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23 册 No. 0007 增支部经典(第8卷)
  增支部经典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
    八 集
  第一 慈品
  一 慈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于此处,世尊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大德!”世尊曰:
  二
  “诸比丘!若习于慈心解脱,修习、多习、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者,则希求八种之功德可得,以何为八耶?
  三
  即:眠乐、觉乐、不见恶梦、为人所爱乐、为非人所爱乐、为诸天所守护、不受火、毒、剑,若不通达上位,则趣于梵世。
  诸比丘!若习于慈心解脱,修习、多习、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者,则可得如此希求之八种功德。”
       其人以正念
       习无量慈悲
       观见依灭尽
       十结已得减
       无瞋一众生
       哀人即善人
       慈一切众生
       圣者福最多
       民草多服地
       为马祠人祠
       掷棒苏摩祠
       无遮会施主
       游行之王仙
       善修慈心人
       十六不如一
       如群星与月
       不杀不令杀
       不服不令服
       慈分众有情
       不怀着怨恨
  二 慧
  一
  “诸比丘!有八因、八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以何为八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依止于师或准于师之同梵行者而住,猛利之惭愧、敬爱、尊重现前。诸比丘!此为第一之因、第一之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三
  彼依止于师或准于师之同梵行者而住,猛利之惭愧、敬爱、尊重现前,彼时时往诣彼等而请问、质问,言:‘大德!此事云何?此义云何?’彼具寿等为彼辨了未辨、显了未显,于许多疑惑之法,除去疑惑。诸比丘!此为第二之因、第二之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四
  彼闻彼法,依二闲静而成就,即身闲静与心闲静。诸比丘!此为第三之因、第三之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五
  持戒,防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而行,所行具足而住,见怖畏于微小之罪,受持而学学处。诸比丘!此为第四之因、第四之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六
  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宣说诸法之初善、中善、后善及具义、具文,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受持而言诸法,以意通利,以见观察见善通达。诸比丘!此为第五之因、第五之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七
  发勤而住,断灭诸不善法,为具足诸善法而努力,勇健坚固,于诸善法而不舍其担。诸比丘!此为第六之因、第六之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八
  又,往诣僧伽,不作种种说、不作畜生说,自说法、劝请他,不蔑视圣之默然。诸比丘!此为第七之因、第七之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九
  又,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色如是、色之集如是、色之灭如是、受如是、受之集如是、受之灭如是;想……行……识如是、识之集如是、识之灭如是。诸比丘!此为第八之因、第八之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一〇
  有同梵行者,见此人而如是思量曰:‘此具寿依止于师或准于师之同梵行者而住,猛利之惭愧、敬爱、尊重现前。此具寿实是知而知,见而见者。如是之法能生敬爱、尊重、成就、沙门性、纯一。
  一一
  又,此具寿依止于师或准于师之同梵行者而住,猛利之惭愧、敬爱、尊重现前,时时往诣彼等而请问、质问,言:“大德!此事云何?此义云何?”彼具寿等为彼辨了未辨、显了未显,于许多疑惑之法,除去疑惑。此具寿实是知而知,见而见者。如是之法能生敬爱、尊重、成就、沙门性、纯一。
  一二
  又,此具寿闻彼法,依二闲静而成就,即身闲静与心闲静。此具寿实是知而知,见而见者。如是之法能生敬爱、尊重、成就、沙门性、纯一。
  一三
  又,此具寿持戒,防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而行,所行具足而住,见怖畏于微小之罪,受持而学于学处。此具寿实是知而知,见而见者。如是之法能生敬爱、尊重、成就、沙门性、纯一。
  一四
  又,此具寿多闻、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宣说诸法之初善、中善、后善及具义、具文,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受持而言诸法,而以意通利,以见观察善通达。此具寿实是知而知,见而见者。如是之法能生敬爱、尊重、成就、沙门性、纯一。
  一五
  又,此具寿发勤而住,断灭诸不善法,为具足诸善法而努力,勇健坚固,于诸善法而不舍其担。此具寿实是知而知,见而见者。如是之法能生敬爱、尊重、成就、沙门性、纯一。
  一六
  又,此具寿往诣僧伽,不作种种说、不作畜生说,自说法、劝请他,不蔑视圣之默然。此具寿实是知而知,见而见者。如是之法能生敬爱、尊重、成就、沙门性、纯一。
  一七
  又,此具寿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色如是、色之集如是、色之灭如是;受……想……行……识如是、识之集如是、识之灭如是。此具寿实是知而知,见而见者。如是之法能生敬爱、尊重、成就、沙门性、纯一。’
  诸比丘!如是有八因、八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令得,已得令多习、广习、圆满。”
  三 敬爱(一)
  一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敬爱、所可意、所尊重、所恭敬。以何为八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赞叹不可敬爱者、呵责可敬爱者、欲于利养、欲于恭敬、为无惭、为无愧、欲恶、具邪见。
  诸比丘!成就如是八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敬爱、所可意、所尊重、所恭敬。
  三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比丘,为同梵行者所敬爱、所可意、所被尊重、所恭敬。以何为八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不赞叹不可敬爱者、不呵责可敬爱者、不欲于利养、不欲于恭敬、具惭、具愧、少欲、具正见。
  诸比丘!成就如是八法之比丘,为同梵行者所敬爱、所可意、所尊重、所恭敬。”
  四 敬爱(二)
  一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敬爱、所可意、所尊重、所恭敬。以何为八耶?
  二
  诸比丘!比处有比丘欲于利养、欲于恭敬、欲于不被轻贱、不知时、不知量、不净、饶舌而大声叱责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如是八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敬爱、所可意、所尊重、所恭敬。
  三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比丘,为同梵行者所敬爱、所可意、所尊重、所恭敬。以何为八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不欲于利养、不欲于恭敬、不欲于不被轻贱、知时、知量、清净、不饶舌、不大声叱责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如是八法之比丘,为同梵行者所敬爱、所可意、所尊重、所恭敬。”
  五 世间之失(一)
  一
  “诸比丘!有八世间法,随转世间,世间亦随转于八世间法。以何为八耶?
  二
  即:利、衰、称、讥、毁、誉、乐、苦。
  诸比丘!如是有八世间法,随转世间,世间亦随转于八世间法。”
       利衰称讥毁誉乐苦
       如是一切诸法皆俱
       于人之世间悉无常
       有变易之法是无恒
       具念之有智者知此
       善观察为变易之法
       于可爱之法心不动
       于非可爱亦不得瞋
       随着顺逆皆得消散
       消灭而业已归于无
       了知离尘无忧之位
       若超越于有则正知
  六 世间之失(二)
  一
  “诸比丘!有八世间法,随转世间,世间亦随转于八世间法。以何为八耶?
  二
  即:利、衰、称、讥、毁、誉、乐、苦。
  诸比丘!如是有八世间法,随转世间,世间亦随转于八世间法。
  三
  诸比丘!于无闻之凡夫,生利、衰、称、讥、毁、誉、乐、苦。诸比丘!于有闻之圣弟子,亦生利、衰、称、讥、毁、誉、乐、苦。诸比丘!此中,于有闻之圣弟与无闻之凡夫,具云何之差别、特相、相异耶?”
  “大德!于我等,诸法以世尊为根、以世尊为眼、以世尊为依。唯愿大德世尊,显示此所说之义,诸比丘依世尊听闻受持。”
  “诸比丘!然者,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唯然,大德!”
  世尊如是说:
  四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于利生时,彼不如是思择:‘对我此利之生,此为无常、苦、有变易之法’,不如实了知……衰生时……称生时……讥生时……毁生时……誉生时……乐生时……苦生时彼不如是思择:‘对我此苦之生,此为无常、苦、有变易之法’,不如实了知。利捕捉其心而住,衰亦捕捉其心而住,称亦捕捉其心而住,讥亦捕捉其心而住,毁亦捕捉其心而住,誉亦捕捉其心而住,乐亦捕捉其心而住,苦亦捕捉其心而住。彼顺于已生之利,拒于衰;顺于已生之称,拒于讥;顺于已生之誉,拒于毁;顺于已生之乐,拒于苦。彼如是而放纵顺拒,生、老、死、愁、悲、苦、忧、恼不能解脱,苦不能解脱。
  五
  诸比丘!于有闻之圣弟子利生时,彼如是思择:‘对我此为利之生,此为无常、苦、有变易之法’,如实了知……衰生时……称生时……讥生时……毁生时……誉生时……乐生时……苦生时,彼如是思择:‘对我此苦之生,此为无常、苦、有变易之法’,如实了知。利永尽其心而不住,衰亦永尽其心而不住,称亦永尽其心而不住,讥亦永尽其心而不住,毁亦永尽其心而不住,誉亦永尽其心而不住,乐亦永尽其心而不住,苦亦永尽其心而不住。彼不顺于已生之利,不拒于衰;不顺于已生之称,不拒于讥;不顺于已生之誉,不拒于毁;不顺于已生之乐,不拒于苦。彼如是而断灭顺拒,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得予解脱,苦得予解脱。
  诸比丘!于有闻之圣弟子与无闻之凡夫,如是有差别、特相、差异。”
       利衰称讥毁誉乐苦
       如是一切诸法皆俱
       于人之世间悉无常
       有变易之法是无恒
       具念之有智者知此
       善观察为变易之法
       于可爱之法心不动
       于非可爱亦不得瞋
       随着顺逆皆得消散
       消灭而业已归于无
       了知离尘无忧之位
       若超越于有则正知
  七 提婆达多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当提婆达多离去不久,世尊于此以提婆达多而告诸比丘曰:
  二
  “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得,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得。诸比丘!心为八非法所蔽、所捕捉,提婆达多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于一劫不可救助。以何为八耶?
  三
  诸比丘!提婆达多心为利所蔽、所捕捉,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一劫不可救助。……心为衰……于称……于讥……于敬……于不敬……于恶欲……于恶友所蔽、所捕捉,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于一劫不可救助。
  诸比丘!如是心为八非法所蔽、所捕捉,提婆达多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于一劫不可救助。
  四
  诸比丘!比丘应须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诸比丘!依何义趣之故,比丘应制胜已生之利而住耶?……乃至……诸比丘!若不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则苦恼热烦之诸漏生;若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如是彼苦恼热烦之诸漏则不生。诸比丘!若[不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则苦恼热烦之诸漏生;若制胜已生之恶友而住,如是彼苦恼热烦之诸漏则不生。诸比丘!依此义趣之故,比丘应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应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是故,诸比丘!如是应学,曰:
  五
  ‘我等应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如是[应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诸比丘!应当学。”
  八 郁多罗
  一
  尔时,具寿郁多罗住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之陀缚阇梨迦村。具寿郁多罗于此告诸比丘言:
  二
  “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得,友等!比丘应时时观察他得。”
  三
  其时,有毗沙门大王,因有要事而从北方行往南方。毗沙门大王闻具寿郁多罗在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之陀缚阇梨迦村为诸比丘说法,谓:“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得,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得。”
  四
  时,毗沙门大王譬如力士伸展曲腕或弯曲伸腕,[迅速]隐没于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之陀缚阇梨迦村,而出现于三十三天。时,毗沙门大王往诣帝释天座前,至已,白帝释天言:
  “尊者!知耶?于此,有具寿郁多罗在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之陀缚阇梨迦村为诸比丘说法,谓:‘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自得……他得。’”
  五
  时,帝释天譬如力士伸展曲腕或弯曲伸腕,[迅速]隐没于三十三天,而出现于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陀缚阇梨迦村具寿郁多罗之前。时,帝释天往诣具寿郁多罗之座前,至已,礼敬具寿郁多罗,却立一面。立于一面之帝释天白具寿郁多罗言:
  “大德具寿郁多罗为诸比丘说如是之法,是真实耶?谓:‘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自得……他得。’”
  “诚然,帝释天!”
  “大德!此为具寿郁多罗己之语耶?或为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之语耶?”
  六
  “帝释天!然者,我当为汝叙说譬喻。于此,有一类智者,依譬喻而解所说之义。帝释天!譬如自村邑聚落不远有大谷聚,大众由此处以天平篮、笼、襜、掌搬运谷。帝释天!若有人往彼大众之前,如是而问,曰:‘汝等从何处运此谷耶?’帝释天!彼大众云何答为正答耶?”
  “大德!若答:‘我等由谷聚而搬运。’则为正答。”
  “帝释天!如是若有少分善说者,则此一切为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之语,我等或其余人皆依此而说。”
  七
  “是希有,大德!是未曾有,大德!所以具寿郁多罗作如是善说,曰:‘若有少分善说者,则此一切为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之语,我等或其余人皆依此而说。’
  大德郁多罗!尔时,世尊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当提婆达多离去不久,世尊于此以提婆达多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自得……他得。诸比丘!心为八非法所蔽、所捕捉,提婆达多当堕于恶趣、地狱,而住于一劫不可救助。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提婆达多为利所蔽……乃至……为恶友所蔽、所捕捉,当堕于恶趣、地狱,而住于一劫不可救助。
  诸比丘!如是心为八非法所蔽、所捕捉,提婆达多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于一劫不可救助。
  诸比丘!比丘应须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
  八
  诸比丘!依何义趣之故,比丘应制胜已生之利而住耶?……[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耶?诸比丘!若不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则苦恼热烦之诸漏生;若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如是则彼苦恼热烦之诸漏不生。诸比丘!若不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则苦恼热烦之诸漏生;若制胜已生之恶友而住,如是则彼苦恼热烦之诸漏不生。诸比丘!依此义趣之故,比丘应如是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是故,诸比丘!应当学,曰:
  九
  “我等当如是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诸比丘!应当学。’
  一〇
  大德郁多罗!于人中有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而此法门于任何者亦不止住。大德具寿郁多罗!当受持此法门,大德具寿郁多罗!当圆满此法门,大德具寿郁多罗!当护持此法门。大德!此法门者,是有义而为梵行之根本。”
  九 难陀
  一
  “诸比丘!说及难陀,若谓:‘是善男子’,则为正说。诸比丘!说及难陀,若谓:‘是有大力者’,则为正说。诸比丘!说及难陀,若谓:‘是端正者’,则为正说。诸比丘!说及难陀,若谓:‘是爱欲重者’,则为正说。
  诸比丘!此难陀不外是守护根门,于食知量,警寤而勉[进],成就正念正知,以能行圆满清净梵行。
  二
  诸比丘!此中,难陀所谓守护根门者,为如是:
  诸比丘!若难陀应观察东方时,存念一切之意,则难陀观察东方,思:‘如是我当观察东方,令贪、忧之恶不善法不漏入。’如是,于其处而有正知。诸比丘!若难陀应观察西方时……应观察北方时……应观察南方时……应观察上[方]时……应观察下[方]时……应观察四维时,存念一切之意,则难陀观察四维,思:‘如是我当观察四维,令贪、忧之恶不善法不漏入。’如是,于其处而有正知。
  诸比丘!难陀所谓守护根门者,为如是。
  三
  诸比丘!此中,难陀所谓于食知量者,为如是:
  诸比丘!难陀于此思择而如理摄食,不为戏乐,不为陶醉,不为庄饰,不为庄严,乃至唯令支住此身,息害,为修梵行而已。‘如是断灭故受而令新受不生,处世当得无罪、安稳而住。’
  诸比丘!难陀所谓于食知量者,为如是。
  四
  诸比丘!此中,难陀所谓警寤而勉[进]者,为如是:
  诸比丘!于此,难陀于昼间经行、坐禅,除去障法而净心;于夜之初更经行、坐禅,除去障法而净心;于夜之中更以右胁而作师子卧,累足、正念正知、作意起想;于夜之后更起而经行、坐禅,除去障法而净心。
  诸比丘!难陀所谓警寤而勉[进]者,为如是。
  五
  诸比丘!此中,难陀所谓正念正知者,为如是:
  诸比丘!于此,难陀觉受之起、觉[受之]住、觉[受之]灭。[觉]想……觉[寻之]起、觉[寻之]住、觉[寻之]灭。
  诸比丘!难陀所谓正念正知者,为如是。
  诸比丘!此难陀不外是守护根门,于食知量,警寤而勉[进],成就正念正知,以能行圆满清净梵行。”
  十 莠
  一
  一时,世尊住瞻波恒伽池边。尔时,比丘等责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即于诸比丘所责难之罪,假设种种遁辞,避谈,呈现愤怒、瞋恚、不欣。时,世尊告诸比丘曰:
  二
  “诸比丘!摒除此人,诸比丘!拂去此人,诸比丘!斥退此人!何受异子之害耶?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之人,诸比丘未见彼罪之时,其行步观察屈伸,着僧伽梨及钵衣,类似其他真好之比丘。然而,诸比丘见彼罪之时,如是乃知‘此是沙门之污、沙门之稃、沙门之莠。’知彼如是而摈弃。何以故耶?令无污其他真好比丘之故。
  三
  诸比丘!譬如于良麦田中能生污麦、稃麦、莠麦。若未出顶[穗]之时,其根类似其他真好之麦,其茎类似其他真好之麦,其叶类似其他真好之麦。然而,其出顶[穗]之时,如是乃知‘此是污麦、稃麦、莠麦。’知彼如是而由根拔起,掷弃于麦田之外。何以故耶?令无污其他真好麦之故。
  诸比丘!如是,此处有一类之人,诸比丘未见彼罪之时,其行步观察屈伸,着僧伽梨及钵衣,类似其他真好之比丘。然而,诸比丘!见彼罪之时,如是乃知‘此是沙门之污、沙门之稃、沙门之莠。’知彼如是而摈弃。何以故耶?令无污其他真好比丘之故。
  四
  诸比丘!譬如簸飏大谷聚,其中,坚固而结实之谷堆成一面,无力而秕糠之谷为风吹拂于一面,主人持扫帚更加扫除。何以故耶?令无污其他真好谷之故。
  诸比丘!如是,此处有一类之人,诸比丘未见彼罪之时,其行步观察屈伸,着僧伽梨及钵衣,类似其他真好之比丘。然而,诸比丘见彼罪之时,如是乃知‘此是沙门之污、沙门之稃、沙门之莠。’知彼如是而摈弃。何以故耶?令无污其他真好比丘之故。
  五
  诸比丘!譬如有人,欲作井水通管,持利斧而入林,以斧背敲打其一一之树。其中,若以斧背敲打坚固而结实之树,则为尖锐之反响;若以斧背敲打心腐无实朽枯之树,则为迟钝之反响。断此根,断根而截顶,截顶而善净内,善净内而用于井通水槽。
  诸比丘!如是,此处有一类之人,诸比丘未见彼罪之时,其行步观察屈伸。着僧伽梨及钵衣,类似其他真好之比丘。然而,诸比丘见彼罪之时,如是乃知‘此是沙门之污、沙门之稃、沙门之莠。’知彼如是而摈弃。何以故耶?令无污其他真好比丘之故。”
       若共住则知人
       若有恶欲与忿
       有覆有慢有恼
       有嫉有悭有诳
       对人作柔和语
       一面如沙门语
       若于屏处恶行
       有恶见不恭敬
       令匍行则妄语
       若是知云何耶
       汝等一切和合
       拒绝彼[恶比丘]
       摈弃莠[恶比丘]
       远离微贱[比丘]
       再者非似沙门
       当除稃之[比丘]
       有恶欲而所行
       摈弃恶之[比丘]
       作清净为念处
       与清净人共住
       如是合和聪慧
       汝等当尽苦边
  第一 慈品[终]
  摄句:
      (一)慈、(二)慧、(三、四)敬爱。(五、六)世间之失、(七)提婆达多、
      (八)郁多罗、(九)难陀、(一〇)莠[恶比丘]。
  第二 大品
  十一 鞞兰若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鞞兰若那邻罗宾洲曼陀罗树下。
  时,有鞞兰若婆罗门,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鞞兰若婆罗门白世尊言:
  “尊瞿昙!我闻:沙门瞿昙对于老衰、老羸、老迈、晚年、高龄之婆罗门皆不问讯、不从座起、不请令坐。尊瞿昙!实是如是,沙门瞿昙对于老衰、老羸、老迈、晚年、高龄之婆罗门皆不问讯、不从座起、不请令坐。尊瞿昙!此为不可。”
  “婆罗门!我不见于天、魔、梵天之世界以及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能令我[如来]问讯,而从座起请令坐者。婆罗门!若令如来问讯,而从座起请令坐者,则彼人必当头破。”
  二
  “尊瞿昙乃无色味。”
  “婆罗门!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无色味。’婆罗门!色味、声味、香味、味味、触味者,此如来已断其根本,如无根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婆罗门!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者乃无色味。’然而,汝之意趣非如所说。”
  三
  “尊瞿昙乃无受用者。”
  “婆罗门!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无受用者。’婆罗门!色受用、声受用、香受用、味受用、触受用者,此如来已断其根本,如无根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婆罗门!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无受用者。’然而,汝之意趣非如所说。”
  四
  “尊瞿昙乃非作业论者。”
  “婆罗门!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非作业论者。’婆罗门!我说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之非作,说种种恶不善法之非作。婆罗门!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非作业论者。’然而,汝之意趣非如所说。”
  五
  “尊瞿昙乃断灭论者。”
  “婆罗门!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断灭论者。’婆罗门!我说贪瞋痴之断灭,说种种恶不善法之断灭。婆罗门!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断灭论者。’然而,汝之意趣非如所说。”
  六
  “尊瞿昙乃厌嫌者。”
  “婆罗门!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厌嫌者。’婆罗门!我厌嫌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厌嫌种种恶不善法之成就。婆罗门!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厌嫌者。’然而,汝之意趣非如所说。”
  七
  “尊瞿昙乃调伏者。”
  “婆罗门!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调伏者。’婆罗门!我说贪瞋痴调伏之法,说种种恶不善法调伏之法。婆罗门!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调伏者。’然而,汝之意趣非如所说。”
  八
  “尊瞿昙乃苦行者。”
  “婆罗门!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苦行者。’婆罗门!我说当烧尽恶不善法,即: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婆罗门!若有人,已断当烧尽之恶不善法,除根如无本之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我称如是之人为苦行者。婆罗门!如来已断当烧尽之恶不善法,除根如无本之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婆罗门!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苦行者。’然而,汝之意趣非如所说。”
  九
  “尊瞿昙乃离胎者。”
  “婆罗门!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离胎者。’婆罗门!若有人,已舍未来之后有而断入胎,除根如无本之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我称如是之人为离胎者。婆罗门!如来已舍未来之后有而断入胎,除根如无本之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婆罗门!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乃离胎者。’然而,汝之意趣非如所说。
  婆罗门!譬如有八、十、十二之鸡卵,鸡正抱、正暖、正孵此,其雏子之中,第一以足爪口嘴而破卵壳,安稳出生者,名为最长者耶?抑为最幼者耶?”
  “尊瞿昙!此当名为最长者。尊瞿昙!此为彼等之最长者。”
  一〇
  “婆罗门!如是我堕于无明,于有缠众生之中,如卵出生,破无明之卵壳,独于世间,现等觉无上正等觉。婆罗门!我为世间之最长者、最胜者。
  婆罗门!我发精进而不怠,住于念而不忘,身轻安而无暴躁,心入定而为一境。
  一一
  婆罗门!如是我远离诸欲,远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自离而生喜与乐,具足初静虑而住。
  寻伺寂静之故,为内净,为心一趣,无寻、无伺,自三摩地而生喜与乐,具足第二静虑而住。
  离喜之故,为舍而住,正念正知,乐正受于身,如诸圣者之宣说,有舍与念而乐住,具足第三静虑而住。
  断乐断苦之故,及先已灭忧与喜之故,为不苦不乐而舍念清净,具足第四静虑而住。
  一二
  如是之心得定,清净、洁白、无污秽,远离烦恼,柔软、堪任而安住,得不动,于宿住随念智引发其心。如是随念种种之宿住,谓: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多坏劫、多成劫、多成坏劫。‘于彼处,我,名如是,姓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受乐苦如是,寿限如是;从彼处没而往生于彼处,于彼处,名如是,姓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受乐苦如是,寿限如是。’如是随念种种之宿住与其相状。婆罗门!如是,我于夜之初更,证得第一之明,破无明而得明,破黑暗而得光明,为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之故。婆罗门!此为我第一之出生,犹如鸡子之出卵壳。
  一三
  如是之心得定,清净、洁白、无污秽,远离烦恼,柔软、堪忍而安住,得不动,于有情死生智引发其心。如是,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而见有情之死生,了知随著有情之业而受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嗟夫!此诸有情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诽谤圣者,有邪见,取邪见之业,身坏命终而往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嗟夫!又此诸有情成就身善行,成就语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诽谤圣者,有正见,取正见之业,身坏命终而往生于善趣、天界。’如是,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而见有情之死生,了知随著有情之业而受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婆罗门!如是,我于夜之中更,证得第二之明,破无明而得明,破黑暗而得光明,为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故。婆罗门!此为我第二之出生,犹如鸡子之出卵壳。
  一四
  如是之心得定,清净、洁白、无污秽,远离烦恼,柔软、堪忍而安住,得不动,于漏尽智引发其心。如是而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之集’,如实知‘此是苦之灭’,如实知‘此是顺苦灭之道’,如实知‘此等是漏’,如实知‘此是漏之集’,如实知‘此是漏之灭’,如实知‘此是顺漏灭之道’。如是,如是知、如是见,心由欲漏解脱,心由有漏解脱,心由无明漏解脱。解脱而谓‘解脱’之智生,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婆罗门!如是,于夜之后更,证得第三之明,破无明而得明,破黑暗而得光明,为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故。婆罗门!此为我第三之出生,犹如鸡子之出卵壳。”
  一五
  如是说时,鞞兰若婆罗门白世尊言:
  “尊瞿昙是最长者,尊瞿昙是最胜者。尊瞿昙!是殊妙,尊瞿昙!是殊妙。尊瞿昙!譬如扶起倒者,揭露覆者,教迷者以道,于暗中揭来灯火而令有眼者见色,如是尊瞿昙乃以种种之方便,而显示其法。我于此处,归依尊瞿昙与法及比丘众。尊瞿昙!容受我,从今日始,至尽形寿归依为优塞。”
  十二 师子
  一
  一时,世尊住毗舍离城大林之重阁堂。
  尔时,有众多著名之隶车人,集合集会于断事堂,以无数之方便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
  二
  其时,有师子将军,为尼犍之弟子而坐于众会之中。时,师子将军生思念:
  “彼必是世尊、应供、正等觉者!然者,此众多著名之隶车人,集合集会于断事堂,能以无数之方便,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我宜往诣,当见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
  三
  时,师子将军往诣尼犍亲子之所,至已,言于尼犍亲子曰:
  “大德!我欲往诣见沙门瞿昙。”
  “师子!汝为作业论者,云何往诣而见彼非作业论者之沙门瞿昙耶?师子!沙门瞿昙为非作业论者,而说非作业之法以教弟子。”
  时,师子将军则放弃欲诣见世尊之心。
  四
  复有众多著名之隶车人,集合集会于断事堂,以无数之方便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
  复次,师子将军生思念:
  “彼必是世尊、应供、正等觉者!然者,此众多著名之隶车人,集合集会于断事堂,能以无数之方便,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我宜往诣,当见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
  时,师子将军往诣尼犍亲子之所,至已,言于尼犍亲子曰:
  “大德!我欲诣见沙门瞿昙。”
  “师子!汝为作业论者,云何往诣见彼非作业论者之沙门瞿昙耶?师子!沙门瞿昙为非作业论者,而说非作业之法以教弟子。”
  复次,师子将军乃放弃欲诣见世尊之心。
  五
  三度有众多著名之隶车人,集合集会于断事堂,以无数之方便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
  三度,师子将军生思念:
  “彼必是世尊、应供、正等觉者!然者,此众多著名之隶车人,集合集会于断事堂,能以无数之方便,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辞或不辞于尼犍之徒,于我何为耶?我宜不辞尼犍之徒,往诣见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
  时,师子将军随五百之车乘,于日中由毗舍离出发,欲见世尊。车乘通达处,即以车而往,然后下车乘,步入僧园。时,师子将军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而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师子将军白世尊言:
  “大德!我闻:沙门瞿昙为非作业论者,而说非作业之法以教弟子。大德!如是有谓‘沙门瞿昙乃为非作业论者,而说非作业之法以教弟子’之人等,大德!彼等如世尊所说之说者耶?或以非实毁谤世尊耶?随顺说法随法之论,令同法者无堕于呵责处耶?大德!我等不欲毁谤世尊。”
  六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非作业论者,而说非作业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作业论者,而说作业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断灭论者,而说断灭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厌嫌者,而说厌嫌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调伏者,而说调伏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苦行者,而说苦行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离胎者,而说离胎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安稳者,而说安稳之法,以教弟子。’
  七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非作业论者,而说非作业之法,以教弟子’。云何?师子!我说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之非作,说种种恶不善法之非作。师子!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非作业论者而说非作业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作业论者,而说作业之法,以教弟子’。云何?师子!我说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之作,说种种善法之作。师子!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作业论者,而说作业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断灭论者,而说断灭之法,以教弟子’。云何?师子!我说贪瞋痴之断灭,说种种恶不善法之断灭。师子!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断灭论者,而说断灭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厌嫌者,而说厌嫌之法,以教弟子’。云何?师子!我厌嫌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厌嫌种种恶不善法之成就。师子!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厌嫌者,而说厌嫌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调伏者,而说调伏之法,以教弟子’。云何?师子!我说贪瞋痴调伏之法,说种种恶不善调伏之法。师子!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调伏者,而说调伏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苦行者,而说苦行之法,以教弟子’。云何?师子!我说当烧尽恶不善法、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师子!若有人,已断当烧尽之恶不善法,除根如无本之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我称如是之人为苦行者。师子!如来已断当烧尽之恶不善法,除根如无本之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师子!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苦行者,而说苦行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离胎者,而说离胎之法,以教弟子’。云何?师子!若有人,已舍未来之后有而断入胎,除根如无本之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我称如是之人为离胎者。师子!如来已舍未来之后有而断入胎,除根如无本之多罗树,令归灭于无,而为未来不生之法。师子!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离胎者,而说离胎之法,以教弟子。’
  师子!有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安稳者,而说安稳之法,以教弟子’。云何?师子!我依最胜之安稳为安稳者,而说安稳之法,以教弟子。师子!有此事由,依此事由之故,正说者谓我:‘沙门瞿昙为安稳者,而说安稳之法,以教弟子。’”
  八
  如是说时,师子将军白世尊言:
  “大德!是殊妙,大德!是殊妙。大德!譬如扶起倒者,揭露覆者,教迷者以道,于暗中揭来灯火而令有眼者见色,如是世尊以种种之方便而显示其法。我于此处,归依世尊与法及比丘众。大德世尊!容受我从今日始,至尽形寿归依为优婆塞。”
  “师子!当审虑!如汝著名人之审虑是善。”
  “大德!我因此对世尊更加欢喜信乐。所以世尊对我说:‘师子!当审虑!如汝著名人之审虑是善。’大德!若外道得我为弟子,则于全毗舍离中持旗回绕而说:‘师子将军为我等之弟子。’然而,世尊对我说:‘师子!当审虑!如汝著名人之审虑是善。’我二度归依世尊与法及比丘众。大德!世尊容受我从今日始,至尽形寿归依为优婆塞。”
  “师子!尼犍之徒久于汝家[受供养]如[汲]泉水,故思彼等若至当施与食。”
  “大德!我因此对世尊更加欢喜信乐。所以者世尊对我说:‘师子!尼犍之徒久于汝家[受供养]如[汲]泉水,故思彼等若至当施与食。’大德!我闻:‘沙门瞿昙说:“对我应与布施,对余人不与布施,对我弟子应与布施,对余人之弟子不与布施,若与我有大果,若与余人无大果,若与我弟子有大果,若与余人之弟子无大果。”’然而,世尊劝我亦布施于尼犍之徒。我等于此当知时宜。我三度归依世尊与法及比丘众。大德!世尊容受我,从今日始,至尽形寿归依为优婆塞。”
  九
  时,世尊为师子将军次第而说,谓:施论、戒论、生天论,说诸欲之过患、邪害、杂染,出离之功德。
  世尊了知师子将军之堪任心、柔软心、离障心、欢喜心、明净心之所生,而说诸佛本真之说法,谓:苦、集、灭、道。譬如清净而无污点布疋之受正色,如是师子将军即于其座得远离尘垢之法眼,而谓:有集法者,即悉皆有此灭法。
  一〇
  时,师子将军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除去犹豫,得到无畏,除师教别无他缘,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唯愿明日与诸比丘俱受我请食。”
  世尊默然而许。
  时,师子将军知世尊之允许,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时,师子将军告一男子言:“汝往见有已存之肉耶?”时,师子将军过其夜后,调备殊妙之啖食嚼食,以告世尊食时:“大德!食时已到,于师子将军之家调备饮食。”
  一一
  时,世尊于晨朝时,着下衣,持钵衣而往师子将军之家,至已与诸比丘俱设座而坐。
  其时,有众多尼犍之徒,从毗舍离之道路至道路,从四衢道至四衢道,举手而号泣,“今日,师子将军杀大牛,为沙门瞿昙设食,沙门瞿昙知为己杀,为己作业而食肉。”
  时,有一男子,来师子将军之处,至已,耳语于师子将军而言:“将军!汝知耶!此处有众多尼犍之徒,从毗舍离之道路至道路,从四衢道至四衢道,举手号泣:‘今日,师子将军杀大牛,为沙门瞿昙设食,沙门瞿昙知为己杀,为己作业而食肉。’”
  “且止!吾友!彼具寿等久欲诽谤佛、欲诽谤法、欲诽谤僧,而彼具寿等以非有、空虚、虚妄、非实之事,破坏世尊而不厌。然而,我等不为活命,而故杀有情。”
  一二
  时,师子将军对以佛为上首之诸比丘,亲自供养殊妙之啖食嚼食,至于饱满而谢。时,师子将军[见]世尊食已,而洗钵与手,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时,世尊为师子将军说法,教示,劝导,赞励,庆慰而从座起离去。
  十三 良马
  一
  “诸比丘!成就八分,王之善良马,乃相应于王,能为王所受用,属于王之财宝。以何为八耶?
  二
  诸比丘!此处,王之善良马,其父母皆为善生,而于其他善良马出生之处出生;若于此给与湿干之食,食时一心而不散乱;厌坐卧于屎尿;欢喜而易于共住,不惊怖其他之马;若有恶习、固习、过失、缺失,则如实展现于调马者,调马者设法予以纠正;负乘而发心:‘其他之马喜好牵与不牵皆可,我于此处当牵!’往随正路而往;有坚毅,乃至生死之边际呈现坚毅。
  诸比丘!如是成就八分王之善良马,乃相应于王,能为王所受用,属于王之财宝。
  三
  诸比丘!如是成就八法之比丘,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是世间之无上福田。以何为八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持戒,防护于波罗提木叉之律仪而行,所行具足而住,见怖畏于微小之罪,受持而学于学处。若给与粗妙之食,食时一心而不多言。为厌嫌者而厌嫌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厌嫌恶不善法之成就。欢喜而易于共住,不惊怖其他之比丘。若有恶习、固习、过失、缺失,则如实展现于有智之同梵行者或师,师或有智之同梵行者设法予以纠正。学而发心:‘其他之比丘喜好学与不学皆可,我于此处应当学。’往随正路而往——此中,正路者即所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发勤而住,思:‘善!尽皮、筋、骨,尽身之肉、血,以人之坚毅、人之精进、人之勇健而可得[涅槃],不得其所则不止精进。’
  诸比丘!如是成就八法之比丘,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是世间之无上福田。”
  十四 未调马
  一
  “诸比丘!当说八种之未调马、八种马之过失,八种之未调人、八种人之过失。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唯然,大德!”世尊说:
  二
  “诸比丘!以何为八种之未调马、八种马之过失耶?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调马者言进或促打之时,彼则却行而以后腿捻车。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具如是相。诸比丘!此为第一种马之过失。
  三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调马者言进或促打之时,彼则蹴后,坏轴、破三辐。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具如是相。诸比丘!此为第二种马之过失。
  四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调马者言进或促打之时,彼则自车辕离腿而碎车辕。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具如是相。诸比丘!此为第三种马之过失。
  五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调马者言进或促打之时,彼则取邪路使车由道远离。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具如是相。诸比丘!此为第四种马之过失。
  六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调马者言进或促打之时,彼则跳前身举前足。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具如是相。诸比丘!此为第五种马之过失。
  七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调马者言进或促打之时,彼不顾调马者,不顾马鞭以齿啮马衔奔向欲处而去。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具如是相。诸比丘!此为第六种马之过失。
  八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调马者言进或促打之时,彼则不进不退,如桩之伫立其处。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具如是相。诸比丘!此为第七种马之过失。
  九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调马者言进或促打之时,彼则聚前足聚后足,四足坐于其处。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马,具如是相。诸比丘!此为第八种马之过失。
  诸比丘!此为八种未调之马、八种马之过失。
  一〇
  诸比丘!以何为八种未调之人、八种人之过失耶?
  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非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对诸比丘所非难之罪,曰:‘我不忆念,我不忆念。’以不忆念故,避答。诸比丘!犹如调马者于彼未调马言进或促打时,彼则却行而以后腿捻车。诸比丘!此人我说相同与彼。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人,具如是之相。诸比丘!此为第一种人之过失。
  一一
  诸比丘!复次,诸比丘非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对于诸比丘所非难之罪,反而诘难言:‘以汝愚痴不辩之言,何以思惟如汝所言之事耶?’诸比丘!犹如调马者于彼未调马言进或促打时,彼则蹴后,坏轴、破三辐。诸比丘!此人我说相同与彼。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人,具如是之相。诸比丘!此为第二种人之过失。
  一二
  诸比丘!复次,诸比丘非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对于诸比丘所非难之罪,反而列举非难者之罪言:‘汝亦犯如是之罪,汝当先行忏悔!’诸比丘!犹如调马者于彼未调马言进或促打时,彼则自车辕离腿而碎车辕。诸比丘!此人我说相同与彼。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人,具如是之相。诸比丘!此为第三种人之过失。
  一三
  诸比丘!复次,诸比丘非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对诸比丘所非难之罪,假设种种之遁辞避谈,呈现愤怒、瞋恚、不欣。诸比丘!犹如调马者于彼未调马言进或促打时,彼则取邪路使车由道远离。诸比丘!此人我说相同与彼。诸比丘!此处有一类之未调人,具如是之相。诸比丘!此为第四种人之过失。
  一四
  诸比丘!复次,诸比丘非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对诸比丘所非难之罪,于僧伽之中举臂作各种姿态而说。诸比丘!犹如调马者于彼未调马言进或促打时,彼则跳前身举前足。诸比丘!此人我说相同与彼。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人,具如是之相。诸比丘!此为第五种人之过失。
  一五
  诸比丘!复次,诸比丘非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对于诸比丘所非难之罪,不顾僧伽,不顾非难者,乃向欲处而去。诸比丘!犹如调马者于彼未调马言进或促打时,彼则不顾调马者,不顾马鞭以齿啮马衔奔向欲处而去。诸比丘!此人我说相同与彼。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人,具如是之相。诸比丘!此为第六种人之过失。
  一六
  诸比丘!复次,诸比丘非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对于诸比丘所非难之罪,以‘我未犯,我未犯’,默然而使僧伽烦恼。诸比丘!犹如于彼未调马言进或促打时,彼则不进不退,如桩之伫立其处。诸比丘!此人我说相同与彼。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人,具如是之相。诸比丘!此为第七种人之过失。
  一七
  诸比丘!复次,诸比丘非难一比丘之罪,彼比丘对于诸比丘所非难之罪,作如是言:‘具寿等为何甚劳我事耶?我今当舍戒而退去!’已舍戒而退去,如是言:‘今则具寿等当快喜!’诸比丘!犹如于彼未调马言进或促打时,彼则聚前足聚后足,四足坐于其处。诸比丘!此人我说相同与彼。诸比丘!此处有一类未调之人,具如是之相。诸比丘!此为第八种人之过失。
  诸比丘!此为八种未调之人、八种人之过失。”
  十五 垢秽
  一
  “诸比丘!有八种垢秽。以何为八耶?
  二
  诸比丘!不事读诵者,是圣典之垢秽。诸比丘!无起业者,是家之垢秽。诸比丘!懈怠者,是美之垢秽。诸比丘!放逸者,是卫兵之垢秽。诸比丘!行为不检者,是妇女之垢秽。诸比丘!悭吝者,是施者之垢秽。诸比丘!恶不善法者,是此世后世之垢秽。诸比丘!无明者,是比此等更恶之垢秽,而为最大之垢秽。”
       诸比丘此八之垢秽
       不读诵圣典之垢秽
       不起业者家之垢秽
       懈怠者美丽之垢秽
       放逸者卫兵之垢秽
       邪行者妇女之垢秽
       悭吝者施者之垢秽
       恶法此后世之垢秽
       无明比此等更垢秽
       而成为最大之垢秽
  十六 使命
  一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比丘,适于接受使命而往。以何为八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能闻、能说、能受、能持、能解、能与解、能善巧[了知]助伴与非助伴、不作斗诤。
  诸比丘!成就此八法之比丘,适于接受使命而往。
  三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舍利弗,适于接受使命而往。以何为八耶?
  四
  诸比丘!于此处舍利弗,能闻、能说、能受、能持、能解、能与解、能善巧[了知]助伴与非助伴、不作斗诤。
  诸比丘!成就此八法之舍利弗,适于接受使命而往。”
       不惧往暴言之集会
       亦不止言亦不覆教
       说不疑惑问不忿怒
       如是比丘适受使命
  十七 系缚(一)
  一
  “诸比丘!女人,以八相系缚男子。以何为八耶?
  二
  诸比丘!女人,以色相系缚男子;诸比丘!女人,以戏笑系缚男子;诸比丘!女人,以言说系缚男子;诸比丘!女人,以歌吟系缚男子;诸比丘!女人,以啼泣系缚男子;诸比丘!女人,以仪态系缚男子;诸比丘!女人,以华果系缚男子;诸比丘!女人,以触系缚男子。
  诸比丘!女人,以此八相系缚男子。依此,有情被索所缚,加入陷阱。”
  十八 系缚(二)
  一
  “诸比丘!男子,以八相系缚女人。以何为八耶?
  二
  诸比丘!男子,以色相系缚女人;诸比丘!男子,以戏笑系缚女人;诸比丘!男子,以言说系缚女人;诸比丘!男子,以歌吟系缚女人;诸比丘!男子,以啼泣系缚女人;诸比丘!男子,以威仪系缚女人;诸比丘!男子,以华果系缚女人;诸比丘!男子,以触系缚女人。
  诸比丘!男子,以此八相系缚女人。依此,有情被索所缚,如入陷阱。”
  十九 波呵罗
  一
  尔时,世尊住鞞兰若那邻罗之宾洲曼陀罗树下。时,波呵罗阿修罗王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而立一面。立于一面时,世尊言波呵罗阿修罗王:
  “波呵罗!诸阿修罗者,乐于大海耶?”
  “大德!诸阿修罗者,乐于大海。”
  “波呵罗!大海中有几何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耶?”
  “大德!大海中有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波呵罗!]以何为八耶?”
  二
  “大德!大海者渐渐趣向、渐渐倾向、渐渐临入,而无有忽然险峻。大德!大海者渐渐趣向、渐渐倾向、渐渐临入,而无有忽然险峻。大德!此为大海之第一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三
  大德!复次,大海有常法不超岸。大德!大海有常法不超岸。大德!此为大海之第二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四
  大德!复次,大海与死尸不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速疾运于岸、于陆上。大德!大海与死尸不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速疾运于岸、于陆上。大德!此为大海之第三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五
  大德!复次,有诸大河,谓:恒河、夜摩那河、阿夷罗跋提河、舍劳浮河、摩企河,此等若到大海,则弃前名唯号大海。大德!有诸大河,谓:恒河、夜摩那河、阿夷罗跋提河、舍劳浮河、摩企河是,此等若到大海,则弃前名唯号大海。大德!此为大海之第四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六
  大德!复次,世间之诸流水,流入大海,是故,即使天雨流入于大海亦不知有增减。大德!世间之诸流水,流入大海,是故,即使天雨流入于大海亦不知有增减。大德!此为大海之第五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七
  大德!复次,大海是一味咸味。大德!大海是一味咸味。大德!此为大海之第六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八
  大德!复次,于大海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谓:真珠、摩尼珠、琉璃、砗渠、璧玉、珊瑚、银、金、红玉、玛瑙。大德!于大海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谓:真珠、摩尼珠、琉璃、砗渠、璧玉、珊瑚、银、金、红玉、玛瑙。大德!此为大海之第七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九
  大德!复次,大海者,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提麑鱼、提麑耆罗鱼、提麑提麑耆罗鱼、阿修罗、龙、乾达婆。于大海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五百由旬身之众生。大德!大海者,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提麑鱼、提麑耆罗鱼、提麑提麑耆罗鱼、阿修罗、龙、乾达婆。于大海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五百由旬身之众生。大德!此为大海之第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大德!大海者,有如是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大德!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耶?”
  “波呵罗!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大德!此法与律中,有几何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耶?”
  一〇
  “波呵罗!此法与律,有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以何为八耶?
  一一
  波呵罗!譬如大海渐渐趣向、渐渐倾向、渐渐临入,而无有忽然险峻。如是,波呵罗!于此法与律,渐渐有学、渐渐有所作、渐渐有道,而无有忽然了知通达。波呵罗!于此法与律,渐渐有学、渐渐有所作、渐渐有道,而无有忽然了知通达。波呵罗!此为此法与律,第一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一二
  波呵罗!譬如于大海有常法不超岸。如是,波呵罗!为我诸声闻所制之学处,即使我诸声闻,乃至有失命之因缘亦不超越。波呵罗!为我诸声闻所制之学处,即使我诸声闻,乃至有失命之因缘亦不超越。波呵罗!此为此法与律,第二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一三
  波呵罗!譬如大海与死尸不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速疾运于岸、于陆上。如是,波呵罗!若人之破戒、恶法、不净而有招疑讶之行,隐覆所作,以非沙门称为沙门,以非梵行者称为梵行者,内心腐烂、漏泄,等同于尘介者,则僧伽与此不共住,速疾集会举此,若彼即使坐于比丘众之中,彼亦与僧伽远离,僧伽亦与彼远离。波呵罗!若人之破戒、恶法、不净而有招疑讶之行,隐覆所作,以非沙门而称为沙门,以非梵行者而称为梵行者,内心腐烂、漏泄,等同于尘介者,则僧伽与此不共住,速疾集会举此,若彼即使坐于比丘众之中,彼亦与僧伽远离,僧伽亦与彼远离。波呵罗!此为此法与律,第三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一四
  波呵罗!譬如有诸大河,谓:恒河、夜摩那河、阿夷罗跋提河、舍劳浮河、摩企河,此等若到大海,则弃前名唯号大海。如是,波呵罗!有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之四姓,彼等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若出家而为出家者,则弃前名唯号沙门释子。波呵罗!有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之四姓,彼等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若出家而为出家者,则弃前名唯号沙门释子。波呵罗!此为此法与律,第四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一五
  波呵罗!譬如世间之诸流,流入大海,是故,即使天雨流入大海亦不知有增减。是故,波呵罗!若众多之比丘,亦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即使于无余涅槃界亦不知有增减。波呵罗!若众多之比丘,亦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即使于无余涅槃界亦不知有增减。波呵罗!此为此法与律,第五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一六
  波呵罗!譬如大海者,是一味咸味。如是,波呵罗!此法与律,是一味之解脱味。波呵罗!此法与律,是一味之解脱味。波呵罗!此为此法与律,第六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一七
  波呵罗!譬如于大海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谓:真珠、摩尼珠、琉璃、砗渠、璧玉、珊瑚、银、金、红玉、玛瑙。如是,波呵罗!此法与律,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波呵罗!此法与律,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波呵罗!此为此法与律,第七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一八
  波呵罗!譬如大海者,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提麑鱼、提麑耆罗鱼、提麑提麑耆罗鱼、阿修罗、龙、乾达婆。于大海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五百由旬身之众生。如是,波呵罗!此法与律,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预流者、向预流果现证者;一来者、向一来果现证者;不还者、向不还果现证者;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见证者。波呵罗!此法与律,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预流者、向预流果现证者;一来者、向一来果现证者;不还者、向不还果现证者;阿罗汉、向阿罗汉果现证者。波呵罗!此为此法与律,第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波呵罗!此法与律,有如是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二十 布萨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东园鹿母殿。尔时,世尊于布萨日为诸比丘围绕而坐。时,具寿阿难于黎明初分过后,从座而起,偏袒上衣,往诣世尊之处,合掌白世尊言:
  “大德!已黎明初分过后,诸比丘久坐,大德世尊,请为诸比丘说波罗提木叉。”
  如是言已,世尊默然不语。
  二
  具寿阿难于黎明中分过后,再次从座而起,偏袒上衣,往诣世尊之处,合掌白世尊言:
  “大德!已黎明中分过后,诸比丘久坐,大德世尊,请为诸比丘说波罗提木叉。”
  如是言已,世尊默然不语。
  三
  具寿阿难于黎明后分已过,日出黎明之时,三度从座而起,偏袒上衣,往诣世尊之处,合掌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于黎明后分已过,日出黎明之时,诸比丘久坐,大德世尊,请为诸比丘说波罗提木叉。”
  “阿难!众会不净。”
  四
  时,具寿摩诃目犍连生思念:
  “世尊意趣于何人而言:‘阿难!众会不净’耶?”
  时,具寿摩诃目犍连以心观察一切诸比丘心而作意。具寿摩诃目犍连见彼人之破戒、恶法、不净而有招致疑讶之行,隐覆所作,以非沙门而称为沙门,以非梵行者而称为梵行者,内心腐烂、漏泄,等同于尘介者坐于诸比丘中。见而往彼人之身边,去向彼人言:
  “起来,友!世尊见汝,汝与诸比丘不可共住。”
  如是言,彼人默然不语。
  具寿摩诃目犍连再次向彼人言:
  “起来,友!世尊见汝,汝与诸比丘不可共住。”
  彼人再次默然不语。
  具寿摩诃目犍连三度向彼人言:
  “起来,友!世尊见汝,汝与诸比丘不可共住。”
  彼人三度默然不语。
  五
  时,具寿摩诃目犍连拉住彼人之臂令出门外,然后放下门栓,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白世尊言:
  “大德!我将彼人逐出,众会已清净。大德世尊,请为诸比丘说波罗提木叉。”
  “目犍连!是希有,目犍连!是未曾有。彼愚人乃至被捉臂。”
  时,世尊告诸比丘言:
  六
  “诸比丘!从今以后,汝等自行布萨,诵波罗提木叉。诸比丘!我从今以后,[不行布萨,]不诵波罗提木叉。诸比丘!如来于不净之众会,诵波罗提木叉者非处非机。
  七
  诸比丘!于大海中,有八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以何八耶?
  诸比丘!大海渐渐趣向、渐渐倾向、渐渐临入,而无有忽然险峻。诸比丘!大海渐渐趣向、渐渐倾向、渐渐临入,而无有忽然险峻。诸比丘!此为大海之第一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诸比丘!复次,于大海有常法不超岸。诸比丘!于大海有常法不超岸。诸比丘!此为大海之第二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诸比丘!复次,大海与死尸不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速疾运于岸、于陆上。诸比丘!大海与死尸不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速疾运于岸、于陆上。诸比丘!此为大海之第三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诸比丘!复次,有诸大河流,谓:恒河、夜摩那河、阿夷罗跋提河、舍劳浮河、摩企河,此等若到大海则弃前名唯号大海。诸比丘!有诸大河流,谓:恒河、夜摩那海、阿夷罗跋提河、舍劳浮河、摩企河,此等若到大海则弃前名唯号大海。诸比丘!此为大海之第四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诸比丘!复次,世间之诸水流,流入大海,是故,即使天雨流入于大海亦不知有增减。诸比丘!世间之诸水流,流入大海,是故,即使天雨流入于大海亦不知有增减。诸比丘!此为大海之第五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诸比丘!复次,大海是一味之咸味。诸比丘!大海是一味之咸味。诸比丘!此为大海之第六希有、未曾有之海,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诸比丘!复次,于大海有多宝、种种宝,此中之宝者谓:真珠、摩尼珠、琉璃、砗渠、璧玉、珊瑚、银、金、红玉、玛瑙。诸比丘!于大海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谓:真珠、摩尼珠、琉璃、砗渠、璧玉、珊瑚、银、金、红玉、玛瑙。诸比丘!此为大海之第七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诸比丘!复次,大海者,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提麑鱼、提麑耆罗鱼、提麑提麑耆罗鱼、阿修罗、龙、乾达婆,于大海中[之众生]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五百由旬身。诸比丘!大海者,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提麑鱼、提麑耆罗鱼、提麑提麑耆罗鱼、阿修罗、龙、乾达婆,于大海中[之众生]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五百由旬身,诸比丘!此为大海之第八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诸比丘!大海有如是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阿修罗乐于大海。
  八
  诸比丘!如是于此法与律,有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诸比丘!譬如大海渐渐趣向、渐渐倾向、渐渐临入,而无有忽然险峻。如是,诸比丘!于此法与律,则渐渐有学、渐渐有所作、渐渐有道,而无有忽然了知通达。诸比丘!于此法与律中,渐渐有学、渐渐有所作、渐渐有道,而无有忽然了知通达。诸比丘!此为此法与律,第一之希有、未曾有法,见此而诸比丘乐此法与律。
  [诸比丘!譬如于大海有常法不超岸。如是,诸比丘!为我诸声闻所制之学处,即使我诸声闻乃至有失命之因缘,亦不超越。诸比丘!为我诸声闻所制之学处,即使我诸声闻乃至有失命之因缘,亦不超越。诸比丘!此为此法与律,第二之希有、未曾有法,见此而诸比丘乐此法与律。
  诸比丘!譬如大海与死尸不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速疾运于岸、于陆上。如是,诸比丘!若有人之破戒、恶法、不净而招致疑讶之行,隐覆所作,以非沙门而称为沙门,以非梵行者而称为梵行者,内心腐烂、漏泄,等同于尘介者,则僧伽与此不共住,当速疾集会举此。若彼即使坐于诸比丘中,彼亦与僧伽远离或僧伽亦与彼远离。诸比丘!若有人之破戒、恶法、不净而招致疑讶之行,隐覆所作,以非沙门而称为沙门,以非梵行者而称为梵行者,内心腐烂、漏泄,等同于尘介者,则僧伽与此不共住,当速疾集会而举此,若彼即使坐于诸比丘之中,彼亦与僧伽远离或僧伽亦与彼远离。此为此法与律,第三之希有、未曾有法,见此而诸比丘乐此法与律。
  诸比丘!譬如有诸大河流,谓:恒河、夜摩那河、阿夷罗跋提河、舍劳浮河、摩企河,此等若到大海则弃前名唯号大海。如是,诸比丘!有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之四姓,彼等若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出家而为出家者,则弃前名唯号沙门释子。诸比丘!有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之四姓,彼等若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出家而为出家者,则弃前名唯号沙门释子。诸比丘!此为此法与律,第四希有、未曾有法,见此而诸比丘乐此法与律。
  诸比丘!譬如世间之诸水流,流入大海,是故,天雨流入大海亦不知有增减。如是,诸比丘!若众多之比丘,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即使于无余涅槃界亦不知有增减。诸比丘!若众多之比丘,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即使于无余涅槃界亦不知有增减。诸比丘!此为此法与律,第五之希有、未曾有法,见此而诸比丘乐此法、律。
  诸比丘!譬如大海是一味之咸味。如是,诸比丘!此法与律是一味之解脱味。诸比丘!此法与律是一味之解脱味。诸比丘!此为此法与律,第六之希有、未曾有法,见此而诸比丘乐此法与律。
  诸比丘!譬如于大海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谓:真珠、摩尼珠、琉璃、砗渠、璧玉、珊瑚、银、金、红玉、玛瑙。如是,诸比丘!于此法与律中,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诸比丘!于此法、律中,有多宝、种种宝,此中宝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诸比丘!此为此法与律,第七之希有、未曾有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诸比丘!譬如大海者,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提麑鱼、提麑耆罗鱼、提麑提麑耆罗鱼、阿修罗、龙、乾达婆是。于大海[中之众生]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五百由旬身。如是,诸比丘!此法与律,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预流者、向预流果现证者;一来者、向一来果现证者;[不还者、向不还果现证者];阿罗汉、向阿罗汉现证者。诸比丘!此法与律,乃大众生之住处,此中众生者谓:预流者、向预流果现证者;[一来者、向一来果现证者;不还者、向不还果现证者];阿罗汉、向阿罗汉现证者。诸比丘!此为此法与律,之第八希有、未曾有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
  诸比丘!于此法与律中,有如是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此法与律。”
  第二 大品[终]
  摄句:
      (一)鞞兰若、(二)师子、(三)良马、(四)未调马、(五)垢秽、(六)使命、
      (七、八)二之系缚、(九)波呵罗、(十)布萨。
  第三 居士品
  二十一 郁伽(一)
  一
  尔时,世尊住毗舍离城大林之重阁讲堂。于此,世尊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于世尊。世尊说:
  二
  “诸比丘!毗舍离之郁伽居士,了知成就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
  世尊如是说。作如是说已,善逝即从座而起,进入精舍。
  三
  时,有一比丘,于晨朝时,着下衣,持钵、衣,而往毗舍离郁伽居士之家。至已,坐于所设之座。
  时,毗舍离之郁伽居士,来至彼比丘之处,来已,礼敬彼比丘,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时,彼比丘对毗舍离之郁伽居士言:
  四
  “居士!汝成就世尊所说之八种希有、未曾有法。居士!汝成就世尊所说之八种希有、未曾有法者,为云何?”
  “大德!我不了知世尊所说,成就如何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大德!然而,于我有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唯然,居士!”
  彼比丘回答毗舍离之郁伽居士。毗舍离之郁伽居士说:
  五
  “大德!我初觐见世尊时,大德!即使于远处,见已我心俱为明净。大德!此为我第一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大德!我得明净心而礼敬世尊,世尊为我次第解说,谓:解说施论、戒论、生天论、诸欲之过患、邪害、杂染、出离之功德。
  六
  了知我堪任心、柔软心、离障心、欢喜心、明净心之生起,世尊为我解说诸佛本真之说法,[谓:]苦、集、灭、道。譬如清净而无黑点之布而受正色,如是,我即于其座远尘离垢得法眼,[谓:]有集法者,即悉皆有此灭法。大德!我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断除犹豫,得到无畏,除师教之外别无他缘,即归依佛、法、僧,受持梵行等之五戒。大德!此为我第二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七
  大德!其时,我有四位年轻之夫人。大德!时,我前往彼等夫人之处,至已,向彼等夫人言:‘姊妹!我已受持梵行等之五戒,汝等若欲则在此受用钱财,或修其福,或往各自亲族之家,或欲改嫁,我可将汝等给与任何人耶!’大德!如是言时,彼最大夫人对我说:‘尊者!将我给与某甲之人!’大德!时,我即招呼彼人,左手执夫人,右手取金澡罐,赐予彼人。大德!又,我弃年轻之夫人,于心不觉悔。大德!此为我第三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八
  大德!复次,我家之财富,与具戒者、善法者,不分彼此而受用。大德!此为我第四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九
  大德!复次,我侍于比丘时,恭敬而侍,非不恭敬。大德!此为我第五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一〇
  大德!若具寿为我说法,则恭敬而听,非不恭敬;若具寿不为我说法,则我为彼说法。大德!此为我第六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一一
  大德!复次,诸天非少来我处而告谓,谓:‘居士!世尊说善法。’如是而言已,大德!我向彼诸天言:‘诸天!无论有无汝等之所言,世尊皆说善法。’大德!然而,我心不高慢而作:‘诸天来我处,我与诸天相俱谈论。’大德!此为我第七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一二
  大德!复次,世尊所说之五下分结,于我不见有少分之未断。大德!此为我第八种之希有、未曾有法。大德!如是有八种之希有、未曾有法,然而,我不了知世尊所说成就如何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
  一三
  时,彼比丘于毗舍离郁伽居士之家,受施食,从座起而离去。时,彼比丘食后,从受食而还,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将与毗舍离之郁伽居士所相互谈论之全部,告于世尊。
  一四
  “善哉,善哉!比丘!毗舍离之郁伽居士正如汝所说。如是,比丘!毗舍离之郁伽居士,成就我所说之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比丘!毗舍离之郁伽居士,了知成就此八希有、未曾有之法。”
  二十二 郁伽(二)
  一
  尔时,世尊住跋耆国象村。世尊于此,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于世尊。世尊曰:]
  二
  “诸比丘!象村之郁伽居士,了知成就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
  世尊如是说。作如是说已,善逝即从座而起,入于精舍。
  三
  时,有一比丘,于晨朝时,着下衣,持钵、衣,往象村郁伽居士之家,至已,坐于所设之座。
  时,象村之郁伽居士来至彼比丘处,来已,礼敬彼比丘,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彼比丘向象村之郁伽居士言:
  四
  “居士!汝成就世尊所说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居士!汝成就世尊所说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者,为云何?”
  “大德!我不了知世尊所说成就如何八种之希有、未曾有法。大德!然而,我有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谛听,善自作意!”
  “唯然,居士!”
  彼比丘回答象村之郁伽居士。象村之郁伽居士曰:
  五
  “大德!我游于龙林,起初觐见世尊时,大德!即使于远处,见已,我心俱为明净而醉醒。大德!此为我第一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大德!我得明净心而礼敬世尊,世尊为我次第而说,谓:施论、戒论、生天论,说明诸欲之过患、邪害、杂染、出离之功德。
  六
  了知我堪任心、柔软心、离障心、欢喜心、明净心之生起,世尊为我解说诸佛本真之说法[谓:]苦、集、灭、道。譬如清净而无黑点之布而受正色,如是,我即于其座,远尘离垢而得法眼,[谓:]有集法者,即悉皆有此灭法。大德!我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断除犹豫,得到无畏,除师教之外别无他缘,即归依佛、法、僧,受持梵行等之五戒。大德!此为我第二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七
  大德!其时,我有四位年轻之夫人。大德!时,我前往彼等夫人处,至已,向彼等夫人言:‘姊妹!我已受持梵行等之五戒,汝等若欲在此受用钱财,或修其福,或往各自亲族之家,若欲改嫁,我可将汝等给与任何人!’大德!如是言时,彼最大之夫人对我说:‘尊者!将我给与某甲之人!’大德!时,我即招呼彼人,左手执夫人,右手取金澡罐,赐予彼人。大德!又,我弃年轻之夫人,于心不觉悔。大德!此为我第三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八
  大德!复次,我家之财富,与具戒者、善法者不分彼此而受用。大德!此为我第四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九
  大德!复次,我侍于比丘时,是恭敬而侍,非不恭敬。大德!若具寿为我说法,则恭敬而听,非不恭敬;若具寿不为我说法,则我为彼说法。大德!此为我第五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一〇
  大德!复次,我请僧伽之时,诸天非少来我处而告谓,谓:‘居士!某甲比丘乃俱分解脱者,某甲是慧解脱者,某甲是身证者,某甲是见至者,某甲是信解者,某甲是随法[行]者,某甲是随[信]行者,某甲是具戒者、是善法者,某甲是破戒者、是恶法者。’大德!复次,我供养僧伽之时,如是无有‘与彼少、与彼多’生心。大德!此为我第六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一一
  大德!复次,诸天非少来我处而告谓,谓:‘居士!世尊说善法。’如是而言已,大德!我言于诸天:‘诸天!无论有无汝等之所言,世尊皆说善法。’大德!然而,我心不高慢而作:‘诸天来我处,我与诸天相俱谈。’大德!此为我第七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一二
  大德!复次,若我欲比世尊之前命终,世尊欲记别于我者,非希有,谓:‘无有结之能缠,令象村之郁伽居士还归此世。’大德!此为我第八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大德!如是有八种之希有、未曾有法。然而,我不知世尊所说成就如何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
  一三
  时,彼比丘于象村郁伽居士之家,受施食,即从座起而离去。时,彼比丘食后,从受食而还,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将与象村之郁伽居士所相互谈论之全部,告于世尊。
  一四
  “善哉,善哉!比丘!象村之郁伽居士正如汝说。如是,比丘!象村之郁伽居士,成就我所说之八种希有、未曾有法。比丘!象村之郁伽居士,了知成就此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
  二十三 呵哆(一)
  一
  尔时,世尊住阿罗鞞阿伽罗婆制底。世尊于此,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者回答于世尊。世尊曰:
  二
  “诸比丘!呵哆阿罗婆,了知成就七种之希有、未曾有法。以何为七耶?
  三
  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信,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戒,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惭,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愧,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是多闻,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舍,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慧。
  诸比丘!呵哆阿罗婆如是了知成就七种之希有、未曾有法。”
  世尊如是说。作如是说已,善逝即从座而起,入于精舍。
  四
  时,有一比丘,于晨朝时,着下衣,持钵、衣,而往呵哆阿罗婆之家,至已,坐于所设之座。
  时,呵哆阿罗婆来彼比丘处,来已,礼敬彼比丘,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彼比丘对呵哆阿罗婆言:
  “友!汝成就世尊所说之七种希有、未曾有法,以何为七耶?[世尊言:]‘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信,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戒,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惭,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愧,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是多闻,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舍,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慧。’友!汝如是成就世尊所说之七种希有、未曾有法。”
  “大德!其时,是否有白衣之在家人?”
  “道友!其时,无白衣之在家人。”
  “大德!其时,无有白衣之在家人,是善。”
  五
  时,彼比丘于呵哆阿罗婆之家,受施食,从座起而离去。时,彼比丘食后,自受食而还,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此处,我于晨分,着下衣,持钵、衣,而往呵哆阿罗婆之家,至已,坐于所设之座。大德!时,呵哆阿罗婆来至我处,来已,礼敬于我,坐于一面。大德!坐于一面时,我对呵哆阿罗婆言:‘友!汝成就世尊所说之七种希有、未曾有法,以何为七耶?[世尊言:]“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信,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戒,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惭,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愧,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是多闻,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舍,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慧。”友!汝如是成就世尊所说之七种希有、未曾有法。’大德!如是说,呵哆阿罗婆对我言:‘大德!其时,是否有白衣之在家人?’‘友!其时,无白衣之在家人。’‘大德!其时,无有白衣之在家人,是善。’”
  六
  “善哉,善哉!比丘!比丘!彼善男子少欲而自有善法不欲人了知。比丘!然而,了知呵哆阿罗婆成就第八种之希有未曾有法,谓:是少欲。”
  二十四 呵哆(二)
  一
  尔时,世尊往阿罗鞞阿伽罗婆制底。
  时,呵哆阿罗婆为五百之优婆塞所围绕,而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对呵哆阿罗婆曰:
  二
  “呵哆!汝之众是大,呵哆!汝云何而摄此大众耶?”
  “大德!世尊说四摄事,我因此而摄此大众。大德!我若知此人以布施可摄者,则以布施而摄;我若知此人以爱语可摄者,则以爱语而摄;我若知此人以利行可摄者,则以利行而摄;我若知此人以同事可摄者,则以同事而摄。大德!又,我家有财,若[我]变为贫穷者,则[人人]不思如是欲听。”
  三
  “善哉,善哉!呵哆,呵哆!此乃摄大众之要谛。呵哆!过去世所摄大众者,总定以此四摄事而摄大众;呵哆!未来世欲摄大众者,总定以此四摄事而欲摄大众;呵哆!现在摄大众者,总定以此四摄事而摄大众。”
  四
  时,世尊说法教示,劝导赞励,令其庆喜,呵哆阿罗婆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时,呵哆阿罗婆离去不久,世尊告诸比丘言:
  五
  “诸比丘!当了知呵哆阿罗婆成就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以何为八耶?
  六
  诸比丘!呵阿罗婆有信,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戒,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惭,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愧,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是多闻,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舍,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有慧,诸比丘!呵哆阿罗婆是少欲。
  诸比丘!当了知呵哆阿罗婆如是成就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
  二十五 摩诃男
  一
  尔时,世尊住释氏国迦维罗卫城尼拘律园。时,释种摩诃男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释种摩诃男白世尊言:
  “大德!云何为优婆塞耶?”
  “摩诃男!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则为优婆塞。”
  二
  “大德!云何为具戒之优婆塞耶?”
  “摩诃男!若优婆塞离杀生、离不与取、离邪淫、离妄语、离饮酒,则为具戒之优婆塞。”
  三
  “大德!云何为优婆塞趣向自利而未趣向利他耶?”
  “摩诃男!若优婆塞自成就信,而未劝导他成就信;自成就戒,而未劝导他成就戒;自成就舍,而未劝导他成就舍;自欲见诸比丘,而未劝导他见诸比丘;自欲听闻正法,而未劝导他听闻正法;自持所闻之法,而未劝导他持[所闻之]法;自观察所持法之义,而未劝导他观察[所持法之]义;自知义、知法、随顺法,而未劝导他[知义、知法、]随顺法而行,则为优婆塞趣向自利,而未趣向他利。”
  四
  “大德!云何为优婆塞俱趣向自利利他耶?”
  “摩诃男!若优婆塞自成就信,而劝导他成就信;自成就戒,而劝导他成就戒;自成就舍,而劝导他成就舍;自欲见诸比丘,而劝导他见诸比丘;自欲听闻正法,而劝导他听闻正法;自持所闻之法,而劝导他持[所闻之]法;自观察所持法之义,而劝导他观察[所持法之]义;自知义、知法、随顺法,而且劝导他[知义、知法]随顺法而行,则优婆塞为俱趣向自利利他。”
  二十六 耆婆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耆婆庵罗园。时,耆婆童子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耆婆童子白世尊言:
  “大德!云何为优婆塞耶?”
  “耆婆!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则为优婆塞。”
  二
  “大德!云何为具戒之优婆塞耶?”
  “耆婆!若优婆塞离杀生、离不与取、离邪淫、离妄语、离饮酒,则为具戒之优婆塞。”
  三
  “大德!云何为优婆塞趣向自利而未趣向利他耶?”
  “耆婆!若优婆塞自成就信,而未劝导他成就信;自成就戒,而未劝导他成就戒;自成就舍,而未劝导他成就舍;自欲见诸比丘,而未劝导他见诸比丘;自欲听闻正法,而未劝导他听闻正法;自持所闻之法,而未劝导他持[所闻之]法;自观察所持法之义,而未劝导他观察[所持法之]义;自知义、知法、随顺法,而未劝导他[知义、知法、]随顺法而行,则优婆塞为趣向自利而未趣向利他。”
  四
  “大德!云何为优婆塞俱趣向自利利他耶?”
  “耆婆!若优婆塞自成就信,而劝导他成就信;自成就戒,而劝导他成就戒;自成就舍,而劝导他成就舍;自欲见诸比丘,而劝导他见诸比丘;自欲听闻正法,而劝导他听闻正法;自持所闻之法,而劝导他持[所闻之]法;自观察所持法之义,而劝导他观察[所持法之]义;自知义、知法、随顺法,而且劝导他[知义、知法、]随顺法而行,则优婆塞为俱趣向自利利他。”
  二十七 力(一)
  一
  “诸比丘!有八种力。以何为八耶?
  二
  诸比丘!小儿以啼泣为力,妇女以瞋恚为力,盗贼以武器为力,国王以自在为力,愚人以毁呰为力,贤人以审谛为力,多闻者以计数为力,婆罗门以忍辱为力。
  诸比丘!如是,有八种力。”
  二十八 力(二)
  一
  时,具寿舍利弗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对具寿舍利弗言:
  “舍利弗!漏尽比丘有几何之力,成就其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耶?”
  二
  “大德!漏尽比丘有八力,成就其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了知漏尽。
  三
  大德!此处,漏尽比丘以如实正慧善观一切诸行是无常。大德!漏尽比丘以如实正慧善观一切诸行是无常,此为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四
  大德!又,漏尽比丘以如实正慧善观诸欲如火坑。大德!漏尽比丘以如实正慧善观诸欲如火坑,此为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五
  大德!又,漏尽比丘其心趣向于离、倾向于离、临入于离、住于离,欢喜出尽一切漏所生之法。大德!漏尽比丘其心趣向于离、倾向于离、临入于离、住于离,欢喜出尽一切漏所生之法,此为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六
  大德!又,漏尽比丘修习、善修四念处。大德!漏尽比丘修习、善修四念处,此为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七
  大德!又,漏尽比丘修习、善修四神足。大德!漏尽比丘修习、善修四神足,此为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大德!又,漏尽比丘修习、善修五根。大德!漏尽比丘修习、善修五根,此为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大德!又,漏尽比丘修习、善修七觉支。大德!漏尽比丘修习、善修七觉支,此为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大德!又,漏尽比丘修习、善修八圣道。大德!漏尽比丘修习、善修八圣道,此为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大德!漏尽比丘有如是之八力,成就其力而漏尽比丘谓‘我漏已尽’,知漏尽。”
  二十九 难
  一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曰:‘世间得时节有所作,世间得时节有所作。’而彼不知时节与非时节。诸比丘!于梵行住有八难、非时,以何为八耶?
  二
  诸比丘!此处如来出现于世,谓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又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生于地狱。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第一难、非时。
  三
  诸比丘!又,如来出现于世,[谓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又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生于畜生。[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第二难、非时。
  诸比丘!又,如来出现于世,谓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又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生于饿鬼道。[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第三难、非时。
  诸比丘!又,如来出现于世,谓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又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生于长寿天。[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第四难、非时。
  诸比丘!又,如来出现于世,谓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又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生于边国无知之夷狄中,于此处无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第五难、非时。
  诸比丘!又,如来出现于世,谓是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又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虽生于中国,然而有邪见、颠倒见,为‘无施、无供施、无烧施、无善恶业之果报、无此世、无他世、无母、无父、无生死之众生,于世间为沙门、婆罗门之正到正趣,此世他世无自证知、现证而宣说者。’[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第六难、非时。
  诸比丘!又,如来出现于世,谓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又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虽生于中国,然为无慧、痴呆、哑羊而不能知善说、恶说之义。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第七难、非时。
  四
  诸比丘!又,如来不出现于世,谓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又不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生于中国,有慧、无痴呆、无哑羊而能知善说、恶说之义。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第八难、非时。
  诸比丘!如是,于梵行住有八种之难、非时。
  五
  诸比丘!于梵行住有一种之不难、是时,以何为一耶?
  六
  诸比丘!此处如来出现于世,谓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又说法,趣向于止息、趣向于般涅槃、趣向于等觉,善逝之所演,而此人生于中国,有慧、无痴呆、无哑羊而能知善说、恶说之义。诸比丘!此为梵行住之一种不难、是时。”
       正法演说时     生出人世间
       若不证得果     必不得时节
       不为人障碍     难者多能说
       诸如来出世     稀有于世间
       现前所见者     是世中甚难
       求义利之人     加之得人身
       欲遇正法说     当以精勤学
       云何知正法     欲得不失时
       失时之人者     堕地狱受苦
       于此世必失     正法决定性
       如商人必失     义利而永悔
       缠于无明者     则不受正法
       久生死[流转]     当纳受轮回
       正法演说时     得受人之性
       过现未来世     若行大师教
       悟得世间时     得知等梵行
       如来之[正道]     已行于其身
       日种具眼说     律仪护其身
       常持正之念     离漏而应住
       随魔罗世界     随眠皆断去
       得尽诸漏人     是世到彼岸
  三十 阿那律
  一
  尔时,世尊住婆祇国尸收摩罗山之恐怖林鹿园。其时,具寿阿那律住支提国之东竹山林。时,具寿阿那律静居宴默,其心如是起思念:
  “此法为少欲者之所有,此法非多欲者之所有;此法为知足者之所有,此法非无厌者之所有;此法为闲居者之所有,此法非乐聚会者之所有;此法为发勤者之所有,此法非懈怠者之所有;此法为正念者之所有,此法非邪念者之所有;此法为定意者之所有,此法非乱意者之所有;此法为智慧者之所有,此法非愚痴者之所有。”
  二
  时,世尊于心了知阿那律心所思念,譬如力士伸曲腕或曲伸腕,如是[迅速]隐没于婆祇国尸收摩罗山之恐怖林鹿园,而呈现于支提国东竹山林具寿阿那律之前。世尊坐于所设之座,具寿阿那律亦稽首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对具寿阿那律言:
  三
  “善哉、善哉!阿那律!善哉,阿那律!汝思念大人之七念。[谓:]此法为少欲者之所有,此法非多欲者之所有;此法为知足者之所有,此法非无厌者之所有;此法为闲居者之所有,此法非乐聚会者之所有;此法为发勤者之所有,此法非懈怠者之所有;此法为正念者之所有,此法非邪念者之所有;此法为定意者之所有,此法非乱意者之所有;此法为智慧者之所有,此法非愚痴者之所有。阿那律!然者,汝今思念大人之第八念![谓:]此法为乐于无戏论、喜于无戏论者之所有,此法非乐於戏论、喜於戏论者之所有。
  四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若欲离诸欲,离诸之不善法,为有寻、有伺,自离而生之喜与乐,当具足初静虑而住。
  五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若欲为寻伺寂静之故,为内净,为心一趣,为无寻、无伺由三摩地而生之喜与乐,当具足第二静虑而住。
  六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若欲离喜之故,为舍而住,为正念、正知,乐正受于身,如诸圣者之宣说,有舍与念而乐住,当具足第三静虑而住。
  七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若欲断乐、断苦之故,及先已灭于忧与喜之故,为不苦不乐之舍念清净,当具足第四静虑而住。
  八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随乐欲而得此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譬如于居士、居士子,盛满种种衣之衣箧,知足而住;于汝当思为能资于粪扫衣为喜,不惧、安稳住,为入涅槃。
  九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随乐欲而得此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譬如于居士、居士子,多羹多添味之白米饭,知足而住;于汝当思为能资于乞食为喜,不惧、安稳住,为入涅槃。
  一〇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随乐欲而得此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譬如于居士、居士子,自内外而涂,防风闩闭,闭窗之楼阁,知足而住;于汝当思为能资于树下坐为喜,不惧、安稳住,为入涅槃。
  一一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随乐欲得此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譬如于居士、居士子,床铺有长山羊毛之覆、有白毡之覆、有绣花之覆、有殊胜羚羊皮之覆、有覆帐、两侧有丹枕,知足而住;于汝当思为能资于草覆之床座为喜,不惧、安稳住,为入涅槃。
  一二
  阿那律!汝若思念此大人之八念,随乐欲而得此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譬如于居士、居士子,种种药,谓:熟酥、生酥、油、蜜、糖,知足而住;于汝当思为能资于陈弃药为喜,不惧、安稳住,为入涅槃。
  一三
  阿那律!然者,汝于次之雨安居,住此支提国之东竹山林!”
  “唯然,大德!”
  具寿阿那律回答世尊。
  时,世尊如是教诫具寿阿那律已,譬如力士伸曲腕,曲伸腕,如是[迅速]没入支提国之东竹山林,呈现于婆祇国尸收摩罗山之恐怖林鹿园。世尊坐于所设之座。坐已世尊告诸比丘言:
  一四
  “诸比丘!我为汝等当说大人之八念,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曰:
  “诸比丘!何等为大人之八念耶?
  一五
  诸比丘!此法为少欲者之所有,此法非多欲者之所有;此法为知足者之所有,此法非无厌者之所有;此法为闲居者之所有,此法非乐聚会者之所有;此法为发勤者之所有,此法非懈怠者之所有;此法为正念者之所有,此法非邪念者之所有;此法为定意者之所有,此法非乱意者之所有;此法为智慧者之所有,此法非愚痴者之所有;此法为乐于无戏论、喜于无戏论者之所有,此法非乐於戏论、喜於戏论者之所有。
  一六
  诸比丘!说‘此法为少欲者之所有,此法非多欲者之所有’者,是缘何而说耶?
  一七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为少欲而不欲被知少欲;为知足而不欲被知知足;为闲居而不欲被知闲居;为发勤而不欲被知发勤;为正念而不欲被知正念;为定意而不欲被知定意;有智慧而不欲被知有智慧;乐于无戏论而不欲被知乐于无戏论。诸比丘!说‘此法为少欲者之所有,此法非多欲者之所有’者,是缘此而说。
  一八
  诸比丘!说‘此法为知足者之所有,此法非无厌者之所有’者,是缘何而说耶?
  一九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即使依任何之衣、食、床座、病药、资具亦为厌足。诸比丘!说‘此法为知足者之所有,此法非无厌者之所有’者,是缘此而说。
  二〇
  诸比丘!说‘此法为闲居者之所有,此法非乐聚会者之所有’者,是缘何而说耶?
  二一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闲居而住,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王、王臣、外道、外道弟子来。尔时,比丘心趣向于离、倾向于离、临入于离、住于离、欢喜出离,唯定作策励出离之谈。诸比丘!说‘此法为闲居者之所有,此法非乐聚会者之所有’者,是缘此而说。
  二二
  诸比丘!说‘此法为发勤者之所有,此法非懈怠者之所有’者,是缘何而说耶?
  二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发勤而住,为断诸不善法,具足诸善法,有努力,为勇健坚固,于诸善法而不舍轭担。诸比丘!说‘此法为发勤者之所有,此法非懈怠者之所有’者,是缘此而说。
  二四
  诸比丘!说‘此法为正念者之所有,此法非邪念者之所有’者,是缘何而说耶?
  二五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有念,成就最胜之念慧,久亦忆念随念以前之所作、以前之所说。诸比丘!说‘此法为正念者之所有,此法非邪念者之所有’者,是缘此而说。
  二六
  诸比丘!说‘此法为定意者之所有,此法非乱意者之所有’者,是缘何而说耶?
  二七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离诸欲,离诸不善法,为有寻、有伺,自离而生喜与乐,具足初静虑而住。为寻伺寂静故,为内净,为心一趣,为无寻、无伺,由三摩地而生喜与乐,具足第二静虑而住。离喜之故,为舍而住,正念正知,正受乐于身,如诸圣者之宣说,有舍与念而乐住,具足第三静虑而住。断乐断苦之故,及先已灭忧与喜之故,以不苦不乐为舍念清净,具足第四静虑而住。诸比丘!说‘此法为定意者之所有,此法非乱意者之所有’者,是缘此而说。
  二八
  诸比丘!说‘此法为智慧者之所有,此法非愚痴者之所有’者,是缘何而说耶?
  二九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有智慧,为圣决择,成就正顺苦尽之生灭慧。诸比丘!说‘此法为智慧者之所有,此法非愚痴者之所有’者,是缘此而说。
  三〇
  诸比丘!说‘此法为乐于无戏论、喜于无戏论者之所有,此法非乐於戏论、喜於戏论者之所有’者,是缘何而说耶?
  三一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其心入於戏论之灭尽而欢喜、安住、解脱。诸比丘!说‘此法为乐于无戏论、喜于无戏论者之所有,此法非乐於戏论、喜於戏论者之所有’者,是缘此而说。”
  三二
  时,具寿阿那律于次之雨安居,即住于支提国之东竹山林。时,具寿阿那律独远离,不放逸、热诚,住于精勤不久,善男子之正从家而出家,为无上之梵行,究竟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具寿阿那律为阿罗汉之一人。
  时,具寿阿那律得阿罗汉,其时,说偈曰:
      “世间无上师了知我思
       以神通意所成身而来
       随后如来而说明我意
       佛无戏论所说无戏论
       觉悟其法而欢喜其教
       悟得三明而佛说已办”
  第三 居士品[终]
  摄句:
      (一、二)二之郁伽、(三、四)二之呵哆、(五)摩诃男、(六)耆婆、(七、八)
      二之力、(九)难、(十)阿那律之十。
  第四 布施品
  三十一 布施(一)
  一
  “诸比丘!布施有八种。以何为八耶?
  二
  即随至而给与布施;怖畏之故而给与布施;我前受布施而给与布施;我将受布施而给与布施;思:‘布施为善’而给与布施,思:‘我炊而彼等不炊,故我给与炊而对不炊者给与布施’;思:‘若给与布施,则我为起善名称’而给与布施;为心之庄严、心资具而给与布施。
  诸比丘!如是有八种布施。”
  三十二 布施(二)
       信惭善施法
       此善世所求
       世称为天道
       此往天世道
  三十三 布施事
  一
  “诸比丘!布施事有八种。以何为八耶?
  二
  即欲之故给与布施;瞋之故给与布施;痴之故给与布施;怖畏之故给与布施;思:‘父祖先若作则我不可废旧有之家风’而给与布施;思:‘若给与此布施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于善趣、天界’而给与布施;思:‘若给与此布施则我心生明净适悦欢喜’而给与布施;为心之庄严、心资具而给与布施。
  诸比丘!如是,布施事有八种。”
  三十四 田
  一
  “诸比丘!播种子于八分成就之田时,无大果、无大味、无胜增长。云何为八分成就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田,有凹凸、有石砾、有盐分、耕土不深、[水之]入路不具、[水之]出路不具、沟不具、畔不具。
  诸比丘!如是,播种于八分成就之田时,无大果、无大味、无胜增长。
  诸比丘!如是,给与布施于八分成就之沙门婆罗门时,无大果、无大功德、无大威光、无大遍满。云何为八分成就耶?
  三
  诸比丘!此处有沙门婆罗门,有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
  诸比丘!如是,给与布施于八分成就之沙门婆罗门时,无大果、无大功德、无大威光、无大遍满。
  四
  诸比丘!播种子于八分成就之田时,有大果、有大味、有胜增长。云何为八分成就耶?
  五
  诸比丘!此处有田,无凹凸、无石砾、无盐分、耕土深、[水之]入路具、[水之]出路具、沟具、畔具。
  诸比丘!如是,播种于八分成就之田时,有大果、有大味、有胜增长。
  诸比丘!如是,给与布施于八分成就之沙门婆罗门时,有大果、有大功德、有大威光、有大遍满。云何为八分成就耶?
  六
  诸比丘!此处有沙门婆罗门,有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诸比丘!如是,给与布施于八分成就之沙门婆罗门时,有大果、有大功德、有大威光、有大遍满。”
  播具足之种子于具足之田,
天[降雨],资具足,谷具足,
息灾具足,增长具足,
广大具足,果具足。如是,
给与戒具足者之具足食。
所作具足者,则具足成。
故欲具足者,则为具足人,
事于慧具足者!是具足成。
得明行具足、心具足,
作作业具足,得义利圆满,
如实知世间,当得见具足!
达道具足,[随]意具足而进。
拂一切垢,得涅槃具足。
脱一切苦,即一切具足。
  三十五 布施受生
  一
  “诸比丘!布施受生有八种。以何为八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者,布施于沙门婆罗门,[谓]:饮食、衣服、车乘、华鬘、薰香、涂香、床具、房舍、灯具。彼给与布施而有所求;彼见刹帝利大家、婆罗门大家、居士大家五妙欲丰足全备而喜乐,彼思念:‘我身坏命终而后,当受生于刹帝利大家、婆罗门大家、居士大家之伙伴。’彼即定其心、住其心、修其心。其心于下劣而信解,于最上而不修习,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刹帝利大家、婆罗门大家、居士大家之伙伴。此是随具戒者而说,破戒者则不然。诸比丘!具戒者之心愿为清净故成就。
  三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布施于沙门婆罗门,[谓]:饮食、衣服、车乘、华鬘、薰香、涂香、床具、房舍、灯具。彼给与布施而有所求;彼闻‘四天王者长寿、端丽而多乐。’彼思念:‘我身坏命终而后,当受生于四大天王之伙伴。’彼即定其心、住其心、修其心。其心于下劣而信解,于最上而不修习,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四天王之伙伴。此是随具戒者而说,破戒者则不然。诸比丘!具戒者之心愿为清净故成就。
  四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布施于沙门婆罗门,[谓]:饮食、衣服、华鬘、薰香、涂香、床具、房舍、灯具。彼给与布施而有所求;彼闻‘忉利天者[长寿、端丽而多乐。’彼思念:‘我身坏命终而后,当受生于忉利天之伙伴。’彼即定其心、住其心、修其心。其心于下劣而信解,于最上而不修习,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忉利天之伙伴。此是随具戒者而说,破戒者则不然。诸比丘!具戒者之心愿为清净故成就。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布施于沙门婆罗门,谓:饮食、衣服、车乘、华鬘、薰香、涂香、床具、房舍、灯具。彼给与布施而有所求;彼闻:]‘夜摩天者[长寿、端丽而多乐。’彼思念:‘我身坏命终而后,当受生于夜摩天之伙伴。’彼即定其心、住其心、修其心。其心于下劣而信解,于最上而不修习,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夜摩天之伙伴。此是随具戒者而说,破戒者则不然。诸比丘!具戒者之心愿为清净故成就。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布施于沙门、婆罗门,谓:饮食、衣服、车乘、华鬘、薰香、涂香、床具、房舍、灯具。彼给与布施是有所求:彼闻:]‘兜率天者[长寿、端丽而多乐。’彼思念:‘我身坏命终而后,当受生于兜率天之伙伴。’彼即定其心、住其心、修其心。其心于下劣而信解,于最上而不修习,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兜率天之伙伴。此是随具戒者而说,破戒者则不然。诸比丘!具戒者之心愿为清净故成就。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布施于沙门婆罗门,谓:饮食、衣服、华鬘、薰香、涂香、床具、房舍、灯具。彼给与布施而有所求;彼闻:]‘化乐天者[长寿、端丽而多乐。’彼思念:‘我身坏命终而后,当受生于化乐天之伙伴。’彼即定其心、住其心、修其心。其心于下劣而信解,于最上而不修习,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化乐天之伙伴。此是随具戒者而说,破戒者则不然。诸比丘!具戒者之心愿为清净故成就。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布施于沙门婆罗门,谓:饮食、衣服、车乘、华鬘、薰香、涂香、床具、房舍、灯具。彼给与布施而有所求;彼闻:]‘他化自在天者长寿、端丽而多乐。’彼思念:‘我身坏命终而后,当受生他化自在天之伙伴。’彼即定其心、住其心、修其心。其心于下劣而信解,于最上而不修习,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他化自在天之伙伴。此是随具戒者而说,破戒者则不然。诸比丘!具戒者之心愿为清净故成就。
  五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布施于沙门婆罗门,[谓]:饮食、衣服、车乘、华鬘、薰香、涂香、床具、房舍、灯具。彼给与布施有所求;彼闻:‘梵身天者长寿、端丽而多乐。’彼思念:‘我身坏命终而后,当受生于梵身天之伙伴。’彼即定其心、住其心、修其心。其心于下劣而信解,于最上而不修习,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梵身天之伙伴。此是随具戒者而说,破戒者则不然。诸比丘!具戒者之心愿为清净故成就。
  诸比丘!如是,于布施受生有八种。”
  三十六 福业事
  一
  “诸比丘!福业事有三种。以何为三耶?
  二
  即:施类福业事、戒类福业事、修类福业事。
  三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者,少作施类福业事,少作戒类福业事,未作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苦厄之人。
  四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中作施类福业事,中作戒类福业事,未作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安乐之人。
  五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四天王之伙伴。诸比丘!此中,四天王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故,由四天王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
  六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忉利天之伙伴。诸比丘!此中,释提桓因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故,由忉利天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
  七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夜摩天之伙伴。诸比丘!此中,夜摩天子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故,由夜摩天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
  八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兜率天之伙伴。诸比丘!此中,兜率天子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故,由兜率天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
  九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化乐天之伙伴。诸比丘!此中,化乐天子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之故,自化乐天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
  一〇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他化自在天之伙伴。诸比丘!此中,自在天子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故,由他化自在天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
  诸比丘!如是,于福业事有三种。”
  三七 善士(一)
  一
  “诸比丘!善士之施有八种。以何为八耶?
  二
  即:鲜洁而施、殊妙而施、随时而施、相应而施、辨别而施、屡屡而施、施心明净、施而适悦。
  诸比丘!如是,善士之施有八种。”
       鲜洁殊妙之饮食
       随时相应与再三
       为梵行者等善田
       给与布施之人者
       即使舍弃众多财
       更无有追悔之心
       如是给与布施者
       正观者等之赞叹
       有信之智者如是
       以解脱心作供施
       于无害安乐之世
       受生也乃是贤者
  三八 善士(二)
  一
  “诸比丘!善士若能生于家,则资众生之义利、利益、安乐。[谓:]资父母之义利、利益、安乐;资妻子之义利、利益、安乐;资奴仆之义利、利益、安乐,资朋友之义利、利益、安乐;资饿鬼之义利、利益、安乐;资国王之益利、利益、安乐;资诸天之义利、利益、安乐;资沙门、婆罗门之义利、利益、安乐。
  二
  诸比丘!譬如大雨成就一切之谷,则资众生之义利、利益、安乐,诸比丘!如是若善士能生于家,则资众生之义利、利益、安乐。[谓:]资父母之义利、利益、安乐;资妻子之义利、利益、安乐;资奴仆之义利、利益、安乐;资朋友之义利、利益、安乐;资饿鬼之义利、利益、安乐;资国王之益利、利益、安乐;资诸天之义利、利益、安乐;资沙门婆罗门之义利、利益、安乐。”
       住正慧者之家
       是诸人之利益
       忆念前世所作
       不厌于夜与昼
       如法奉仕于父
       与母乃及祖先
       善美之人知法
       坚定持有信心
       恭敬奉事于修
       梵行之出家者
       善立于正法为
       人王者之利益
       诸天亲族朋友
       与一切人利益
       若调伏悭垢秽
       则到吉祥之天
  三十九 等流
  一
  “诸比丘!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安乐者有八种。
  二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归依佛。诸比丘!此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之第一。
  三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归依法。诸比丘!此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之]第二。
  四
  诸比丘!复次有圣弟子,归依僧。诸比丘!此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之第三。
  五
  诸比丘!有五种布施,为大布施、自最初而知、于长夜而知、于传统而知,自古而有,未杂乱、未曾杂乱、现不杂乱、当不杂乱,不受有智之沙门、婆罗门诃讥。以何为五耶?
  六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断杀生、离杀生。诸比丘!圣弟子,离杀生而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已,而得无量之无畏、无怨、无害。诸比丘!此乃第一之布施,为大布施、自最初而知、于长夜而知、于传统而知,自古而有,未杂乱、未曾杂乱、现不杂乱、当不杂乱,不受有智之沙门婆罗门诃讥。诸比丘!此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之第四。
  七
  诸比丘!复次有圣弟子,断不与取、离不与取。[诸比丘!圣弟子,离不与取而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已,而得无量之无畏、无怨、无害。诸比丘!此乃第二之布施,为大布施、自最初而知、于长夜而知、于传统而知,自古而有,未杂乱、未曾杂乱、现不杂乱、当不杂乱,不受有智之沙门婆罗门诃讥。诸比丘!此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之第五。
  诸比丘!复次有圣弟子,]断欲邪行、离欲邪行。[诸比丘!圣弟子,离欲邪行而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已而得无量之无畏、无怨、无害。诸比丘!此乃第三之布施,为大布施、自最初而知、于长夜而知、于传统而知,自古而有,未杂乱、未曾杂乱、现不杂乱、当不杂乱,不受有智之沙门婆罗门诃讥。诸比丘!此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之第六。
  诸比丘!复次有圣弟子,]断妄语,离妄语。[诸比丘!圣弟子,离妄语而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已,而得无量之无畏、无怨、无害。诸比丘!此乃第四之布施,为大布施、自最初而知、于长夜而知、于传统而知,自古而有,未杂乱、未曾杂乱、现不杂乱、当不杂乱,不受有智之沙门婆罗门诃讥。诸比丘!此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之第七。
  诸比丘!复次有圣弟子,]断饮酒,离饮酒。诸比丘!圣弟子,离饮酒而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施无畏、施无怨、施无害于无量之众生已,而得无量之无畏、无怨、无害。诸比丘!此乃第五之布施,为大布施、自最初而知、于长夜而知、于传统而知,自古而有,未杂乱、未曾杂乱、现不杂乱、当不杂乱,不受有智之沙门婆罗门诃讥。诸比丘!此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之第八。
  诸比丘!如是有福之等流、善之等流、乐之食、生天之因、乐之异熟、资于生天、资于可爱、可乐、可意、利益,是安乐者有八种。”
  四十 极轻
  一
  “诸比丘!若修习、多作杀生,则生于地狱、生于畜生、生于饿鬼。杀生极轻之异熟者,令人短命。
  二
  诸比丘!若修习、多作不与取,则生于地狱、生于畜生、生于饿鬼。不与取极轻之异熟者,令人损财。
  三
  诸比丘!若修习、多作欲邪行,则生于地狱、生于畜生、生于饿鬼。欲邪行极轻之异熟者,令人受敌之怨。
  四
  诸比丘!若修习、多作妄语,则生于地狱、生于畜生、生于饿鬼。妄语极轻之异熟者,令人受非实之谗诬。
  五
  诸比丘!若修习、多作离间语,则生于地狱、生于畜生、生于饿鬼。离间语极轻之异熟者,令人远离朋友。
  六
  诸比丘!若修习、多作粗恶语,则生于地狱、生于畜生、生于饿鬼。粗恶语极轻之异熟者,令人[闻]非可意之声。
  七
  诸比丘!若修习、多作杂秽语,则生于地狱、生于畜生、生于饿鬼。杂秽语极轻之异熟者,令人[闻]不信言。
  八
  诸比丘!若修习、多作饮酒,则生于地狱、生于畜生、生于饿鬼。饮酒极轻之异熟者,令人昏迷。”
  第四 布施品[终]
  摄句:
      (一、二)二之布施与(三)[布施]事与(四)田与(五)布施受生与
      (六)[福]业[事]与(七、八)二之善士与(九)等流与
      (一〇)极轻。
  第五 布萨品
  四十一 略布萨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祇树给孤独园。于此,世尊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曰:
  二
  “诸比丘!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遍满。诸比丘!云何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遍满耶?
  三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如是思择:‘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今我亦今日今夜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一分。
  四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我当以此分,做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二分。
  五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淫秽法。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淫秽法。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三分。
  六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四分。
  七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饮酒、离饮酒。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饮酒、离饮酒。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五分。
  八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今我亦于今日今夜,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六分。
  九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今我亦于今日今夜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七分。
  一〇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八分。
  诸比丘!如是,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遍满。”
  四十二 广布萨
  一
  “诸比丘!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遍满。诸比丘!云何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遍满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如是思择:‘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一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二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淫秽法。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淫秽法。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三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四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饮酒、离饮酒。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饮酒、离饮酒。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五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今我亦于今日今夜,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六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远离舞蹈、歌谣、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今我亦于今日今夜,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熏香、涂香之所持、庄严。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七分。]
  三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八分。
  诸比丘!如是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遍满。
  有几何之大果耶?有几何之大功德耶?有几何之大威光耶?有几何之大遍满耶?
  四
  诸比丘!譬如有人,有多七宝之十六大国,谓:鸯伽、摩竭陀、迦尸、拘萨罗、跋耆、末罗、支提、跋蹉、拘楼、般阇罗、婆蹉、戌啰西那、阿说迦、阿般提、乾陀罗、剑洴沙,君临为王,不如八分成就布萨之十六分之一。何以故耶?诸比丘!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微弱。
  五
  诸比丘!人之五十年者,是四天王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五百天年为四天王之寿量。诸比丘!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四天王之伙伴。诸比丘!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六
  诸比丘!人之百年者,是忉利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千年为忉利天之寿量。诸比丘!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忉利天之伙伴。诸比丘!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七
  诸比丘!人之二百年者,是夜摩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二千天年为夜摩天之寿量。诸比丘!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夜摩天之伙伴。诸比丘!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八
  诸比丘!人之四百年者,是兜率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四千天年为兜率天之寿量。诸比丘!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兜率天之伙伴。诸比丘!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九
  诸比丘!人之八百年者,是化乐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八千天年为化乐天之寿量。诸比丘!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化乐天之伙伴。诸比丘!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一〇
  诸比丘!人之一千六百年者,是他化自在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一万六千天年为他化自在天之寿量。诸比丘!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他化自在天之伙伴。诸比丘!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不杀生以及不与取
       不妄语加之不饮酒
       远离非梵行之交会
       不夜食与不非时食
       不持华鬘亦不用香
       卧小床地上之敷具
       此八分成就之布萨
       究苦边佛陀之所说
       日月二者皆是美丽
       光辉围绕各各角落
       去除黑暗环绕虚空
       于普天遍照耀四方
       此处埋藏种种之宝
       真珠摩尼琉璃妙宝
       黄金黄金黄金黄金
       有种种名称之黄金
       此乃不如八分具足
       布萨之十六分之一
       如于月光之诸星者
       故男女者为戒具足
       修行八分具足布萨
       令得安乐亦为福业
       不受讥诃到达天处
  四十三 毗舍佉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东园鹿母殿。
  时,毗舍佉鹿母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告毗舍佉鹿母言:
  二
  “毗舍佉!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遍满。毗舍佉!云何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遍满耶?
  三
  毗舍佉!此处有圣弟子,如是思择:‘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一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二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淫秽法。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淫之秽法。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三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四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饮酒、离饮酒。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饮酒、离饮酒。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五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今我亦于今日今夜,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六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今我亦于今日今夜,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七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八分。
  毗舍佉!如是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遍满。
  有几何之大果耶?有几何之大功德耶?有几何之大威光耶?有几何之大遍满耶?
  四
  毗舍佉!譬如有人,有多七宝之十六大国,谓:鸯伽、摩竭陀、迦尸、拘萨罗、跋耆、末罗、支提、跋蹉、拘楼、般阇罗、婆蹉、戌啰西那、阿说迦、阿般提、乾陀罗、剑洴沙,君临为王,不如八分成就布萨之十六分之一。何以故耶?毗舍佉!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五
  毗舍佉!人之五十年者,是四天王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五百天年,为四天王寿量。毗舍佉!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四天王之伙伴。毗舍佉!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六
  毗舍佉!人之百年者,是忉利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千天年,为忉利天之寿量。毗舍佉!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忉利天之伙伴。毗舍佉!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七
  毗舍佉!人之二百年者,是[夜摩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二千天年,为夜摩天之寿量。毗舍佉!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夜摩天之伙伴。毗舍佉!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毗舍佉!人之]四百年者,是[兜率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四千天年,为兜率天之寿量。毗舍佉!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兜率天之伙伴。毗舍佉!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毗舍佉!人之]八百年者,是[化乐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八千天年,为化乐天之寿量。毗舍佉!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化乐天之伙伴。毗舍佉!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毗舍佉!人之]一千六百年者,是他化自在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一万六千天年,为他化自在天之寿量。毗舍佉!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他化自在天之伙伴。毗舍佉!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不杀生以及不与取
       不妄语加之不饮酒
       远离非梵行之交会
       不夜食与不非时食
       不持华鬘亦不用香
       卧小床地上之敷具
       此八分成就之布萨
       究苦边佛陀之所说
       日月二者皆是美丽
       光辉围绕各各角落
       去除黑暗环绕虚空
       于普天遍照耀四方
       此处理藏种种之宝
       真珠摩尼琉璃妙宝
       黄金黄金黄金黄金
       有种种名称之黄金
       此乃不如八分具足
       布萨之十六分之一
       如于月光之诸星者
       故男女者为戒具足
       修行八分具足布萨
       令得安乐亦为福业
       不受讥诃到达天处
  四十四 婆私吒
  一
  尔时,世尊住毗舍离城之大林重阁讲堂。时,婆私吒优婆塞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告婆私吒优婆塞言:
  “婆私吒!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遍满。婆私吒!云何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遍满耶?
  婆私吒!此处有圣弟子,如是思择:‘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我当以此分,做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一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二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淫秽法。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淫秽法。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三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四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饮酒、离饮酒。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饮酒、离饮酒。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五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今我亦于今日今夜,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六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今我亦于今日今夜,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七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八分。
  婆私吒!如是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遍满。
  有几何之大果耶?有几何之大功德耶?有几何之大威光耶?有几何之大遍满耶?
  婆私吒!譬如有人,有多七宝之十六大国,谓:鸯伽、摩竭陀、迦尸、拘萨罗、跋耆、末罗、支提、跋蹉、拘楼、般阇罗、婆蹉、戌啰西那、阿说迦、阿般提、乾陀罗、剑洴沙,君临为王,不如八分成就布萨之十六分之一。何以故耶?婆私吒!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婆私吒!人之五十年者,是四天王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五百天年,为四天王之寿量。婆私吒!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四天王之伙伴。婆私吒!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婆私吒!人之百年者,是忉利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千天年,为忉利天之寿量。婆私吒!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忉利天之伙伴。婆私吒!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婆私吒!人之二百年者,是夜摩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二千天年,为夜摩天之寿量。婆私吒!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夜摩天之伙伴。婆私吒!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婆私吒!人之四百年者,是兜率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四千天年,为兜率天之寿量。婆私吒!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兜率天之伙伴。婆私吒!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婆私吒!人之八百年者,是化乐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八千天年,为化乐天之寿量。婆私吒!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化乐天之伙伴。婆私吒!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婆私吒!人之一千六百年者,是他化自在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一万六千天年,为他化自在天之寿量。婆私吒!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他化自在天之伙伴。婆私吒!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不杀生以及不与取
       不妄语加之不饮酒
       远离非梵行之交会
       不夜食与不非时食
       不持华鬘亦不用香
       卧小床地上之敷具
       此八分成就之布萨
       究苦边佛陀之所说
       日月二者皆是美丽
       光辉围绕各各角落
       去除黑暗环绕虚空
       于普天遍照耀四方
       此处埋藏种种之宝
       真珠摩尼琉璃妙宝
       黄金黄金黄金黄金
       有种种名称之黄金
       此乃不如八分具足
       布萨之十六分之一
       如于月光之诸星者
       故男女者为戒具足
       修行八分具足布萨
       令得安乐亦为福业
       不受讥诃到达天处
  二
  如是所说,婆私吒优婆塞白世尊言:
  “大德!我令亲爱之亲族血缘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然者,我亲爱之亲族血缘,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大德!若令一切之刹帝利,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一切之刹帝利,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大德!若令一切之婆罗门,[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一切之婆罗门,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大德!若令一切之]吠舍,[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一切之吠舍,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大德!若令一切之]首陀罗,[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一切之首陀罗,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三
  “如是,婆私吒!婆私吒!若令一切之刹帝利,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一切之刹帝利,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婆私吒!若令一切之]婆罗门,[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一切之婆罗门,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婆私吒!若令一切之]吠舍,[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一切之吠舍,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婆私吒!若令一切之]首陀罗,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一切之首陀罗,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婆私吒!若令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婆私吒!若其有思,令此等之大沙罗树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此等之大沙罗树,于长夜得利益安乐,云何况且于人者耶?”
  四十五 菩阇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菩阇优婆夷来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告于菩阇优婆夷言:
  二
  “菩阇!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遍满。菩阇!云何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遍满耶?
  三
  菩阇!此处有圣第子,如是思择:‘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具悲,哀愍一切众生而住。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一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盗,净己而住。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二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淫秽法。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非梵行、修梵行,修远行、离淫秽法。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三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妄语、离妄语,与真语、真实、可依、可信,不欺世间。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四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饮酒、离饮酒。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饮酒、离饮酒。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五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今我亦于今日今夜,为一食,不夜食、离非时食。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六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今我亦于今日今夜,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七分。]
  ‘诸阿罗汉乃至命终,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今我亦于今日今夜,断高床、大床,离高床、大床,卧于小床、草敷具之低处。我当以此分,作阿罗汉,修行布萨。’此乃成就之第八分。
  菩阇!如是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者,则有大果、大功德、大威光、大遍满。
  有几何之大果耶?有几何之大功德耶?有几何之大威光耶?有几何之大遍满耶?
  四
  菩阇!譬如有人,有多七宝之十六大国,谓:鸯伽、摩竭陀、迦尸、拘萨罗、跋耆、末罗、支提、跋蹉、拘楼、般阇罗、婆蹉、戌啰西那、阿说迦、阿般提、乾陀罗、剑洴沙,君临为王,不如八分成就布萨之十六分之一。何以故耶?菩阇!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五
  菩阇!人之五十年者,是四天王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五百天年,为四天王之寿量。菩阇!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四天王之伙伴。菩阇!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六
  菩阇!人之百年者,是[忉利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千天年,为忉利天之寿量。菩阇!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忉利天之伙伴。菩阇!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菩阇!人之二百年者,是[夜摩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二千天年,为夜摩天之寿量。菩阇!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夜摩天之伙伴。菩阇!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菩阇!人之]四百年者,是[兜率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四千天年,为兜率天之寿量。菩阇!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兜率天之伙伴。菩阇!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菩阇!人之]八百年者,是[化乐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八千天年,为化乐天之寿量。菩阇!复次,同理,此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化乐天之伙伴。菩阇!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菩阇!人之]一千六百年者,是他化自在天之一日一夜,如是夜之三十夜为一月,如是月之十二月为一年,以如是年之一万六千天年,为他化自在天之寿量。菩阇!复次,同理,此世有一类之男女,若修行八分成就之布萨,则身坏命终而后,当生他化自在天之伙伴。菩阇!我于此意趣之故,说人之王权,若比之于天上之愉乐,则是微弱。”
       不杀生以及不与取
       不妄语加之不饮酒
       远离非梵行之交会
       不夜食与不非时食
       不持华鬘亦不用香
       卧小床地上之敷具
       此八分成就之布萨
       究苦边佛陀之所说
       日月二者皆是美丽
       光辉围绕各各角落
       去除黑暗环绕虚空
       于普天遍照耀四方
       此处埋藏种种之宝
       真珠摩尼琉璃妙宝
       黄金黄金黄金黄金
       有种种名称之黄金
       此乃不如八分具足
       布萨之十六分之一
       如于月光之诸星者
       故男女者为戒具足
       修行八分具足布萨
       令得安乐亦为福业
       不受讥诃到达天处
  四十六 阿那律
  一
  尔时,世尊住憍赏弥国之瞿私多园。
  其时,具寿阿那律行昼日住而宴默。时,有众多之可意众天,来诣阿那律之处。至已,礼敬具寿阿那律而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彼诸天,告具寿阿那律言:
  “大德阿那律!我等名为可意众天,主宰三处而自在。大德阿那律!我等若欲于色,则忽得其色;若欲于声,则忽得其声;若欲于乐,则忽得其乐。大德阿那律!我等名为可意众天,主宰此三处而自在。”
  二
  时,具寿阿那律思念言:“令此诸天一切为青、青色,令着青衣、青饰。”时,彼诸天了知具寿阿那律之心,一切为青、青色,着青衣、青饰。
  时,具寿阿那律思念言:“令此诸天一切为黄[、黄色,令着黄衣、黄饰。”时,彼诸天了知具寿阿那律之心,一切为黄、黄色,着黄衣、黄饰。
  时,具寿阿那律思念言:]“令此诸天一切为赤[、赤色,令着赤衣、赤饰。”时,彼诸天了知具寿阿那律之心,一切为赤、赤色,着赤衣、赤饰。
  时,具寿阿那律思念言:]“令此诸天一切为白、白色,令著白衣、白饰。”时,彼诸天了知具寿阿那律之心,一切为白、白色,著白衣、白饰。
  时,彼诸天或歌谣、或舞蹈、或拍掌。譬如名手之善演奏、善调五部音乐,其声为甘美、可乐、可欲、可爱而足以令[人]陶醉;如是庄严,彼诸天之声为甘美、可乐、可欲、可爱而足以令[人]陶醉。时,具寿阿那律调伏诸根。时,彼诸天为:“尊者阿那律不尝味”而忽没。
  三
  时,具寿阿那律于晡时,自宴默而起,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那律白世尊言:
  “大德!我于此处行昼日住而宴默。时,有众多之可意众天,来诣我处,至已,礼敬于我而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彼诸天告我言:
  ‘大德阿那律!我等名为可意众天,主宰三处而自在。大德阿那律!我等若欲于色,则忽得其色;若欲于声,则忽得其声;若欲于乐者,则忽得其乐。大德阿那律!我等名为可意众天,主宰此三处而自在。’
  大德!时,我思念:‘令此诸天一切为青、青色,令着青衣、青饰。’大德!时,彼诸天了知我心,一切为青、青色,着青衣、青饰。
  大德!时,我思念:‘令此诸天一切为黄[、黄色,令着黄衣、黄饰。’大德!时,彼诸天了知我心,一切为黄、黄色,着黄衣、黄饰。
  大德!时,我思念:]‘令此诸天一切为赤[、赤色,令着赤衣、赤饰。’大德!时,彼诸天了知我心,一切为赤、赤色,着赤衣、赤饰。
  大德!时,我思念:]‘令此诸天一切为白、白色,令著白衣、白饰。’大德!时,彼诸天了知我心,一切为白、白色,著白衣、白饰。
  大德!时,彼诸天或歌谣、或舞蹈、或拍掌。大德!譬如名手善演奏、善调五部音乐,其声为甘美、可乐、可欲、可爱,足以令[人]陶醉;如是庄严,彼诸天之声为甘美、可乐、可欲、可爱而足以令[人]陶醉。大德!时,我调伏诸根。大德!时,彼诸天为:‘尊者阿那律不尝味’而忽没。
  大德!成就几何法之女人,身坏命终而后,生于可意众天之伙伴耶?”
  四
  “阿那律!成就八法之女人,身坏命终而后,生于可意众天之伙伴。以何为八耶?
  五
  阿那律!此处有女人,父母欲其利、希其益而哀愍,依哀愍而令嫁。于其夫,夙起晚寐,好作业务,行其可意、爱语。于夫所尊重之父母、沙门、婆罗门,恭敬、尊重、尊敬而予供养;若来至,则以座与[洗足]水迎接。夫所亲好之事业,于羊毛、绵,能作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能作、能整。了知夫所亲好之家内人——奴婢、使役、僮仆之应作所作,了知不应作不作;了知病者之强弱,将嚼食、啖食按照其分而分布。受夫所赢之财、谷、银、金则守护、收藏,因此无令欺、盗、酩酊、损坏。为优婆夷,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具戒而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妄语、离饮酒。为具舍,以离悭吝垢秽之心而住家,常施、亲手而施,喜于弃舍,相应于乞,喜悦于分布布施。
  阿那律!如是成就八法之女人,身坏命终而后,生于可意众天之伙伴。”
       无间断常恒
       勉励而扶养
       令得一切欲
       无有轻蔑夫
       善女无嫉妒
       亦无怒其夫
       贤女凡我夫
       迎接尊重人
       勤勇而不懈
       摄受周围人
       行夫之可意
       守护其所藏
       如是夫乐欲
       随转为女人
       名为可意天
       必定受其生
  四十七 毗舍佉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之东园鹿母殿。
  时,毗舍佉鹿母[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告毗舍佉鹿母言:
  二
  “毗舍佉!成就八法之女人,身坏命终而后,生于可意众天之伙伴。以何为八耶?
  三
  毗舍佉!此处有女人,父母欲其利,希其益而哀愍,依哀愍而令嫁。于其夫,夙起晚寐,好作业务,行其可意、爱语。[于夫所尊重之父母、沙门、婆罗门,恭敬、尊重、尊敬、供养;若来至,则以座与洗足水迎接。夫所亲好之事业,于羊毛、绵,能作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能作、能整。了知夫亲好之家内人——奴婢、使役、僮仆之应作所作,了知不应作不作;了知病者之强弱,将嚼食、啖食按照其分而分布。受夫所赢之财、谷、银、金则守护、收藏,依此无令欺、盗、酩酊、损坏。为优婆夷,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具戒而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妄语、离饮酒。]为具舍,以离悭吝垢秽之心而住家,常施、亲手施,喜于弃舍,相应于乞,喜于布施分布。
  毗舍佉!如是成就八法之女人,身坏命终而后,生于可意众天之伙伴。”
       无间断常恒
       勉励而扶养
       令得一切欲
       无有轻蔑夫
       善女无嫉妒
       亦无怒其夫
       贤女凡我夫
       迎接尊重人
       勤勇而不懈
       摄受周围人
       行夫之可意
       守护其所藏
       如是夫乐欲
       随转为女人
       各为可意天
       必定受其生
  四十八 那拘罗母
  一
  尔时,世尊住婆祇国尸收摩罗山之恐怖林鹿园。
  时,那拘罗母居士妇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
  时,世尊告于那拘罗母居士妇言:
  二
  “那拘罗母!成就八法之女人,身坏命终而后,生于可意众天之伙伴。以何为八耶?
  三
  那拘罗母!此处有女人,父母欲其利,希其益而哀愍,依哀愍而令嫁。于其夫,夙起晚寐,好作业务,行其可意、爱语。于夫所尊重之父母、沙门、婆罗门,恭敬、尊重、尊敬而供养;若来至,则以座与[洗足水]迎接。夫所亲好之事业,于羊毛、绵,能作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能作、能整。了知夫亲好之家内人——奴婢、使役、僮仆之应作所作,了知不应作不作;了知病者之强弱,将嚼食、啖食按照其分而分布。受夫所赢之财、谷、银、金则守护、收藏,因此无令欺、盗、酩酊、损坏。为优婆夷,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具戒而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妄语、]离饮酒。为具舍,以离悭吝垢秽之心而住家,常施、亲手施,喜于弃舍,相应于乞,喜于布施分布。
  那拘罗母!如是成就八法之女人,身坏命终而后,生于可意众天之伙伴。”
       无间断常恒
       勉励而扶养
       令得一切欲
       无有轻蔑夫
       善女无嫉妒
       亦无怒其夫
       贤女凡我夫
       迎接尊重人
       勤勇而不懈
       摄受周围人
       行夫之可意
       守护其所藏
       如是夫乐欲
       随转为女人
       名为可意天
       必定受其生
  四十九 此世(一)
  一
  尔时,世尊住于舍卫城之东园鹿母殿。
  时,毗舍佉鹿母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告于毗舍佉鹿母言:
  二
  “毗舍佉!成就四法之女人,有此世之胜伏,获得此世。以何为四耶?
  三
  毗舍佉!此处有女人,善整事业、摄受周围之人、行夫之可意、守护所收藏。
  毗舍佉!云何女人为善整事业耶?
  四
  毗舍佉!此处有女人,于夫亲好之事业,羊毛、绵,能作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能作、能整。
  毗舍佉!如是女人为善整事业。
  毗舍佉!云何女人为摄受周围之人耶?
  五
  毗舍佉!此处有女人,了知夫亲好之家内人——奴婢、役使、僮仆之应作所作,了知不应作不作;了知病者之强弱,将嚼食、啖食按照其分而分布。
  毗舍佉!如是女人为摄受周围之人。
  毗舍佉!云何女人为行夫之可意耶?
  六
  毗舍佉!此处有女人,于夫之非可意之所,假令有失命之因,亦不行。
  毗舍佉!如是女人为行夫之可意。
  毗舍佉!云何女人为守护所收藏耶?
  七
  毗舍佉!此处有女人,受夫所赢之财、谷、银、金则守护、收藏,依此无令欺、盗、酩酊、损坏。
  毗舍佉!如是女人为守护所收藏。
  毗舍佉!如是成就四法之女人,有此世之胜伏,获得此世。
  八
  毗舍佉!成就四法之女人,有他世之胜伏,获得他世。以何为四耶?
  九
  毗舍佉!此处有女人,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
  毗舍佉!云何为信具足耶?
  一〇
  毗舍佉!此处有女人,有信而信如来之菩提,此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毗舍佉!如是女人为信具足。
  毗舍佉!云何女人为戒具足耶?
  一一
  毗舍佉!此处有女人,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妄语、]离饮酒。
  毗舍佉!如是女人为戒具足。
  毗舍佉!云何女人为舍具足耶?
  一二
  毗舍佉!此处有女人,以离悭吝垢秽之心而住家,常施、亲手施,喜于弃舍,相应于乞,喜于分布布施。
  毗舍佉!如是女人为舍具足。
  毗舍佉!云何女人为慧具足耶?
  一三
  毗舍佉!此处有女人,为圣抉择而成就正顺苦尽之生灭慧。
  毗舍佉!如是女人为慧具足。
  毗舍佉!如是成就四法之女人,有他世之胜伏,获得他世。”
       若善整事业
       摄受周围人
       行夫之可意
       守护其所藏
       具足信与戒
       应需离悭吝
       常道能清净
       后世吉祥求
       如是之八法
       具身为妇女
       具戒与法住
       皆名真实语
       具足十六行
       善备为人分
       具戒优婆夷
       生可意天世
  五十 此世(二)
  一
  “诸比丘!成就四法之女人,有此世之胜伏,获得此世。何等为四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善整事业、摄受周围之人、行夫之可意、守护其所藏。
  诸比丘!云何女人为善整事业耶?
  三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于夫亲好之事业,[羊毛、绵,能作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能作、能整]
  诸比丘!如是女人为善整事业。
  诸比丘!云何女人为摄受周围之人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了知夫亲好之家内人[——奴婢、役使、僮仆之应作所作,了知不应作不作;了知病者之强弱,将嚼食、啖食照其分而分布]。
  诸比丘!如是女人为摄受周围之人。
  诸比丘!云何女人为行夫之可意耶?
  五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于夫之非可意之所,假令有失命之因,亦不行。
  诸比丘!如是女人为行夫之可意。
  诸比丘!云何女人为守护所收藏耶?
  六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受夫所赢[之财、谷、银、金则守护、收藏,依此无令欺、盗、酩酊、损坏]。
  诸比丘!如是女人为守护所收藏。
  诸比丘!如是成就四法之女人,有此世之胜伏,获得此世。
  七
  诸比丘!成就四法之女人,有他世之胜伏,获得他世。以何为四耶?
  八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
  诸比丘!云何女人为信具足耶?
  九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有信[而信如来之菩提,此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诸比丘!如是女人为信具足。
  诸比丘!云何女人为戒具足耶?
  一〇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离杀生、[离不予取、离欲邪行、离妄语、]离饮酒。
  诸比丘!如是女人为戒具足。
  诸比丘!云何女人为舍具足耶?
  一一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以离悭吝垢秽之心而住家[,常施、亲手施,喜于弃舍,相应于乞,喜于分布布施]。
  诸比丘!如是女人为舍具足。
  诸比丘!云何女人为慧具足耶?
  一二
  诸比丘!此处有女人,为圣抉择而成就正顺生灭苦尽慧。
  诸比丘!如是女人为慧具足。
  诸比丘!如是成就四法之女人,有他世之胜伏,获得他世。”
       若善整事业
       摄受周围人
       行夫之可意
       守护其所藏
       具足信与戒
       应需离悭吝
       常道能清净
       后世吉祥求
       如是之八法
       具身为妇女
       具戒与法住
       皆名真实语
       具足十六行
       善备为八分
       具戒优婆夷
       生可意天世
  第五 布萨品[终]
  摄句:
      (一)略[布萨]与(二)广[布萨]与
      (三)毗舍佉与(四)婆私吒与(五)第五之菩阇与
      (六)阿那律与(七)毗舍佉与
      (八)那拘罗母与(九~一〇)二之此世。
  五〇经 终
  第六 瞿昙弥品
  五十一 瞿昙弥
  一
  尔时,世尊住释氏国迦维罗卫城之尼拘律园。
  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立一面。立于一面之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白世尊言:
  “大德!愿令女人得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
  “且止!瞿昙弥!女人勿求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
  二
  摩诃波阇提瞿昙弥二度白世尊言:
  “大德!愿令女人得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
  “且止!瞿昙弥!女人勿求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
  三
  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三度白世尊言:
  “大德!愿令女人得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
  “且止!瞿昙弥!女人勿求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
  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了知:]“世尊不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悲叹苦恼,落泪啼泣,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四
  时,世尊随意之间,住于迦维罗卫城之后,向毗舍离城游行而去,次第游行到毗舍离城。于此,世尊住毗舍离城之大林重阁堂。
  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除发、着袈裟衣,与众多之释女俱,向毗舍离城游行,次第游行至毗舍离城之大林重阁堂。
  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足浮肿、身涂尘,苦恼悲叹,落泪啼泣,立于门户之外。具寿阿难见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之足浮肿、身涂尘,苦恼悲叹,落泪啼泣,立于门户之外。见已,告于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言:
  瞿昙弥!云何汝足浮肿、身涂尘,苦恼悲叹,落泪啼泣,立于门户之外耶?
  “大德阿难!世尊不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
  “果尔,瞿昙弥!须臾待于此处,我祈请世尊[允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
  五
  时,具寿阿难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言:
  “大德!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于此处足浮肿、身涂尘,苦恼悲叹,落泪啼泣,立于门户之外。世尊言不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大德!愿令允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
  “且止!阿难!勿愿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
  [具寿阿难二度白世尊言:
  “大德!愿令允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
  “且止!阿难!勿愿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
  具寿阿难三度白世尊言:
  “大德!愿令允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
  “且止!阿难!勿愿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
  六
  时,具寿阿难生思念:“世尊不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我宜以其他之方便,祈请世尊允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
  时,具寿阿难白世尊言:
  “大德!女人若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则可得现证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耶?”
  “阿难!女人若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则可得现证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
  “大德!女人若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可得现证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则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施恩于世尊者多,为姨母、养母、乳哺母,自生母命终,授乳于世尊。大德!愿令允许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
  七
  “阿难!若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受八重法,则以此为其具足戒。[谓]:比丘尼受具足戒,即使百岁亦应礼敬、迎接、合掌、恭敬本日受具足戒之比丘,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不可住于无比丘之住处,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于每半月应赴比丘众,问布萨,请教诫,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若住雨安居已,则应于两众依见、闻、疑之三事而行自恣,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若犯重法,则应于两众行半月摩那埵,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式叉摩那学满二年、六法学已,应于两众请具足戒,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即使有任何之事,亦不可骂詈谗谤比丘,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从今以后,比丘尼禁于训诫比丘,比丘不禁于训诫比丘尼,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阿难!若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受如是之八重法,则以此为其具足戒。”
  八
  时,具寿阿难于世尊之处,受八重法,前往摩诃波阇波提瞿弥之处,至已,告于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言:
  “瞿昙弥!汝若受八重法,则以此为汝之具足戒。[谓]:比丘尼受具足戒,即使百岁亦应礼敬、迎接、合掌、恭敬本日受具足戒之比丘,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不可住于无比丘之住处,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于每半月应赴比丘众,问布萨,请教诫,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若住雨安居已,则应于两众依见、闻、疑之三事而行自恣,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若犯重法,则应于两众行半月摩那埵,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式叉摩那学满二年、六法学已,应于两众请具足戒,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比丘尼即使有任何之事亦不可骂詈谗谤比丘,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从今以后,比丘尼禁于训诫比丘,比丘不禁于训诫比丘尼,尊敬、尊重、奉事、赞叹此法而尽形寿不犯。瞿昙弥!汝若受如是之八重法,则以此为汝之具足戒。”
  “大德阿难!譬如男女之壮年、年少而好庄饰者,洗沐其头,得优钵罗华鬘、婆师华鬘、阿希物多华鬘,受于两手,置于头上。如是,大德!我受如是之八重法,尽形寿不犯。”
  九
  时,具寿阿难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言:
  “大德!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受八重法,尽形寿不犯。”
  “阿难!若女人不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阿难!则梵行久住,正法令住一千年;阿难!然而,女人于如来所说之法、律,从家而出家之故,阿难!今梵行不久住;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阿难!譬如家中女多男少之时,盗贼夜盗易侵,如是,阿难!若女人得于此法、律,从家而出家,此梵行则不久住。阿难!譬如于成就之稻田,生长名为白霉之疫病时,则彼稻田不久住,如是,阿难!若女人得于此法、律,从家而出家,此梵行则不久住。阿难!譬如于成就之甘蔗田,生长名为茜霉之疫病时,则彼甘蔗田不久住,如是,阿难!若女人得于此法、律,从家而出家,此梵行则不久住。阿难!譬如人于大池预设其堤令水不氾滥,如是,阿难!我预为诸比丘尼制八重法令尽形寿不犯。”
  五十二 教诫
  一
  尔时,世尊住毗舍离城之大林重阁堂。时,具寿阿难来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言:
  “大德!选择成就几法之比丘,可为比丘尼教诫师耶?”
  “阿难!选择成就八法之比丘,可为比丘尼教诫师。以何为八耶?
  二
  阿难!此处有比丘,持戒,[防护波罗提木叉律仪之行,所行具足而住,见怖畏于微小之罪,]受持而学于学处。多闻而[持所闻、积集所闻,宣说诸法之初善、中善、后善,义具、文具、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以多闻受持诸法,于言通利,以意观察,]以见善通达。广泛了解两部之波罗提木叉,就经与相善分别、善通晓、善决定。为言语善美、音声善美,为优雅、分明、清亮,能演义,成就其语。为比丘尼僧伽说法教示,堪能于劝导、赞励,庆慰。为诸比丘尼所可爱、可意。依此世尊而出家,在着袈裟衣之前无犯重法。[法腊]二十岁或过于二十岁。
  阿难!如是选择成就八法之比丘,可为比丘尼教诫师。”
  五十三 略说
  一
  尔时,世尊住毗舍离城之大林重阁堂。
  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愿略说法,我从世尊闻法,独住寂静、不放逸、热诚、精勤。”二“瞿昙弥!汝若知此法资于贪欲而不资于离贪,资于结缚而不资于离系,资于积集而不资于损减,资于大欲而不资于少欲,资于不满足而不资于满足,资于聚会而不资于闲静,资于懈怠而不资于发勤,资于难养而不资于易养;瞿昙弥!则可知此非法,此非律,此非师教。
  三
  瞿昙弥!汝若知此法资于离贪而不资于贪欲,资于离系而不资于结缚,资于损减而不资于积集,资于少欲而不资于大欲,资于满足而不资于不满足,资于闲静而不资于聚会,资于发勤而不资于懈怠,资于易养而不资于难养;瞿昙弥!则可知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师教。”
  五十四 长膝
  一
  尔时,世尊住拘利国名为迦伽罗波达之拘利种邑。
  时,长膝拘利子来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长膝拘利子白世尊言:
  “大德!我等居士受用诸欲,住于儿等密集之卧处,领受迦尸衣、旃檀,持华鬘、薰香、涂香,乐用金银。大德!为我等说法,为我等之现法利益、现法安乐,后世利益、后世安乐。”
  二
  “虎路子!有四法,资于善男子之现法利益、现法安乐。以何为四耶?
  三
  即:策起具足、守护具足、善友相应、等命。
  虎路子!何为策起具足耶?
  四
  虎路子!此处有善男子,若农事、若商贾、若牧牛、若射技、若王事、若依一技艺等之业处而活命,于此能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能作、能整。
  虎路子!此名为策起具足。
  虎路子!何为守护具足耶?
  五
  虎路子!此处有善男子,有财,为策起精勤之所得、臂力之所积、流汗之所成,如法,是法所得。成此而守护、收藏,念此财王亦无夺、贼亦无夺、火亦无烧、水亦无漂、非可爱之相续者亦无夺。
  虎路子!此名为守护具足。
  处路子!何为善友相应耶?
  六
  虎路子!此处有善男子,住于村邑,此处有居士、若居士子、若戒德增上者、老戒德增上者,若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则与此相俱集会、谈论、对谈,于如是相之信具足者,随学于信具足;于如是相之戒具足者,随学于戒具足;于如是相之舍具足者,随学于舍具足;于如是相之慧具足者,随学于慧具足。
  虎路子!此名为善友相应。
  虎路子!以何为等命耶?
  七
  虎路子!此处有善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思:‘如是为我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虎路子!譬如有商人或商人之弟子,取秤而了知‘如是则倾下,如是则倾上。’如是,虎路子!善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思:‘如是为我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虎路子!若此善男子,入少而作广大之活命支出,则有说者言:‘此善男子食财如优昙钵果之食。’虎路子!复次,若此善男子,入多而作下卑之活命,则有说者言:‘此善男子如死于饿死。’虎路子!然而,此善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思:‘如是为我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
  虎路子!此名为等命。
  八
  虎路子!如是,所得之财,其出门有四,[谓]:惑溺于妇女,惑溺于饮酒,惑溺于赌博,有恶友、恶朋、恶辈。虎路子!譬如大池有四之入门与四种出门,有人塞其入门,开其出门,天不降雨。虎路子!如是,则于此大池,衰退诚可求,增长不可求。虎路子!如是,所得之财,其出门有四,[谓]:惑溺于妇女,惑溺于饮酒,惑溺于赌博,有恶友、恶朋、恶辈。
  九
  虎路子!如是,得财之入门有四种,[谓]:不惑溺于妇女,不惑溺于饮酒,不惑溺于赌博,有善友、善朋、善辈。虎路子!譬如大池有四种入门与四种出门,有人开其入门,塞其出门,天正降雨。虎路子!如是,则于此大池,增长诚可求,衰退不可求。虎路子!如是,得财之入门有四种,[谓]:不惑溺于妇女,不惑溺于饮酒,不惑溺于赌博,有善友、善朋、善辈。
  虎路子!如是有四种法,资于善男子之现法利益、现法安乐。
  一〇
  虎路子!有四法,资于善男子之后世利益、后世安乐。以何为四耶?
  一一
  即: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
  虎路子!以何为信具足耶?
  一二
  虎路子!此处有善男子,有信而信如来之菩提,此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虎路子!此名为信具足。
  虎路子!以何为戒具足耶?
  一三
  虎路子!此处有善男子,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妄语、]离饮酒。
  虎路子!此名为戒具足。
  虎路子!以何为舍具足耶?
  一四
  虎路子!此处有善男子,以离悭吝垢秽之心而住于家,常施、亲手而施,喜弃舍,相应于乞,喜于分布布施。
  虎路子!此名为舍具足。
  虎路子!以何为慧具足耶?
  一五
  虎路子!此处有善男子,为圣、决择而成就正顺苦尽之生灭慧。
  虎路子!此名为慧具足。
  虎路子!如是有四种法,资于善男子之后世利益、后世安乐。”
       策起于作业
       整顿不放逸
       平等营活命
       守护于所收
       具足信与戒
       应需而离悭
       常道若能净
       后世吉祥求
       如是之八法
       信者勤家业
       二世安乐与
       审谛尊所说
       现法有利益
       后世有安乐
       居士舍与福
       越发而增长
  五十五 郁阇迦
  一
  时,郁阇迦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互庆慰,交谈欢喜感铭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郁阇迦婆罗门白世尊言:
  “尊瞿昙!我等欲往远隔。尊瞿昙!为我等说法,为我等之现法利益、现法安乐,后世利益、后世安乐。”
  二
  “婆罗门!有四种法,资于善男子之现法利益、现法安乐。以何为四耶?
  三
  即:策起具足、守护具足、善友相应、等命。
  婆罗门!以何为策起具足耶?
  四
  婆罗门!此处有善男子,若农事、若商贾、若牧牛、若射技、若王事、若依一技艺等之业处而活命,于此能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能作、能整。
  婆罗门!此名为策起具足。
  婆罗门!以何为守护具足耶?
  五
  婆罗门!此处有善男子,有财,为策起精勤之所得、臂力之所积、流汗之所成,如法、是法所得。成此而守护、收藏,念令此财王亦无夺、贼亦无夺、火亦无烧、水亦无漂、非可爱之相续者亦无夺。
  婆罗门!此名为守护具足。
  婆罗门!以何为善友相应耶?
  六
  婆罗门!此处有善男子,住于村邑,此处有居士、或居士子、或戒德增上者、或老戒德增上者,若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则与此相俱而集会、谈论、对谈。于如是相之信具足者,随学于信具足;于如是相之戒具足者,随学于戒具足;于如是相之舍具足者,随学于舍具足;于如是相之慧具足者,随学于慧具足。
  婆罗门!此名为善友相应。
  婆罗门!以何为等命耶?
  七
  婆罗门!此处有善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思:‘如是为我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婆罗门!譬如有商人或商人之弟子,取秤而知‘如是则倾下,如是则倾上。’如是,婆罗门!善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思:‘如是为我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婆罗门!若此善男子,入少而作广大之活命支出,则有说者言:‘此善男子食财如优昙钵果之食。’婆罗门!复次,若此善男子,入多而作下卑之活命,则有说者言:‘此善男子如死于饿死。’婆罗门!然而,此善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思:‘如是为我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
  婆罗门!此名为等命。
  八
  婆罗门!如是,所得之财,其出门有四种,[谓]:惑溺于妇女,惑溺于饮酒,惑溺于赌博,有恶友、恶朋、恶辈。婆罗门!譬如于大池有四种入门与四种出门,有人塞其入门,开其出门,天不降雨。婆罗门!如是,则于此大池,衰退诚可求,增长不可求。婆罗门!如是,所得之财其出门有四种,[谓]:惑溺于妇女,惑溺于饮酒,惑溺于赌博,有恶友、恶朋、恶辈。
  九
  婆罗门!如是,得财之入门有四种,[谓]:不惑溺于妇女,不惑溺于饮酒,不惑溺于赌博,有善友、善朋、善辈。婆罗门!譬如于大池有四种入门与四种出门,有人开其入门,塞其出门,天正降雨。婆罗门!如是,则于此大池,增长诚可求,衰退不可求。婆罗门!如是,得财之入门有四种,[谓]:不惑溺于妇女,[不惑溺于饮酒,不惑溺于赌博,有善友、善朋、]善辈。
  婆罗门!如是有四法,资于善男子之现法利益、现法安乐。
  一〇
  婆罗门!有四法,资于善男子之后世利益、后世安乐。以何为四耶?
  一一
  即: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
  婆罗门!以何为信具足耶?
  一二
  婆罗门!此处有善男子,有信而信如来之菩提,此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婆罗门!此名为信具足。
  婆罗门!以何为戒具足耶?
  一三
  婆罗!此处有善男子,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妄语、]离饮酒。
  婆罗门!此名为戒具足。
  婆罗门!以何为舍具足耶?
  一四
  婆罗门!此处有善男子,以离悭吝垢秽之心住于家,[常施、亲手而施,喜于弃舍,]相应于乞,喜于分布布施。
  婆罗门!此名为舍具足。
  婆罗门!以何为慧具足耶?
  一五
  婆罗门!此处有善男子,[为圣抉择而]成就[正顺生灭苦尽之]慧。
  婆罗门!此名为慧具足。
  婆罗门!如是有四种法,资于善男子之后世利益、后世安乐。”
       策起于作业
       整顿不放逸
       平等营活命
       守护于所收
       具足信与戒
       应需而离悭
       常道若能净
       后世吉祥求
       如是之八法
       信者勤家业
       二世安乐与
       审谛尊所说
       现法有利益
       后世有安乐
       居士舍与福
       越发而增长
  五十六 怖畏
  一
  “诸比丘!怖畏者,此乃诸欲之增上语;诸比丘!苦者,此乃诸欲之增上语;诸比丘!病者,此乃诸欲之增上语;诸比丘!疮者,此乃诸欲之增上语;诸比丘!刺者,此乃诸欲之增上语;诸比丘!执著者,此乃诸欲之增上语;诸比丘!污泥者,此乃诸欲之增上语;诸比丘!胎者,此乃诸欲之增上语。
  二
  诸比丘!何以故,怖畏者为诸欲之增上语耶?
  诸比丘!若染于欲贪、为欲贪所缚,则现法之怖畏不解脱,后世之怖畏不解脱,故怖畏为诸欲之增上语。
  三
  诸比丘!何以故,苦者[为诸欲之增上语耶?
  诸比丘!若染于欲贪,为欲贪所缚,则现法之苦不解脱,后世之苦不解脱,故苦者为诸欲之增上语。
  诸比丘!何以故,]病者[为诸欲之增上语耶?
  诸比丘!若染于欲贪,为欲贪所缚,则现法之病不解脱,后世之病不解脱,故病者为诸欲之增上语。
  诸比丘!何以故,]疮[为诸欲之增上语耶?
  诸比丘!若染于欲贪,为欲贪所缚,则现法之疮不解脱,后世之疮不解脱,故疮为诸欲之增上语。
  诸比丘!何以故,]刺者[为诸欲之增上语耶?
  诸比丘!若染于欲贪,为欲贪所缚,则现法之刺不解脱,后世之刺不解脱,故刺者为诸欲之增上语。
  诸比丘!何以故,]染着[为诸欲之增上语耶?
  诸比丘!若染著于欲贪,为欲贪所缚,则现法之着不解脱,后世之着不解脱,故著者为诸欲之增上语。
  诸比丘!何以故,]污泥者[为诸欲之增上语耶?
  诸比丘!若染于欲贪,为欲贪所缚,则现法之污泥不解脱,后世之污泥不解脱,故污泥者为诸欲之增上语。
  诸比丘!何以故,]胎者为诸欲之增上语耶?
  诸比丘!若染于欲贪,为欲贪所缚,则现法之胎不解脱,后世之胎不能脱,故胎者为诸欲之增上语。”
       怖畏苦与病
       疮刺与染着
       污泥与胎者
       此名称为欲
       凡夫执着此
       依悦色而缚
       更入女人胎
       比丘热诚勉
       持正知不弛
       难渡若险阻
       超越如是相
       生老受颤动
       观众生于下
  五十七 应请(一)
  一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比丘,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以何为八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持戒,[防护波罗提木叉律仪之行,所行具足而住,[于微小之罪见怖畏,]受持而学于学处。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宣说法之初善、中善、后善而义具、文具、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以多闻受持诸法,于言通利,以意而观察],以见善通达。有善友、善朋、善辈。有正见,成就正见。随得四静虑之增上心之现法乐住之乐欲,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随念种种之宿住,谓: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多坏劫、多成劫、多成坏劫;‘于彼处之我,名如是,姓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受乐苦者如是,寿限如是,自彼处而没,往生于彼处,于彼处之名如是,姓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受乐苦者如是,寿限如是’,]如是随念种种之宿住与其相、状。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死生,了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如是为‘嗟夫!此诸之有情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诽谤圣者,有邪见,取邪见之业,身坏命终而往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嗟夫!复次,此诸之有情成就身善行,成就语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诽谤圣者,有正见,取正见之业,身坏命终而往生善趣、天世。’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死生,]了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依诸漏尽,[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而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诸比丘!成就此八法之比丘,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
  五十八 应请(二)
  一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比丘,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以何为八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持戒,[防护波罗提木叉律仪之行,所行具足而住,于微小之罪见怖畏,]受持而学于学处。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宣说诸法之初善、中善、后善而义具、文具、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以多闻受持诸法,于言通利,以意而观察],以见而善通达。发勤而住,有势力,勇健坚固,于诸之善法不舍轭担。住阿兰若,起卧于边陬。堪忍不欣喜与欣喜,克于已生之不欣喜而住。堪忍恐怖,克于已生之恐怖而住。随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之乐欲,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依诸漏尽,[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而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诸比丘!成就此八法之比丘,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
  五十九 八辈(一)
  一
  “诸比丘!此八种之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以何为八耶?
  二
  即:趣向于预流果与预流果之现证者,趣向于一来果与一来果之现证者,趣向于不还果与不还果之现证者,趣向于阿罗汉果与阿罗汉果之现证者。
  诸比丘!此八种之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
       趣向之四与
       住果之四人
       此正直僧伽
       具足智与戒
       与施物之人
       求福众生等
       作有依之福
       布施僧伽果
  六十 八辈(二)
  一
  “诸比丘!此八种之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以何为八耶?
  二
  即:趣向于预流果与预流果之现证者,趣向于一来果与一来果之现证者,趣向于不还果与不还果之现证者,趣向于阿罗汉果与阿罗汉果之现证者。
  诸比丘!此八种之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
       趣向之四与
       住果之四人
       有情中八人
       此最胜僧伽
       与施物之人
       求福众生等
       作有依之福
       布施僧伽果
  第六 瞿昙弥品[终]
  摄句:
      (一)瞿昙弥、(二)教诫、(三)略说、
      (四)长膝、(五)郁阇迦、(六)怖畏、
      (七、八)二应请、(九、一〇)二八辈。
  第七 地震品
  六十一 欲
  一
  “诸比丘!有八种补特伽罗存在于世间。以何为八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彼为利养策起、奋励、精进而不得利养。彼因无利养而忧愁、疲惫、悲哀,捶胸而哭,堕于迷乱。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因不得而忧愁、悲哀,失正法。
  三
  诸比丘!又,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彼为利养策起、奋励、精进而得利养,彼因利养而骄傲,堕于放逸。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因得而骄傲,失正法。
  四
  诸比丘!又,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彼为利养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而不得利养,彼因无利养而忧愁、疲惫、悲哀,捶胸而哭,堕于迷乱。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因不得而忧愁、悲哀,失正法。
  五
  诸比丘!又,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彼为利养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而得利养,彼因利养而骄傲,堕于放逸。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因得而骄傲,失正法。
  六
  诸比丘!又,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彼为利养策起、奋励、精进而不得利养,彼因无利养而不忧、不疲、不悲,不捶胸哭,不堕迷乱。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不得而不忧、不悲,不失正法。
  七
  诸比丘!又,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彼为利养策起、奋励、精进而得利养,彼不因利养而骄傲,不堕于放逸。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不因得而骄傲,不失正法。
  八
  诸比丘!又,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彼为利养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而不得利养,彼因无利养而不忧、不疲、不悲,不捶胸而哭,不堕于迷乱。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不得而不忧、不悲,不失正法。
  九
  诸比丘!又,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彼为利养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而得利养,彼不因利养而骄傲,不堕于放逸。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不因得而骄傲,不失正法。
  诸比丘!如是,有八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间。”
  六十二 有能
  一
  “诸比丘!成就六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亦有能。以何为六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是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此六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亦有能。
  三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亦有能。以何为五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善法非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是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此五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亦有能。
  五
  诸比丘!成就四法之比丘,于自有能,而于他非有能。以何为四耶?
  六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是法随法行;然非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不能成就述义之语言;亦非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此四法之比丘,于自有能,而于他非有能。
  七
  诸比丘!成就四法之比丘,于他有能,而于自非有能。以何为四耶?
  八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然不观察所持之法义;亦非知义知法,非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此四法之比丘,于他有能,而于自非有能。
  九
  诸比丘!成就三法之比丘,于自有能,而于他非有能。以何为三耶?
  一〇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善法非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亦知义知法,是法随法行;然非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不能成就述义之语言;亦非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此三法之比丘,于自有能,而于他非有能。
  一一
  诸比丘!成就三法之比丘,于他有能,而于自非有能。以何为三耶?
  一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善法非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然不观察所持之法义;亦非知义知法,非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此三法之比丘,于自有能,而于他非有能。
  一三
  诸比丘!成就二法之比丘,于自有能,而于他非有能。以何为二耶?
  一四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善法非速疾察忍;非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是法随法行;然非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不能成就述义之语言;亦非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此二法之比丘,于自有能,而于他非有能。
  一五
  诸比丘!成就二法之比丘,于他有能,而于自非有能。以何为二耶?
  一六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善法非速疾察忍;亦非能受持所闻之法;亦非观察所持之法义;亦非知义知法,非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诸比丘!成就此二法之比丘,于他有能,而于自非有能。”
  六十三 略说
  一
  时,有一比丘,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愿略为我说法。我从世尊闻法,独静居、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
  “此处有一类之愚人,如是思惟,若劝请我说法,则当追随我。”
  “大德世尊!略为我说法,善逝!略为我说法。我当悟世尊所说之义,我当相续世尊之所说。”
  二
  “比丘!然者,汝当如是学:
  于内令我心住于善住,令已生之恶不善法于心无住。
  比丘!汝当如是学。
  三
  比丘!汝若令心住于善住,令已生之恶不善法于心无住,则比丘!其次,汝当如是学:
  我当修习、多习慈心解脱,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
  比丘!汝当如是学。
  四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多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无寻唯伺而修习;无寻无伺而修习;有喜而修习;无喜而修习;俱悦而修习;俱舍而修习!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善修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如是学:
  我当[修习、多习悲心解脱,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
  比丘!汝当如是学。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多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无寻唯伺而修习;无寻无伺而修习;有喜而修习;无喜而修习;俱悦而修习;俱舍而修习!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善修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如是学:]
  我当[修习、多习喜心解脱,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
  比丘!汝当如是学。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多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无寻唯伺而修习;无寻无伺而修习有喜而修习;无喜而修习;俱悦而修习;俱舍而修习!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善修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如是学:]
  我当修习、多习舍心解脱,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
  比丘!汝当如是学。
  五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多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无寻唯伺而修习;无寻无伺而修习;有喜而修习;无喜而修习;俱悦而修习;俱舍而修习!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善修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如是学:
  我当于身观身,热诚、正念、正知而住,调伏世间之贪、忧。
  比丘!汝当如是学。
  六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多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无寻唯伺而修习;无寻无伺而修习;有喜而修习;无喜而修习;俱悦而修习;俱舍而修习!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善修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如是学:
  我当于受[观受,热诚、正念、正知而住,调伏世间之贪、忧。
  比丘!汝当如是学。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多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无寻唯伺而修习;无寻无伺而修习;有喜而修习;无喜而修习;俱悦而修习;俱舍而修习!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善修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如是学:
  我]当于心[观心,热诚、正念、正知而住,调伏世间之贪、忧。
  比丘!汝当如是学。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多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无寻唯伺而修习;无寻无伺而修习;有喜而修习;无喜而修习;俱悦而修习;俱舍而修习!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善修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如是学:
  我]当于法观法,热诚、正念、正知而住,调伏世间之贪、忧。
  比丘!汝当如是学。
  七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多习此三摩地,则比丘!其次,汝当有寻有伺而修习;此三摩地;无寻唯伺而修习;无寻无伺而修习;有喜而修习;无喜而修习;俱悦而修习;俱舍而修习!
  比丘!汝若如是修习、善修习此三摩地,则比丘!汝当行安稳而行,住安稳而住,坐安稳而坐,卧安稳而卧。”
  八
  时,彼比丘承世尊教此教诫,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时,彼比丘独远离,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不久,善男子正而出家,为出家之本意,将无上之梵行究竟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彼比丘为阿罗汉之一人。
  六十四 伽耶
  一
  尔时,世尊住伽耶之象头山。于此,世尊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曰:
  二
  “诸比丘!我未得等觉、未现等觉而为菩萨之时,觉光明然未见色。诸比丘!时,我思念:
  ‘若我觉光明且见色,则我智见更为明净。’
  诸比丘!时,我于后时,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觉光明且见色,然未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
  三
  诸比丘!时,我思念:
  ‘若我觉光明见色,且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则我智见更为明净。’
  诸比丘!时,我于后时,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觉光明见色,且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然未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是天众’。
  四
  诸比丘!时,我思念:
  ‘若我觉光明见色,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且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天众”,则我智见更为明净。’
  诸比丘!时,我于后时,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觉光明见色,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且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天众’,然未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
  [诸比丘!时,我思念:
  ‘若我觉光明见色,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天众”,且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则我智见更为明净。’
  诸比丘!时,我于后时,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觉光明见色,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天众’,]且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然未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食者如是,受乐苦者如是’。
  [诸比丘!时,我思念:
  ‘若我觉光明见色,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天众”,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食者如是,受乐苦者如是”,且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长寿者如是,此诸天之久住者如是”,则我智见更为明净。’
  诸比丘!时,我于后时,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觉光明见色,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天众’,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食者如是,受乐苦者如是’,]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长寿者如是,此诸天之久住者如是’,然未知彼诸天为‘我曾与诸天相俱共住,或未曾共住’。虽然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长寿者如是,此诸天之久住如是’,但未知彼诸天为‘我曾与诸天相俱共住,或未曾共住。’
  五
  诸比丘!时,我思念:
  ‘若我觉光明见色,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天众”,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知彼诸天“此诸天之食者如是,受乐苦者如是”,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长寿者如是,此诸天之久住者如是”,知彼诸天为“我曾与此诸天相俱共住,或未曾共住”,则我智见更为明净。’
  诸比丘!时,我于后时,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觉光明见色,与彼诸天相俱集会、谈论、对谈,知彼诸天为‘此诸天是属于天众’,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依此业之异熟,从此处死没而往生于彼处’,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食者如是,受乐苦者如是’,知彼诸天为‘此诸天之长寿者如是,此诸天之久住者如是’,知彼诸天为‘我曾与此诸天相俱共住,或未曾共住’。
  六
  诸比丘!于我,如是八转之依天智见,未为悉皆清净之间,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之世间,于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不称无上正等觉,不为现等觉。
  诸比丘!然而,于我,如是八转之依天智见,已为悉皆清净之故,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之世间,于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称无上正等觉,为现等觉。复次,我得智与见,我心解脱不动,此是我最后之生,更不受后有。”
  六十五 胜处
  一
  “诸比丘!有八胜处。以何为八耶?
  二
  有人,内有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得如是之想。此乃第一之胜处。
  三
  有人,内有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得如是之想。此乃第二之胜处。
  四
  有人,内无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胜彼[诸色]而知、见’,得如是之想。此乃第三之胜处。
  五
  有人,内无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胜彼[诸色]而知、见’,得如是之想。此乃第四之胜处。
  六
  有人,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青、青色、青现、青光,‘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得如是之想。此乃第五之胜处。
  七
  有人,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黄、黄色、黄现、黄光,‘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得如是之想。此乃第六之胜处。
  八
  有人,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赤、赤色、赤现、赤光,‘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得如是之想。此乃第七之胜处。
  九
  有人,内无色想,外观诸色,白、白色、白现、白光,‘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得如是之想。此乃第八之胜处。
  诸比丘!此乃八胜处。”
  六十六 解脱
  一
  “诸比丘!有八种解脱。以何为八耶?
  二
  有色想而观诸色。此乃第一之解脱。
  三
  内无色想,外观诸色。此乃第二之解脱。
  四
  胜解而知:‘是净’。此乃第三之解脱。
  五
  超一切之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谓:‘空者是无边’,入空无边处具足而住。此乃第四之解脱。
  六
  超一切之空无边处,谓:‘识者是无边’,入识无边处具足而住。此乃第五之解脱。
  七
  超一切之识无边处,谓:‘无少所有’,入无所有处具足而住。此乃第六之解脱。
  八
  超一切之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而住。此乃第七之解脱。
  九
  超一切之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具足而住。此乃第八之解脱。
  诸比丘!此乃八种解脱。”
  六十七 言说(一)
  一
  “诸比丘!非圣者之言说有八种。以何为八耶?
  二
  即:不见言见、不闻言闻、不觉言觉、不知言知、见言不见、闻言不闻、觉言不觉、知言不知。
  诸比丘!此乃非圣者之八种言说。”
  六十八 言说(二)
  一
  “诸比丘!圣者之言说有八种。以何为八耶?
  二
  即:不见言不见、不闻言不闻、不觉言不觉、不知言不知、见言见、闻言闻、觉言觉、知言知。
  诸比丘!此圣者之八种言说。”
  六十九 众
  一
  “诸比丘!有八种众。以何为八耶?
  二
  即: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四天王众、忉利天众、魔天众、梵天众。
  三
  诸比丘!我想起,我曾来至多百之刹帝利众,集会、谈论、对谈。其时,以彼等之色,为我之色,以彼等之音声,为我之音声,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我说法时,彼等谓:‘于此处说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为我。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已而隐没;隐没时,彼等谓:‘于此处隐没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
  四
  诸比丘!我想起,我[曾来至多百之婆罗门众,集会、谈论、对谈。其时,以彼等之色,为我之色,以彼等之音声,为我之音声,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我说法时,彼等谓:‘于此处说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为我。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已而隐没;隐没时,彼等谓:‘于此处隐没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
  诸比丘!我想起,我曾来至多百之]居士众,[集会、谈论、对谈。其时,以彼等之色,为我之色,以彼等之音声,为我之音声,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我说法时,彼等谓:‘于此处说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已而隐没;隐没时,彼等谓:‘于此处隐没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
  诸比丘!我想起,我曾来至多百之]沙门众,[集会、谈论、对谈。其时,以彼等之色,为我之色,以彼等之音声,为我之音声,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我说法时,彼等谓:‘于此处说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为我。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已而隐没;隐没时,彼等谓:‘于此处隐没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
  诸比丘!我想起,我曾来至多百之]四天王众,[集会、谈论、对谈。其时,以彼等之色,为我之色,以彼等之音声,为我之音声,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我说法时,彼等谓:‘于此处说者为何者,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已而隐没;隐没时,彼等谓:‘于此处隐没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
  诸比丘!我想起,我曾来至多百之]忉利天众,[集会、谈论、对谈。其时,以彼等之色,为我之色,以彼等之音声,为我之音声,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我说法时,彼等谓:‘于此处说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已而隐没;隐没时,彼等谓:‘于此处隐没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
  诸比丘!我想起,我曾来至多百之]魔天众,[集会、谈论、对谈。其时,以彼等之色,为我之色,以彼等之音声,为我之音声,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我说法时,彼等谓:‘于此处说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已而隐没;隐没时,彼等谓:‘于此处隐没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
  诸比丘!我想起,我曾来至多百之]梵天众,集会、谈论、对谈。其时,以彼等之色,为我之色,以彼等之音声,为我之音声,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我说法时,彼等谓:‘于此处说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说法而显示、劝导、赞励、庆慰已而隐没;隐没时,彼等谓:‘于此处隐没者为何,为天耶?为人耶?’不知是我。
  诸比丘!此乃八种众。”
  七十 地震
  一
  尔时,世尊住毗舍离城之大林重阁讲堂。时,世尊于晨朝时,着下衣,持钵衣,入毗舍离城乞食。自毗舍离城乞食而还,食后,告具寿阿难言:
  二
  “阿难!取坐具!往至遮婆罗塔昼日坐。”
  “唯然,大德!”
  具寿阿难回答世尊,取坐具而随从世尊。
  三
  时,世尊往至遮婆罗塔,至已,坐于所设之座。坐而告具寿阿难曰:
  四
  “阿难!毗舍离乐、优陀延塔乐、瞿昙塔乐、多子塔乐、七聚塔乐、娑罗塔乐、遮婆罗塔乐。阿难!修习、多习四神足,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阿难!若欲则一劫、或住一劫有余。阿难!如来修习、多习四神足,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阿难!若欲则如来一劫、或住一劫有余。”
  世尊如是显示广大之相、显示广大之现,阿难不能通达,未能劝请世尊而白:“大德世尊!愿住一劫,大德善逝!愿住一劫,为众生之利益、众生之安乐,世间之哀愍与人天之义利、利益、安乐。”其心为魔所覆之故。
  五
  世尊二度[告具寿阿难曰:
  “阿难!毗舍离乐、优陀延塔乐、瞿昙塔乐、多子塔乐、七聚塔乐、娑罗塔乐、遮婆罗塔乐。阿难!修习、多习四神足,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阿难!若欲则一劫、或住一劫有余。阿难!如来修习、多习四神足,作车乘、作基、随成、积习、善造作。阿难!若欲则如来一劫、或住一劫有余。”
  世尊如是显示广大之相、显示广大之现,阿难不能通达,未能劝请世尊而白:“大德世尊!愿住一劫,大德善逝!愿住一劫,为众生之利益、众生之安乐,世间之哀愍与人天之义利、利益、安乐。”其心为魔所覆之故]。
  世尊三度告具寿阿难曰:
  六
  “阿难!毗舍离乐、优陀延塔乐、瞿昙塔乐、多子塔乐、七聚塔乐、婆罗塔乐、遮婆罗塔乐。阿难!修习、多习四神足,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阿难!若欲则一劫、或住一劫有余。阿难!如来修习、多习四神足,作车乘、作基、随作、积习、善造作,阿难!若欲则如来一劫、或住一劫有余。”
  世尊如是显示广大之相、显示广大之现,阿难不能通达,未能劝请世尊而白:“大德世尊!愿住一劫,大德善逝!愿住一劫,为众生之利益、众生之安乐,世间之哀愍与人天之义利、利益、安乐。”其心为魔所覆之故。
  七
  时,世尊告具寿阿难曰:
  “阿难!当知时。”
  “唯然,大德!”
  具寿阿难回答世尊,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坐于离世尊不远之一树下。
  八
  时,具寿阿难离去不久,魔波旬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般涅槃!善逝,般涅槃!是大德世尊般涅槃之时。
  大德!世尊赐说此言:‘波旬!若我诸比丘,未明白、调顺、无畏,得安稳、为多闻、持法、法随法行、行和敬,是随法行之弟子,自受师教而宣说、教示、开示、显示、开显、分别、明白,若其他之诽谤生,善如法予降伏,至于说有神变之法,则我不般涅槃。’
  大德!今世尊之诸比丘,已明白、调顺、无畏,得安稳、为多闻、持法法随法行、行和敬,是随法行之弟子,自受师教而宣说、教示、开示、显示、开显、分别、明白,若其他之诽谤生,善如法予降伏,至于说有神变之法。
  大德世尊,般涅槃!善逝,般涅槃!是大德世尊般涅槃之时。大德!世尊赐说此言:‘波旬!若我诸比丘尼,[未明白、调顺、无畏,得安稳、为多闻、持法、法随法行、行和敬,是随法行之弟子,自受师教而宣说、教示、开示、显示、开显、分别、明白,若其他之诽谤生,善如法予降伏,至于说有神变之法,我不般涅槃。’
  大德!今世尊之诸比丘尼,已明白、调顺、无畏,得安稳、为多闻、持法、法随法行、行和敬,是随法行之弟子,自受师教而宣说、教示、开示、显示、开显、分别、明白,若其他之诽谤生,善如法予降伏,至于说有神变之法。
  大德世尊,般涅槃!善逝,般涅槃!是大德世尊般涅槃之时。
  大德!世尊赐说此言:‘波旬!]若我诸优婆塞,[未明白、调顺、无畏,得安稳、为多闻、持法、法随法行、行和敬,是随法行之弟子,自受师而宣说、教示、开示、显示、开显、分别、明白,若其他之诽谤生,善如法予降伏,至于说有神变之法,我不般涅槃。’
  大德!今世尊之诸优婆塞,已明白、调顺、无畏,得安稳、为多闻、持法、法随法行、行和敬,是随法行之弟子,自受师教而宣说、教示、开示、显示、开显、分别、明白,若其他之诽谤生,善如法予降伏,至于说有神变之法。
  大德世尊,般涅槃!善逝,般涅槃!是大德世尊般涅槃之时。
  大德!世尊赐说此言:‘波旬!]若我诸优婆夷,[未明白、调顺、无畏,得安稳、为多闻、持法、法随法行、行和敬,是随法行之弟子,自受师而宣说、教示、开示、显示、开显、分别、明白,若其他之诽谤生,善如法予降伏,至于说有神变之法,我不般涅槃。’
  大德!今世尊之诸优婆夷,已明白、调顺、无畏,得安稳、为多闻、持法、法随法行、行和敬,是随法行之弟子,自受师教而宣说、教示、开示、显示、开显、分别、明白,若其他之诽谤生,善如法予降伏,至于说有神变之法。
  大德世尊,般涅槃!善逝,般涅槃!是大德世尊般涅槃之时。
  大德!世尊赐说此言:‘波旬!若我梵行未富荣增广,人多增大,人天善所说示,则我不般涅槃。’
  大德!今世尊之梵行,已富荣增广,人多增大,为人天善所说示。
  大德世尊,般涅槃!善逝,般涅槃!是大德世尊般涅槃之时。”
  “波旬!且默!不久如来当般涅槃。自今过后三月,如来当般涅槃。”
  九
  时,世尊于遮婆罗塔,正念正知而舍寿行。世尊舍寿行之时,有大地震,令惊怖、令身毛竖立,天鼓作响。时,世尊知此义,此时自说偈曰:
      “生等无等有
       牟尼舍有行
       内喜入于定
       如铠破我有”
  一〇
  时,具寿阿难作思念:
  “大哉!此地震。实大哉!此地震,令惊怖而身毛竖立,天鼓作响。有何因何缘而出现大地震耶?”
  时,具寿阿难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言:
  “大德!大哉!此地震。大德!实大哉!此地震,令惊怖而身毛竖立,天鼓作响。大德!有何因、何缘而出现大地震耶?”
  一一
  “阿难!有八因、八缘而出现大地震。以何为八耶?
  一二
  阿难!大地住于水上,水住于风上,风依空而住。阿难!时,大风起,若大风起,则水摇;若水摇,则地摇。阿难!此乃第一因、第一缘而出现大地震。
  一三
  阿难!又,有神通、得心自在之沙门、婆罗门,或有大神通大威力之天人,彼若修习地想少量、修习水想无量,则此地动、等动、等极动。阿难!此乃第二因、第二缘而出现大地震。
  一四
  阿难!又,菩萨自兜率天隐没,以正念正知降入母胎之时,此地动、等动、等极动。阿难!此乃第三因、第三缘而出现大地震。
  一五
  阿难!又,菩萨以正念正知自母胎出现之时,此地动、等动、等极动。阿难!此乃第四因、第四缘而出现大地震。
  一六
  阿难!又,如来现等觉、无上正等觉之时,此地动、等动、等极动。阿难!此乃第五因、第五缘而出现大地震。
  一七
  阿难!又,如来转无上法轮之时,此地动、等动、等极动。阿难!此乃第六因、第六缘而出现大地震。
  一八
  阿难!又,如来以正念正知而舍寿行之时,此地动、等动、等极动。阿难!此乃第七因、第七缘而出现大地震。
  一九
  阿难!又,如来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之时,此地动、等动、等极动。阿难!此乃第八因、第八缘而出现大地震。
  阿难!此为八因、八缘而出现大地震。”
  第七 地震品[终]
  摄句:
      (一)欲、(二)有能、(三)略说、(四)伽耶、(五)胜处、
      (六)解脱、(七~八)二言说、(九)众、(一〇)地震。
  第八 双品
  七十一 信(一)
  一
  “诸比丘!有有信而无戒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则此分是圆满。
  二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而不多闻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则此分是圆满。
  三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而不说法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而说法,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而说法,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说法而不以众为境界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而以众为境界,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说法,而以众为境界,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然不能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然非随乐欲而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随乐欲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随乐欲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随乐欲而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然非依诸漏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随乐欲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依诸漏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随乐欲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依诸漏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而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成就此八法之比丘,是一切端正、相圆满。”
  七十二 信(二)
  一
  “诸比丘!有有信而无戒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则此分圆满。
  二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而不多闻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而不说法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说法,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说法,而不以众为境界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然不能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然不触身于超色、无色之寂静解脱之[比丘,彼则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触身于超色、无色之寂静解脱,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触身于超色、无色之寂静解脱,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有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触身于超色、无色之寂静解脱、非依诸漏尽而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之比丘,彼此分不圆满。彼思:‘愿我得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触身于超色、无色之寂静解脱、依诸漏尽而[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此分可圆满。’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触身于超色、无色之寂静解脱、依诸漏尽而[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则此分是圆满。
  诸比丘!成就此八法之比丘,是一切端正、相圆满。”
  七十三 念死(一)
  一
  尔时,世尊住那提迦之砖瓦堂。世尊于此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
  “大德”!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言:
  二
  “诸比丘!若修习、多习念死,则果多,功德多,浴于甘露,究竟甘露。诸比丘!汝等当修习念死!”
  三
  作如是说之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我修习念死。”
  “比丘!汝云何而修习念死耶?”
  “大德!我如是思念:‘愿我活一日一夜,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大德!我如是修习念死。”
  四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我修习念死。”
  “比丘!汝云何而修习念死耶?”
  “大德!我如是思念:‘愿我活一日,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大德!我如是修习念死。”
  五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我修习念死。”
  “比丘!汝云何而修习念死耶?”
  “大德!我如是思念:‘愿我活半日,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大德!我如是修习念死。”
  六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我修习念死。”
  “比丘!汝云何修习念死耶?”
  “大德!我如是思念:‘愿我活食一钵食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大德!我如是修习念死。”
  七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我修习念死。”
  “比丘!汝云何而修习念死耶?”
  “大德!我如是思念:‘愿我活食半钵食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大德!我如是修习念死。”
  八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我修习念死。”
  “比丘!汝云何而修习念死耶?”
  “大德!我如是思念:‘愿我活嚼四、五抟食而咽下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大德!我如是修习念死。”
  九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我修习念死。”
  “比丘!汝云何而修习念死耶?”
  “大德!我如是思念:‘愿我活嚼一抟食而咽下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大德!我如是修习念死。”
  一〇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我修习念死。”
  “比丘!汝云何而修习念死耶?”
  “大德!我如是思念:‘愿我活入息已而出息、出息已而入息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大德!我如是修习念死。”
  一一
  如是白已,世尊向彼诸比丘言:
  “诸比丘!有比丘,修习念死而为:‘愿我活一日一夜,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诸比丘!又有比丘,修习念死而为:‘愿我活一日,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诸比丘!又有比丘,修习念死而为:‘愿我活半日,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诸比丘!又有比丘,修习念死而为:‘愿我活食一钵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诸比丘!又有比丘,修习念死而为:‘愿我活半钵食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诸比丘!又有比丘,修习念死而为:‘愿我活嚼四、五抟食而咽下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
  诸比丘!此等之比丘名为放逸而住,修习念死而资于诸漏之尽,其为缓慢。
  诸比丘!有比丘,修习念死而为:‘愿我活嚼一抟食而咽下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诸比丘!又有比丘,修习念死而为:‘愿我活入息已而出息、出息已而入息之间,作意世尊之教,所作多得。’
  诸比丘!此等之比丘名为不放逸而住,修习念死而资于诸漏之尽,其为猛利。
  诸比丘!故应如是学:‘我等当不放逸而住,修习念死而资于诸漏之尽,其为猛利。’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七十四 念死(二)
  一
  尔时,世尊住那提迦之砖瓦堂。世尊于此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言:]
  “诸比丘!若修习、多习念死,则果多,功德多,浴于甘露,究竟甘露。诸比丘!云何修习、多习念死,则果多,功德多,浴于甘露,究竟甘露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昼过夜来之时,如是思择:
  ‘于我有多死之缘,或为蛇所咬、或为蝎所螫、或为百足所螫,依此而死,此为我之障碍;或踬而仆、或食而为食所害、或为胆质所乱、或为痰质所乱、或为如刀剑之风质所乱、或为人所袭、或为非人所袭,依此而有死,此为我之障碍。’
  诸比丘!此比丘应如是思择:
  ‘于我恶不善法未断,若此夜命终了,则为我之障碍耶?’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于我恶不善法未断,若此夜命终,则为我之障碍。’诸比丘!此比丘为断此恶不善法,则应起增上之志欲,精进、勉励、势猛、不退、正念、正知。
  诸比丘!譬如衣之燃烧、头之燃烧,为消灭衣与头[之火]而起增上之志欲,精进、勉励、势猛、不退、正念、正知。如是,诸比丘!此比丘为断此恶不善法,应起增上之志欲,精进、勉励、势猛、不退、正念、正知。
  诸比丘!又,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于我恶不善法已断,若此夜命终,则不为我之障碍。’诸比丘!此比丘以此欣、喜,昼夜应随学善法而住。
  三
  诸比丘!又,此处有比丘,夜过昼来之时,如是思择:
  ‘于我有多死之缘,或为蛇所咬、或为蝎所螫、或为百足所螫,依此而有死,此为我之障碍;或踬而仆、或食而为食所害、或为胆质所乱、或为痰质所乱、或为如刀剑之风质所乱、或为人所袭、或为非人所袭,依此而有死,此为我之障碍。’
  诸比丘!此比丘应如是思择:
  ‘于我恶不善法未断,若昼命终,则为我之障碍耶?’
  诸比丘!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于我恶不善法未断,若昼命终,则为我之障碍。’诸比丘!此比丘为断此恶不善法,应起增上之志欲,精进、勉励、势猛、不退、正念、正知。
  诸比丘!譬如衣之燃烧、头之燃烧,为消灭衣与头[之火]而起增之志欲,精进、勉励、势猛、不退、正念、正知。如是,诸比丘!此比丘为断此恶不善法,应起增上之志欲,精进、勉励、势猛、不退、正念、正知。
  诸比丘!又,若比丘观察而如是了知:‘于我恶不善法已断,若昼命终,则不为我之障碍。’诸比丘!此比丘以此欣、喜,昼夜应随学善法而住。”
  七十五 具足(一)
  一
  “诸比丘!有八种之具足。以何为八耶?
  二
  即:策起具足、守护具足、善友相应、等命、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
  诸比丘!此乃八种之具足。”
       策起于作业
       整顿不放逸
       平等活命营
       守护于所收
       具足信与戒
       应需而离悭
       常道若能净
       后世吉祥求
       如是之八法
       信者勤家业
       二世安乐与
       审谛尊所说
       现法有利益
       后世有安乐
       居士舍与福
       越发而增长
  七十六 具足(二)
  一
  “诸比丘!有八种之具足。以何为八耶?
  二
  即:策起具足、守护具足、善友相应、等命、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
  诸比丘!以何为策起具足耶?
  三
  诸比丘!此处有善男子,若农事、若商贾、若牧牛、若射技、若王事、若依一技艺等之业处而活命,于此能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能作、能整。
  诸比丘!此名为策起具足。
  诸比丘!以何为守护具足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善男子,有财,为策起精勤之所得、臂力之所积、流汗之所成,如法、是法所得。成此而守护、收藏,念令此财王亦无夺、贼亦无夺、火亦无烧、水亦无漂、非可爱之相续者亦无夺。
  诸比丘!此名为守护具足。
  诸比丘!以何为善友相应耶?
  五
  诸比丘!此处有善男子,住于村邑,此处有居士或居士子、或戒德增上者、或老戒德增上者,若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则与此相俱而集会、谈论、对谈。于如是相之信具足者,随学于信具足;于如是相之戒具足者,随学于戒具足;于如是相之舍具足者,随学于舍具足;于如是相之慧具足者,随学于慧具足。
  诸比丘!此名为善友相应。
  诸比丘!以何为等命耶?
  六
  诸比丘!此处有善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思:‘如是为我之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诸比丘!譬如有商人或商人之弟子,取秤而知‘如是则倾下,如是则倾上。’如是,诸比丘!善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思:‘如是为我之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诸比丘!若善男子,入少而作广大之活命支出,则有说者言:‘此善男子食财如优昙钵果之食。’诸比丘!复次,若此善男子,入多而作下卑之活命,则有说者言:‘此善男子如死于饿死。’诸比丘!然而,此善男子了知财入、财出,作平等之活命,不堕奢侈、不堕困乏,思:‘如是为我之收入,减去支出,我之支出愿不超过收入。’
  诸比丘!此名为等命。
  诸比丘!以何为信具足耶?
  七
  诸比丘!此处有善男子,有信而信如来之菩提,此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诸比丘!此名为信具足。
  诸比丘!以何为戒具足耶?
  八
  诸比丘!此处有善男子,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妄语、]离饮酒。
  诸比丘!此名为戒具足。
  诸比丘!以何为舍具足耶?
  九
  诸比丘!此处有善男子,以离悭吝垢秽之心住于家,[常施、亲手而施,喜于弃舍,]相应于乞,喜于分布布施。
  诸比丘!此名为舍具足。
  诸比丘!以何为慧足耶?
  一〇
  诸比丘!此处有善男子,为圣抉择而成就正顺生灭苦尽之慧。
  诸比丘!此名为慧具足。
  诸比丘!此乃八种之具足。”
       策起于作业
       整顿不放逸
       平等活命营
       守护于所收
       具足信与戒
       应需而离悭
       常道若能净
       后世吉祥求
       如是之八法
       信者勤家业
       二世安乐与
       审谛尊所说
       现法有利益
       后世有安乐
       居士舍与福
       越发而增长
  七十七 欲
  一
  具寿舍利弗于此告诸比丘言:
  “友,诸比丘!”
  “友!”
  彼诸比丘回答具寿舍利弗。具寿舍利弗言:
  二
  “友等!有八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间。以何等为八耶?
  三
  友等!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彼为利策起、奋励、精进而不得利养,彼因无利养而忧愁、疲惫、悲哀,捶胸而哭,堕于迷乱。友等!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因不得而忧愁、悲哀,失正法。
  四
  友等!又,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策起、奋励、精进而得利养,彼因利养而骄傲,堕于放逸。友等!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因得而骄傲,失正法。
  五
  友等!又,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彼为利养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而不得利养,彼因无利养而忧愁、疲惫、悲哀,捶胸而哭,堕于迷乱。友等!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因不得而忧愁、悲哀,失正法。
  六
  友等!又,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彼为利养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而得利养,彼因利养而骄傲,堕于放逸。友等!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因得而骄傲,失正法。
  七
  友等!又,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彼为利养策起、奋励、精进而不得利养,彼因无利养而不忧、不疲、不悲,不捶胸而哭,不堕于迷乱。友等!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不得而不忧、不悲,不失正法。
  八
  友等!又,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彼为利养策起、奋励、精进而得利养,彼不因利养而骄傲,不堕于放逸。友等!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策起、奋励、精进,不因得而骄傲,不失正法。
  九
  友等!又,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彼为利养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而不得利养,彼因无利养而不忧、不疲、不悲,不捶胸而哭,不堕于迷乱。友等!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不得而不忧、不悲,不失正法。
  一〇
  友等!又,此处有比丘,远离而住,无须勤劳,于彼起利养之欲。彼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彼为利养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而得利养,彼不因利养而骄傲,不堕于放逸。友等!此名为比丘欲利养而住,为利养而不策起、不奋励、不精进,得而不骄不傲,不失正法。
  友等!如是,有八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间。”
  七十八 有能
  一
  具寿舍利弗于此,告于诸比丘言:
  [“友,诸比丘!”
  “友!”
  彼诸比丘回答具寿舍利弗。具寿舍利弗说:]
  “友等!成就六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亦有能。以何等为六耶?
  二
  友等!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友等!成就此六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亦有能。
  三
  友等!成就五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亦有能。以何等为五耶?
  四
  友等!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非速疾察忍;能受持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是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友等!成就此五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亦有能。
  五
  友等!成就四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非有能。以何等为四耶?
  六
  友等!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法随法行;然非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不能成就述义之语言;]亦非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友等!成就此四法之比丘,于自是有能,于他非有能。
  七
  友等!成就四法之比丘,于他是有能,于自非有能。以何等为四耶?
  八
  友等!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然不观察所持之法义;亦非知义知法,非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友等!成就此四法之比丘,于他是有能,于自非有能。
  九
  友等!成就三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非有能。以何等为三耶?
  一〇
  友等!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非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是法随法行;然非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不[能成就述义之语言];非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友等!成就此三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非有能。
  一一
  友等!成就三法之比丘,于他有能,于自非有能。以何等为三耶?
  一二
  友等!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非速疾察忍;能受持所闻之法;然不观察所持之法义;非知义知法,非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观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友等!成就此三法之比丘,于他有能,于自非有能。
  一三
  友等!成就二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非有能。以何等为二耶?
  一四
  友等!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非速疾察忍;非能受持所闻之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是法随法行;非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不能成就述义之语言];非教示、[观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友等!成就此二法之比丘,于自有能,于他非有能。
  一五
  友等!成就二法之比丘,于他有能,于自非有能。以何等为二耶?
  一六
  友等!此处有比丘,于善法而非速疾察忍;非能受持所闻之法;非观察所持之法义;非知义知法;非法随法行;然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教示、观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
  友等!成就此二法之比丘,于他是有能,于自非有能。”
  七十九 退失
  一
  “诸比丘!有八种法,资令有学之比丘退失。以何等为八耶?
  二
  即:爱乐事业、爱乐谈说、爱乐睡眠、爱乐伴侣、不守诸根之门、不知食量、爱乐杂闹、爱乐戏论。
  诸比丘!此八法者,资令有学之比丘退失。
  三
  诸比丘!有八种法,资令有学之比丘不退失。以何等为八耶?
  四
  即:不爱乐事业、不爱乐谈说、不爱乐睡眠、不爱乐伴侣、守护诸根之门、了知食量、不爱乐闹、不爱乐戏论。
  诸比丘!此八种法者,资令有学之比丘不退失。”
  八十 懈怠事精进事
  一
  “诸比丘!有八种之懈怠事。以何等为八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有其应作之事;彼思念:‘我有应作之事,若作彼事业,则我身当疲惫,应可偃卧。’彼偃卧而该得未得、该至未至、该证未证而不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一之懈怠事。
  三
  诸比丘!又有比丘,已作彼事;彼思念:‘我已作事,作事而我身疲惫,应可偃卧。’彼偃卧而该得未得、该至未至、该证未证而不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二之懈怠事。
  四
  诸比丘!又有比丘,有其将行之道路;彼思念:‘我有将行之道路,若往道路,则我身当疲惫,应可偃卧。’彼偃卧而该得未得、该至未至、该证未证而不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三之懈怠事。
  五
  诸比丘!又有比丘,已行道路;彼思念:‘我已行道路,往道路而我身疲惫,应可偃卧。’彼偃卧而该得未得、该至未至、该证未证而不精勤。诸比丘!此乃第四之懈怠事。
  六
  诸比丘!又有比丘,行于村、邑而乞食,粗妙之食不得满用;彼思念:‘我行于村、邑而乞食,粗妙之食不得满用,我身疲惫而不能堪任,应可偃卧。’彼偃卧[而该得未得、该至未至、该证未证而不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五之懈怠事。
  七
  诸比丘!又有比丘,行于村、邑而乞食,粗妙之食可得满用;彼思念:‘我行于村、邑而乞食,粗妙之食可得满用,我身重不能堪任,犹如满月,应可偃卧。’彼偃卧[而该得未得、该至未至、该证未证而不精勤]。诸比丘!此乃第六之懈怠事。
  八
  诸比丘!又有比丘,得少病;彼思念:‘我得少病,相应于偃卧,应可偃卧。’彼偃卧[而该得未得、该至未至、该证未证而不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七之懈怠事。
  九
  诸比丘!又有比丘,其病愈、疾愈未久;彼思念:‘我病愈、疾愈未久,我身力羸劣而不能堪任,应可偃卧。’彼偃卧而该得未得、该至未至、该证未证而不精勤。诸比丘!此乃第八之懈怠事。
  诸比丘!此乃八种之懈怠事。
  一〇
  诸比丘!有八种之精进事。以何等为八耶?
  一一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有其应作之事;彼思念:‘我有应作之事,若作事,则将不易作意诸佛之教。我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豫精勤。’彼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一之精进事。
  一二
  诸比丘!又有比丘,已作事;彼思念:‘我已作事,作事而不得作意诸佛之教。我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彼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二之精进事。
  一三
  诸比丘!又有比丘,有其将行之道路;彼思念:‘我有将行之道路,若行道路,则不易作意诸佛之教。我[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豫精勤。’彼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三之精进事。
  一四
  诸比丘!又有比丘,已行道路;彼思念:‘我已行道路,行道路而不得作意诸佛之教。我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彼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诸比丘!此乃第四之精进事。
  一五
  诸比丘!又有比丘,行于村、邑而乞食,粗妙之食不得满用;彼思念:‘我行于村、邑而乞食,粗妙之食不得满用,我身轻利而能堪任。我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彼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五之精进事。
  一六
  诸比丘!又有比丘,行于村、邑而乞食,粗妙之食可得满用;彼思念:‘我行于村、邑而乞食,粗妙之食可得满用,我身力强盛而能堪任。我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彼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诸比丘!此乃第六之精进事。
  一七
  诸比丘!又有比丘,得少病;彼思念:‘我得少病,我可能有病之增盛。我,[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豫精勤。’[彼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诸比丘!此乃第七之精进事。
  一八
  诸比丘!又有比丘,病愈、疾愈而未久;彼思念:‘我病愈、疾愈未久,我可能有身之还病。我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豫精勤。’彼为得未得、至未至、证未证,故精勤。诸比丘!此乃第八之精进事。
  诸比丘!此乃八种之精进事。”
  第八 双品[终]
  摄句:
      (一~二)二之信、(三~四)二念死、(五~六)二具足、(七)欲、(八)有能、
      (九)退失、(一〇)懈怠.精进事。
  第九 念品
  八十一 念
  一
  “诸比丘!若无正念正智,则于坏正念正智者,害惭愧之所依。若无惭愧,则于坏惭愧者,害根防护之所依。若无根之防护,则于坏根之防护者,害戒之所依。若无戒,则于坏戒者,害正定之所依。若无正定,则于坏正定者,害如实知见之所依。若无如实知见,则于坏如实知见者,害厌患离贪之所依。若无厌患离贪,则于坏厌患离贪者,害解脱知见之所依。
  诸比丘!譬如树若坏其枝叶,则其幼芽不成满,皮、材、心不成满。诸比丘!如是,若无正念正智,则于坏正念正智者,害惭愧之所依。若无惭愧,则于坏惭愧者,害根防护之所依。若无根之防护,则于坏根之防护者,害戒之所依。若无戒,则于坏戒者,害正定之所依。若无正定,则于坏正定者,害如实知见之所依。若无如实知见,则于坏如实知见者,害厌患离贪之所依。若无厌患离贪,则于坏厌患离贪者,害解脱知见之所依。
  二
  诸比丘!若有正念正智,则于具足正念正智者,具足惭愧之所依。若有惭愧,则于具足惭愧者,具足根防护之所依。若有根之防护,则于具足根之防护者,具足戒之所依。若有戒,则于具足戒者,具足正定之所依。若有正定,则于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实知见之所依。若有如实知见,则于具足如实知见者,具足厌患离贪之所依。若有厌患离贪,则于具足厌患离贪者,具足解脱知见之所依。
  诸比丘!譬如树若具足枝叶,则其幼芽成满,皮、材、心成满。诸比丘!如是,若有正念正智,则于具足正念正智者,具足惭愧之所依。若有惭愧,则于具足惭愧者,[具足根防护之所依。若有根之防护,则于具足根之防护者,具足戒之所依。若有戒,则于具足戒者,具足正定之所依。若有正定,则于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实知见之所依。若有如实知见,则于具足如实知见者,具足厌患离贪之所依。若有厌患离贪,则于具足厌患离贪者],具足解脱知见之所依。”
  八十二 芬那
  一
  时,具寿弗尼耶来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弗尼耶白世尊言:
  “大德!有何因、何缘,如来有时思说法,有时不思说法耶?”
  二
  “佛尼耶!比丘有信,若不来诣,则如来不思说法。弗尼耶!比丘有信,来诣之时,则如来思说法。
  弗尼耶!比丘有信,若来诣而不承事,则[如来不思说法。弗尼耶!比丘有信,来诣又承事之时,则如来思说法。
  佛尼耶!比丘有信,若来诣、]承事而不请问,则[如来不思说法。弗尼耶!比丘有信,来诣、承事又请问之时,则如来思说法。
  弗尼耶!比丘有信,若来诣、承事、]请问而不倾听其法,则[如来不思说法。弗尼耶!比丘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又倾听其法之时,则如来思说法。
  弗尼耶!比丘有信,若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闻而不受持其法,则[如来不思说法。弗尼耶!比丘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闻而受持其法之时,则如来思说法。
  弗尼耶!比丘有信,若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闻而受持其法、不观察所持之法义,则[如来不思说法。弗尼耶!比丘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闻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法义之时,则如来思说法。
  弗尼耶!比丘有信,若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闻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之法义、非知义知法而法随法行,则如来不思说法。弗尼耶!比丘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闻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而法随法行之时,则如来思说法。
  弗尼耶!成就此[八]法之时,则如来一向思说法。”
  八十三 根本
  一
  “诸比丘!若外道修行者,如是问:‘朋友!一切诸法以何为根本耶?一切诸法从何生起耶?一切诸法从何集起耶?一切诸法以何为趣归耶?一切诸法以何为上首耶?一切诸法以何为增上耶?一切诸法以何为最上耶?一切诸法以何为核心耶?’诸比丘!若如是问,汝等应云何回答彼外道修行者耶?”
  二
  “大德!我等于法,以世尊为根、以世尊为眼、以世尊为依。大德世尊,愿显示此所说之义,诸比丘从世尊听闻受持。”
  “诸比丘!果尔,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言:
  三
  “诸比丘!若外道修行者,如是问:‘朋友!一切诸法以何为根本耶?一切诸法从何生起耶?一切诸法从何集起耶?一切诸法以何为趣归耶?一切诸法以何为上首耶?一切诸法以何为增上耶?一切诸法以何为最上耶?一切诸法以何为核心耶?’诸比丘!若如是问,汝等应如是回答彼外道修行者:‘友!一切诸法以欲为根本,一切诸法从思念生起,一切诸法从触集起,一切诸法以受为趣归,一切诸法以定为上首,一切诸法以念为增上,一切诸法以慧为最上,一切诸法以解脱为核心。’诸比丘!若如是问,汝等应如是回答彼外道修行者。”
  八十四 贼
  一
  “诸比丘!成就八种法之大贼,速疾穷尽而不久活。以何等为八耶?
  二
  即:打掷不打掷者、取而无余、杀妇女、污童女、侵出家者、侵王库、于近[人家]傍作业、不巧于守藏。
  诸比丘!成就此八法之大贼,速疾穷尽而不久活。
  三
  诸比丘!成就八法之大贼,不速疾穷尽而久活。以何等为八耶?
  四
  即:不打掷不打掷者、不取而无余、不杀妇女、不污童女、不侵出家者、不侵王库、不于近[人家]傍作业、巧于守藏是。
  诸比丘!成就此八法之大贼,不速疾穷尽而久活。”
  八十五 沙门
  一
  “诸比丘!所谓‘沙门’者,即是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增上语。诸比丘!所谓‘婆罗门’者,即是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增上语。诸比丘!所谓‘明觉者’,即是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增上语。诸比丘!所谓‘药师’者,即是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增上语。诸比丘!所谓‘离垢者’,即是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增上语。诸比丘!所谓‘无垢者’,即是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增上语。诸比丘!所谓‘有智者’,即是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增上语。诸比丘!所谓‘解脱者’,即是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增上语。”
      沙门、长者婆罗门之所得
      明觉者、药师无上之所得
      离垢、无垢清净者之所得
      有智、解脱者无上之所得
      我乃胜利者、解脱于系缚
      与解脱、以最胜已调之象
      达无学位、已入最胜涅槃
  八十六 名称
  一
  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俱,游行于憍萨罗国,到达憍萨罗名为伊奢能伽罗之婆罗门村。于此,世尊住于伊奢能伽罗之伊奢能伽罗密林中。
  二
  伊奢能伽罗之婆罗门居士闻:“释子沙门瞿昙从释种出家,到达伊奢能伽罗,住于伊奢能伽罗之伊奢能伽罗密林中。又,彼尊贵之瞿昙,如是善名称举扬,谓:‘彼世尊是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于天界、魔界、梵天界,及沙门、婆罗门、人、天众中,自证知现证而宣说正法。彼说初善、中善、后善而具足义理、文句之法,显示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善哉!得见如是应供者。”
  时,伊奢能伽罗之婆罗门居士,过是夜之后,持众多之嚼食、啖食,往诣伊奢能伽罗密林,至已,立于门屋之外,发高而大之声。
  三
  尔时,具寿那祇多为世尊之侍者。时,世尊告具寿那祇多言:
  “那祇多!彼何以高声大声耶?犹如渔夫之拖鱼者。”
  “大德!此伊奢能伽罗之婆罗门居士,为世尊与比丘众,持众多之嚼食、啖食,立于门屋之外。”
  “那祇多!我于称不欲求,称于我不欲求。那祇多!我随欲而得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非随欲而得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者,令彼味彼不净乐、睡眠乐、利养恭敬名闻乐。”
  “大德世尊,请受[彼等施]!善逝,请受[彼等施]!大德,是世尊可受之时。大德,于世尊所往之处,则有都城与地方之婆罗门居士趣向而来。大德!譬如有密云而天降雨之时,水随低处而注;大德!如是,于世尊所往之处,则有都城与地方之婆罗门居士趣向而来。何以之故耶?大德,依世尊之戒、慧。”
  “那祇多!我于称不欲求,称于我不欲求。那祇多!我随欲而得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非随欲而得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者,令彼味彼不净乐、睡眠乐、利养恭敬名闻乐。
  那祇多!又一类之天人非随欲而得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而我随欲而得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
  那祇多!又汝等集会、来集,随聚会乐而住,我如是思惟:‘此诸具寿非随欲而得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而我随欲而得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如是此诸具寿集会、来集,随聚会乐而住。’
  四
  那祇多!我见此处之诸比丘相互以指击触而哄笑、戏乐。那祇多!时,我如是思惟:‘此诸具寿非随欲而得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而我随欲而得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如是此诸具寿相互以指击触而哄笑、戏乐。’
  五
  那祇多!我见于此处之诸比丘,随欲满腹而食,随卧乐、触乐、睡眠乐而住。那祇多!时,我如是思惟:‘此诸具寿非随欲而得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而我随欲此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等觉乐,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如是此诸具寿随欲满腹而食,随卧乐、触乐、睡眠乐而住。’
  六
  那祇多!又,我见于此处之比丘住于村边,入定而坐。那祇多!时,我如是思惟:‘今守园人或沙弥,乱此具寿,令此人失此定。’那祇多!是故,我不悦此比丘住于村边。
  七
  那祇多!又,我见于此处之阿兰若比丘,于阿兰若中坐睡而坐。那祇多!时,我如是思惟:‘今此具寿,除遣此睡眠之疲劳,将专作意作阿兰若想。’那祇多!是故,我悦此比丘住于阿兰若。
  八
  那祇多!又,我见于此处之阿兰若比丘,于阿兰若中未得定而坐。那祇多!时,我如是思惟:‘今此具寿,令未定之心入定,得定而护心。’那祇多!是故,我悦此比丘住于阿兰若。
  九
  那祇多!又,我见于此处之阿兰若比丘,于阿兰若中已得定而坐。那祇多!时,我如是思惟:‘今此具寿,令解脱未解脱心,护已解脱心。’那祇多!是故,我悦此比丘住于阿兰若。
  那祇多!我行大道,前后无见少人之时,乃至为大小便亦安稳。”
  八十七 钵
  一
  “诸比丘!于成就八分之优婆塞,僧伽若欲,则可作覆钵。以何等为八耶?
  二
  即:企令诸比丘之无所得、企令诸比丘之不利、企令诸比丘之无住处、毁訾谗谤诸比丘、离间比丘与比丘、毁訾佛、毁訾法、毁訾僧。
  诸比丘!于成就此八分之优婆塞,僧伽若欲,则可作覆钵。
  三
  诸比丘!于成就八分之优婆塞,僧伽若欲,则可解覆钵。以何等为八耶?
  四
  即:不企令诸比丘之无所得、不企令诸比丘之不利、不企令诸比丘之无住处、不毁訾谗谤诸比丘、不离间比丘与比丘、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
  诸比丘!于成就此八分之优婆塞,僧伽若欲,则可解覆钵。”
  八十八 喜悦
  一
  “诸比丘!于成就八分之比丘,优婆塞若欲,则可说不喜。以何等为八耶?
  二
  即:企令在家人之无所得、企令在家人之不利、毁訾谗谤在家人、离间在家人与在家人、毁訾佛、毁訾法、毁訾僧、所见非境。
  诸比丘!于成就此八分之比丘,优婆塞若欲,则可说不喜。
  三
  诸比丘!于成就八分之比丘,优婆塞若欲,则可说喜悦。以何等为八耶?
  四
  即:不企令在家人之无所得、不企令在家人之不利、不毁訾谗谤在家人、不离间在家人与在家人、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所见有境。
  诸比丘!于成就此八分之比丘,优婆塞若欲,则可说喜悦。”
  八十九 下意
  一
  “诸比丘!于成就八法之比丘,僧伽若欲,则可作下意羯磨。以何等为八耶?
  二
  即:企令在家人之无所得、企令在家人之不利、毁訾谗谤在家人、离间在家人与在家人、毁訾佛、毁訾法、毁訾僧、与在家人约,如法而不行。
  诸比丘!于成就此八法之比丘,僧伽若欲,则可作下意羯磨。
  三
  诸比丘!于成就八法之比丘,僧伽若欲,则可解下意羯磨。以何等为八耶?
  四
  即:不企令在家人之无所得、不企令在家人之不利、不毁訾谗谤在家人、不离间在家人与在家人、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与在家人约,如法而行。
  诸比丘!于成就此八法之比丘,僧伽若欲,则可解下意羯磨。”
  九十 行
  一
  “诸比丘!于受觅罪相羯磨之比丘,可正行八种法。[谓]:不可授具足戒、不可与依止、不可畜沙弥、不可受比丘尼教诫之选、不可教诫比丘尼——即使有威、亦不可受任何僧伽之选、亦不可任职任何之别处、又依其因不可受出罪。
  诸比丘!于受觅罪相羯磨之比丘可正行此八法。”
  第九 念品终
  摄句:
      (一)念、(二)弗尼耶、(三)根本、(四)贼、
      (五)沙门与其他之七、(六)名称、(七)钵
      (八)喜悦、(九)下意、(一〇)行。
  [附 优婆夷名]
  (一)菩阇、(二)尸厘摩、(三)波昙、(四)须头、(五)摩拏茶、(六)郁多罗、(七)真珠、(八)差摩、(九)苏摩、(一〇)噜毕、(一一)准陀、(一二)频婆、(一三)善意、(一四)胜鬘、(一五)提莎、(一六)提莎母、(一七)尊那、(一八)尊那母、(一九)迦若那、(二〇)迦若那母、(二一)没怛啰、(二二)难陀母、(二三)毗舍佉鹿母、(二四)拘仇多罗优婆夷、(二五)奢摩嚩帝优婆夷、(二六)须帕莎拘利女、(二七)须毗耶优婆夷、(二八)诺酤罗长者母。
  第十 贪品
  第一章 贪
  第一节 证知
  一
  一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二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习此八法。”
  二
  一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二
  即内有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三
  即内有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四
  即内无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五
  即内无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六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青、青色、[青现、青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黄、黄色、[黄现、黄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赤、赤色、[赤现、赤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白、白色、白现、白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习此八法。”
  三
  一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二
  即有色想而观诸色;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胜解而知:‘净也’;超越一切之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谓:‘空者无边’,入空无边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空无边处,谓:‘识者无边’,入识无边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识无边处,谓:‘少无所有’,入无所有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具足而住。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二节 遍知(一~三)
  一
  “诸比丘!为遍知贪,当修习八法……乃至……为遍知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三节 遍尽(一~三)
  一
  “[诸比丘!]为遍尽[贪],[当修习八法……乃至……为遍尽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四节 断(一~三)
  一
  “[诸比丘!]为断[贪],[当修习八法……乃至……为断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五节 尽(一~三)
  一
  “[诸比丘!]为尽[贪],[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尽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六节 灭(一~三)
  一
  “[诸比丘!]为灭[贪],[当修习八法……乃至……为灭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七节 离贪(一~三)
  一
  “[诸比丘!]为离贪[贪],[当修习八法……乃至……为离贪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八节 灭尽(一~三)
  一
  “[诸比丘!]为灭尽[贪],[当修习八法……乃至……为灭尽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九节 弃舍(一~三)
  一
  “[诸比丘!]为弃舍[贪],[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弃舍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节 定弃
  一
  一
  [“诸比丘!为定弃贪,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二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诸比丘!为定弃贪,当修习此八法。”
  二
  一
  “诸比丘!为定弃贪,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二
  即内有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三
  即内有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四
  即内无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五
  即内无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六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青、青色、青现、青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黄、黄色、黄现、黄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赤、赤色、赤现、赤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白、白色、白现、白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而见’如是之想。
  诸比丘!为定弃贪,当修习此八法。”
  三
  一
  “诸比丘!为定弃贪,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二
  即有色想而观诸色;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胜解而知:‘净也’;超越一切之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谓:‘空者无边也’,入空无边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空无边处,谓:‘识者无边也’,入识无边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识无边处,谓:‘少无所有’,入无所有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具足而住。
  诸比丘!]为定弃贪,当修习此八法。”
  第二章 瞋(第一~第十节)
  一
  “[诸比丘!][为了知]瞋[,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瞋,当修习此八法。]”
  第三章 痴(第一~第十节)
  一
  “[诸比丘!][为了知]痴[,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痴,当修习此八法。]”
  第四章 忿(第一~第十节)
  一
  “[诸比丘!][为了知]忿[,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忿,当修习此八法。]”
  第五章 恨(第一~第十节)
  一
  “[诸比丘!][为了知]恨[,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恨,当修习此八法。]”
  第六章 覆(第一~第十节)
  一
  “[诸比丘!][为了知]覆[,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覆,当修习此八法。]”
  第七章 恼(第一~第十节)
  一
  “[诸比丘!][为了知]覆[,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覆,当修习此八法。]”
  第八章 嫉(第一~第十节)
  一
  “[诸比丘!][为了知]嫉[,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嫉,当修习此八法。]”
  第九章 悭(第一~第十节)
  一
  “[诸比丘!][为了知]悭[,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悭,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章 谄(第一~第十节)
  一
  “[诸比丘!][为了知]谄[,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谄,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一章 诳(第一~第十节)
  一
  “[诸比丘!][为了知]诳[,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诳,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二章 傲(第一~第十节)
  一
  “[诸比丘!][为了知]傲[,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傲,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三章 愤发(第一~第十节)
  一
  “[诸比丘!][为了知]愤发[,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愤发,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四章 慢(第一~第十节)
  一
  “[诸比丘!][为了知]慢[,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慢,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五章 过慢(第一~第十节)
  一
  “[诸比丘!][为了知]过慢[,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过慢,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六章 憍(第一~第十节)
  一
  “[诸比丘!][为了知]憍[,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定弃憍,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七章 放逸
  第一节 证知
  一
  一
  “[诸比丘!]为证知放逸,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二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诸比丘!为证知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二
  一
  “诸比丘!为证知放逸,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二
  即内有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三
  即内有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四
  即内无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五
  即内无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六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青、青色、青现、青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黄、黄色、黄现、黄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赤、赤色、赤现、赤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白、白色、白现、白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诸比丘!为证知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三
  一
  “诸比丘!为证知放逸,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二
  即有色而观诸色。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胜解为‘净’。超越一切之色想,断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所谓‘空者无边’,入空无边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空无边处,所谓‘识者无边’,入识无边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识无边处,所谓‘少无所有’,入无所有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具足而住。
  诸比丘!为证知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二节 遍知(一~三)
  一
  “[诸比丘!]为遍知[放逸,当修习八法……乃至……为遍知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三节 遍尽(一~三)
  一
  “[诸比丘!]为遍尽[放逸,当修习八法……乃至……为遍尽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四节 断(一~三)
  一
  “[诸比丘!]为断[放逸,当修习八法……乃至……为断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五节 尽(一~三)
  一
  “[诸比丘!]为尽[放逸,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尽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六节 灭(一~三)
  一
  “[诸比丘!]为灭[放逸,当修习八法……乃至……为灭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七节 离贪(一~三)
  一
  “[诸比丘!]为离贪[放逸,当修习八法……乃至……为离贪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八节 灭尽(一~三)
  一
  “[诸比丘!]为灭尽[放逸,当修习八法……乃至……为灭尽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九节 弃舍(一~三)
  一
  “[诸比丘!]为弃舍[放逸,当修习八法……乃至……为弃舍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第十节 定弃
  一
  一
  “诸比丘!为定弃放逸,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二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诸比丘!为定弃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二
  一
  “诸比丘!为定弃放逸,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二
  即内有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三
  即内有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四
  即内无色想,外观少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五
  即内无色想,外观无量好丑之诸色,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六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青、青色、青现、青光,‘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黄、黄色、黄现、黄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赤、赤色、赤现、赤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即内无色想,外观诸色,白、白色、白现、白光,得‘胜彼诸色而知见’如是之想。
  诸比丘!为定弃放逸,当修习此八法。”
  三
  一
  “诸比丘!为定弃放逸,当修习八法。以何等为八耶?
  二
  即有色而观诸色。内无色想,外观诸色。胜解为‘净’。超越一切之色想,断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所谓‘空者无边’,入空无边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空无边处,所谓‘识者无边’,入识无边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识无边处,所谓‘少无所有’,入无所有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而住。超越一切之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具足而住。
  诸比丘!]为定弃知逸,当修习此八法。”
  八集[毕]