往奉事,并煮五百釜饮食之供养,诸比丘!其间提婆达多希求所得,是善法之损减而非增长。诸比丘!提婆达多所得之利养、恭敬、名声能害己,提婆达多所得之利养、恭敬、名声能坏己。诸比丘!犹如芭蕉生果而害己,生果而坏己,诸比丘!提婆达多如是所得之利养、恭敬、名声能害己,提婆达多所得之利养、恭敬、名声能害己。诸比丘!犹如竹生果而害己,生果而坏己,诸比丘!如此……坏己。诸比丘!犹如芦生果而害己……坏己。诸比丘!犹如驴受胎而害己,受胎而坏己。诸比丘!如此……坏己。”    芭蕉生果害芭蕉     芦荀抽芽芦竹凋    名利贪图愚损己     驴胎令母日萧条   ———诵品一终———   三   (一)   尔时,世尊为大会众所围绕,坐而说法,王亦参与会众。时,提婆达多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向世尊处合掌,白世尊曰:“世尊!今世尊衰老、羸弱、老迈、暮年、高龄也。世尊!今,安稳现法乐住,专心住,将比丘众咐嘱我,我统理比丘众。”“止!提婆达多!勿乐统理比丘众!”提婆达多二次……提婆达多三次白世尊曰:“今世尊衰老……统理……。”“提婆达多!即舍利弗、目犍连我亦不咐嘱比丘众,何况汝食六年涎唾者耶!”时,提婆达多忿忿不悦而言:“世尊于王参与之集会中,毁訾我为食涎唾者,而赞叹舍利弗、目犍连。”敬礼世尊,右绕而去。此乃提婆达多首次怨恨世尊。   (二)   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僧伽于王舍城,为提婆达多行显示羯磨,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前与今异,提婆达多身、语之所为,不可视为佛、法、僧,唯可视为提婆达多。’诸比丘!应如是行: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则僧伽于王舍城,为提婆达多行显示羯磨,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唯可视为提婆达多。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于王舍城,为提婆达多行显示羯磨,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唯可视为提婆达多。于王舍城为提婆达多行显示羯磨,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唯可视为提婆达多,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   僧伽已于王舍城为提婆达多行显示羯磨,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唯可视为提婆达多。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时,世尊告具寿舍利弗曰:“舍利弗!若尔,汝于王舍城,显示提婆达多!”“前我于王舍城赞叹提婆达多,言:提婆达多有大神通、大威力,我如何于王舍城显示提婆达多耶?”“舍利弗!汝于王舍城如实赞叹提婆达多,言:提婆达多有大神通、大威力耶?”“真实也。”“舍利弗!如是于王舍城,如实显示提婆达多!”“唯!世尊!”具寿舍利弗应诺世尊。   (三)   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僧伽选舍利弗,于王舍城显示提婆达多,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前与今异……唯可视为提婆达多。’诸比丘!应如是选:应先请舍利弗,请已,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则僧伽选具寿舍利弗,于王舍城显示提婆达多,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前与今异……唯可视为提婆达多。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具寿听者……请言。   僧伽已选具寿舍利弗,于王舍城显示提婆达多,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前与今异……唯可视为提婆达多。具寿听……知。’”   已被选之具寿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俱,入王舍城,于王舍城显示提婆达多,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前与今异……唯可视为提婆达多。无信、无净心、劣觉之诸人言:“此诸沙门释子有嫉妒心,嫉妒提婆达多之利养、恭敬。”有信、有净心、贤明、有觉之诸人言:“此非小事,世尊于王舍城,令显示提婆达多也。”   (四)   时,提婆达多至阿阇世王子处。至已,言阿阇世王子曰:“王子!往昔之人长寿而今之人短命,有此预言,汝可能尚为王子时即死矣。王子!若尔,汝杀父而成王,我杀世尊而成佛陀。”   时,阿阇世王子念:“尊者提婆达多有大神通、大威力,尊者提婆达多知[我所为]。”晨,腿系利剑,晨,怖畏、倦厌、疑惧、惊惶而疾入后宫。后宫之侍从大臣等见阿阇世王子,于晨怖畏、倦厌、疑惧、惊惶而疾入后宫,见而捉之。彼等搜寻,见腿系利剑,言阿阇世王子曰:“王子!汝欲何为耶?”“欲杀父!”“谁教唆汝?”“尊者提婆达多!”一分大臣议论曰:“应杀王子、提婆达多及一切诸比丘。”一分大臣议论曰:“不得杀比丘,诸比丘未犯何等之罪,应杀王子及提婆达多。”一分大臣议论曰:“不得杀王子,亦不得杀提婆达多及诸比丘,应告于王,依王之言行之。”   (五)   时,诸大臣及阿阇世王子俱,至摩竭国洗泥瓶沙王处。至已,诸大臣以此事告摩竭国洗泥瓶沙王。“诸大臣作何议论耶?”“大王!一分大臣议论曰:‘应杀王子、提婆达多及一切诸比丘。’一分大臣议论曰:‘不得杀诸比丘,诸比丘无犯何等之罪,应杀王子及提婆达多。’一分大臣议论曰:‘不得杀王子,亦不得杀提婆达多及诸比丘,应告于王,依王之言行之。’”[王曰]:“佛、法、僧以此如何处之?世尊岂非已于王舍城,令显示提婆达多,言:‘提婆达多之本性前与今异……唯可视为提婆达多。’耶?于此,凡议论曰:‘应杀王子、提婆达多及一切诸比丘。’之大臣等即免其官,议论曰:‘不得杀诸比丘,诸比丘未犯何等之罪,应杀王子及提婆达多。’之大臣等降为下位,议论曰:‘不得杀王子,亦不得杀提婆达多及诸比丘,应告于王,依王之言行之。’之大臣等升为上位。”   时,摩竭国洗泥瓶沙王言阿阇世王子曰:“王子!汝为何欲杀我耶?”“大王!我欲得王位。”“王子!汝若欲得王位,则王位让与汝。”如是,让王位与阿阇世王子。   (六)   时,提婆达多至阿阇世王子处。至已,言阿阇世王子曰:“大王!令诸人夺沙门瞿昙之命!”时,阿阇世王子令众人,曰:“依尊者提婆达多之言行之!”   时,提婆达多令一人,言:“友!往沙门瞿昙住之某处,夺其命,从此道回来!”令二人于其道站立,言:“此道若有一人来,即夺其命,从此道回来!”令四人于其道站立,言:“此道若有二人来,即夺其命,从此道回来!”令八人于其道站立,言:“此道若有四人来,即夺其命,从此道回来!”令十六人于其道站立,言:“此道若有八人来,即夺其命而回来!”   (七)   时,彼一人取剑与楯,装弓与箙,诣世尊在处,诣已,于世尊之附近而怖畏、倦厌、疑惧、惊惶,身硬直而立。世尊见彼人怖畏、倦厌、疑惧、惊惶,身硬直而立,见而言彼人曰:“友!勿怖畏!”时,彼人置剑、楯于一面,亦舍弓、箙,诣世尊在处。诣已,头面礼世尊足,白世尊:“我犯过,犹如愚人、痴者、不善者,我有恶心、害心而诣此处。世尊!请受我之过,以摄未来。”“友!实然!汝犯过,犹如愚者、痴者、不善者,汝有恶心、害心而诣此处。然!友!汝见过是过,如法忏悔故,我受此等。友!此,是增长圣者之律,见过是过,如法忏悔,故摄未来也。”   时,世尊为彼人次第而说,[谓:]施论、戒论、生天论、诸欲过患、邪害、杂染、出离之功德……苦、集、灭、道也。如清净而无缁斑之原布受正色,如此彼人亦于其座,生远尘离垢之法眼,[谓:]凡有集法者,皆有此灭法。   时,彼人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法、超越疑惑、弃除犹豫、得无畏,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曰:“妙哉!妙哉!如令倒者起,令覆者现,为迷者指示道路,亦如于暗中揭举灯火,令具眼者见色,如此,世尊以种种方便显示法。我于此处归依世尊、法及比丘众。愿世尊容我自今日起乃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   时,世尊告彼人曰:“友!勿从此道往,由此道往!”由其他之道离去。   (八)   时,彼二人言:“为何彼一人迟来耶?”逆行而见世尊坐于树下,见已,诣世尊在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世尊为彼等次第说法……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曰:“妙哉……愿世尊容我等自今日起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   时,世尊告彼等曰:“友等!汝等勿从此道往,由此道往!”由其他之道离去。   时,彼四人言:“为何彼二人迟来耶?”……由其他之道离去。   时,彼八人言:“为何彼四人迟来耶?”……由其他之道离去。   时,彼十六人言:“为何彼八人迟来耶?”……“……至命终归依……。”   (九)   时,彼一人至提婆达多处。至已,言提婆达多曰:“我不能夺彼世尊之命,彼世尊有大神通、大威力。”“友!止!汝不得夺沙门瞿昙之命,我自夺沙门瞿昙之命。”   尔时,世尊于耆阇崛山之背后经行。时,提婆达多登耆阇崛山上,掷下大石,念:“此,夺沙门瞿昙之命。”两山峰会合,支撑彼石,石片飞落,世尊之足出血。时,世尊仰[头],告提婆达多曰:“愚人!汝有恶心、害心,出如来之身血,汝多积非福。”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于此,提婆达多始得无间业,有恶心、害心,出如来之身血。”   (一〇)   诸比丘闻:“提婆达多将图害世尊!”于此,彼诸比丘围绕世尊之精舍,经行,高声、大声读诵,以守护、保护、卫护世尊。世尊闻高声、大声之读诵声。闻而告具寿阿难曰:“阿难!为何有高声、大声之读诵声耶?”“诸比丘闻:‘提婆达多将图害世尊!’于此处,彼诸比丘围绕世尊之精舍……守护、保护、卫护世尊。世尊!是诸比丘高声、大声之读诵声。”“阿难!若然,以我语告彼诸比丘:‘师唤诸具寿!’”“唯!世尊!”具寿阿难应诺世尊,至彼诸比丘处。至已,告彼诸比丘曰:“师唤诸具寿!”“唯!友!”彼诸比丘应诺具寿阿难,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于一面坐时,世尊告彼诸比丘曰:“诸比丘!无理亦无机,以暴力夺如来之命。诸比丘!如来不因被攻击而般涅槃。诸比丘!世间有五种师存在……[参照第七 破僧犍度二(三)~(四)。‘目犍连!’改为‘诸比丘!’。]……我不希冀诸弟子之防护。诸比丘!无理亦无机,以暴力夺如来之命。诸比丘!如来不因被攻击而般涅槃。诸比丘!各往己之精舍,诸比丘!如来非应防护。”   (一一)   尔时,王舍城有名为那罗祇梨象,凶恶能杀人。时,提婆达多入王舍城,往象厩,言诸象师曰:“我等王族将下位者置于上位,能令增大饮食、俸给。若然,沙门瞿昙入此道时,放此那罗祇梨象令入此大道!”“唯!唯!尊者!”彼诸象师应诺提婆达多。   时,世尊晨着下裳,持衣、钵,与众多比丘俱,为乞食而入王舍城。时,世尊入彼道路。彼诸象师见世尊入彼道路,见而放那罗祇梨象入彼大道。那罗祇梨象见世尊从远处而来,见而举鼻,竖立耳、尾,靠近世尊。彼诸比丘见那罗祇梨象从远处而来,见而白世尊曰:“世尊!此那罗祇梨象凶恶能杀人,已入此道。世尊!请退!善逝!请退!”“诸比丘!勿畏惧!诸比丘!无理……般涅槃。”彼诸比丘二次……彼诸比丘三次白世尊曰:“世尊!此那罗祇梨象……善逝!请退!”“诸比丘!……般涅槃。”   (一二)   尔时,诸人上殿楼、楼房、屋顶而见。此处,无信、无净心、劣觉之众人言:“端严大沙门将被象所害。”有信、有净心、贤明、有觉之众人言:“久矣!龙象与龙象相会。”时,世尊以慈心遍满那罗祇梨象。时,那罗祇梨象遍满世尊之慈心,垂鼻而诣世尊处。诣已,立于世尊前。时,世尊以右手摩那罗祇梨象之面瘤,以偈言那罗祇梨象:    象勿对抗龙象     象抗龙象者苦    象若杀害龙象     后世不得善趣    勿醉狂勿放逸     放逸不得善趣    汝应勿如是作     汝将往于善趣   时,那罗祇梨象以鼻取世尊之足尘,散于头上,屈膝而退,一直注视世尊。时,那罗祇梨象往象厩,立于己处。如是,那罗祇梨象变为温驯。   尔时,诸人唱偈:    人用杖.钩.鞭而调御之    大仙不用刀杖而象伏   (一三)   众人忿怒、非难:“甚哉!此提婆达多乃邪恶不祥者,谋杀如是有大神通、大威力之沙门瞿昙。”因此故,提婆达多之恭敬、利养减少,而世尊之恭敬、利养增多。   尔时,提婆达多因减少恭敬、利养,与众俱,于家家求食。众人忿怒、非难:“何以诸沙门释子家家求食耶?谁不悦善成就?谁不喜美味?”诸比丘闻彼众人之忿怒、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提婆达多与众俱,于家家求食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提婆达多!汝实与众俱于家家求食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依三义趣,制立诸比丘于家家三人共食:为折伏无羞耻人,为善行比丘之乐住,为不使有恶欲者依止徒党而破僧伽,为哀愍俗家。众人共食者,当如法治之。”   (一四)   时,提婆达多至俱伽梨、迦留罗提舍、乾陀骠、三闻达多之处。至已,言俱伽梨、迦留罗提舍、乾陀骠、三闻达多,曰:“诸友!我等破沙门瞿昙之僧伽、破[法]轮。”如是言时,俱伽梨言提婆达多,曰:“友!沙门瞿昙有大神通、大威力,我等如何破沙门瞿昙之僧伽、破[法]轮耶?”“诸友!我等至沙门瞿昙处,请求五事,曰:‘世尊以无数之方便,赞叹少欲、知足、渐损[诸恶]、头陀、净信、损减[诸障]、精进。此处有五事,以无数之方便,资益少欲、知足、渐损[诸恶]、头陀、净信、损减[诸障]、精进,即愿:诸比丘尽形寿当住林,若入村邑者有罪;尽形寿当乞食,受请食者有罪;尽形寿当着粪扫衣,受居士衣者有罪;尽形寿当坐树下,至屋内者有罪;尽形寿当不食鱼肉,食鱼肉者有罪。’沙门瞿昙不许此五事,我等以此五事告众人。诸友!以此五事得破沙门瞿昙之僧伽、破[法]轮。诸友!众人因信乐朴实。”   (一五)   时,提婆达多与众俱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于一面坐之提婆达多白世尊曰:“世尊以无数方便,赞叹少欲……食鱼肉者有罪。”“止!提婆达多!若欲常时住林者住林,若欲住村邑者住村邑,若欲常时乞食者当乞食,若欲受请食者当受请食,若欲常时着粪扫衣者着之,若欲受居士衣者当受之。提婆达多!我许八月坐卧树下,许不见、不闻、不疑三事之清净鱼肉。”   时,提婆达多[知]“世尊不许此五事”,欢喜踊跃,与众俱起座,敬礼世尊,右绕而去。   时,提婆达多与众俱入王舍城,以五事告众人,曰:“诸友!我等至沙门瞿昙处,请求五事,曰:‘世尊以无数方便,赞叹少欲……食鱼肉者有罪。’沙门瞿昙不许此五事。我等受持此五事。”   (一六)   此处无信、无净心、劣觉之众人言:“此诸沙门释子行头陀、渐损而住,沙门瞿昙奢侈而念奢侈。”有信、有净心、贤明、有觉之众人,忿怒,非难:“何以提婆达多企图破世尊之僧伽、破[法]轮耶?”   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提婆达多!汝实企图破僧伽、破[法]轮耶?”“实然!世尊!”“止!提婆达多!勿喜破僧。提婆达多!破僧乃重[罪]。提婆达多!若破和合僧者,积一劫之罪过,一劫于地狱受煎煮。提婆达多!能使已破僧伽和合者,积一劫之梵福,享乐于天上。止!提婆达多!勿喜破僧,提婆达多!破僧乃重[罪]。”   (一七)   时,具寿阿难晨着下裳,持衣、钵,为乞食入王舍城。提婆达多见具寿阿难为乞食行于王舍城,见而至具寿阿难处。至已,言具寿阿难曰:“阿难!我从今日起离开世尊、比丘众,行布萨,行僧伽之羯磨。”时,具寿阿难于王舍城行乞食已,食后从乞食还归,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于一面坐之具寿阿难白世尊曰:“我于此处,晨着下裳,持衣、钵,为乞食而入王舍城,正为乞食行于王舍城时,提婆达多遇见我,见已而至我处言:‘阿难!我从今日……行僧伽之羯磨。’提婆达多今日破僧伽。”时,世尊知此事,于此时,自说感兴语:    善人为善易    恶人为善难    恶人为恶易    圣者为恶难   ———诵品二终———   四   (一)   时,是日行布萨。提婆达多从座而起,令取筹,曰:“诸友!我等至沙门瞿昙处,请求五事,曰:‘世尊以无数之方便,赞叹少欲……食鱼肉者有罪。’沙门瞿昙不许此五事。我等持此五事而住。具寿忍此五事者请取筹!”   时,毗舍离之跋耆子有比丘五百人,新出家而不明辨事。彼等思此是法、律、师教而取筹。时,提婆达多破僧伽,率五百比丘向象头山去。   时,舍利弗、目犍连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于一面坐之具寿舍利弗白世尊曰:“提婆达多破僧伽,率五百比丘向象头山去。”“舍利弗等!汝等于新出家之比丘岂无悲心耶?舍利弗等!彼诸比丘尚未堕懊恼时汝等往!”“唯!唯!世尊!”舍利弗、目犍连应诺世尊,从座而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至象头山。   尔时,有一比丘,于世尊近处,啼泣而立。时,世尊言彼比丘,曰:“比丘!汝为何啼泣耶?”“世尊!舍利弗、目犍连是世尊第一弟子,甚且往提婆达多之处,喜提婆达多之法。”“比丘!舍利弗、目犍连喜提婆达多之法,无理亦无机。彼等乃为说服诸比丘而往之也。”   (二)   尔时,提婆达多被大众围绕,坐而说法。提婆达多见舍利弗、目犍连从远处来,见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看!我如此之善说法,舍利弗、目犍连是沙门瞿昙之第一弟子,甚且喜我法而来我处。”如是言已,俱伽梨言提婆达多,曰:“提婆达多!勿信赖舍利弗、目犍连!舍利弗、目犍连有恶欲,随恶欲。”“止!友!彼等善来,是喜我法也。”   时,提婆达多分半座与具寿舍利弗,招请曰:“舍利弗!坐此处。”“止!友!”具寿舍利弗取另一座而坐于一面。具寿目犍连亦取另一座而坐于一面。   时,提婆达多于夜分多为诸比丘说法、教示、劝导、奖励、令欢喜,劝请具寿舍利弗曰:“舍利弗!比丘众已离惛沈、睡眠,舍利弗!为诸比丘说法!我背痛,我将休息。”“唯!唯!尊者!”具寿舍利弗应诺提婆达多。时,提婆达多将僧伽梨四叠,右胁而卧。彼极疲倦而妄念不正知,须臾即入睡矣!   (三)   时,具寿舍利弗以记心神变教诫之说法,教诫、教导诸比丘。具寿摩诃目犍连以神通神变教诫之说法,教诫、教导诸比丘。时,诸比丘依具寿舍利弗之记心神变教诫及摩诃目犍连之神通神变教诫,受教诫、教导,得远尘离垢之法眼,[谓:]凡为集法者,皆有此灭法。时,具寿舍利弗告诸比丘曰:“诸友!我等往世尊处,喜世尊之法者来!”时,舍利弗、目犍连同彼五百比丘俱至竹林。   时,俱伽梨唤起提婆达多,曰:“提婆达多!舍利弗、目犍连率彼诸比丘去矣!提婆达多!我岂非与汝言:‘提婆达多!勿信赖舍利弗、目犍连,舍利弗、目犍连有恶欲,随恶欲。’”时,提婆达多即于其处口吐热血。   (四)   时,舍利弗、目犍连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于一面坐已,具寿舍利弗白世尊曰:“世尊!愿随破[僧]者之诸比丘更令受具足戒。”“止!舍利弗!勿乐使随破[僧]者之诸比丘更受具足戒。舍利弗!若尔,令随破[僧]者之诸比丘悔过偷兰遮。舍利弗!提婆达多如何对汝耶?”“世尊!于夜分多为诸比丘说法、教示、劝导、奖励、令欢喜,劝请我曰:‘舍利弗!比丘众已离惛沈、睡眠,舍利弗!为诸比丘说法!我背痛,我将休息。’提婆达多如是为也。”   (五)   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过去世于空闲处有大池水。众象依此而住,彼等入其池水,以鼻拔取莲根,善洗去泥而嚼食之。彼等因此得光泽、气力,而不致死,不受致死之苦。诸比丘!有诸小象仿彼等大象,小象入池水,以鼻拔取莲根,不善洗之,带泥而嚼食之。彼等因此不得光泽、气力,致死,受致死之苦。诸比丘!提婆达多如此仿我,困苦而死。”    彻夜水中大龙     摇大地而食藕    若食泥之小象     仿我困苦而死   (六)   “诸比丘!具足八分之比丘适受使命往之。何者为八?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能闻、能说、能学、能持、能解、能令解、善巧于[知]善伴及非善伴、不斗诤。诸比丘!具足如此八分之比丘适受使命往之。诸比丘!具足八分之舍利弗适受使命往之。何者为八?于此,舍利弗能闻、能说……不斗诤。诸比丘!具足如此八分之舍利弗适受使命往之。”    暴言集会往不惧     经言不失教不覆    说无疑惑问不忿     此比丘适受命赴   (七)   “诸比丘!为八非法蔽覆于心之提婆达多,堕恶趣地狱,住一劫不得救。何者为八?诸比丘!提婆达多为利而蔽覆于心,堕恶趣地狱,住一劫不得救。……衰……称……讥……敬……不敬……恶欲……恶友[等]蔽覆……不得救。诸比丘!为如此八非法蔽覆……不得救。诸比丘!须应败已生之利而住,应败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诸比丘!依何义趣故,比丘应败已生之利而住?应败已生之衰……已生之恶友而住?诸比丘!不败已生之利而住者,必生苦恼热烦诸漏,败已生之利而住者,如此不生苦恼热烦诸漏。诸比丘!不败已生之衰……已生之恶友而住者,必生苦恼热烦诸漏,败已生之恶友而住者,如此不生苦恼热烦诸漏。诸比丘!依此义趣故,比丘应败已生之利而住,应败已生之衰……已生之恶友而住。故,诸比丘!如此,应当学习:‘我等败已生之利而住,败已生之衰……已生之恶友而住。’”   “诸比丘!为三非法蔽覆于心之提婆达多,堕恶趣地狱,住一劫不得救。何者为三?[谓:]恶欲,恶友,证得下劣之殊胜故于中途而废也。诸比丘!如此为三非法蔽覆……不得救。”   (八)    勿令恶欲者     生于此世间    依今所说知     恶欲者所趣    闻提婆达多     称知为贤者    赞为已修性     而名声赫赫    彼放逸恶行     彼轻侮如来    堕于恐怖处     无间之地狱    其为有四门     于无污意者    及无恶业者     不能障害之    为邪恶所蔽     恶心无敬者    虽想以毒壶     染污于大海    无以污染之     海大可怖畏    如此佛如来     成就心寂静    以论损害之     其论不增长    贤者应友之     并伺于此人    若随此人道     比丘得苦灭   五   (一)   时,具寿优波离诣世尊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于一面坐已,具寿优波离白世尊曰:“名为僧诤,僧诤者,何为僧诤而非破僧耶?何为僧诤亦为破僧耶?”“优波离!于一方有一人,于他方有二人,第四人唱言而令取筹,言:‘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师教,取此,信乐此!’优波离!如此者乃僧诤而非破僧。优波离!于一方有二人,于他方有二人,第五人唱言而……优波离!于一方有二人,于他方有三人,第六人唱言而……优波离!于一方有三人,于他方有三人,第七人唱言而……优波离!于一方有三人,于他方有四人,第八人唱言而令取筹,言:‘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师教,取此,信乐此!’优波离!如此者乃僧诤而非破僧。优波离!于一方有四人,于他方有四人,第九人唱言而……优波离!如此者乃僧诤亦为破僧。优波离!九人或超过九人乃僧诤亦为破僧。优波离!比丘尼虽图破[僧]但非破僧。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虽图破[僧]但非破僧。优波离!同住而同境界之真实比丘,破僧。”   (二)   “破僧,名为破僧者,以何为破僧耶?”“优波离!此处有诸比丘,说非法为法,说法为非法,说非律为律,说律为非律,说非如来所说所言为如来所说所言,说如来所说所言为非如来所说所言,说非如来常所行法为如来常所行法,说如来常所行法为非如来常所行法,说非如来所制为如来所制,说如来所制为非如来所制,说无罪为罪,说罪为无罪,说轻罪为重罪,说重罪为轻罪,说有余罪为无余罪,说无余罪为有余罪,说粗罪为非粗罪,说非粗罪为粗罪。彼等以此十八事,诱惑而行不共布萨,行不共自恣,行不共僧伽羯磨。优波离!此为破僧也。”   (三)   “僧和合,名为僧和合者,以何为僧和合耶?”“优波离!此处有诸比丘,说非法为非法,说法为法……说非粗罪为非粗罪。彼等以此十八事,不诱惑,不行不共布萨,不行不共自恣,不行不共僧伽羯磨。优波离!此为僧和合也。”   (四)   “破和合僧者,积何耶?”“优波离!破和合僧者,积一劫住之罪过,一劫于地狱煎煮。”    破僧者恶趣     地狱住一劫    喜部众非法     不得安稳住    破和合僧者     一劫地狱煎   “若令破僧和合者,积何耶?”“优波离!若令破僧和合者,积梵福,一劫于天上受乐。”    僧伽之和合     摄受者悦乐    和合住法者     不以失安稳    令僧和合者     一劫乐天上   (五)   “有破僧者,往恶趣地狱,住一劫不得救者耶?”“优波离!有破僧者,往恶趣地狱,住一劫不得救者也。”“有破僧者,不往恶趣地狱,不住一劫而得救者耶?”“优波离!有破僧者,不往恶趣地狱,不住一劫而得救者也。”   “如何之破僧者,往恶趣地狱,住一劫而不得救耶?”“优波离!此处有比丘,说非法为法,见此为非法,见破[僧]为非法,坚持见,坚持忍,坚持喜,坚持修,唱言而令取筹,言:‘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师教,取此,信乐此!’优波离!如此破僧者往恶趣地狱,住一劫,不得救。优波离!又,有比丘,说非法为法,见此为非法,见破[僧]为法……不得救。优波离!又,有比丘,说非法为法,见此为法,于破[僧]生疑……见此为法,见破[僧]为非法……见此为法,于破[僧]生疑……于此生疑,见破[僧]为非法……于此生疑,见破[僧]为法……于此生疑,于破[僧]生疑……不得救也。”   (六)   “如何之破僧者不往恶趣地狱,不住一劫而得救耶?”“优波离!此处有比丘,说非法为法,见此为法,见破[僧]为法,不坚持见,不坚持忍,不坚持喜,不坚持修,唱言而令取筹,言:‘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师教,取此,信乐此!’优波离!如此破僧者不往恶趣地狱,不住一劫而可得救。优波离!又说法为非法……说非粗罪为粗罪,见此为法,见破[僧]为法……得救。”   ———诵品三终———   ———破僧犍度终———   此摄颂曰:    阿奴夷.著名     柔弱不出家    耕.种.灌溉水     排水.及除草    刈.收.堆.打谷     除藁.糠.簸.藏    父至于祖父     未来亦不尽    跋提.阿那律     阿难及婆咎    乃至金毗罗     释子性骄慢    憍赏弥.失通     迦休.显示之    父.人.罗祇梨     三人之共食    五事及重罪     破僧.偷兰遮    至三种八分     三非法僧诤    破僧及有无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04 册 No. 0002 犍度(第11卷-第22卷)   第八 仪法犍度   一   (一)   尔时,佛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诸客比丘着履入僧园,持伞盖入僧园,覆[头]入僧园,头上顶衣入僧园,以饮用水洗足,不敬礼年长旧比丘,不问卧坐处。   有一客比丘,取下无住精舍之楔,开门急速而入,蛇从梁上落其肩,彼恐怖而高声惊叫。诸比丘奔来,言彼比丘曰:“友!何以高声惊叫耶?”时,彼比丘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客比丘着履入僧园,持伞盖入僧园……以饮用水洗足,不敬礼年长旧比丘,不问卧坐处耶?”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诸客比丘实着履入僧园,持伞盖入僧园……不问卧坐处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为何诸客比丘着履入僧园……不问卧坐处耶?诸比丘!此令未信者……”……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制立客比丘之仪法,令客比丘如是行。”   (二)   “诸比丘!客比丘将入僧园时,应脱履放下,叩而持之,收伞盖,解开头上[覆巾],置衣于肩,善缓而入僧园。若入僧园,应观察诸旧比丘退居何处。应往诸旧比丘退居之勤行堂、廷堂、树下,于一边置钵,于一边置衣,应取适当之座而坐。应问饮用水,问洗用水,言:‘何者饮用水耶?何者洗用水耶?’若需饮用水者,即取而饮;若需洗用水者,可取洗用水而洗足。洗足时应一手泼水而一手洗足,不可以泼水之手洗足。应问拭履布而拭履。拭履时应先以干布擦,而后以湿布拭之。拭履布洗后,应置于一边。若为年长旧比丘者应敬礼,若为新参者应令敬礼。应问卧坐处,言:‘得何卧坐处耶?’应问有住、无住。应问亲近处,应问非亲近处。应问学地认定家。应问大便处。应问小便处。应问饮用水。应问洗净水。应问杖。应问僧伽之集会处,是何时入何时出。”   (三)   “若精舍无住者,应叩其门,待须臾之后,取楔,开门,立于外窥之。若精舍尘污,床置于床,小床置于小床,卧坐具积于上方,若能者应善净之。净精舍时应先取出地上之敷具,置于一边。应取床脚置于一边。应取出褥与枕置于一边,取出坐具之敷具置于一边,床放低,不摩擦门、楣而善取出置于一边,小床放低,不摩擦门、楣而善取出置于一边,取出唾壶置于一边,取出靠板置于一边。若精舍有蛛网,应观察后始拂之。门窗及屋内角落应扫除。若涂红土子之壁有尘污者,应湿杂布而拭之。若所作地是黑色有尘污者,应湿杂布而拭之。若非工作之地,应洒水而清扫之,不使精舍为尘所污。集尘应弃于一边。”   (四)   “地上之敷具应晒干、净之、拍之,搬入而设置如故。床脚应晒干、清洗,搬入而设置如故。床应晒干、净之、拍之,放低而不摩擦门及楣,善巧搬入而设置如故。小床应晒干、净之、拍之,放低而不摩擦门及楣,善巧搬入而设置如故。褥与枕应晒干、净之、拍之,搬入而设置如故。坐具之敷具应晒干、净之、拍之,搬入而设置如故。唾壶应晒干、拭之,搬入而设置如故。靠板应晒干、扫之,搬入而设置如故。”   (五)   “应收藏钵。收藏钵时应一手取钵,他手摩触床或小床后而收藏钵,钵不得置于露地。收藏上衣时应一手取上衣,他手拂衣架或衣绳,端外、襞内而收藏之。”   “若由东方吹来有尘之风即闭东窗,若由西方……由北方……由南方吹来有尘之风即闭南窗。若寒时应昼开窗夜关之,若暑时应日闭窗夜开之。”   “若僧房受灰尘所污,应清扫之。若门楼受灰尘所污,应清扫之。若勤行堂受灰尘所污,应清扫之。若火堂受灰尘所污,应清扫之。若厕房受灰尘所污,应清扫之。若无饮用水,应备之。若无洗用水,应备之。若洗净瓶无水,应注水。”   “诸比丘!此为客比丘之仪法,客比丘当如是行。”   二   (一)   尔时,旧比丘见客比丘时,不设床座,不置洗足水、足台、足布,不迎接而取钵、衣,不问要水否,不敬礼年长客比丘,不设置卧坐处。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为何旧比丘见客比丘时,不设床座……不设置卧坐处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实耶?”“世尊!实然!”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制立旧比丘之仪法,令旧比丘如是行。”   (二)   “诸比丘!旧比丘见年长客比丘时,应设座,应置洗足水、足台、足布,应迎接而取钵、衣,问要水否。若能,则应为之拭履。拭履时先以干布擦而后以湿布拭之。拭履布洗后应置于一边。应敬礼客比丘。应设卧坐处而言:‘此为汝之卧坐处。’应告有住、无住。应告亲近处。应告非亲近处。应告学地认定家。应告大便处。应告小便处。应告饮用水。应告洗净水。应告杖。应告僧伽之集会处,是何时入何时出。”   (三)   “若为新参比丘,则坐而告之:‘此处置钵,此处置上衣,坐于此处。’应告饮用水。应告洗用水。应告拭履布。应令客比丘敬礼。应告卧坐处而言:‘此是汝之卧坐处。’应告有住、无住。应告亲近处……何时出。”   “诸比丘!此为旧比丘之仪法,旧比丘当如是行。”   三   (一)   尔时,远行诸比丘不收藏木具、土具,不关门、窗,不托卧坐处而离去。因而损失木具、土具,卧坐处无护。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为何远行诸比丘……离去耶?因而木具、土具损失,卧坐处无护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制立远行比丘之仪法,令远行比丘如是行。”   (二)   “诸比丘!远行比丘应收藏木具、土具,关门、窗,托卧坐处而离去。若无比丘者当托沙弥。若无沙弥者当托守园人。若无比丘、沙弥、守园人,则应将床置于四石上,以床叠床,小床叠小床,卧坐具积于上方,收藏木具、土具,关门、窗而离去。”   (三)   “精舍若漏雨者,若能,则应修缮。或尽力令[人]修缮精舍。若如此而得者则善,若不得则于雨不漏处,将床置于四石上,以床叠床,小床叠小床,卧坐具积于上方,收藏木具、土具,关门、窗而离去。全精舍若[处处]漏雨者,若能,则搬卧坐具至村邑,或尽力令[人]将卧坐具搬至村邑。若如此而得则善,若不得则于露地,将床置于四石上,以床叠床,小床叠小床,卧坐具积于上方,收藏木具、土具,愿求可留一分,余分以草、叶覆而离去。”   “诸比丘!此为远行比丘之仪法,远行比丘当如是行。”   四   (一)   尔时,诸比丘于食堂不随喜[示谢]。众人忿怒、非难:“为何沙门释子于食堂不随喜[示谢]耶?”诸比丘闻彼众人之……非难。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于食堂随喜[示谢]。”   时,诸比丘生是念:“何人于食堂应随喜[示谢]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长老比丘于食堂随喜[示谢]。”   尔时,一群人行僧次食,具寿舍利弗乃僧伽之长老。诸比丘言:“世尊许长老比丘于食堂随喜[示谢]。”唯留具寿舍利弗一人而离去。时,具寿舍利弗谢彼众人后而独往。世尊见具寿舍利弗从远处而来,见而告具寿舍利弗曰:“舍利弗!食丰富耶?”“食丰富。然而,诸比丘唯留我一人而离去。”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四、五位长老随长老比丘,于食堂等待。”尔时,有一长老,于食堂待大小便,彼忍大便而昏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有事时,许告知次后比丘而离去。”   (二)   尔时,六群比丘上衣下裳不整齐,威仪不具足而往食堂,并由傍出而行于长老诸比丘之前,推挤长老诸比丘而坐,夺新参诸比丘之座,展僧伽梨而于屋内坐。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上衣下裳……往……坐……夺……坐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六群比丘实上衣下裳……坐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制立诸比丘之食堂仪法,令诸比丘于食堂行之。”   (三)   “若于僧园,告时至之时,则应覆三轮,遍着下裳,结腰带,叠缠僧伽梨,结纽,洗钵而持之,善缓而入村邑。不得傍出而行于诸长老比丘之前。善覆身而往屋内,善摄身而往屋内。眼应向地而往屋内,不得偏举衣而往屋内。不得戏笑而往屋内。不得高声而往屋内。不得摇身而往屋内。不得摇臂而往屋内。不得摇头而往屋内。不得叉腰而往屋内。不得覆头而往屋内。不得蹲行而往屋内。应善覆身坐于屋内。坐于屋内应善摄身。坐于屋内眼应向地。坐于屋内不得偏举衣,坐于屋内不得戏笑,坐于屋内不得高声,坐于屋内不得摇身,坐于屋内不得摇臂,坐于屋内不得摇头,坐于屋内不得叉腰,坐于屋内不得覆头,坐于屋内不得抱肩,不得推挤诸长老比丘而坐,不得夺新参比丘之座,于屋内坐不得展僧伽梨。”   (四)   “受水时两手持钵而受之,将钵放下,善缓而善洗。若有受水者,将钵放下,注水于受水器,水不得泼及受水者,水不得泼及周围诸比丘,水不得泼及僧伽梨。若无受水者,将钵放下,注水于地上,水不得泼及周围诸比丘,水不得泼及僧伽梨。受饭时两手持钵而受饭。留羹之空位。若有酥、油、加味物,长老应说:‘均等供给一切人!’恭敬而受食,想念钵而受食,应等羹而受食。受不溢钵之食。一切人未全受饭,长老不得食。”   (五)   “应恭敬而进食。应想念钵而进食。应顺次进食。应食等羹食。不得将食物堆中央而食。不得欲得更多羹、加味物,而以饭覆之。不得为己乞羹、饭而食,然病者除外。不得有嫌心而视他人之钵。不得作过大饭丸。应作圆形之食。未持近饭丸口不得开。食时手不得全入口中。不得口含饭而说话。不得将食投入口而食。不得弄散饭丸而食,不得胀颊而食。不得摇手而食。不得撒饭粒而食。不得吐舌而食。不得唼唼作声而食。不得作声而吸食。不得䑛手而食。不得䑛钵而食。不得䑛唇而食。不得以污手取水瓶。”   (六)   “一切人未食已,长老不得受水。受水时两手持钵而受之。将钵放下,善缓而洗钵。若有受水者,将钵放下,注水于受水器,水不得泼及受水者,水不得泼及周围诸比丘,水不得泼及僧伽梨。若无受水者,将钵放下,注水于地上,水不得泼及周围诸比丘,水不得泼及僧伽梨。有饭粒之钵水,不得弃于屋内。归还时,新参比丘在前,长老比丘在后。善覆身而往屋内。善摄身……不得蹲行而往屋内。   诸比丘!此为诸比丘之食堂仪法,诸比丘于食堂当如是行。”   ———诵品一终———   五   (一)   尔时,乞食诸比丘上衣下裳不整齐,威仪不具足而往乞食。不视察而入人家,不视察而出,急速而入亦急速而出,立于过远或立于过近,立之甚久,甚速而还。   有一乞食比丘,不视察而入人家,作门想而入内室。其内室有妇女,裸体仰卧。彼比丘见彼妇裸体而仰卧,见而知此非门而是内室,由内室出。彼妇之夫见彼妇裸体仰卧,见而念:此比丘染污我妇,捉打彼比丘。时,彼妇因声而醒觉,言彼夫曰:“贤夫!为何打此比丘耶?”“此比丘染污汝。”“贤夫!此比丘未染污我,此比丘无过。”如此,令放彼比丘。时,彼比丘往僧园,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为何乞食比丘上衣下裳不整齐……而往乞食,不视察……入……出……立……甚速而还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制立乞食比丘之仪法,令诸乞食比丘如是行。”   (二)   “诸比丘!乞食比丘将入村邑时,应披覆三轮,遍着下裳,结腰带,叠缠僧伽梨,结纽,将钵洗净而持之,善缓而入村邑。应善覆其身而往屋内……[同第八 仪法犍度四(三)]……不得蹲行而往屋内。入人家时应视察由此处入而由此处出。不得急速而入。不得急速而出。不得立于过远。不得立于过近。不得立之甚久。不得甚速而还。立时应观察愿与食或不愿与食,若放下业事,从座而起,摩触汤匙,摩触或放置器皿,若似欲与者,则仍站立。受食之时,以左手披僧伽梨,右手出示钵,两手持钵而受食,不得视施食者颜面。应观察欲与或不欲与羹,若摩触汤匙,摩触或放置器皿,若似欲与者,则仍站立。已受食时,应以僧伽梨覆钵,善缓而还。应善覆身而往屋内……不得蹲行而往屋内。”   (三)   “从村邑乞食先还者,应设床座,备洗足水、足台、足布,洗净盛长食器而调,备饮用水及洗用水。由村邑乞食后还者,如有余食,若欲食则食,若不欲则弃于无青草处,或沈于无虫类之水中。彼应处理床座,纳洗足水、足台、足布,洗净盛长食器而收藏之,纳饮食,扫净食堂。若见饮用水瓶、洗用水瓶、洗净瓶空无,其人即备之。若彼不能者,即以手招他[比丘],作手势令备之,因此不用言说。”   “诸比丘!此为乞食比丘之仪法,乞食比丘当如是行。”   六   (一)   尔时,众多比丘住于阿兰若。彼等不备饮用水,不备洗用水,不备火,不备钻火具,不知星宿亦不知方位。诸贼来其处,言诸比丘曰:“大德!有饮用水否?”“无!友!”“大德!有洗用水否?”“无!友!”“大德!有火否?”“无!友!”“大德!有钻火具否?”“无!友!”“大德!今日之月与何星宿合耶?”“不知!友!”“大德!此是何方位耶?”“不知!友!”时,彼贼等云:“此等无饮用水、无洗用水、无火、无钻火具、不知星宿、不知方位,此等是贼而非比丘。”殴打而去。时,彼诸比丘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制立阿兰若诸比丘之仪法,令阿兰若比丘如是行。”   (二)   “诸比丘!阿兰若比丘晨起,钵应放入袋而挂于肩,上衣载于肩,穿履,收藏木具、土具。关门、窗而出卧坐处。将入村邑,脱履放下,拍打,然后放入袋而挂于肩,披覆三轮,遍着下衣,结腰带……[同第八 仪法犍度五(二)]……不急速而还。善覆身而往屋内……不得蹲行而往屋内。”   (三)   “出村,钵放入袋而挂于肩,上衣叠后载于头上,应穿履而往。诸比丘!阿兰若比丘应备饮用水、洗用水、火、钻火具、杖,或学习部份之星宿,善巧于方位。”   “诸比丘!此为阿兰若比丘之仪法,阿兰若比丘当如是行。”   七   (一)   尔时,众多比丘于露地作衣,六群比丘于庭院逆风处拍打卧坐具,灰尘涂污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于庭院逆风处拍打卧坐具耶?使诸比丘涂污灰尘。”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六群比丘于庭院逆风处拍打卧坐具,灰尘实涂污诸比丘耶?”“世尊!实然。”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制立比丘卧坐具之仪法,诸比丘!于卧坐具令诸比丘如是行。”   (二)   “若住之精舍受灰尘所污者,若能者应清除。清扫精舍时须先将衣、钵搬出,置于一面,搬出坐具之敷具,置于一面,搬出褥、枕,放置一面。床放下,不可摩擦门、楣,善搬出而放置一面,小床放下,不可摩擦门、楣,善搬出而放置一面。搬出床脚,放置一面。搬出唾壶,放置一面。搬出靠板,放置一面,观察地上之敷具如何铺展后,搬出,放置一面。若精舍有蜘蛛网,应视察后始拂之。应清扫窗及屋角。若涂红土子之壁有尘污者,即湿杂巾而拭之。若作黑色之地有尘污者,即湿杂巾而拭之。若非工作之地,应洒水而清扫之,不使灰尘污精舍,应集尘而弃一面。不得于比丘周围拍打卧坐具,不得于精舍周围拍打卧坐具,不得于饮用水周围拍打卧坐具,不得于洗用水周围拍打卧坐具,不得于庭院逆风处拍打卧坐具,应于风下处拍打卧坐具。”   (三)   “地上之敷具应于一面晒干、净之、拍之,搬入而设置如故。床脚应于一面晒干、清洗之,搬入而设置如故。床应于一面干晒、净之、拍之,放下,不摩擦门及楣,善巧搬入而设置如故。小床应于一面晒干、净之、拍之,放下,不摩擦门及楣,善巧搬入而设置如故。褥与枕应于一面晒干、净之、拍之,搬入而设置如故。坐具之敷具应于一面晒干、净之、拍打,搬入而设置如故。唾壶应于一面晒干、拭之,搬入而设置如故。靠板应于一面晒干、扫之,搬入而设置如故。应收藏钵衣,收藏钵衣时应一手取钵,他手摩触床下或小床下后而收藏钵,钵不得置于露地。收藏上衣时应以一手取上衣,他手拂衣架或衣绳,端外、襞内而收藏。”   (四)   “若由东方吹来有灰尘之风即闭东窗,若由西方……由北方……由南方吹来有灰尘之风即闭南窗。若寒时应昼开窗而夜闭之,若暑时应昼闭窗而夜开之。”   “若僧房受灰尘所污,应清扫之。若门楼受灰尘所污,应清扫之。若勤行堂受灰尘所污,应清扫之。若火堂受尘所污,应清扫之。若厕房受灰尘所污,应清扫之。若无饮用水,应备之。若无洗用水,应备之。若洒瓶无水,应注水。”   “与年长比丘同一精舍而住,若不白年长比丘则不得与说示,不得与质问,不得读诵,不得说法,不得点灯,不得熄灯,不得开窗,不得闭窗。若与年长比丘同一经行处经行时,应随年长者而行,但不得[踏]彼僧伽梨之角。”   “诸比丘!此为比丘卧坐具之仪法,诸比丘于卧坐具当如是行。”   八   (一)   尔时,六群比丘因于[浴用]暖房为诸长老比丘所遮止,因不恭敬,多积柴薪,点火,关门而坐于门之[入]口处。诸比丘为热气所苦,不得出而昏倒。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因于[浴用]暖房为诸长老比丘……坐……昏倒。”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六群比丘因于[浴用]暖房实为诸长老比丘……坐……昏倒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因于[浴用]暖房为诸长老比丘所遮止,因不恭敬,多积柴薪而点火,点者堕恶作。诸比丘!不得闭门而坐于门之[入]口处,坐者堕恶作。”   (二)   “诸比丘!若尔,制立比丘暖房之仪法,令诸比丘于暖房如是行。”   “先往暖房者,灰尘多时,当弃灰。若暖房受灰尘所污,应清扫。若地床为灰尘所污,应清扫。若房……若门楼……若暖房堂受灰尘所污,应清扫。应捻捏细面,湿粘土,注水于水瓶。入暖房时以粘土涂面,前后披覆而入暖房。不得推挤长老比丘而坐,不得拒新参比丘坐。于暖房,若能,应服侍长老比丘。出暖房时取暖房台,前后披覆而出暖房。于水中,若能,应侍奉长老比丘。不得于诸长老比丘之前及比彼较高[处]沐浴。浴已而出者应让路于入者。凡后出暖房者,暖房若湿者,应洗之。应洗粘土瓶,收藏暖房台,灭火,关门而出。”   “诸比丘!此为比丘暖房之仪法,诸比丘于暖房当如是行。”   九   (一)   尔时,有一比丘,是婆罗门种,大便而不欲洗净,言:“谁触此不洁恶臭者耶?”彼之大便道生虫。时,彼比丘以此事告诸比丘。“汝大便而不洗净耶?”“实然!诸友!”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大便而不洗净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比丘!闻汝大便而不洗净,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大便若有水时,不得不洗净,不洗净者堕恶作。”   一〇   (一)   尔时,诸比丘于厕房随长幼而大便。诸新参比丘先来而等待,为大便所催迫,彼等强忍而昏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于厕房不应随长幼而大便,行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依到来次第而大便。”   (二)   尔时,六群比丘急促入厕房,卷裾而入,呻吟而大便,嚼杨枝而大便,于屎瓮外大便,于尿瓮外小便,于尿瓮吐唾,以粗屎橛擦除[屎],将屎橛投入屎坑,急遽出厕房,卷裾而出,作唼唼声而洗净,水留于洗净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急促入厕房……水留于洗净盘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制立诸比丘厕房之仪法,令诸比丘于厕房如是行。”   (三)   “往厕房者,外立时应謦咳,在内者亦应謦咳。衣挂于衣架、衣绳,应善缓而入厕房,不得急遽而入。不得卷裾而入,应立于安脚处卷裾。大便时不得呻吟,大便时不得嚼杨枝。不得于屎瓮外大便,不得于尿瓮外小便,不得于尿瓮吐唾,不得以粗屎橛擦刮,不得投屎橛于屎坑。应立于安脚处覆裾。不得急遽而出。不得卷裾而出,应立于洗净处之安脚处卷裾。不得作唼唼声而洗净,水不得留于洗净盘。应立于洗净处之安脚处覆裾。若厕房污秽,应洗。若屎橛箱满,应弃屎橛。若厕房受灰尘所污,应清扫。若地床受灰尘所污,应清扫。若房……若门楼受灰尘所污,应清扫。若洒瓶无水,应注水。”   “诸比丘!此为比丘厕房之仪法,诸比丘于厕房当如是行。”   一一   (一)   尔时,诸弟子不正当侍奉诸和尚。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诸弟子不正当侍奉和尚等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诸弟子实不正当侍奉诸和尚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诸弟子不正当侍奉诸和尚耶?诸比丘!此……”……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制立弟子事和尚之仪法,令弟子事和尚如是行。”   (二)   “诸比丘!弟子对和尚应正当侍奉……[参照大品第一 大犍度二五(八)~(二四)]……若和尚有病,应尽形寿侍奉,以待其痊愈。”   “诸比丘!此为弟子事和尚之仪法,弟子事和尚当如是行。”   一二   (一)   尔时,诸和尚待诸弟子不正当承事。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诸和尚待诸弟子不正当承事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诸和尚待诸弟子实不正当承事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制立和尚待弟子之仪法,令和尚待弟子如是行。”   (二)   “诸比丘!和尚待弟子应正当承事……[参照大品第一 大犍度二六(一)~(一一)]……应待其痊愈。”   “诸比丘!此为和尚待弟子之仪法,和尚待弟子当如是行。”   ———诵品二[终]———   一三   (一)   尔时,诸侍者不正当侍奉诸阿阇梨……“……[参照第八 仪法犍度一一。‘和尚’、‘弟子’改为‘阿阇梨’、‘侍者’。]……。”   一四   (一)   尔时,诸阿阇梨待侍者不正当承事……“……[参照第八 仪法犍度一二。‘和尚’、‘弟子’改为‘阿阇梨’、‘侍者’。]……。”   ———诵品三终———   此犍度有五十五事,仪法有十四事。摄颂曰:    履.伞盖.覆头     头上.饮用水    不敬礼.不问     蛇.善美.忿怒    脱.伞盖.肩.缓     退居.置衣钵    适当.问.泼.洗     干.湿.履.年长    新参.问.住人     亲近.学认定    大便.饮用水     水.杖.集会处    乃至时.须臾     污.地上敷具    出.床脚.枕褥     床.小床.唾壶    靠板.窗.屋角     红土子.黑色    非工作及尘     地上之敷具    床脚.床.小床     枕.坐具.唾壶    靠板.钵衣.地     将端以向外    乃至襞折内     东.西及南.北    寒暑及昼夜     僧房与门楼    勤行堂.火堂     厕房之仪法    饮用水.用水     瓶及洒水瓶    此客僧仪法     无比者制之    无座亦无水     乃至不迎接    及无饮用水     不敬礼.不设    善比丘忿怒     年长.座与水    迎接.饮用水     履.一面.敬礼    设.住人.亲近     学地认定.处    饮用水.用水     杖及集会处    时.新参则坐     令之敬礼.告    如理趣为上     旧比丘仪法    商主说此等     远行.木.土具    开.不托及损     以及无防护    善比丘忿怒     收藏.关.托.去    比丘及沙弥     守人.优婆塞    石.积.收及关     可能及尽力    不漏处.全漏     村邑及露地    乃至留一分     远行僧仪法    不随喜.长老     以至留.四五    大便迫昏倒     此等诸以上    是随喜仪法     六群之比丘    衣裳不整齐     无威仪.傍出    推挤诸长老     新参之比丘    以及僧伽梨     善美之忿怒    三轮.下裳.带     叠.纽.不傍出    覆身及摄身     眼向地.偏举    戏笑及高声     三种摇.叉腰    覆头及蹲行     覆身及摄身    眼向地.偏举     戏笑及低声    三种摇.叉腰     覆头及抱肩    推挤.座及展     水.放低.注入    以及受水者     周围.僧伽梨    饭.受.羹.加味     一切.不溢出    一心.想念钵     顺次.羹.中央    覆.乞.有嫌心     大.圆.口.全手    含投.散.胀颊     饭粒又吐舌    唼唼及吸食     手.钵.与䑛唇    以污之手取     一切未与水    放低和注水     受水者.周围    僧伽梨.放低     地上.饭粒.还    善覆身.蹲行     法王以制此    食堂之威仪     衣之不齐整    无仪.不视察     急速.远.近.久    急速.此乞食     应覆身而往    摄身.眼向地     偏举衣.戏笑    高声.三种摇     叉腰及覆头    蹲行并观察     急速置器.举    出示及受之     乃至不得视    受羹亦如是     僧僧伽梨覆    覆身而离去     摄身.眼向地    偏举衣.戏笑     低声.三种摇    叉腰.覆.蹲行     为先归还者    座.盛长食器     饮水.洗用水    而后归还者     欲则食.沈.收    藏.扫净.空.备     以作手势.用    乞食者仪法     饮水.洗用水    火.及钻火具     星宿.方位.贼    无一切而打     钵.肩.衣.及将    挂肩.与三轮.     遍着.阿兰若    如乞者仪法     钵.肩.衣.头.穿    饮水.洗用水     火.钻火具.杖    星宿.或部分     善巧于方位    最上师制此     阿兰若仪法    以于露地.涂     善比丘忿怒    精舍受尘污     先钵衣.褥.枕    床.小床.唾壶     靠板至窗户    屋角.红土子     黑色.非作.尘    比丘之周围     坐卧具.精舍    饮.水洗用水     此等之周围    逆风庭.风下     敷具.床脚.床    小床.枕.坐具     唾壶并靠板    钵衣.地.端外     襞折则向内    东.西及南.北     寒暑并昼夜    僧房及门楼     勤行堂.火堂    厕房.饮用水     乃至洒水瓶    年长.及说示     质问并读诵    法.灯.熄.不开     以及不得闭    随长者行之     角而不瞋怒    大雄制此等     卧坐具仪法    遮止.门.昏倒     善比丘忿怒    弃灰及暖房     地床及僧房    门楼.堂.面粉     粘土.瓶.面.前    长者及新参     高.道.湿.粘土    用台.灭而去     比丘于浴室    暖房之仪法     不洗净.长幼    顺次.急促.卷.     呻吟.杨枝.屎    尿.唾.粗.坑等     急速.卷.唼唼    留.内外謦咳     绳.乃应善缓    急遽.卷.呻吟     杨枝.屎.尿.唾    粗.坑.安脚处     急遽又是卷    安脚处唼唼     不留.覆.橛箱    乃至于厕房     地床.房.门楼    洗净瓶之水     此厕房仪法    履.杨枝.漱水     座.粥.水.洗.去    污.村.衣.带.叠     灌注水入钵    随从.及三轮     遍着.结.叠.洗    随从.不过远     取.谈.犯.先来    座.水.台.布.迎     衣.晒.等放置    损坏.襞.食.捧     饮用水.水.下    暂时.不放置     钵衣.地.端外    襞折则向内     除.藏.污.浴.冷    热.暖房.细面     粘土.随从.台    衣.细面.粘土     善.面.前.长老    侍奉.出.前.水     浴已着下衣    和尚.僧伽梨     衣.台.座.足.台    布.水.请说教     污则力净之    如是先衣钵     坐具之敷具    枕褥.床.小床     脚.唾壶.靠板    地上之敷具     蛛网.窗.红土    黑色.非工作     地上之敷具    脚.床及小床     枕褥.坐敷具    壶.靠板.钵衣     东.西及南.北    寒暑及昼夜     乃至房.门楼    勤行堂.火堂     厕房.饮用水    用水.洗净瓶     不欣喜.恶作    见.法.本日治     摩那埵.出罪    呵责及依止     驱出并下意    举罪及若行     洗.作.染料.染    反覆并返转     钵.衣.资具.剃    侍奉及承事     随从.施食.入    冢间及地方     尽形寿侍奉    此弟子仪法     和尚及教导    教诫及说示     质问.至钵.衣    资具乃至病     不成随沙门    于阿阇梨亦     如和尚仪法    于侍者亦如     弟子之仪法    乃至客比丘     旧比丘仪法    远行.随喜者     食堂.乞食者    阿兰若仪法     卧坐具仪法    暖房及厕房     和尚及弟子    阿阇梨仪法     侍者.十六章    说此十九事     仪法不圆法    则戒不圆满     若戒不清净    以及劣慧者     不得心一境    心乱非一境     则不见正法    不见正法者     则未解脱苦    若仪法圆满     则于戒圆满    戒清净有慧     则得心一境    心不乱一境     则见于正法    以见正法者     则得解脱者    有观最胜子     善圆满仪法    最胜佛教诫     由此达涅槃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04 册 No. 0002 犍度(第11卷-第22卷)   第九 遮说戒犍度   一   (一)   尔时,佛世尊住舍卫城东园鹿母堂。其时,布萨日比丘众围绕世尊而坐。时,具寿阿难于深夜之初夜分过后,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向世尊之在处合掌,白世尊曰:“世尊!夜已深,初夜分已过,比丘众已久坐,请世尊为诸比丘说波罗提木叉。”如是表白时,世尊默然。具寿阿难二次于深夜之中夜分过后,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向世尊之在处合掌,白世尊曰:“夜已深,中夜分已过,比丘众已久坐,请世尊为诸比丘说波罗提木叉。”世尊二次亦默然。具寿阿难三次于深夜之后夜分过后,将黎明时,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后夜分已过,将黎明……请世尊为诸比丘说波罗提木叉。”“阿难!会众不清净也。”   (二)   时,具寿摩诃目犍连心生是念:“世尊为何人故,言:‘阿难!会众不清净也。’耶?”时,具寿摩诃目犍连以心观察一切比丘众之心而作意。具寿摩诃目犍连见彼人破戒、恶法、不净而有招疑讶之行,隐覆所作,非沙门而称沙门,非梵行者而称梵行者,内心腐烂、漏泄,如尘芥而坐于比丘众中。见而至彼人处。至已,言彼人:“友!起!世尊见汝,不得与比丘众共住。”如是言时,彼人默然。具寿摩诃目犍连再次言彼人:“友!起……不得……共住。”彼人再次默然。具寿摩诃目犍连三次言彼人:“友!起……不得……共住。”彼人三次默然。时,具寿摩诃目犍连捉彼人之臂,令出门外后,下门楔,诣世尊处。诣已,白世尊曰:“我令彼人出,会众已清净,请世尊为诸比丘说波罗提木叉。”“目犍连!希有哉!目犍连!未曾有哉!彼愚人乃至被捉臂。”   (三)   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大海有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阿修罗于大海而欢喜。何者为八种耶?诸比丘!大海徐徐趣向,徐徐倾向,徐徐临入,无突然而成险峻。诸比丘!大海徐徐趣向,徐徐倾向,徐徐临入,无突然而成险峻者,诸比丘!此乃大海之第一希有、未曾有之法也。见此,阿修罗于大海而欢喜。诸比丘!又,大海有不超越岸之常法。诸比丘!大海有不超越岸之常法者,诸比丘!此乃大海之第二……欢喜。诸比丘!又,大海与死尸不共住,若大海有死尸,即急速运上陆地。诸比丘!大海与死尸不共住,若大海有死尸,……上陆地者,诸比丘!此乃大海之第三……欢喜。诸比丘!又,有大河,即:恒河、夜摩那河、阿夷罗跋提河、舍劳浮河、摩企河也,此等若流至大海,即弃前名号,唯称大海之名号。诸比丘!有大河……唯称大海之名号者,诸比丘!此乃大海之第四……欢喜。诸比丘!又,世间之水流入大海及空中降雨,是故大海不知有增减。诸比丘!世间之……不知者……诸比丘!此乃大海之第五……欢喜。诸比丘!又,大海乃是一味盐味。诸比丘!大海是一味盐味者,诸比丘!此乃大海之第六……欢喜。诸比丘!又,大海有甚多宝、无量宝,此中之宝,即:真珠、摩尼珠、琉璃、砗磲、璧玉、珊瑚、银、金、红玉、玛瑙也。诸比丘!大海有甚多宝……玛瑙也,诸比丘!此乃大海之第七……欢喜。诸比丘!又,大海乃大众生之住处也,此中之众生,即:提麑鱼、提麑耆罗鱼、提麑提麑耆罗鱼、阿修罗、龙、乾达婆也,大海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五百由旬身。诸比丘!大海为大众生之住处……身者,诸比丘!此乃大海之第八……欢喜。诸比丘!大海有如此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阿修罗于大海而喜欢。”   (四)   “诸比丘!如是,于此法与律中,有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诸比丘于法与律而欢喜。何者为八耶?诸比丘!譬如大海徐徐趣向,徐徐倾向,徐徐临入,无突然而成险峻,如是,诸比丘!于此法与律有渐渐学、渐渐所作、渐渐向道,无突然了知通达。诸比丘!于此法与律有渐渐学……无突然了知通达者,诸比丘!此,乃此法与律之第一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诸比丘于此法与律而欢喜。诸比丘!譬如大海有不超越岸之常法,如是,诸比丘!我为诸声闻制立之学处,我诸声闻乃至有失命之因缘,亦不逾越。诸比丘!我为诸声闻制立之学处,我诸声闻乃至有失命之因缘,亦不逾越者,诸比丘!此,乃此法与律之第二……欢喜。诸比丘!譬如大海与死尸不共住,若大海有死尸,即急速运上陆地,如是,诸比丘!若人破戒、恶法、不净而有招疑讶之行,隐覆所作,非沙门而称沙门,非梵行者而称梵行者,内心腐烂、漏泄,若有如同尘芥者,则僧伽与此不共住,急速集会而举此,彼虽坐于僧伽中,彼却远离僧伽,僧伽亦远离彼。诸比丘!若人破戒……僧伽亦远离彼者,诸比丘!此,乃此法与律之第三……欢喜。诸比丘!譬如有大河,即:恒河、夜摩那河、阿夷罗跋提河、舍劳浮河、摩企河也,此等若流至大海,即弃前名,唯称大海之名,如是,诸比丘!有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四姓,彼等离家而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出家者,弃前之姓名,唯称沙门释子之名。诸比丘!有刹帝利……名者,诸比丘!此,乃此法与律之第四……欢喜。诸比丘!譬如世间之水流入大海及空中降雨,是故,大海不知有增减,如是,诸比丘!若甚多诸比丘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是故,无余涅槃界亦不知有增减。诸比丘!若甚多……不知有增减者,诸比丘!此,乃此法与律之第五……欢喜。诸比丘!譬如大海是一味盐味,如是,诸比丘!此法与律乃是一味解脱味。诸比丘!此法与律是一味解脱味者,诸比丘!此,乃此法与律之第六……欢喜。诸比丘!譬如大海有甚多宝、无量宝,此中之宝,即:真珠、摩尼珠、琉璃、砗磲、璧玉、珊瑚、银、金、红玉、玛瑙也,如是,诸比丘!此法与律有甚多宝、无量宝,此中之宝,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也。诸比丘!此法与律有甚多宝、无量宝……八圣道也。诸比丘!此,乃此法与律之第七……欢喜。诸比丘!譬如大海乃大众生之住处也,此中之众生,即:提麑鱼、提麑耆罗鱼、提麑提麑耆罗鱼、阿修罗、龙、乾达婆也,大海如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五百由旬身,如是,诸比丘!此法与律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之众生,即:预流者、向预流果现证者、一来者、向一来果现证者、不还者、向不还果现证者、阿罗汉、向阿罗汉性者也。诸比丘!此法与律乃大众生之住处……向阿罗汉性者,诸比丘!此,乃此法与律之第八……欢喜。诸比丘!此法与律如此有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诸比丘于此法与律而欢喜。”时,世尊知此事,于此时说感兴之语:    暴雨降于隐覆者    暴雨不降显露者    故令隐覆者显露    如此暴雨不降彼   二   (一)   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我从今以后,不行布萨,不诵波罗提木叉。诸比丘!从今以后,汝等自行布萨,自诵波罗提木叉。诸比丘!如来于不清净之众会行布萨、诵波罗提木叉者,非处非机也。诸比丘!有罪者不得闻波罗提木叉,闻者堕恶作。诸比丘!若有罪者闻波罗提木叉,即许遮止其人说戒。诸比丘!应如此遮止:布萨之日,于十四日或十五日,彼人现前时,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人有罪,我遮止彼说戒,彼人现前时,不可诵波罗提木叉。’遮止说戒已。”   三   (一)   尔时,六群比丘生如是念:“任何人皆不知我等。”有罪而闻波罗提木叉。诸长老比丘知他心,告诸比丘曰:“诸友!某甲及某甲之六群比丘生如是念:‘任何人皆不知我等。’有罪而闻波罗提木叉。”   六群比丘闻:“诸长老比丘知他心,告诸比丘曰:‘诸友!某甲及某甲之六群比丘生如是念:任何人皆不知我等。有罪而闻波罗提木叉。’”彼等念:“良善比丘必先遮止我等说戒。”即先以无事无因,遮止无罪清净诸比丘说戒。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以无事无因,遮止无罪清净诸比丘说戒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六群比丘……遮止清净诸比丘说戒,真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无事无因遮止无罪清净之诸比丘说戒,遮止者堕恶作。”   (二)   “诸比丘!有一非法遮说戒,有一如法者。有二非法遮说戒,有二如法者。有三非法遮说戒,有三如法者。有四……五……六……七……八……九……十非法遮说戒,有十如法者。”   (三)   “何者为一非法遮说戒耶?以无根坏戒之故遮说戒,此为一非法遮说戒。何者为一如法遮说戒耶?以有根坏戒之故遮说戒,此为一如法遮说戒。”   “何者为二非法遮说戒耶?以无根坏戒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行之故遮说戒,此为二……何者为二如法遮说戒耶?以有根坏戒之故遮说戒,以有根坏行之故遮说戒,此为二……。”   “何者为三非法遮说戒耶?以无根坏戒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行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见之故遮说戒,此为三……何者为三如法遮说戒耶?以有根……坏见之故遮说戒,此为三……。”   “何者为四非法遮说戒耶?以无根坏戒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行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见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命之故遮说戒,此为四……何者为四如法遮说戒耶?以有根……坏命之故遮说戒,此为四……。”   “何者为五非法遮说戒耶?以无根波罗夷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僧残之故遮说戒,以无根波逸提之故遮说戒,以无根波罗提提舍尼之故遮说戒,以无根恶作之故遮说戒,此为五……何者为五如法遮说戒耶?以有根波罗夷……以有根恶作之故遮说戒,此为五……。”   “何者为六非法遮说戒耶?以无根坏戒不作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戒作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行不作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行作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见不作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见作之故遮说戒,此为六……何者为六如法遮说戒耶?以有根坏戒不作之故遮说戒……以有根坏见作之故遮说戒,此为六……。”   “何者为七非法遮说戒耶?以无根波罗夷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僧残……以……偷兰遮之故……以……波逸提之故……以……波罗提提舍尼之故……以……恶作之故……以无根恶说之故遮说戒,此为七……何者为七如法遮说戒耶?以有根波罗夷之故……以……恶说之故遮说戒,此为七……。”   “何者为八非法遮说戒耶?以无根坏戒不作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戒作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行不作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行作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见不作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见作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命不作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命作之故遮说戒,此为八……何者为八如法遮说戒耶?以有根坏戒不作之故遮说戒……以有根坏命作之故遮说戒,此为八……。”   “何者为九非法遮说戒耶?以无根坏戒不作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戒作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戒作不作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行不作……作……作不作之故遮说戒,以无根坏见不作……作……作不作之故遮说戒,此为九……何者为九如法遮说戒耶?以有根坏戒不作之故遮说戒……以有根坏见作不作之故遮说戒,此为九……。”   “何者为十非法遮说戒耶?犯波罗夷者不坐于众会,波罗夷说非未了,舍戒者不坐于众会,舍戒论非未了,随顺如法和合,不违逆如法和合,违逆如法和合说非未了,于坏戒无见、闻、疑,于坏行无见、闻、疑,于坏见无见、闻、疑,此为十……。何者为十如法遮说戒耶?犯波罗夷者坐于众会,波罗夷说未了,舍戒者坐于众会,舍戒论未了,不随顺如法和合,违逆如法和合,违逆如法和合说未了,于坏戒有见、闻、疑,于坏行有见、闻、疑,于坏见有见、闻、疑,此为十如法遮说戒。”   (四)   “何者为犯波罗夷者坐于众会耶?诸比丘!此处有犯波罗夷法之相、表、徴,有比丘,见比丘犯波罗夷法之相、表、徴。或比丘虽未见犯波罗夷法之比丘,但他比丘告比丘,言:‘友!某甲比丘犯波罗夷法。’或比丘未见犯波罗夷法之比丘,亦非他比丘告比丘,曰:‘友!某甲比丘犯波罗夷法。’彼告比丘曰:‘友!我犯波罗夷法。’诸比丘!比丘若欲者,依彼见、闻、疑,于十四日或十五日之布萨日,彼人现前时,于僧伽中应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人犯波罗夷法,我遮彼说戒,彼现前时,不得诵波罗提木叉。’如法遮说戒也。遮比丘说戒,若有十障碍之一者,众会起而散去,[谓:]王之障碍、贼之障碍、火之障碍、水之障碍、人之障碍、非人之障碍、猛兽之障碍、蛇之障碍、命之障碍、梵行之障碍也。诸比丘!比丘若欲者,于其住处或于任何住处,彼人现前时,于僧伽中应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人之波罗夷说未了,彼事未决定。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决定彼事。’如此而得则善,若不得,则于十四日或十五日之布萨日,彼人现前时,于僧伽中应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人之波罗夷说未了,彼事未决定,我遮彼说戒,彼现前时,不得诵波罗提木叉。’如法遮说戒也。”   (五)   “何者为舍戒者坐于众会耶?诸比丘!此处有舍戒之相、表、徴,有比丘,见舍戒比丘之相、表、徴。若比丘虽未见舍戒之比丘,他比丘告比丘,曰:‘友!某甲比丘舍戒。’或比丘未见舍戒之比丘,亦非他比丘告比丘,曰:‘友!某甲比丘舍戒。’彼告比丘曰:‘友!我舍戒。’诸比丘!比丘若欲者,依彼见、闻、疑,于十四日或十五日之布萨日,彼人现前时,于僧伽中应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舍学,我遮彼说戒,彼现前时,不得诵波罗提木叉。’如法遮说戒也。遮比丘说戒,若有十障碍之一者,众会起而散去,[谓:]王之障碍……梵行之障碍也。诸比丘!比丘若欲者,于其住处或于任何住处,彼人现前时,于僧伽中应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之舍戒说未了,彼事未决定。若僧伽机熟,僧伽应决定彼事。’如此得则善,若不得,则于十四日或十五日之布萨日,彼人现前时,于僧伽中应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之舍戒说未了,彼事未决定,我遮彼说戒,彼现前时,不得诵波罗提木叉。’如法遮说戒也。”   (六)   “何者为不随顺如法和合耶?诸比丘!此处有不随顺如法和合之相、表、徴,有比丘,见有不随顺如法和合比丘之相、表、徴。或比丘虽未见不随顺如法和合之比丘,但他比丘告比丘,曰:‘友!某甲比丘不随顺如法和合。’或比丘未见不随顺如法和合之比丘,亦非他比丘告比丘,曰:‘友!某甲比丘不随顺如法和合。’彼告比丘曰:‘友!我不随顺如法和合。’诸比丘!比丘若欲者,依彼见、闻、疑,于十四日或十五日之布萨日,彼人现前时,于僧伽中应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不随顺如法和合,我遮彼说戒,彼现前时,不得诵波罗提木叉。’如法遮说戒也。”   (七)   “何者为违逆如法和合耶?诸比丘!此处有违逆如法和合之相、表、徴,有比丘,见有违逆如法和合比丘之相、表、徴。或……[同上]告……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违逆如法和合,我遮彼说戒,彼现前时,不得诵波罗提木叉。’如法遮说戒也。遮比丘说戒时,若有十障碍……[同第九 遮说戒犍度三(五)。‘舍戒说’改为‘违逆如法和合’。]……‘……彼现前时,不得诵波罗提木叉。’如法遮说戒也。”   (八)   “何者为于坏戒有见、闻、疑耶?诸比丘!此处有相、表、徴,于坏戒有见、闻、疑,有比丘,见于坏戒有见、闻、疑之比丘,其有相、表、徴。或比丘虽未见于坏戒有见、闻、疑之比丘,他比丘告比丘,曰:‘友!某甲比丘于坏戒有见、闻、疑。’或比丘未见于坏戒有见、闻、疑之比丘,亦非他比丘告比丘,曰:‘友!某甲比丘于坏戒有见、闻、疑。’彼告比丘曰:‘友!我于坏戒有见、闻、疑。’诸比丘!比丘若欲者,依彼见、闻、疑,……应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于坏戒有见、闻、疑,我遮彼说戒,彼现前时,不得诵波罗提木叉。’如法遮说戒也。”   (九)   “何者为于坏行有见、闻、疑耶?诸比丘!此处……[同上]……何者为于坏见有见、闻、疑耶?诸比丘!此处……[同上]……如法遮说戒也。   此为十如法遮说戒。”   ———诵品一终———   四   (一)   时,具寿优波离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于一面。于一面坐已,具寿优波离白世尊:“欲自取事之比丘,具足几何者,可自取事耶?”   “优波离!欲自取事之比丘,若具足五分者,可自取事。优波离!欲自取事之比丘,应如是观察:‘我欲自取事,此自取事是时?非时否?’优波离!若比丘观察时,知:‘自取事,此乃非时,非时也。’优波离!不可自取事。优波离!若比丘观察时,如此知:‘自取事,乃是时,而非非时。’优波离!彼比丘更应观察:‘我欲自取事,自取事是时耶?非时耶?’优波离!若比丘观察时,如此知:‘自取事不实而非实。’优波离!不可自取事。优波离!若比丘观察时,如此知:‘自取事实而非不实。’优波离!彼比丘更应观察:‘我欲自取事,自取事有利益耶?无利益耶?’优波离!若比丘观察时,如此知:‘自取事无利益而非有利益。’优波离!不可自取事。优波离!若比丘观察时,如此知:‘自取事有利益,非无利益。’优波离!彼比丘更应观察:‘我自取事,得如法如律同见相亲之诸比丘为我朋党否?’优波离!若比丘观察时,如此知:‘我自取事,不得如法如律同见相亲之诸比丘为我朋党。’优波离!不可自取事。优波离!若比丘观察时,如此知:‘我自取事,得如法如律同见相亲之诸比丘为我朋党。’优波离!彼比丘更应观察:‘我自取事,因此,僧伽生起诉讼、斗诤、争论、诤议,破僧伽,僧伽蒙尘垢,令僧伽别住,令僧伽别异耶?’优波离!若比丘观察时,如此知:‘我自取事,因此,僧伽生起诉讼……令僧伽别异。’优波离!不可自取事。优波离!若比丘观察时,如此知:‘我自取事,因此,僧伽不生起诉讼……不令僧伽别异。’优波离!可自取事。   优波离!如此具足五分而自取事者,其后不生追悔。”   五   (一)   “诘难比丘若欲诘难他人,于内观察几何之法后可诘难他人耶?”   “优波离!诘难比丘若欲诘难他人,于内观察五法后可诘难他人。优波离!诘难比丘若欲诘难他人,应如是观察:‘我身行清净耶?具足清净、无瑕、无过之身行耶?我有此法否?’优波离!若比丘身行不清净,不具足清净、无瑕、无过之身行者,有人将言彼,曰:‘具寿!若愿,且学身行!’优波离!又,诘难比丘若欲诘难他人,应如是观察:‘我语行清净耶?具足清净、无瑕、无过之语行耶?我有此法否?’优波离!若比丘语行不清净,不具足清净、无瑕、无过之语行者,有人将言彼,曰:‘具寿!若愿,且学语行!’优波离!又,诘难比丘若欲诘难他人者,应如是观察:‘我于同梵行者,修无碍之慈心耶?我有此法否?’优波离!若比丘于同梵行者,未修无碍之慈心者,有人将言彼,曰:‘具寿!若愿,且于同梵行者修慈心!’优波离!又,诘难比丘若欲诘难他人者,应如是观察:‘我多闻、持所闻而积所闻否?于初善、中善、后善,具足义理文句,赞叹纯一清净圆满梵行,多闻持法,以忆语,以观意,以见而善通达耶?我有此法否?’优波离!若比丘非多闻而持所闻……非多闻、持,非以忆语,非以观意,非以见而善通达者,有人将言彼,曰:‘具寿!若愿,且习阿含!’优波离!又,诘难比丘若欲诘难他人者,应如是观察:‘我善审知、善分别、善转、善依经文、善决择两部波罗提木叉否?我有此法否?’优波离!若比丘非善审知、善分别……善决择两部波罗提木叉者,被问:‘友!此,世尊说于何处耶?’而不能答者,有人将言彼,曰:‘具寿!若愿,且习律!’优波离!诘难比丘若欲诘难他人,于内观察如此五法后可难诘他人。”   (二)   “诘难比丘若欲诘难他人,于内修几何之法后可诘难他人耶?”   “优波离!诘难比丘若欲难诘他人,于内修五法后可诘难他人。[谓:]‘我以时说而不以非时,以实说而不以非实,以柔软说而不以粗暴,以有利益说而不以无利益,有慈心而说,不以瞋心。’优波离!诘难比丘若欲诘难他人,于内修如此五法后可诘难他人。”   (三)   “世尊!于非法诘难比丘,应以几何之相令追悔耶?”   “优波离!于非法诘难比丘,应以五相令追悔。[谓:]‘具寿!汝以非时诘难而非以时,应追悔。汝以不实诘难而非以实,应追悔。汝以粗暴诘难而非以柔软……以无利益诘难而非以有利益……有瞋心诘难而非以慈心,应追悔。’优波离!于非法诘难比丘,应以如此五相令追悔。此故如何?为不令他比丘思惟以不实被诘难。”   (四)   “世尊!于非法被诘难比丘,应以几何之相令勿追悔耶?”   “优波离!于非法被诘难比丘,以五相令勿追悔。[谓:]‘具寿!以非时被诘难而非时,勿追悔……有瞋心诘难而非以慈心,勿追悔。’优波离!于非法被诘难比丘,以如此五相当令勿追悔。”   (五)   “世尊!于如法诘难比丘,应以几何之相令勿追悔耶?”   “优波离!于如法诘难比丘,应以五相令勿追悔。[谓:]‘具寿!汝以时诘难而非以非时,勿追悔……有慈心诘难而非有瞋心,勿追悔。’优波离!于如法诘难比丘,以如此五相,当令勿追悔。此故如何?为令他比丘思惟以实而被诘难。”   (六)   “世尊!于如法被诘难比丘,应以几何之相令追悔耶?”   “优波离!于如法被诘难比丘,应以五相令追悔。[谓:]‘具寿!被以时诘难而非以非时,应追悔……被有慈心诘难而非有瞋心,应追悔。’优波离!于如法被诘难比丘,应以如此五相令追悔。”   (七)   “诘难比丘若欲诘难他人,于内以几何之法作意后,可诘难他人耶?”   “优波离!诘难比丘若欲诘难他人,于内以五法作意后,可诘难他人。[谓:]有慈悲、寻觅利益、有哀愍、超越罪、尊重律也。优波离!诘难比丘若欲诘难他人,于内以如此五法作意后,可诘难他人。”   “被诘难比丘应住几何之法耶?”   “优波离!被诘难比丘应住二法,[谓:]真实及无忿也。”   ———诵品二终———   此犍度有三十事。摄颂曰:    于布萨之时     恶比丘不去    目犍连遮遣     弹指.圣者教    趋向及渐学     常法.不逾越    僧伽.举死尸     诸河弃名.河    般涅槃.一味     解脱.多.法律    乃众生.八辈     海喻诵教德    于布萨说戒     人皆不知我    不先.忿怒之     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     乃至戒.行.见    及命等四分     波罗夷.僧残    乃至波逸提     波罗提舍尼    恶作等五分     戒.行坏不作    作.六分.随应     波罗夷.僧残    兰遮.波逸提     波罗提舍尼    恶作及恶说     坏戒.坏见命    八作.不作.戒     行.见.不作.作    乃至作不作     此依如实理    以说为九种     波罗夷.未了    舍戒及随顺     违逆.违逆说    坏戒.行坏见     以至见闻疑    十种应知此     比丘观比丘    观之告他人     以清净而说    以遮止说戒     有障碍则散    王.贼.火.水.人     非人.猛兽.蛇    命乃至梵行     十随一.其处    及其他住处     如法与非法    如是道而知     时.实.得益.有    身.语.慈.多闻     真实.两戒本    以时.实.柔软     利益.慈诘难    依非法.追悔     应以如此除    如法诘难者     如法被诘难    免除其追悔     慈悲.利.哀愍    超越及尊重     佛说诘难道    于被诘难人     真实且无恨    应有此法性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04 册 No. 0002 犍度(第11卷-第22卷)   第十 比丘尼犍度   一   (一)   尔时,佛世尊住释迦国迦毗罗卫城尼拘律园。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立于一面。于一面立已,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白世尊:“善哉!世尊!愿女人得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中离家而出家。”“止!瞿昙弥!勿乐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中离家而出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二次白世尊:“世尊!愿……出家。”“止!瞿昙弥!勿乐……出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三次……“止!瞿昙弥!勿乐……出家。”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知:]“世尊不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中离家而出家。”而苦恼悲叹,流泪,啼哭,敬礼世尊,右绕而去。   (二)   时,世尊随意间住迦毗罗卫城后,向毗舍离城游行,次第游行至毗舍离城。于此,世尊住毗舍离城大林重阁堂。   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落发,着袈裟衣,与众多释迦女子俱,向毗舍离城游行,次第游行至毗舍离城大林重阁堂。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足肿、身涂砂尘、苦恼悲叹、流泪、啼哭而立于屋门外。具寿阿难见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之足肿、身涂砂尘、苦恼悲叹、流泪、啼哭而立于屋门外。见而言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瞿昙弥!为何汝足肿……啼哭而立于屋门外耶?”“大德阿难!世尊不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中离家而出家。”“然!瞿昙弥!于此处稍待须臾,我诣请世尊令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中离家而出家。”   (三)   时,具寿阿难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于一面。于一面坐已,具寿阿难白世尊:“世尊!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足肿……啼泣而立于屋门外,言:‘世尊不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中离家而出家。’善哉!世尊!愿女人得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中离家而出家。”“止!阿难!勿乐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中离家而出家。”具寿阿难二次白世尊:“善哉!世尊!愿……出家。”“止!阿难!勿乐……出家。”具寿阿难三次白世尊:“止!阿难!勿乐……出家。”时,具寿阿难[知:]“世尊不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中离家而出家。”[阿难思惟:]“我宜以其他之方便,请求世尊许女人……出家。”时,具寿阿难白世尊,曰:“女人若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中离家而出家者,可得现证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耶?”“阿难!女人若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中离家而出家者,可得现证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世尊!女人若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中……可得现证……阿罗汉果者,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多施恩于世尊,是世尊之姨母、保母、养母、哺乳母,生母命终以来,与世尊喂乳。愿令女人得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中离家而出家。”   (四)   “阿难!若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受八敬法,即以此为其具足戒。[谓:]比丘尼虽受具足戒百岁,但应敬礼、迎送、合掌、恭敬今日受具足戒之比丘,尊敬、尊重、奉行、赞叹此法,尽形寿不得犯。比丘尼不得住无比丘之住处……此法……不得犯。比丘尼每半月应向比丘众请二法,问布萨及往教诫也……此法……不得犯。比丘尼若雨安居已,于两众,依见、闻、疑三事当行自恣……此法……不得犯。比丘尼若犯尊法,于两众,半月应行摩那埵……此法……不得犯。式叉摩那于二年学六法,学已,于两众,当请具足戒,……此法……不得犯。比丘尼不论何事由,不得骂詈、诽谤比丘,……此法……不得犯。从今以后,比丘尼不可训诫比丘,比丘可训诫比丘尼,……此法……不得犯。阿难!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若受如此八敬法,即以此为其具足戒。”   (五)   时,具寿阿难于世尊处受八敬法之教,至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处。至已,言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曰:“瞿昙弥!汝若受八敬法,即以此为汝之具足戒。[谓:]比丘尼虽受具足戒百岁,但应敬礼……今日受具足戒之比丘……比丘可训诫比丘尼……此法……不得犯。瞿昙弥!汝若受如此八敬法,即以此为汝之具足戒。”“尊者阿难!如青年、少年之男女,爱好庄饰者,洗头,得优钵罗华鬘、婆师华鬘、阿希物多华鬘,以两手受而置于头上,如此,阿难!我受此八敬法,尽形寿不犯。”   (六)   时,具寿阿难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于一面。于一面坐已,具寿阿难白世尊,曰:“世尊!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已受八敬法,世尊之姨母已受具足戒。”“阿难!若女人不得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中离家而出家者,阿难!梵行久住,正法住一千年!阿难!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中离家而出家故,阿难!今梵行不久住,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阿难!譬如女多男少之家,盗贼、夜盗易侵入,如此,阿难!若于法与律中,女人得离家而出家者,此梵行不久住。阿难!譬如成就之稻田,名白霉之疫病生时,彼稻田不久住,如此,阿难!若于法与律中,女人得离家而出家者,此梵行不久住。阿难!譬如成就之甘蔗田,名莤霉之疫病生时,彼甘蔗田不久住,如此,阿难!若……不久住。阿难!譬如人为使大池之水不氾滥而豫设防堤,阿难!如此,我为诸比丘尼豫制八敬法,尽形寿令不得犯。”   ———比丘尼八敬法终———   二   (一)   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立于一面。于一面立已,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白世尊,曰:“世尊!我于此诸释女中,应如何为之耶?”时,世尊说法而教示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令欢喜。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礼敬世尊,右绕而去。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比丘尼随比丘而受具足戒。”   (二)   时,彼诸比丘尼言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曰:“尊尼未受具足戒,我等已受具足戒。世尊如此制立:‘比丘尼应随比丘而受具足戒。’”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至具寿阿难处。至已,敬礼具寿阿难,立于一面。于一面立已,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言具寿阿难,曰:“大德阿难!彼诸比丘尼如此言:‘尊尼未受具足戒,我等已受具足戒。世尊如此制立:比丘尼应随比丘而受具足戒。’”时,具寿阿难诣世尊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于一面。于一面坐之具寿阿难白世尊,曰:“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言:‘大德阿难!彼诸比丘尼……制……。’”“阿难!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已受八敬法,以此为受具足戒。”   三   (一)   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至具寿阿难处。至已,敬礼具寿阿难,立于一面。于一面立已,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言阿难:“大德阿难!我向世尊请求一愿,愿世尊许比丘、比丘尼俱,随长幼而敬礼、迎送、合掌、恭敬。”时,具寿阿难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于一面坐已,具寿阿难白世尊,曰:“世尊!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如此言:‘大德阿难!……许……。’”“阿难!如来许于女人敬礼、迎送、合掌、恭敬,乃非处非机。阿难!彼有邪说法之诸外道,于女人不敬礼、迎送、合掌、恭敬,何况如来,岂能许于女人敬礼、迎送、合掌、恭敬乎。”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于女人不得敬礼、迎送、合掌、恭敬,行者堕恶作。”   四   (一)   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立于一面。于一面立已,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白世尊:“世尊!比丘尼之学处有与比丘共通者,于彼学处,我等如何为之耶?”“瞿昙弥!比丘尼之学处与比丘共通者,应如诸比丘之所学而学其学处!”“比丘尼之学处有与比丘不共通者,于彼学处,我等应如何为之耶?”“瞿昙弥!比丘尼之学处与比丘不共通者,随所制之学处而学之!”   五   (一)   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立于一面。于一面立已,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白世尊,曰:“愿世尊略说教法,我闻世尊之法已,独住于寂静、不放逸、热心、精进。”“瞿昙弥!若汝所知之法,此法资长贪欲而不资长离贪、资长系缚而不资长离系、资长积集而不资长损减、资长多欲而不资长少欲、资长不满足而不资长满足、资长聚会而不资长闲寂、资长懈怠而不资长精勤、资长难养而不资长易养者,瞿昙弥!应知此非法、非律、非师教。瞿昙弥!若汝所知之法,此法资长离贪而不资长贪欲、资长离系而不资长系缚、资长损减而不资长积集、资长少欲而不资长多欲、资长满足而不资长不满足、资长闲寂而不资长聚会、资长精勤而不资长懈怠、资长易养而不资长难养者,瞿昙弥!应知此是法、是律、是师教。”   六   (一)   尔时,无人为诸比丘尼诵波罗提木叉。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为诸比丘尼诵波罗提木叉。”时,诸比丘尼生是念:“谁应为诸比丘尼诵波罗提木叉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诸比丘为诸比丘尼诵波罗提木叉。”   尔时,诸比丘至诸比丘尼之住房,为诸比丘尼诵波罗提木叉。众人忿怒、非难:“此乃彼等之妇,此乃彼等之情妇,今彼等与彼女等共娱乐。”诸比丘闻彼众人之忿怒、非难。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诸比丘不得为诸比丘尼诵波罗提木叉,诵者堕恶作。诸比丘!许诸比丘尼为诸比丘尼诵波罗提木叉。”诸比丘尼不知诵波罗提木叉。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诸比丘教诸比丘尼诵波罗提木叉。”   (二)   尔时,诸比丘尼不忏悔罪。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诸比丘尼不可不忏悔罪,不忏悔者堕恶作。”诸比丘尼不知忏悔。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诸比丘教诸比丘尼忏悔。”时,诸比丘生是念:“谁应受纳诸比丘尼之罪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诸比丘受纳诸比丘尼之罪。”   尔时,诸比丘尼于街路、巷路、四衢道见比丘,钵置于地,偏袒,胡跪,合掌而忏悔罪。众人忿怒、非难:“此乃诸比丘之妇,此乃诸比丘之情妇,夜等闲而今示谢。”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诸比丘不得受纳诸比丘尼之罪,受纳者堕恶作。诸比丘!许诸比丘尼受纳诸比丘尼之罪。”诸比丘尼不知受纳罪。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诸比丘教诸比丘尼受纳罪。”   (三)   尔时,无人为诸比丘尼行羯磨。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为诸比丘尼行羯磨。”   时,诸比丘生是念:“谁应为诸比丘尼行羯磨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诸比丘为诸比丘尼行羯磨。”   尔时,已受羯磨之诸比丘尼于街路、巷路、四衢道见比丘,钵置于地,偏袒,胡跪,合掌而谢,思:“应如此为。”众人忿怒、非难:“此乃诸比丘之妇,此乃诸比丘之情妇,夜等闲而今示谢。”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诸比丘不得为诸比丘尼行羯磨,行者堕恶作。诸比丘!许诸比丘尼为诸比丘尼行羯磨。”诸比丘尼不知行羯磨。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诸比丘教诸比丘尼行羯磨。”   七   (一)   尔时,诸比丘尼于僧伽中生起诉讼、斗诤、诤论,互相以舌锋冲突而住,不能灭彼诤事。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诸比丘灭诸比丘尼之诤事。”   尔时,诸比丘灭诸比丘尼之诤事,灭彼诤事时,有与羯磨之诸比丘尼及犯罪之诸比丘尼。诸比丘尼言:“尊者!愿为诸比丘尼行羯磨,请受纳诸比丘尼之罪!世尊制立:‘诸比丘应灭诸比丘尼之诤事。’”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诸比丘为诸比丘尼定羯磨,委任诸比丘尼,令诸比丘尼行诸比丘尼之羯磨;诸比丘定诸比丘尼之罪,委任诸比丘尼,令诸比丘尼受纳诸比丘尼之罪。”   八   (一)   尔时,莲华色比丘尼之随从比丘尼随侍世尊七年,学习律,忘念,随所受而忘。彼比丘尼闻:“世尊欲往舍卫城。”时,彼比丘尼生是念:“我随侍世尊七年,学习律,忘念,随所受而忘,女人难尽形寿随侍师。我应如何为之耶?”时,彼比丘尼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诸比丘教诸比丘尼律。”   ———诵品一终———   九   (一)   时,世尊随意间住毗舍离城后,向舍卫城游行,次第游行至舍卫城。于此,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六群比丘以污水洒诸比丘尼,欲令爱着己等。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不得以污水洒诸比丘尼,洒者堕恶作。诸比丘!许行责罚彼诸比丘。”时,诸比丘生是念:“应如何行责罚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可使彼比丘不得受比丘尼之礼敬。”   尔时,六群比丘露身、露腿、露生支而示诸比丘尼,粗语与诸比丘尼交往,欲令爱着己等。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不得露身、露腿、露生支而示诸比丘尼,不得以粗语与诸比丘尼交往,交往者堕恶作。诸比丘!许行责罚彼比丘。”时,诸比丘生是念:“应如何行责罚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可使彼比丘不得受比丘尼之礼敬。”   (二)   尔时,六群比丘尼以污水洒诸比丘,欲令爱着己等。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以污水洒诸比丘,洒者堕恶作。诸比丘!许行责罚彼比丘尼。”时,诸比丘生是念:“应如何行责罚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行禁止。”行禁止而不受。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遮止教诫。”   尔时,六群比丘尼露身、露乳、露腿、露生支而示诸比丘,以粗语与诸比丘交往,欲令爱着己等。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等不得露身、露乳、露腿、露生支而示诸比丘,不得以粗语与诸比丘交往,交往者堕恶作。诸比丘!许行责罚彼比丘尼。”时,诸比丘生是念:“应如何行责罚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行禁止。”行禁止而不受。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遮止教诫。”   (三)   时,诸比丘生是念:“可不可与被遮止教诫之比丘尼俱行布萨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与被遮止教诫之比丘尼俱行布萨,乃至灭彼诤事。”   尔时,具寿优陀夷遮止教诫而游行。诸比丘尼忿怒、非难:“何以具寿优陀夷遮止教诫而游行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遮止教诫而不得游行,游行者堕恶作。”   尔时,诸愚痴暗昧者遮止教诫。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愚痴暗昧者不得遮止教诫,遮止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无事无因遮止教诫。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无事无因不得遮止教诫,遮止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遮止教诫而不与决定。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遮止教诫而不得不与决定,不与者堕恶作。”   (四)   尔时,诸比丘尼不往[受]教诫。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不往[受]教诫,不往者应如法治之。”   尔时,比丘尼众全往[受]教诫。众人忿怒、非难:“此乃彼等之妇,此乃彼等之情妇;今彼等与彼女等俱娱乐。”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众不得全往[受]教诫,往者堕恶作。诸比丘!许四、五位比丘尼往[受]教诫。”   尔时,四、五位比丘尼往[受]教诫。众人忿怒、非难:“此……娱乐。”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四、五位比丘尼不得往[受]教诫,往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二、三位比丘尼往[受]教诫。”   “至一比丘处,偏袒,礼足,胡跪,合掌,应如是唱言:‘尊者!比丘尼众礼比丘众足,欲乞受教诫,令比丘尼众得受教诫!’彼比丘至说戒者处,应如此唱言:‘尊者!比丘尼众礼比丘众足,欲乞受教诫,令诸比丘尼得受教诫。’说戒者应言:‘有选任教诫比丘尼众之比丘耶?’若有选任教诫比丘尼众之比丘者,说戒者应言:‘某甲比丘被选任为教诫比丘尼,比丘尼众应往彼处。’若无选任教诫比丘尼众之比丘者,说戒者应言:‘何具寿能教诫诸比丘尼耶?’若有能教诫比丘尼而八分具足者,选任而后应言:‘某甲比丘被选任为教诫比丘尼,比丘尼众应往彼处。’若无能教诫诸比丘尼者,说戒者应言:‘无被选任为教诫比丘尼之比丘,比丘尼众应谨慎而精进。’”   (五)   尔时,诸比丘不行教诫。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不行教诫,不行者堕恶作。”   尔时,有一比丘,愚痴。诸比丘尼至彼处,言:“尊者!请行教诫!”“姊妹!我愚痴也,如何行教诫耶?”“尊者!请行教诫,世尊如此制立:‘比丘应行教诫比丘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除愚痴者外,许余者行教诫。”   尔时,有一比丘,害病。诸比丘尼至彼处,言:“尊者!请行教诫!”“姊妹!我病,如何行教诫耶?”“尊者!请行教诫,世尊如此制立:‘除愚痴者外,余者应行教诫。’”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除愚者及病者外,许余者行教诫。”   尔时,有一远行比丘。诸比丘尼至彼处,言:“尊者!请行教诫!”“姊妹!我是远行者,如何行教诫耶?”“尊者!请行教诫,世尊如此制立:‘除愚者及病者外,余者应行教诫。’”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除愚者、病者及远行者外,许余者行教诫。”   尔时,有一比丘,住林中。诸比丘尼至彼处而言:“尊者!请行教诫!”“姊妹!我住林中,如何行教诫耶?”“尊者!请行教诫,世尊如此制立:‘除愚者、病者及远行者外,余者应行教诫。’”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阿兰若比丘约定于彼处而行教诫。”   尔时,诸比丘行教诫而不说。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不说教诫,不说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行教诫而不尽责任。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不尽责任教诫,不尽责任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与诸比丘尼约而不往。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与比丘尼约而不往,不往者堕恶作。”   一〇   (一)   尔时,诸比丘尼着长带,依此而挠胁。众人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之诸在家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着长带,著者堕恶作。诸比丘!许比丘尼挠一匝之带。不得挠胁,挠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尼以竹布挠胁,或以皮布挠胁,或以白布挠胁,或以白布条挠胁,或以[有]褶白布挠胁,或以朱罗布挠胁,或以朱罗条挠胁,或以[有]褶朱罗挠胁,或以丝条挠胁,或以[有]褶丝挠胁。众人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之诸在家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以竹布挠胁,不得以皮布挠胁,不得以白布挠胁,不得以白布条挠胁,不得以[有]褶白布挠胁,不得以朱罗布挠胁,不得以朱罗条挠胁,不得以[有]褶朱罗挠胁,不得以丝条挠胁,不得以[有]褶丝挠胁,挠者堕恶作。”   (二)   尔时,诸比丘尼以牛胫骨令摩擦背,以牛颚骨令按摩背、手、手背、足、足背、腿、脸、齿龈。众人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之诸在家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以牛胫骨令摩擦背,不得以牛颚骨令按摩背、手、手背、足、足背、腿、脸、齿龈,令按摩者堕恶作。”   (三)   尔时,六群比丘尼涂脸、摩擦脸、粉饰脸,以雄黄彩饰脸、染四肢、染脸、染四肢及脸。众人忿怒、非难:“……在家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涂脸、摩擦脸、粉饰脸,不得以雄黄彩饰脸、染四肢、染脸、染四肢及面,染者堕恶作。”   (四)   尔时,六群比丘尼刺青、黥面、窥窗外、伸出半身于门外而立、令演舞蹈、蓄淫女、设酒铺、设肉肆、营市肆、行金融、行商贾、蓄奴、蓄贱女、蓄仆、蓄婢、蓄畜类、卖蔬菜、持刀欛。众人忿怒、非难:“……在家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刺青、黥面、窥窗外、伸出半身于门外而立、令演舞蹈、蓄淫女、设酒铺、设肉肆、营市肆、行金融、行商贾、蓄奴、蓄贱女、蓄仆、蓄婢、蓄畜类、卖蔬菜、持刀欛,持者堕恶作。”   (五)   尔时,六群比丘尼着全青衣、全黄衣、全红衣、全茜色衣、全黑衣、全红蓝色衣、全落叶色衣、无用断片缘之衣、有长缘之衣、有华缘之衣、有蛇首缘之衣、衬衣、树皮衣。众人忿怒、非难:“……在家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着全青衣、全黄衣……衬衣、树皮衣,著者堕恶作。”   一一   (一)   尔时,有一比丘尼,将死而言:“我死后,我之资具归于僧伽。”于此,诸比丘及诸比丘尼相争,曰:“属我等!”“属我等!”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比丘尼将死而言:‘我死后,我之资具归于僧伽。’于此,比丘众非拥有者,乃属比丘尼众。诸比丘!若式叉摩那……沙弥尼将死……于此,比丘众非拥有者,乃属比丘尼众。诸比丘!若比丘将死……于此,比丘尼非拥有者,此,乃属比丘众。诸比丘!若沙弥……优婆塞……优婆夷……或余人将死而言:‘我死后,我之资具归于僧伽。’于此,比丘尼众非拥有者,乃属比丘众。”   一二   (一)   尔时,有一摩罗女,于比丘尼中出家,彼女于街道见弱力之比丘,用肩头冲撞而令转。诸比丘忿怒、非难:“何以比丘尼冲撞比丘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冲撞比丘,冲撞者堕恶作。诸比丘!许比丘尼见比丘时应远避而让路。”   一三   (一)   尔时,有一妇女,丈夫不在时,因情夫而妊娠,彼女堕胎,对常教化之比丘尼言:“请将此胎儿置于钵中持去!”时,彼比丘尼将彼胎儿置于钵中,用僧伽梨覆藏而持去。尔时,有一乞食比丘,发愿:“我初得之食,不与比丘或比丘尼则不食也。”时,彼比丘见彼比丘尼而言:“姊!请受食!”“尊者!止!”二次……三次彼比丘言彼比丘尼……“尊者!止!”“姊!我发愿:‘我初得之食,不与比丘或比丘尼则不食也。’姊!请受食!”时,彼比丘尼为彼比丘所迫,而出示钵,曰:“汝看!钵中有胎儿,勿告任何人!”时,彼比丘忿怒、非难:“何以比丘尼将胎儿置于钵中而持去耶?”时,彼比丘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比丘尼将胎儿置于钵中而持去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将胎儿置于钵中而持去,持者堕恶作。诸比丘!许比丘尼见比丘者,应出示钵。”   (二)   尔时,六群比丘尼见比丘,覆钵而示底。诸比丘忿怒、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尼见比丘,覆钵而示底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见比丘,不得覆钵而示底,示者堕恶作。诸比丘!许比丘尼见比丘者,应倾钵而示。若钵中有饮食物,应以此款待比丘。”   一四   (一)   尔时,有男根弃于舍卫城街道,诸比丘尼一心瞻视。众人叫唤,彼诸比丘尼羞耻。时,彼诸比丘尼往住房,以此事告诸比丘尼。诸比丘尼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诸比丘尼瞻视男根耶?”时,彼诸比丘尼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瞻视男根,瞻视者堕恶作。”   一五   (一)   尔时,众人以食物与诸比丘,诸比丘与诸比丘尼。众人忿怒、非难:“诸大德何以将施与己受用者而与他人耶?我等岂不知布施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施与己受用者不得与他人,与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之食物过多。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与僧伽。”越来越多。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亦许与个人。”   尔时,诸比丘所蓄藏食物过多。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诸比丘所蓄藏许比丘尼及比丘取而受用。”   (二)   尔时,众人与诸比丘尼食物,诸比丘尼与诸比丘。众人忿怒、非难:“何以诸比丘尼将施与己受用者而与他人耶?我等岂不知布施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将施与己受用者而与他人,与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尼食物过多。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与僧伽。”越来越多。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亦许与个人。”   尔时,诸比丘尼所蓄藏食物过多。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诸比丘尼所蓄藏许比丘及比丘尼取而受用。”   一六   (一)   尔时,诸比丘之卧坐具过多,而诸比丘尼无。诸比丘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尊者!愿暂时将卧坐具与我等!”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可暂时将卧坐具与诸比丘尼。”   (二)   尔时,诸比丘尼有月忌而坐卧于有覆之床、有覆之小床,卧坐具涂血。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坐卧于有覆之床、有覆之小床,坐卧者堕恶作。诸比丘!许屋内衣。”屋内衣涂血。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小带。”小带落。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以纽缚之而后缚于腿。”纽断。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裈裆及腰纽。”   尔时,六群比丘尼时常持腰纽。众人忿怒、……“如……诸在家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时常持腰纽,持者堕恶作。诸比丘!有月忌时许腰纽。”   ———诵品二终———   十七   (一)   尔时,受具足戒之女有无相女、少相女、无月水女、常月水女、恒布女、漏水女、长崛女、黄门女、出两边[如男性之]女、坏根女、二根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授具足戒时,许问二十四障法。诸比丘!应如是问:‘汝非无相女耶?非少相女耶?非无月水女耶?非常月水女耶?非恒布女耶?非漏水女耶?非长崛女耶?非黄门女耶?非出两边女耶?非坏根女耶?非二根女耶?无癞、痈、白癞、肺病、癫狂之病耶?是人耶?是女耶?自在耶?无负债耶?非王臣耶?父母、夫许可耶?满二十岁耶?钵、衣圆满耶?何名耶?和尚尼何名耶?’”   (二)   尔时,诸比丘问诸比丘尼障法。愿受具足戒之诸女困惑羞愧而不能答。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比丘尼众受一部具足戒,已清净后,许于比丘众授具足戒。”   尔时,诸比丘尼对愿受具足戒之女,未与教诫而问障法。愿受具足戒之女困惑羞愧而不能答。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先教诫后而问障法。”   于僧伽中教诫。愿受具足戒之女困惑羞愧而不能答。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于一边教诫后问障法。诸比丘!应如此教诫:应先选和尚,令选和尚后,示钵、衣而应言:‘此是汝钵,此是僧伽梨,此是郁多罗僧,此是安陀会,此是覆肩衣,此是水浴衣。往立于彼处。’”   (三)   愚痴暗昧之女与教诫。愿受具足戒之女受教诫,困惑羞愧而不能答。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愚痴暗昧之女不得与教诫,与教诫者堕恶作。诸比丘!许聪明贤能比丘尼与教诫。”   (四)   未当选之女与教诫。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未当选之女不得与教诫,与教诫者堕恶作。诸比丘!许当选之女与教诫。诸比丘!应如是选:或选己,或选他女。何者为选己?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尼于僧伽中唱言:‘诸大姊!请听我言!某甲女愿从某乙大姊受具足戒。若僧伽机熟,我与某甲女教诫。’如此是选己。如何是选他女耶?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尼于僧伽中唱言:‘诸大姊!请听我言!某甲女愿从某乙大姊受具足戒。若僧伽机熟,应由某丙女教诫某甲女。’如此为选他女。”   (五)   “彼当选之比丘尼至愿受具足戒女之处,应言:‘某甲女!请听我言!今是汝[语]真之时、[语]实之时也。于僧伽受问时,有即言有,无即言无,勿困惑,勿羞愧。如此问汝:汝非无相女耶?……和尚尼何名耶?’”   [教诫女与受者]相伴而来。“不得相伴而来。教诫女应先来告僧伽,言:‘诸大姊!请听我言!某甲女愿从某乙大姊受具足戒。我已与彼女教诫。若僧伽机熟,令某甲女前来。’应言:‘来!’令偏袒上衣,礼诸比丘尼足,胡跪,合掌而乞请具足戒:‘[诸大姊!]我向僧伽乞请具足戒,请僧伽哀愍、救度我。二次……三次我向僧伽乞请具足戒,请僧伽哀愍、救度我。’   (六)   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尼于僧伽中唱言:‘诸大姊!请听我言!此处,某甲女愿从某乙大姊受具足戒。若僧伽机熟,我问某甲女障法。某甲女!请听!今汝[语]真之时、[语]实之时也。我问汝事,有即言有,无即言无。汝非无相女耶?……和尚尼何名耶?’”   (七)   “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尼于僧伽中唱言:‘诸大姊!请听我言!此处,某甲女愿从某乙大姊受具足戒。清净无障法,钵、衣圆满。某甲女请僧伽以某乙大姊为和尚尼而受具足戒。若僧伽机熟,僧伽应以某乙大姊为和尚尼,授某甲女具足戒。是乃表白。   诸大姊!请听我言!此处……以某乙大姊为和尚尼而受具足戒。僧伽以某乙大姊为和尚尼,授某甲女具足戒。以某乙大姊为和尚尼,授某甲女具足戒,诸大姊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请言。   僧伽以某乙大姊为和尚尼,已授某甲女具足戒。诸大姊……了知。’”   (八)   “即相伴至比丘众处,令偏袒上衣,礼诸比丘足,胡跪,合掌而请具足戒:‘[诸大德!]我某甲愿从某乙大姊受具足戒,已于比丘尼众受一分具足戒,已清净。向僧伽乞请具足戒,请僧伽哀愍、救度我。我某甲……已清净。二次……我某甲……已清净。我三次向僧伽乞请具足戒,请僧伽哀愍、救度我。’”   “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女愿从某乙女受具足戒,已于比丘尼众受一分具足戒,已清净。某甲女以某乙女为和尚尼,向僧伽乞请具足戒。若僧伽机熟,僧伽应以某乙女为和尚尼,授某甲女具足戒。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以某乙女为和尚尼而受具足戒。僧伽以某乙女为和尚尼,授某甲女具足戒。以某乙女为和尚尼,授某甲女具足戒,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请言。   僧伽以某乙女为和尚,已授某甲女具足戒。具寿听……了知。’”   “随即量[日]影,告时季、日分、法式,应向诸比丘尼言:‘告此女三依及八非事。’”   一八   (一)   尔时,诸比丘尼于食堂,于座有犹豫而过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八比丘尼随其长幼,其余则随到来[次序]。”   尔时,诸比丘尼言:“世尊许八比丘尼随其长幼,余者则随到来[次序]。”于一切处,八比丘尼随其长幼而遮,余者即随到来[次序]。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食堂,八比丘尼随其长幼,余者随到来[次序],于其他之一切处,不得随其长幼而遮,遮者堕恶作。”   一九   (一)   尔时,诸比丘尼不行自恣。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可不行自恣,若不行者,应如法治之。”   尔时,诸比丘尼自行自恣,于比丘众不行自恣。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自行自恣,于比丘众不可不行自恣,不行者应如法治之。”   尔时,诸比丘尼与诸比丘同时行自恣,以致喧扰。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与诸比丘同时行自恣,行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尼于食前行自恣而时过。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于食后行自恣。”食后行自恣,为非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当日[于比丘尼众]行自恣,而翌日于比丘众行自恣。”   (二)   尔时,比丘尼众皆行自恣,以致喧扰。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选一聪明贤能之比丘尼,令为比丘尼众于比丘众行自恣。诸比丘!应如此选:应先请比丘尼,请后,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尼于僧伽中唱言:‘诸大姊!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僧伽选比丘尼,令为比丘尼众于比丘众行自恣。是乃表白。   诸大姊!请听我言!僧伽选某甲比丘尼,令为比丘尼众于比丘众行自恣。选某甲比丘尼,令为比丘尼众于比丘众行自恣,诸大姊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   僧伽选某甲比丘尼,已令为比丘尼众于比丘众行自恣。诸大姊听……了知。’”   (三)   “由当选之彼比丘尼率比丘尼众至比丘众处,偏袒上衣,礼诸比丘足,胡跪,合掌,白如是言:‘[诸大德!]比丘尼众依见、闻、疑,向比丘众行自恣。比丘众请哀愍比丘尼众而说,见[罪]则当忏悔。二次……三次……比丘尼众向比丘众……忏悔。’”   二〇   (一)   尔时,诸比丘尼妨碍诸比丘布萨,妨碍自恣,与[比丘]交谈,与教诫,得许可,非难,令忆念。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妨碍比丘布萨,虽妨碍亦不成妨碍,妨碍者堕恶作。不得妨碍自恣,虽妨碍不成妨碍,妨碍者堕恶作。不得与[比丘]交谈,虽语亦不成语,语者堕恶作。不得与教诫,虽与亦不成与,与者堕恶作。不得得许可,虽得亦不成得,得者堕恶作。不得非难,虽非难亦不成非难,非难者堕恶作。不得令忆念,虽令忆念亦不成令忆念,令忆念者堕恶作。”   尔时,诸比丘妨碍诸比丘尼布萨……令忆念。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比丘妨碍比丘尼布萨,妨碍者善妨碍也,妨碍者无罪……许令忆念,令忆念者无罪。”   二一   (一)   尔时,六群比丘尼乘车而往,或牝牛牵而男子御,或牡牛牵而女人御。众人……非难:“犹如于恒河、摩企河之[欢喜祭]。”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乘车而往,往者如法治之。”   尔时,有一比丘尼,病而不能步行。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病女许车乘。”   时,诸比丘尼生是念:“牝牛牵耶?牡牛牵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以手、牝牛、牡牛牵。”   尔时,有一比丘尼,因车乘摇动而苦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舆、轿。”   二二   (一)   尔时,淫女半迦尸于比丘尼众中出家,彼女往舍卫城,于世尊处欲受具足戒。诸恶人闻:“淫女半迦尸欲往舍卫城。”阻碍道路。淫女半迦尸闻:“诸恶人阻碍道路。”遣使至世尊处,言:“我欲受具足戒,我应如何为之耶?”时,世尊以是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受使而授具足戒。”   (二)   比丘为受使而授具足戒。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不得为受使而授具足戒,授者堕恶作。”   式叉摩那为受使而授具足戒,沙弥为受使而授具足戒,沙弥尼为受使而授具足戒,愚痴暗昧之女为受使而授具足戒。“诸比丘!愚痴暗昧之女不得为受使而授具足戒,授者堕恶作。诸比丘!许聪明贤能之比丘尼为受使而授具足戒。”   (三)   “彼受使比丘尼至僧伽处,偏袒上衣,礼诸比丘足,胡跪,合掌,白如是言:‘某甲女愿从某乙大姊受具足戒,已于比丘尼众受一分具足戒,已清净,彼女有若干障碍而不能来。[诸大德!]某甲女向僧伽乞请具足戒,请僧伽哀愍、救度彼女。某甲女……不能来。二次某甲女向僧伽乞请具足戒……请……救度彼女。某甲女……不能来。三次某甲女向僧伽乞请具足戒……请……救度彼女。’”   “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于僧伽中唱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女愿从某乙女受具足戒,已于比丘尼众受一分具足戒,已清净,彼女有若干障碍不能来。某甲女以某乙女为和尚尼,向僧伽乞请具足戒。若僧伽机熟,僧伽应以某乙女为和尚尼而授某甲女具足戒。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女愿从某乙女受具足戒……以某乙女为和尚尼,向僧伽乞请具足戒。僧伽以某乙女为和尚尼,授某甲女具足戒。以某乙女为和尚尼,授某甲女具足戒,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请言。   僧伽以某甲女为和尚尼,已授某甲女具足戒。具寿听……了知。’”   “随即量[日]影,告季节、日分、法式,应向诸比丘尼说:‘告此女三依及八非事。’”   二三   (一)   尔时,诸比丘尼住阿兰若,被诸恶人所污。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住阿兰若,住者堕恶作。”   二四   (一)   尔时,有一优婆塞,以小屋施与比丘尼众。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小屋。”小屋不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住房。”住房不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营造。”营造不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为个人作。”   二五   (一)   尔时,有一妇人,怀胎而于比丘尼众中出家。彼女出家而产下一儿。时,彼比丘尼生是念:“我于此男儿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养彼男儿,至能分别。”时,彼比丘尼生是念:“我不得独住,男儿亦不得与他比丘尼俱住,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可选一比丘尼随伴彼比丘尼。诸比丘!应如此选:应先请比丘尼,请后,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尼于僧伽中唱言:‘诸大姊!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僧伽应选某甲比丘尼,为某乙比丘尼之随伴。是乃表白。   诸大姊!请听我言!僧伽选某甲比丘尼为某乙比丘尼之随伴。选某甲比丘尼为某乙比丘尼之随伴,大姊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已选某甲比丘尼为某乙比丘之随伴。诸大姊听……了知。’”   (二)   时,彼随伴比丘尼生是念:“我于此男儿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除同屋外,如待其他男子而待此男儿。”   (三)   尔时,有一比丘尼,犯尊法而行摩那埵。时,彼比丘尼生是念:“我不得独住,余比丘尼亦不得与我俱住。我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选一比丘尼随伴彼比丘尼。诸比丘!应如是选:应先……‘……我如是了知。’”   二六   (一)   尔时,有一比丘尼,弃学而还俗。彼女再归来,向诸比丘尼乞请具足戒。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弃学,若还俗者,即非比丘尼也。”   (二)   尔时,有一比丘尼,着袈裟衣而归外道。彼女再归来,向比丘尼乞请具足戒。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若着袈裟衣而归外道者,亦不得授具足戒。”   二七   (一)   尔时,诸比丘尼疑惧而不受男子敬礼、剪发、剪爪、疗疮。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受之。”   (二)   尔时,诸比丘尼结跏趺坐而受[足]跟触。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结跏趺坐,坐者堕恶作。”   尔时,有一病比丘尼,彼女不结跏趺坐不得安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比丘尼半跏趺坐。”   (三)   尔时,诸比丘尼于厕房大便。六群比丘尼于其处堕胎。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于厕房大便,行者堕恶作。诸比丘!许比丘尼许于下开、上覆处大便。”   (四)   尔时,诸比丘尼用细面沐浴。众人忿怒、非难:“犹……在家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用细面沐浴,浴者堕恶作。诸比丘!许用糠及粘土。”尔时,诸比丘尼用有香气之粘土沐浴。众人忿怒、非难:“犹……在家女。”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用有香气之粘土沐浴,浴者堕恶作。诸比丘!许用原粘土。”尔时,诸比丘尼于暖房沐浴而喧扰。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于暖房沐浴,浴者堕恶作。”尔时,诸比丘尼逆水而沐浴,受流水之触。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诸比丘尼不得逆水而沐浴,浴者堕恶作。”尔时,诸比丘尼于非渡处沐浴,被诸恶人所污。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于非渡处沐浴,浴者堕恶作。”尔时,诸比丘尼于男人渡处沐浴。众人忿怒、非难:“犹……在家女。”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尼不得于男人渡处沐浴,浴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于女人渡处沐浴。”   ———诵品三[终]———   此犍度有一百六事。摄颂曰:    瞿昙弥出家     世尊所不许    如来遍导师     从迦毗罗卫    以适毗舍离     尘涂立门屋    则向阿难说     母.养母.理趣    请求可得否     百岁.新出家    无比丘.二法     自恣及敬法    二年.不骂詈     障闭.行八法    行之尽形寿     即受具足戒    千年五百年     譬喻来夜盗    生白霉莤霉     如是正法减    设堤等譬喻     如此正法住    具足戒.尊者     随长幼.不为    何况.共.不共     乃至于教诫    波罗提木叉     谁.住房.不知    教.不忏悔者     以及诸比丘    诸比丘受纳     诸尼纳受.教    羯磨.比丘.忿     诸比丘尼教    诉讼乃制立     莲华色.舍城    污水.不礼.身     腿.生支.粗语    交.六群.不礼     罪.比丘尼同    遮.教诫.可.去     愚人及无事    完成与教诫     五人僧.二三    不行.并愚人     病人.远行者    于阿兰若者     不说.不果.往    长.竹.及皮.白     布.条褶.朱罗    条褶.丝.条褶     牛胫骨.颚骨    手背.足.腿.面     齿龈.涂.摩擦    粉饰.彩.涂肢     涂面以及二    刺青及黥面     窗.门口.舞蹈    淫女与酒铺     肉肆及市肆    金融与商贾     蓄奴.贱.仆.婢    蓄婢与畜类     蔬菜.持毡布    青.黄.红.茜色     黑衣.红蓝色    以及落叶色     不用断片.长    华以及蛇首     衬衣.树皮衣    着以上之衣     或为比丘尼    或式叉摩那     及沙弥尼死    以让资具者     比丘尼为主    比丘及沙弥     以至优婆塞    乃至优婆夷     让其他资具    以比丘为主     摩罗女.胎儿    钵底.男根.食     过多.越更多    蓄藏之饮食     如同诸比丘    比丘尼亦然     卧坐具.月忌    涂.衣.切.时常     无相.及少相    以及无月水     常月水.恒布    漏水及长崛     黄门女.两边    坏根.有二根     无相至二根    由此以下癞     痈.白癞.肺病    癫病及人.女     自在.无负债    非王臣.许可     二十岁.圆满    何名.和尚尼     问二十四障    后授具足戒     困惑.未教诫    僧伽.选和尚     乃至僧伽梨    与郁多罗僧     安陀会.肩衣    沐浴衣.后遣     愚痴.不当选    相伴与请求     以至问障法    一分具足戒     比丘众.时季    影.日分.法式     三依.八非事    时.一切处.八     诸尼不自恣    比丘众.喧扰     食前.非时.扰    布萨与自恣     互语及教诫    许可.难.忆念     大仙所禁止    比丘.比丘尼     大仙之听许    乘车及病.牵     车乘之摇动    半迦尸.比丘     叉摩那.沙弥    沙弥尼.愚女     乃至阿兰若    信士之小屋     住房.营造窄    怀胎.独.同屋     敬法.弃及归    礼.发爪.疗疮     及结跏趺坐    病女.及大便     细面与香气    暖房及逆流     非渡处.男人    请求瞿昙弥     阿难如理虑    胜者之所教     出家有四众    乃至生厌离     为增长正法    敬请佛如来     以示病苦药    如此知正法     余之女亦是    所至不灭处     至者则无忧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04 册 No. 0002 犍度(第11卷-第22卷)   第十一 五百[结集]犍度   一   (一)   时,具寿摩诃迦叶告诸比丘,曰:   “诸友!一时,我与五百大比丘众俱,于波婆国拘尸那城途中。诸友!时,我离道路于一树下坐。尔时,有一邪命外道,持曼陀罗华,于波婆国途中。诸友!我见彼邪命外道从远处而来,见而言彼邪命外道:‘友!知我等之师耶?’‘友!我知,今日,沙门瞿昙般涅槃已七日,我由彼处得此曼陀罗华。’诸友!于此,未离欲之诸比丘或举手、投身,辗转反侧而言:‘世尊何早般涅槃!世间眼何早灭!’已离欲之诸比丘忍而正念正知:‘诸行无常,如何得[常]。’诸友!时,我言彼诸比丘:‘诸友!止!勿忧!勿愁!世尊岂非豫言:“一切之所爱乐与别离、离散、分离。”诸友!如何得[常]。所生、所成、有为、有灭坏法者,不令灭坏,不应有此处。’   诸友!尔时,有老年出家者,名须跋陀罗,坐于众中。诸友!时,老年出家者须跋陀罗告彼诸比丘,言:‘诸友!勿忧!勿愁!我等得脱彼大沙门亦善。此应,此不应,困恼我等,今我等若欲则为,若不欲则不为。’   诸友!于非法兴而法衰、非律兴而律衰、非法说者强而如法说者弱、非律说者强而如律说者弱之前,我等宜先结集法与律。”   (二)   “若尔,长老大德!请选择比丘。”时,摩诃迦叶所选五百中乃缺一。诸比丘言具寿摩诃迦叶:“大德!此处有具寿阿难,虽有学,但为贪、瞋、痴、怖而不堕非道,且彼随世尊学甚多法与律。若尔,长老大德!请亦选择阿难。”时,具寿摩诃迦叶亦选择阿难。   (三)   时,诸长老比丘作是念:“我等应于何处结集法与律耶?”时,诸长老比丘作是念:“王舍城饮食丰而卧坐具多。我等宜于王舍城住雨安居而结集法与律,不令余诸比丘来王舍城雨安居。”   (四)   时,具寿摩诃迦叶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僧伽选此五百比丘,于王舍城住雨安居而令结集法与律,不令余诸比丘于王舍城住雨安居。是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选此五百比丘,于王舍城住雨安居而令结集法与律,不令余诸比丘于王舍城住雨安居。选此五百比丘,于王舍城住雨安居而令结集法与律,不令余诸比丘于王舍城住雨安居,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具寿选此五百比丘,于王舍城住雨安居而令结集法与律,不令余诸比丘于王舍城住雨安居。具寿听……了知。”   (五)   时,诸长老比丘为结集法与律,往王舍城。时,诸长老比丘生是念:“诸友!世尊赞叹修理破损。诸友!我等于第一月修理破损,于中月集会,结集法与律。”时,诸长老比丘于第一月修理破损。   (六)   时,具寿阿难念:“明日有集会,我有学而不相应往集会。”夜之多分持身念而过,夜过,清晨欲倚身而卧,头未至枕,脚已离地,于其间,脱诸漏,心解脱。时,具寿阿难得阿罗汉而往集会。   (七)   时,具寿摩诃迦叶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我问律于优波离。”具寿优波离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我答具寿摩诃迦叶所问之律。”时,具寿摩诃迦叶言具寿优波离,曰:“友!优波离!于何处制立第一波罗夷耶?”“大德!于毗舍离城。”“因谁耶?”“因须提那迦兰陀子。”“为何事耶?”“为不净法也。”时,具寿摩诃迦叶问具寿优波离第一波罗夷之事,问因缘、人、制、随制、犯、不犯。“友!优波离!于何处制立第二波罗夷耶?”“大德!于王舍城。”“因谁耶?”“因坛尼迦陶师子。”“为何事耶?”“为不与取。”时,具寿摩诃迦叶问具寿优波离第二波罗夷之事,问因缘……不犯。“友!优波离!于何处制立第三波罗夷耶?”“大德!于毗舍离城。”“因谁耶?”“因众多比丘。”“为何事耶?”“为人身。”时,具寿摩诃迦叶问具寿优波离第三波罗夷之事,问因缘……不犯。“友!优波离!于何处制立第四波罗夷耶?”“大德!于毗舍离城。”“因谁耶?”“因婆裘河边诸比丘。”“为何事耶?”“为上人法。”时,具寿摩诃迦叶问具寿优波离第四波罗夷之事,问因缘……不犯。由此方便,问两部律,具寿优波离随问而答之。   (八)   时,具寿摩诃迦叶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我问法于阿难。”具寿阿难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我答具寿摩诃迦叶所问之法。”时,具寿摩诃迦叶言具寿阿难:“友!阿难!于何处说梵网经耶?”“大德!于王舍城与那兰陀间之王屋庵罗絺。”“因谁耶?”“因普行梵志须卑及孺童梵摩达。”时,具寿摩诃迦叶问具寿阿难梵网经之因缘及人。“友!阿难!于何处说沙门果经耶?”“大德!于王舍城耆婆庵婆园。”“与谁俱耶?”“与阿阇世韦提希子俱。”时,具寿摩诃迦叶问具寿阿难沙门果经之因缘及人。由此方便,问五部经,具寿阿难随问而答之。   (九)   时,具寿阿难言诸长老比丘:“诸大德!世尊般涅槃时,曾对我言:‘阿难!我灭度后,僧伽若欲者,小小戒可舍。’”“友!阿难!何者为小小戒,曾请问世尊否?”“大德!何者为小小戒,我未曾请问世尊。”一分长老等言:“除四波罗夷外,余为小小戒。”一分长老等言:“除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余为小小戒。”一分长老等言:“除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余为小小戒。”一分长老等言:“除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余为小小戒。”一分长老等言:“除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二波逸提,余为小小戒。”一分长老等言:“除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二波逸提、四提舍尼,余为小小戒。”   时,具寿摩诃迦叶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之戒,有关在家人,虽是在家人,亦知我等:此是汝等释子应[为],此是不应[为]。若我等舍小小戒,或有人言:‘沙门瞿昙为弟子制戒,[不久]如烟矣!师在时学戒,今师般涅槃而不学戒。’若僧伽机熟,僧伽未制不得制,已制不得坏,随所制之戒而持住。是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之戒……‘……今……不学戒。’僧伽未制不得制,已制不得坏,随所制之戒而持住。未制不得制,已制不得坏,随所制之戒而持住,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未制不得制,已制不得坏,随所制之戒而持住。具寿听……了知。”   (一〇)   时,诸长老比丘言具寿阿难:“友!阿难!汝不问世尊何者为小小戒,是恶作,忏悔此恶作!”“诸大德!我失念,未问世尊何者为小小戒,我不见恶作,然信诸具寿故,忏悔此恶作。”   “友!阿难!汝踏世尊之雨浴衣而缝,是恶作,忏悔此恶作!”“诸大德!我非不尊重故而踏世尊之雨浴衣而缝,我不见恶作,然信诸具寿故,忏悔此恶作。”   “友!阿难!汝令诸女人先礼世尊之舍利,彼女等啼泣,而泪污世尊之舍利,是恶作,忏悔此恶作!”“诸大德!我恐而非时至,故先使女人礼世尊之舍利,我不见恶作,然信具寿等故,忏悔此恶作。”   “友!阿难!世尊示广大相,示广大现,汝不乞求世尊,白:‘世尊!请住一劫,善逝!请住一劫,为众生之利益,为众生之安乐,为世间之哀愍,为人天之义利、利益、安乐。’是恶作也,忏悔此恶作!”“诸大德!我为魔所覆,故未乞求,白:‘世尊!请住一劫……为众生……安乐。’我不见恶作,然信诸具寿故,忏悔此恶作。”   “友!阿难!由汝勉励,得使女人于如来所说法、律中出家,是恶作也,忏悔此恶作!”“诸大德!彼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是世尊之姨姆、养母、哺乳母,生母命终之后,乳哺世尊,如此思惟,故勉励使女人得于如来所说法、律中出家,我不见恶作,然信诸具寿故,忏悔此恶作。”   (一一)   尔时,具寿富兰那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游行于南山。时,具寿富兰那于诸长老比丘结集法与律时,随意间住南山后,至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诸长老比丘处。至已,与诸长老比丘相俱问讯而坐于一面。于一面坐时,诸长老比丘言具寿富兰那:“友!富兰那!诸长老结集法与律,受此结集!”“诸友!结集法与律虽善,然而,我如世尊现前时所闻、所受而受持。”   (一二)   时,具寿阿难言诸长老比丘:“世尊般涅槃时,曾言我:‘阿难!若我灭度后,令僧伽以阐陀比丘为梵坛!’”“友!阿难!何者是梵坛,汝曾请问世尊否?”“大德!何者是梵坛,我曾请问世尊。‘阿难!阐陀如欲语诸比丘时,诸比丘不得语、不得教导、不得教诫阐陀比丘。’”“友!阿难!若尔,汝自令阐陀比丘为梵坛!”“诸大德!我如何令阐陀比丘为梵坛耶?彼比丘暴戾粗恶也。”“友!阿难!若尔,与多比丘俱往。”“唯!唯!大德!”具寿阿难应诺诸长老比丘,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乘船溯流至憍赏弥国,下[船],于忧陀延那王之园附近一树下坐。   (一三)   尔时,忧陀延那王与侍女等俱,游步于园。忧陀延那王之诸侍女闻:“我等之尊师阿难,于园附近一树下坐。”时,忧陀延那王之诸侍女言忧陀延那王:“大王!我等之尊师阿难于园附近一树下坐,大王!我等欲见尊师阿难。”“然,汝等见沙门阿难!”时,忧陀延那王之诸侍女至具寿阿难处。至已,敬礼具寿阿难而坐于一面。于一面坐时,具寿阿难为忧陀延那王之诸侍女说法、教示、劝导、赞叹、奖励,使之庆喜。时,忧陀延那王之诸侍女因具寿阿难之说法、教示……而庆喜,布施具寿阿难五百郁多罗僧衣。时,忧陀延那王之诸侍女闻具寿阿难之所说,欢喜踊跃,起坐敬礼已,右绕具寿阿难,还至忧陀延那王处。   (一四)   忧陀延那王见诸侍女由远处而来,见而言诸侍女:“汝等见沙门阿难否?”“大王!我等已见尊师阿难。”“汝等与沙门阿难若干耶?”“大王!我等与尊师阿难五百郁多罗僧衣。”忧陀延那王忿怒、非难:“何以沙门阿难受如此多衣耶?沙门阿难欲为衣商?欲开商铺耶?”时,忧陀延那王至具寿阿难处。至已,与具寿阿难互相会释,交换可庆喜、可感铭之语已,坐于一面。于一面坐已,忧陀延那王言具寿阿难:“阿难!我诸侍女来此处否?”“大王!汝诸侍女来过此处。”“阿难!与尊者若干耶?”“大王!与我五百郁多罗僧衣。”“尊者阿难!如此多衣何为耶?”“大王!将分与[着]敝衣之诸比丘。”“阿难!汝等之旧敝衣何为耶?”“大王!以作上覆。”“阿难!汝等旧上覆何为耶?”“大王!以作褥覆。”“阿难!汝等旧褥覆何为耶?”“大王!作地上之敷具。”“阿难!汝等旧地上之敷具何为耶?”“大王!作拭足布。”“阿难!汝等旧拭足布何为耶?”“大王!作杂巾。”“阿难!汝等旧杂巾何为耶?”“大王!碎后,与泥浆混合以涂地床。”时,忧陀延那王[知]此诸释子如理使用一切物而不令散坏,更施具寿阿难五百衣。此乃具寿阿难首次受千衣之布施也。   (一五)   时,具寿阿难至瞿师罗园。至已,坐于已设之座。时,具寿阐陀至具寿阿难处。至已,敬礼具寿阿难而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具寿阿难言具寿阐陀:“友!阐陀!僧伽令汝为梵坛。”“大德阿难!何者为梵坛耶?”“友!阐陀!汝如欲语诸比丘时,诸比丘不得语汝,不得教导汝,不得教诫汝。”言:“大德阿难!如此非杀我耶?诸比丘不得语、教导、教诫我。”而于其处闷绝而倒地。时,具寿阐陀为梵坛辛苦、惭愧、嫌厌,独自远离不放逸,热心、精进而住,不久,善男子离家出家之本怀,于现法中自证知、现证无上梵行究竟而住。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具寿阐陀已为阿罗汉之一人。时,得阿罗汉之具寿阐陀,至具寿阿难处。至已,言具寿阿难:“大德阿难!今为我止梵坛!”“友!阐陀!汝得阿罗汉时,已止梵坛。”   (一六)   此律结集时有五百比丘,不多亦不少,故名此律结集为五百[结集]。   此犍度有二十三事。摄颂曰:    佛陀涅槃时     长老名迦叶    为护持正法     以告比丘众    在波婆旅途     须跋陀罗言    于非法兴前     先结集正法    五百人缺一     则亦选阿难    洞窟雨安居     结集法与律    律问优波离     经问贤阿难    胜者之弟子     以结集三藏    小小戒异论     随所制而住    不请问.及踏     行礼.不请求    女人之出家     信故忏恶作    富兰那.梵坛     有忧陀延那    与彼诸侍女     如此多敝衣    上覆及褥覆     地上之敷具    拭.杂巾.混泥     以名阿难者    始得有千衣     恐惧于梵坛    且得于四谛     五百自在者    名五百结集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04 册 No. 0002 犍度(第11卷-第22卷)   第十二 七百[结集]犍度   一   (一)   尔时,世尊般涅槃百年,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于毗舍离城出十事,[谓:]器中盐净,两指净,近聚落净,住处净,后听可净,常法净,不搅乳净,饮阇楼伽酒净,无缕边坐具净,金银净。   尔时,有具寿耶舍迦乾陀子,游行跋耆国,至毗舍离城。于此,具寿耶舍迦乾陀子住毗舍离城大林重阁堂。尔时,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于布萨日,以水注满铜钵,置于比丘众中,言毗舍离之诸优婆塞来者:“诸友!僧伽需要资具,与僧伽一迦利沙槃、半迦利沙槃、四分迦利沙槃、一摩沙迦!”如此言时,具寿耶舍迦乾陀子告毗舍离之诸优婆塞:“诸友!勿与僧伽一迦利沙槃……一摩沙迦,金银于沙门释子为不净,沙门释子不受金银,沙门释子不取金银,沙门释子弃摩尼黄金,远离金银。”具寿耶舍迦乾陀子如此言时,毗舍离之诸优婆塞仍与僧伽一迦利沙槃……一摩沙迦。   时,是夜过后,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以彼金钱分与诸比丘,一一配分。时,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言具寿耶舍迦乾陀子:“友!耶舍!此是汝所分配之金钱。”“诸友!我无分配金钱,我不受金钱。”   (二)   时,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言:“诸友!此处,耶舍迦乾陀子骂詈、诽谤有信心及净心之诸优婆塞,使之生不信,我等为彼行下意羯磨。”彼等为彼行下意羯磨。时,具寿耶舍迦乾陀子言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诸友!世尊制立,受下意羯磨之比丘应附随伴。诸友!与我随伴比丘!”时,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选一比丘,以随伴具寿耶舍迦乾陀子。   时,具寿耶舍迦乾陀子与随伴比丘俱,入毗舍离城,言毗舍离诸优婆塞:“我骂詈、诽谤有信心及净心之诸优婆塞,使生不信耶?我乃说非法为非法、说法为法、说非律为非律、说律为律也。”   (三)   “诸友!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诸友!于此,世尊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日月之翳有四,日月若为翳所覆,则无光、无辉、无照。何者为四耶?诸比丘!云为日月之翳也,日月若为此翳所覆,则无光、无辉、无照。诸比丘!雾为日月之翳也……。诸比丘!烟尘为日月之翳也……。诸比丘!阿修罗王罗睺为日月之翳也……。诸比丘!日月有如此四翳,日月若为此等翳所覆,则无光、无辉、无照。诸比丘!如此,沙门婆罗门有四翳,一类沙门婆罗门若为此翳所覆,则无光、无辉、无照。何者为四耶?诸比丘!一类沙门婆罗门,饮谷酒,饮果酒,不能离饮酒者,诸比丘!此,沙门婆罗门之第一翳也,一类沙门婆罗门若为此翳所覆,则无光、无辉、无照。诸比丘!一类沙门婆罗门,习不净法,有不离不净法者,诸比丘!此,沙门婆罗门之第二翳……。诸比丘!一类沙门婆罗门,受金银,有不离金银之执受者,诸比丘!此,沙门婆罗之第三翳……。诸比丘!一类沙门婆罗门,邪命而活,有不离邪命者,诸比丘!此,沙门婆罗门之第四翳……。诸比丘!沙门婆罗门有如此四翳,一类沙门婆罗门若为此等翳所覆,则无光、无辉、无照。’   诸友!此是世尊所说,善逝尊师说此后,更说此[偈]:    一类沙门婆罗门    为所缠绕乃贪瞋    人被无明所障碍    爱乐可爱之诸色    好饮果酒与谷酒    熟习不净诸法阴    彼等无知其实性    且受黄金与白银    一类沙门婆罗门    依于邪命以为生    日种之佛世尊说    此等皆名为翳云    一类沙门婆罗门    为此等荫翳所覆    若成不净尘垢兽    便无光辉普照明    黑暗冥盲所闭锁    为爱奴役执著者    增大怖畏之墓处    招受未来灭又生   我如是说,岂骂詈、诽谤有信心及有净心之诸贤德优婆塞,而使生不信耶?我乃说非法为非法、说法为法、说非律为非律、说律为律也。”   (四)   “诸友!一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诸友!尔时,王之众会集坐于王后宫,有集会众人,因生如此言谈:‘于沙门释子,金银净,沙门释子受金银,沙门释子取金银。’诸友!尔时,有摩尼珠髻聚落主,坐此众会。诸友!时,摩尼珠髻聚落主言彼会众:‘诸贤!勿如是言!于沙门释子,金银不净,沙门释子不受金银,沙门释子不取金银,沙门释子弃摩尼黄金、远离金银。’诸友!摩尼珠髻聚落主能使彼会众得解。诸友!时,摩尼珠髻聚落主能使彼会众得解后,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诸友!坐于一面之摩尼珠髻聚落主白世尊,言:‘大德!此处,集坐于王后宫之众会……“……沙门释子取金银。”如是言时,我言彼会众:“诸贤!勿如是言……远离金银。”我能使彼会众得解。我如此说,是世尊之所说耶?非以不实诽谤世尊耶?随法说法耶?顺法顺正说而无堕于呵责处耶?’‘聚落主!汝如是说者确实,是说我所说也,非以不实诽谤我,是随法说法,顺法顺正说,无堕于呵责处。聚落主!于沙门释子,金银不净,沙门释子不受金银,沙门释子不取金银,沙门释子弃摩尼黄金、远离金银。聚落主!以金银为净者以五欲为净,以五欲为净者,聚落主!应知一切非有法门之法、非有释子之法。聚落主!然而,我如是言:需草时索草,需木时索木,需车时索车,需人时索人。聚落主!然而,我言:虽有任何事,亦不得领受,不得索取金银。’”   “我如是说,岂是骂詈、诽谤有信心及有净心之诸贤德优婆塞,使生不信耶?我乃说非法为非法……说律为律。”   (五)   “诸友!一时,世尊于王舍城,因具寿跋难陀释子不禁金银而制戒。   我如是说,岂是骂詈、诽谤有信心及有净心之诸贤德优婆塞,使生不信耶?我乃说非法为非法……说律为律。”   (六)   如是言时,毗舍离之诸优婆塞言具寿耶舍迦乾陀子:“大德!唯尊者耶舍迦乾陀子独是沙门释子,彼等皆非沙门、非释子也。大德!尊者耶舍迦乾陀子!请住毗舍离城,我等为尊者耶舍迦乾陀子,尽力供[养]衣服、饮食、卧坐具、病药资具。”时,具寿耶舍迦乾陀子令毗舍离之诸优婆塞得解,与随伴比丘俱往僧园。   (七)   时,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问随伴比丘:“友!耶舍迦乾陀子向毗舍离之诸优婆塞谢[罪]耶?”“诸友!于我等不善,独以耶舍迦乾陀子为沙门释子,以我等皆为非沙门、非释子。”   时,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言:“诸友!此处,耶舍迦乾陀子非我等之当选者,而为在家人宣说,我等为彼行举罪羯磨。”彼等为彼行举罪羯磨而集会。时,具寿耶舍迦乾陀子腾于虚空,立于憍赏弥。   时,具寿耶舍迦乾陀子遣使至波利邑、阿槃提国、南路之诸比丘处,言:“诸具寿!来!我等于非法兴而法衰、非律兴而律衰、非法说者强而如法说者弱、非律说者强而如律说者弱之前,受此为诤事。”   (八)   尔时,具寿三浮陀舍那婆斯住于阿吁恒河山。时,具寿耶舍迦乾陀子至阿吁恒河山具寿三浮陀舍那婆斯处,至已,敬礼具寿三浮陀舍那婆斯,坐于一面。于一面坐已,具寿耶舍迦乾陀子言具寿三浮陀舍那婆斯:“大德!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于毗舍离城,出十事,[谓:]器中盐净……金银净。大德!我等于非法兴……如律说者弱之前,受此为诤事。”“唯!唯!友!”具寿三浮陀舍那婆斯应诺具寿耶舍迦乾陀子。时,有六十人之波利邑比丘,皆是阿兰若者、乞食者、粪扫衣者、三衣者、阿罗汉,于阿吁恒河山集会。有八十八人阿槃提国、南路国之比丘,一分为阿兰若者,一分为乞食者,一分为粪扫衣者,一分为三衣者,皆是阿罗汉,于阿吁恒河山集会。   (九)   时,诸长老比丘相议,生此念:“此诤事粗而难也。我等得谁为伴者,有力于此诤事耶?”尔时,有具寿离婆多,住于须离,多闻而通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为贤明、聪明、有慧、有耻、有悔而好学者。时,诸长老比丘生此念:“此处,有具寿离婆多,住于须离,多闻……而好学者。我等若得具寿离婆多为伴,如此,有力于此诤事。”   具寿离婆多以清净超人之耳界清净通,闻诸长老比丘相议。闻已,彼生是念:“此诤事粗而难也。我不应避如此诤事。然而,今,彼诸比丘若来,伴侣多,不得安稳而往,我宜先往。”时,具寿离婆多从须离往僧伽赊国。时,诸长老比丘往须离,问:“具寿离婆多在何处耶?”彼等言:“具寿离婆多往僧伽赊国矣!”时,具寿离婆多由僧伽赊国往伽那慰阇国。时,诸长老比丘往僧伽赊国,问:“具寿离婆多在何处耶?”彼等言:“具寿离婆多往伽那慰阇国矣!”时,具寿离婆多由伽那慰阇国往优昙婆罗国。时,诸长老比丘往伽那慰阇国,问:“具寿离婆多在何处耶?”彼等言:“具寿离婆多往优昙婆罗国矣!”时,具寿离婆多由优昙婆罗国往阿伽楼罗国。时,诸长老比丘往优昙婆罗国,问:“具寿离婆多在何处耶?”彼等言:“具寿离婆多往阿伽楼罗国矣!”时,具寿离婆多由阿伽楼罗国往萨寒若国。时,诸长老比丘往阿伽楼罗国,问:“具寿离婆多在何处耶?”彼等言:“具寿离婆多往萨寒若国矣!”时,诸长老比丘于萨寒若国会见具寿离婆多。   (一〇)   时,具寿三浮陀舍那婆斯言具寿耶舍迦乾陀子:“友!此处,具寿离婆多多闻而通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为贤明、聪明、有慧、有耻、有悔而好学者。我等若问离婆多一问,具寿离婆多能以唯一问而得[说]过终夜。今,具寿离婆多将唤随从之唱诵比丘,彼比丘若唱诵已,汝至具寿离婆多处,问此十事。”“唯!唯!大德!”具寿耶舍迦乾陀子应诺具寿三浮陀舍那婆斯。   时,具寿离婆多唤随从之唱诵比丘。时,彼比丘唱诵已,具寿耶舍迦乾陀子至具寿离婆多处。至已,敬礼具寿离婆多,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具寿耶舍迦乾陀子言具寿离婆多:   “大德!器中盐,净耶?”“友!何者为器中盐净耶?”“大德!蓄盐于器中,若无盐时食之,净耶?”“友!不净也。”   “大德!两指,净耶?”“友!何者为两指净耶?”“大德![日]影过两指,非时食,净耶?”“友!不净也。”   “大德!近聚落,净耶?”“友!何者为近聚落净耶?”“大德!食已,已示谢,将入聚落而食非残食,净耶?”“友!不净也。”   “大德!住处,净耶?”“友!何者为住处净耶?”“大德!同一境界之众多住处,各别行布萨,净耶?”“友!不净也。”   “大德!后听可,净耶?”“友!何者为后听可净耶?”“大德!别众行羯磨,若诸比丘来求听可,净耶?”“友!不净也。”   “大德!常法,净耶?”“友!何者为常法净耶?”“大德!言:此我和尚之常法,此我阿阇梨之常法而行之,净耶?”“友!常法一分净、一分不净也。”   “大德!不搅乳,净耶?”“友!何者为不搅乳净耶?”“大德!食已,已示谢,饮非乳非酪之乳之非残食,净耶?”“友!不净也。”   “大德!饮阇楼伽酒,净耶?”“友!何者为阇楼伽酒耶?”“饮未榨酒与未成酒,净耶?”“友!不净也。”   “大德!无缕边坐具,净耶?”“友!不净也。”   “大德!金银,净耶?”“友!不净也。”   “大德!彼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于毗舍离城,出如此十事。大德!我等先于非法兴……如律说者弱之前,受此为诤事。”“唯!唯!友!”具寿离婆多应诺具寿耶舍迦乾陀子。   ———诵品一[终]———   二   (一)   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闻:“耶舍迦乾陀子欲受此为诤事,寻求而得[党]伴。”时,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生此思念:“此诤事粗而难也,我等得谁为伴,而有力于此诤事耶?”时,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生此思念:“此处,有具寿离婆多,多闻而通阿含……而好学者。我等若得具寿离婆多为伴,如此,则有力于此诤事。”时,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备甚多沙门资具,[谓:]钵、衣、坐具、针筒、带、滤水囊、水瓮也。时,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持其沙门资具,乘船溯流而往萨寒若国。下船,于一树下分配食[物]。   (二)   时,具寿沙兰静居宴默,生如是念:“谁为如法说者耶?是波夷那比丘?或波利比丘?”时,具寿沙兰观察法与律,生如是念:“波夷那比丘是非法说者,波利比丘是如法说者。”时,有一净居天神,以心知具寿沙兰之心念,即如力士屈其伸腕,伸其屈腕,[迅]没于净居天,现于具寿沙兰之前。时,彼天神言具寿沙兰:“善哉!大德沙兰!波夷那比丘是非法说者,波利比丘是如法说者。大德沙兰!若尔,随法而如是住!”“天神!我以前及现在皆随法而如是住。然而,我不显我见,至当选此诤事。”   (三)   时,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持其沙门之资具,至具寿离婆多处。至已,言具寿离婆多:“大德长老!请受沙门资具,[谓:]钵、衣、坐具、针筒、带、滤水囊、水瓮也。”“诸友!止!我三衣圆满故,不欲受耳。”   尔时,有名为郁多罗比丘,二十岁,为具寿离婆多之侍者。时,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至具寿郁多罗处。至已,言具寿郁多罗:“具寿郁多罗!请受沙门资具,[谓:]钵……水瓮也。”“诸友!止!我三衣圆满故,不欲受耳。”“友!郁多罗!众人以沙门资具供养世尊,世尊若受即喜悦,世尊若不受,则供养阿难,言:‘大德长老!请受沙门资具!如世尊所受。’具寿郁多罗!请受沙门资具!如长老所受。”时,具寿郁多罗为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所迫,取一衣而言:“诸友!若尔,请言所需!”“友!具寿郁多罗!请如此言长老:‘请大德长老于僧伽中,如此言:诸佛世尊生于东方国土,波夷那比丘是如法说者,波利比丘是非法说者。’”“唯!唯!诸友!”具寿郁多罗应诺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至具寿离婆多处。至已,言具寿离婆多:“请大德长老……波利比丘是非法说者。”言:“比丘!汝使我堕非法。”长老摈出具寿郁多罗。时,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言具寿郁多罗:“友!郁多罗!长老言何耶?”“诸友!于我等不善也。‘比丘!汝使我堕非法。’而摈出我。”“友!汝满二十岁否?”“然!诸友!”“若尔,依止我等为师。”   (四)   时,僧伽欲决定彼诤事而集会。时,具寿离婆多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若于此处灭此诤事,或起事诸比丘更发起羯磨。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于生此诤事之处,灭此诤事。”时,诸长老比丘欲决定彼诤事而往毗舍离城。   尔时,有名为一切去之地上[最高龄]僧伽长老,是阿难之弟子,由受具足戒至今已一百二十年,住于毗舍离城。时,具寿离婆多言具寿三浮陀舍那婆斯:“友!我应往一切去长老所住精舍,汝于晨早至具寿一切去之处,问此十事。”“唯!唯!大德!”具寿三浮陀舍那婆斯应诺具寿离婆多。时,具寿离婆多诣一切去长老所住精舍。具寿一切去之卧坐具敷于房内,具寿离婆多则敷于房前。时,具寿离婆多念:“此长老耄却不卧。”而不卧。具寿一切去念:“此客比丘甚疲却不卧。”而不卧。   (五)   时,具寿一切去于夜过明相出现时,言具寿离婆多:“汝今多依何三昧而住耶?”“大德!今多依慈三昧而住。”“汝今多依俗三昧而住,慈乃俗三昧也。”“大德!我以前在家时,习慈,故今多依慈三昧而住。然而,我得阿罗汉已久矣!长老大德今多依何三昧而住耶?”“今多依空三昧而住。”“大德!长老大德今多依大人三昧而住,大德!空是大人三昧。”“我以前在家时,习空,故今多依空三昧而住。然而,我得阿罗汉已久矣!”   (六)   如此两长老比丘对谈未竟,时,具寿三浮陀舍那婆斯至其处。时,具寿三浮陀舍那婆斯至具寿一切去之处。至已,敬礼具寿一切去而坐于一面。于一面坐之具寿三浮陀舍那婆斯言具寿一切去:“大德!毗舍离之跋耆子诸比丘于毗舍离城出十事,[谓:]器中盐净也……金银净也。长老大德于和尚处多习法与律。长老大德观察法与律,如何思念耶?以何者为如法说者耶?是波夷那比丘,或波利[比丘]耶?”“友!汝亦于和尚处多习法与律。友!汝观察法与律,如何思念耶?以何者为如法说者耶?是波夷那比丘,或波利[比丘]耶?”“大德!我观察法与律,生如是念:波夷那比丘是非法说者,波利比丘是如法说者。然而,我不显我见,至我当选理此诤事。”“友!我观察法与律,亦生如是念:波夷那比丘是非法说者,波利比丘是如法说者。然而,我不显我见,至当选理此诤事。”   (七)   时,僧伽欲决定此诤事而集会。决定此诤事时,生无边之所说,不得知一所说之义。时,具寿离婆多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决定此诤事时,生无边之所说,不得知一所说之义。若僧伽机熟,僧伽应选断事人,令灭此诤事。”选波夷那四比丘及波利邑四比丘。波夷那比丘是具寿一切去、具寿沙兰、具寿不阇宗、具寿婆沙蓝。波利邑比丘是具寿离婆多、具寿三浮陀舍那婆斯、具寿耶舍迦乾陀子、具寿修摩那。   时,具寿离婆多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决定此诤事时,生无边之所说,不得知一所说之义。若僧伽机熟,僧伽应选波夷那四比丘及波利邑四比丘为断事人,令灭此诤事。此是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不得知……。僧伽选波夷那……依断事人,令灭此诤事。选波夷那四比丘及波利邑四比丘为断事人,令灭此诤事,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已选波夷那四比丘及波利邑四比丘为断事人,令灭此诤事。具寿听……了知。”   尔时,有名为阿夷头比丘,十岁而为僧伽之说戒者。时,僧伽选具寿阿夷头,为诸长老比丘之知卧坐具人。   时,诸长老比丘生是念:“我等应于何处灭此诤事耶?”时,诸长老比丘念:“此婆利迦园可爱而声音少。我等应宜于婆利迦园灭此诤事。”时,诸长老比丘欲灭彼诤事而往婆利迦园。   (八)   时,具寿离婆多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我问律于具寿一切去。”具寿一切去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我答离婆多所问之律。”   时,具寿离婆多言具寿一切去:   “大德!器中盐,净耶?”“友!何者为器中盐净耶?”“大德!蓄盐于器中,若无盐时食之,净耶?”“友!不净也。”“于何处受禁耶?”“于舍卫城。于经分别。”“犯何[罪]耶?”“残宿食之波逸提也。”“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于此处决定第一事,故此事是邪法邪律而离师教。于此处,下第一筹。”   “大德!两指,净耶?”“友!何者为两指净耶?”“大德![日]影过两指,非时食,净耶?”“友!不净也。”“于何处受禁耶?”“于王舍城。于经分别。”“犯何[罪]耶?”“非时食之波逸提也。”“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于此处决定第二事……下第二筹。”   “大德!近聚落,净耶?”“友!何者为近聚落净耶?”“大德!食已,已示谢,入聚落而食非残食,净耶?”“友!不净也。”“于何处受禁耶?”“于舍卫城。于经分别。”“犯何[罪]耶?”“非残食之波逸提也。”“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于此处决定第三事……下第三筹。”   “大德!住处,净耶?”“友!何者为住处净耶?”“大德!同一境界之众多住处,各别行布萨,净耶?”“友!不净也。”“于何处受禁耶?”“于王舍城。于布萨相应。”“犯何[罪]耶?”“违律之恶作也。”“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于此处决定第四事……下第四筹。”   “大德!后听可,净耶?”“友!何者为后听可净耶?”“大德!别众行羯磨,若诸比丘来求听可,净耶?”“友!不净也。”“于何处受禁耶?”“于瞻波律事。”“犯何[罪]耶?”“违律之恶作也。”“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于此处决定第五事……下第五筹。”   “大德!常法,净耶?”“友!何者为常法净耶?”“大德!言:此我和尚之常法,此我阿阇梨之常法而行之,净耶?”“友!常法一分净、一分不净也。”“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于此决定第六事……下第六筹。”   “大德!不搅乳,净耶?”“友!何者为不搅乳净耶?”“大德!食已,已示谢,饮非乳非酪之乳之非残食,净耶?”“友!不净也。”“于何处受禁耶?”“于舍卫城。出于经分别。”“犯何[罪]耶?”“非残食之波逸提也。”“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于此处决定第七事……下第七筹。”   “大德!饮阇楼伽酒,净耶?”“友!何者为阇楼伽酒耶?”“饮未榨酒与未成酒,净耶?”“友!不净也。”“于何处受禁耶?”“于憍赏弥。于经分别。”“犯何[罪]耶?”“饮酒之波逸提也。”“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于此处决定第八事……下第八筹。”   “大德!无缕边坐具,净耶?”“友!不净也。”“于何处受禁耶?”“于舍卫城。于经分别。”“犯何[罪]耶?”“切断之波逸提也。”“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于此处决定第九事……下第九筹。”   “大德!金银,净耶?”“友!不净也。”“于何处受禁耶?”“于王舍城。于经分别。”“犯何[罪]耶?”“受金银之波逸提也。”“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于此处决定第十事……下第十筹。”   “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决定此十事故,此事为邪法邪律而离师教。”   [具寿一切去曰:]“友!此诤事已除,已静,已寂静,已善寂静。友!然而,汝于僧伽中,更问我此十事,令彼诸比丘[得]解。”   时,具寿离婆多于僧伽中,以此十事更问具寿一切去,具寿一切去随所问而答之。   (九)   此律结集时,有七百比丘,不多亦不少,故名此律结集为七百[结集]。   ———[诵品二终]———   此犍度有二十五事。摄颂曰:    十事.满.羯磨     随伴.入.四.金    憍赏弥.波利     须离.僧伽赊    道.伽那慰阇     及优昙婆罗    萨寒若唤请     闻.我等以谁    则以船溯流     …………    僧伽.毗舍离     慈.僧.断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